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zhèn)西村,這個小村落承載著歲月的痕跡。它屬于南朗行政村,與大嶺頭村、南朗村相鄰。村旁的石狗山像一位忠誠的守護(hù)者,海拔約150米,靜靜地矗立著。西村河流經(jīng)村南,河水潺潺,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元順帝年間(1333—1368),程姓人從田邊、安定、亨美村遷到這里定居,逐漸形成了這個村落。因為村子位于南朗的西面,所以得名西村。這里的人們傳統(tǒng)上以農(nóng)業(yè)為主,主要種植水稻,也種些香蕉、蔬菜,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p> <p class="ql-block">走進(jìn)西村,那座“西村”牌坊宛如一位迎賓者,靜靜地立在街道上。紅燈籠隨風(fēng)搖曳,像是在歡迎每一位來訪者。街道兩旁的建筑錯落有致,有的是新建的樓房,有的則是保留著歲月痕跡的老屋,它們共同構(gòu)成了西村獨特的風(fēng)貌。車輛有序地停放在路邊,仿佛也在享受著這片刻的寧靜。</p> <p class="ql-block">在西村的一個角落,有一位老人正悠閑地在小院里散步。小菜園里種滿了新鮮的蔬菜,綠油油的葉子在陽光下閃爍著生機。老人的步伐雖然緩慢,但每一步都充滿了對這片土地的熱愛。這里的一草一木,都見證著西村的歷史變遷,也承載著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西村的小巷子里,左邊是一座破舊的房子,歲月在它的墻上留下了斑駁的痕跡。右邊則是一棟新建不久的大樓,墻上掛著紅燈籠,為這條小巷增添了幾分喜慶。新舊建筑在這里和諧共存,仿佛在訴說著西村的發(fā)展歷程。這里的人們,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傳承著古老的文化,迎接新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在西村的一處院落,一幢房子前種著一片蔬菜地,一棵大樹像一把巨大的綠傘,為這片土地遮擋著陽光。這里的人們,依然保持著傳統(tǒng)的農(nóng)耕生活,用雙手耕耘著這片土地,收獲著希望與幸福。大樹下,偶爾會有村民乘涼聊天,笑聲回蕩在這片寧靜的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西村的生活場景充滿了祥和之氣。房屋錯落有致,門口貼滿了春聯(lián),紅紅的對聯(lián)在陽光下格外醒目。這里的人們,用這種方式表達(dá)著對美好生活的祝福。每家每戶的院子里,都種著各種各樣的植物,綠意盎然,仿佛是大自然賦予西村的禮物。村民們在這里安居樂業(yè),享受著寧靜而美好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在西村的一個建筑工地上,一輛藍(lán)色三輪車停放在路邊,車上裝滿了建筑材料。這里的建設(shè)正如火如荼地進(jìn)行著,每一磚一瓦都凝聚著村民們的汗水與希望。雖然建設(shè)的過程充滿艱辛,但村民們相信,未來的西村會更加美麗富饒。這里的人們,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著屬于自己的幸福家園。</p>
<p class="ql-block">西村不僅是中山抗戰(zhàn)時期革命老區(qū)之一,更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該村被評為抗戰(zhàn)時期“廣東省革命老區(qū)村莊”。這里曾經(jīng)走出過無數(shù)英雄兒女,程帝創(chuàng)(1917—1945)就是其中之一。他于1942年1月參加中山抗日游擊隊,1945年2月在鶴山作戰(zhàn)犧牲。他的英勇事跡,永遠(yuǎn)銘刻在西村人民的心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傳承紅色基因,續(xù)寫新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編輯、攝影:遇波 2025.02.1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