<p class="ql-block">洛陽,這座居于天下之中的古城,因其坐落于洛水之陽而得此名。在歷史的長河中,先后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等13個王朝在此建都,被譽為“十三朝古都”。它是中國建都最早、歷時最久、朝代最多的城邑,見證了無數(shù)的興衰榮辱,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這是中國唯一的千年古都。“錦繡中原”之行的第六站就到洛陽古城內(nèi)轉轉。</p> <p class="ql-block">“煌煌祖宗業(yè),永懷河洛間”。洛陽,這座世界四大圣城之一的古都,是儒學的奠基之所、道學的誕生之地、佛學的首傳之處、玄學的形成之域、理學的淵源之根,各類文化思想在此交融共生,綻放出璀璨的光芒。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中的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均發(fā)源于此。洛陽還是全球華人的文化根源、祖脈所在,全球1億多客家人祖居于此,中國70%的宗族大姓起源于此,以“河圖洛書”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祖根文源。</p> <p class="ql-block">麗景門,金明洛陽城西門,始建于金興定元年(1217年),歲月悠悠,它見證了洛陽城的無數(shù)變遷。</p> <p class="ql-block">麗景門景區(qū)由城門樓、甕城、箭樓、城墻和麗景橋(古時為吊橋),護城河等部分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闊,重門疊關,上干浮云,氣勢磅礴,宛如一條巨龍盤踞在洛陽老城,成為洛陽老城歷史文化古城街區(qū)的龍頭,有“不到麗景門,枉來洛陽城”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在洛陽的商業(yè)街上,“不翻湯”的店招隨處可見。這道小吃酸辣咸香,醒酒開胃,是頗具洛陽地方特色的民間美食。“不翻”是一種綠豆小餅,大小如同小孩子的巴掌。將綠豆泡漲磨細兌水調(diào)成汁,汁兒不稀不稠,舀一勺攤在鏊子上,用爐火加熱,一分鐘就熟了,不用翻個兒,所以叫做“不翻”。相傳清康熙皇帝暗訪民情,途經(jīng)孟津縣小浪底鎮(zhèn)時饑腸轆轆,聞到一戶人家的老太正在烙餅的奇香,上前討要。老太說:“餅還沒翻,不熟?!笨滴趸实垧嚥粨袷?,說:“不翻不翻,救命要緊?!弊テ痫灤蟪?,頓覺美味異常,并為這小餅賜了字。于是,這受過“冊封”的小餅再也不用翻了,因此得名“不翻”。</p> <p class="ql-block">中原第一樓,古都第一門——麗景門是古都洛陽一家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游景區(qū),有詩人贊美它:“洛陽牡丹甲天下,麗景城樓世無雙”,無限的魅力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應天門,隋唐洛陽城·宮城——紫微城的正南門,俗稱五鳳樓。始建于隋大業(yè)元年(605年),原名則天門,神龍元年(705年)為避武則天諱改稱應天門,它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見證了無數(shù)的風云變幻。</p> <p class="ql-block">進入應天門,巨大的壁畫描繪了隋唐時期的盛世景象,而投影秀則通過現(xiàn)代科技手段,將歷史故事以動態(tài)的形式呈現(xiàn)在游客眼前,仿佛將人們帶回到了那個輝煌的時代。</p> <p class="ql-block">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跨越數(shù)十年時間,在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的努力之下,歷經(jīng)4次大規(guī)??脊虐l(fā)掘,應天門遺址終于得以重見天日。它不僅是當時發(fā)現(xiàn)的隋唐洛陽城中保存最好的一處遺址,更是隋唐兩京考古發(fā)掘出的第一座宮闕遺址,還被評選為1990年全國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這一發(fā)現(xiàn)為研究隋唐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p> <p class="ql-block">2016年,為了對應天門遺址實施就地保護,洛陽市政府投資約2.1億巨資,興建應天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2019年9月,距離武則天在應天門登基稱帝剛好1330年,應天門遺址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它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再次閃耀在洛陽這片古老的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應天門遺址博物館,在原址保護的基礎上,采用歷史建筑的外觀形制,最大程度還原歷史風貌,再現(xiàn)了隋唐洛陽紫微宮應天門的恢宏氣勢與雄偉氣魄。當原本疊壓在地下且塵封已久的歷史遺存,一朝成為古都洛陽備受追捧的文化新地標,那座曾經(jīng)璀璨于隋唐盛世中華的應天門,似乎真的跨越了千百年時光,重現(xiàn)在今人眼前,讓人們得以一窺當年的盛景。</p> <p class="ql-block">應天門是朝廷舉行登基、改元、大赦、宴會等外朝大典的場所,唐高宗曾在此詔釋百濟國王扶余義慈、武則天曾在此登基稱帝,功能類似北京午門,它見證了無數(shù)的歷史瞬間,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應天門是一座由門樓、朵樓和東西闕樓及其間的廊廡為一體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其規(guī)模宏大,氣勢磅礴,令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在應天門城樓上,隋煬帝開創(chuàng)了萬國來朝的盛景,王世充圓了短暫的皇帝夢,李世民下達過焚宮令,唐高宗過問了“韓國政事”,武則天發(fā)表了登基演說,唐玄宗接見了日本遣唐使,這里發(fā)生過無數(shù)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歷史的縮影。</p> <p class="ql-block">其實,在前一天晚上路過此地時,我已經(jīng)見識了應天門夜景的雄姿,那璀璨的燈光映照在古老的城墻上,仿佛將人們帶回到了那個輝煌的時代。</p> <p class="ql-block">歷史的回響在耳邊低語,古都之心巍峨聳立,一步一景皆如畫,見證千年風云變幻,觸摸歷史脈絡,夜游如見盛唐夢境,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古今交匯的浪漫,微風吹過夢回盛唐,應天門就像一部活著的歷史書,向人們訴說著往昔的輝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