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藝術家簡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周野,原名周德波,福建省永泰縣人,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家注冊藝術品鑒定評估師,畢業(yè)于廈門大學,多所大學客座教授,知名作家、收藏家、書畫篆刻家,師從我國著名書法篆刻大家林健。福建省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副秘書長,福建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福建省篆刻學會副秘書長,福建丹青印社社長,嶺南印社顧問,中國壽山石文化發(fā)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福建省收藏家協(xié)會會長、鑒定委員會主任,福建省藝術收藏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福建收藏》雜志社社長,福建黃愛國擁軍書畫院副院長,福建省海峽百姓書畫院榮譽院長,福建省海峽書畫研究院研究員。2014年度入選中國百名品牌幕后英雄,2015年度入選中國文化年度人物候選人,《海峽慈善》雜志封面人物。2018年入選福建慈善十佳個人,2021年被授予福建省慈善服務特別貢獻獎。</b></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有萬喜】“有萬喜”是一種吉語,常見于漢代瓦當上,寓意著萬事如意、喜事連連。??“有萬喜”出自西漢時期的瓦當,是一種吉祥語。這種瓦當在漢代非常少見,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就藏有一方“有萬憙”瓦當硯。</p><p class="ql-block">雖然“憙”和“喜”在漢代可以通用,但“有萬憙”比其他如“長樂未央”、“富貴無極”等吉語更為罕見。從字面意思上看,“有萬喜”可以理解為“有無數的好事、喜事”。這種吉語不僅在漢代瓦當上出現,還常用于書法和藝術作品中,傳遞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p> <p class="ql-block">敬題印雕【有萬喜】</p><p class="ql-block">鄭金慶</p><p class="ql-block">漢代瓦當銘萬喜,</p><p class="ql-block">佳言示意諾如金。</p><p class="ql-block">但祈鴻運長圓夢,</p><p class="ql-block">愿達人生夙望心。</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平安喜樂】平安喜樂?是一個美好的祝福語,寓意著平安和喜樂。?“平安”代表沒有事故、危險,生活平穩(wěn)安全,常用于祝愿對方在各種情況下順利、安全?,例如“一路平安”就是希望對方在路途中不遭遇災禍。?“喜樂”則是指歡樂、高興?,表達對對方生活愉快、安康的愿望。因此,“平安喜樂”整體上就是祝愿一個人生活安穩(wěn),沒有憂患,充滿歡喜快樂的情緒。??“平安喜樂”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平安”象征著穩(wěn)定、平靜和安全,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喜樂”則代表著快樂、幸福和歡笑,體現了一種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將這兩者結合,“平安喜樂”便演變?yōu)閷γ篮蒙畹臒崆衅谠S,傳遞了人們對平安和喜樂生活的向往?!捌桨蚕矘贰背S糜诠?jié)日祝福、生日賀卡或日常的問候中,表達對他人生活的美好祝愿。它不僅適用于正式場合,也常用于非正式的交流中,傳遞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p> <p class="ql-block">敬題印雕【平安喜樂】(藏頭詩)</p><p class="ql-block">鄭金慶</p><p class="ql-block">平心迓福年,</p><p class="ql-block">安泰樂堯天。</p><p class="ql-block">喜玩新春景,</p><p class="ql-block">樂吟幸福篇。</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長樂無極】長樂無極?的意思是?快樂很長久,沒有盡頭?。這句話含有平安、長壽、長生等意義。?長樂無極?出自《詩經·魯頌》的《有駜》篇,原文為“自今以始歲其有,長樂無極老復丁”,意思是“從今開始享太平,年年都有好收成,快樂沒有盡頭”。此外,?長樂無極?也可以理解為?快樂無極限?,表達一種對快樂生活的無限追求和向往。在文化背景中,?長樂無極?常用于表達對老年人健康長壽、精神飽滿的祝愿,象征著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太平有象】太平有象?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個吉祥圖案,象征著“天下太平”和“五谷豐登”。其寓意主要來源于大象在文化中的象征意義。大象因其壽命長且音通“祥”,常被視為如意吉祥的象征。大象厚重穩(wěn)行的特性,以及能馱寶瓶的形象,使得“太平有象”成為一種常見的裝飾圖案??!疤接邢蟆币辉~源于南宋,其形象脫胎于藏傳佛教七政寶中的白象寶。白象寶是伴隨轉輪王出世的寶物,傳入漢地后,白象寶及七寶作為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的供奉出現。明代是漢藏藝術的圓融時期,白象寶與摩尼三寶珠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形象。清代,清朝皇帝崇信藏傳佛教,加之造辦處的成立發(fā)展,使得宮廷藝術中的太平有象形象十分多樣。太平有象不僅體現著皇室成員的統(tǒng)治理想,也象征著普通百姓的生活盼望?。</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歲月靜好】歲月靜好是一個古老而優(yōu)美的詞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國風·鄭風》中,描繪了一種理想中的生活狀態(tài),即平靜、安寧、健康且富足的生活。它并不意味著生活中完全沒有風浪和波折,而是指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安寧,積極樂觀地應對挑戰(zhàn)。?歲月靜好?出自《詩經·國風·鄭風》中的《女曰雞鳴》,描繪平靜安寧的生活狀態(tài)。胡蘭成在《今生今世》中引用,表達對生活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意思是通過調養(yǎng)身心和保持精神愉悅,可以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這句話出自曹操的《龜雖壽》,強調人的壽命不僅僅由天命決定,還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來延長。?具體來說,“養(yǎng)怡之?!敝械摹梆B(yǎng)”指的是物質上的調養(yǎng),“怡”指的是精神上的愉悅。曹操認為,人的壽命長短不僅僅取決于天命,通過保養(yǎng)身心和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可以益壽延年。這句話表達了一種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對健康的重視。在曹操的詩歌中,這句話出現在《龜雖壽》的最后,整首詩通過比喻和象征,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對健康生活的追求。曹操通過這首詩,傳達了他對生命的積極態(tài)度和對健康生活的重視,強調了人的主觀努力在延長壽命中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敬題印雕三首</p><p class="ql-block">鄭金慶</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佛光】</p><p class="ql-block">佛日增輝普照光,</p><p class="ql-block">人生道路德澤長。</p><p class="ql-block">慈悲善意前程順,</p><p class="ql-block">仁義忠孝福盈堂。</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p><p class="ql-block">由命人生自必修,</p><p class="ql-block">養(yǎng)怡之福永年留。</p><p class="ql-block">欲求泰運安居愿,</p><p class="ql-block">廣種德田可獲收。</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澄懷觀道】</p><p class="ql-block">升華審美達人文,</p><p class="ql-block">色相至深境界分。</p><p class="ql-block">領悟主題澄懷道,</p><p class="ql-block">心游萬里自然欣。</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澄懷觀道】澄懷觀道?是一種禪的境界,意指在拈花微笑中領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禪境。這一境界強調在審美主客體的交融升華中達到最高的審美境界,體現了中國人文化心靈所深深領悟的一個審美主題。?澄懷觀道?的概念源自南朝宋畫家宗炳在《畫山水序》中提出的“澄懷味象”,即通過澄清內心去體悟自然之美。宗炳認為,通過觀畫可以心游萬里,達到體悟自然的效果。這一概念在藝術創(chuàng)作和欣賞中都有重要的應用,強調內心的澄澈和對外界的感悟。澄懷觀道?的核心思想是通過清空自己的思維與情感,避免執(zhí)著于任何事物或情感,從而更加真實地了解外在世界。其目的是讓人們通過虛靜的心態(tài)去體悟道,達到最高的審美境界。</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三杯春酒醉如泥】?“三杯春酒醉如泥”?是一個比喻性表達,意思是喝了幾杯酒后,人就像喝醉了一樣,身體變得軟弱無力,無法自控。這個表達通常用來形容飲酒過量后的狀態(tài)。具體來說,“三杯春酒醉如泥”中的“三杯”并不一定指實際的數量,而是用來強調飲酒的量或程度。這里的“春酒”指的是美酒,而“醉如泥”則是形容喝醉后的狀態(tài),像泥一樣軟弱無力,無法站立或行動。這個表達在文學和日常生活中都有應用,常用來形容飲酒過量后的尷尬和失態(tài)。例如,有人可能會說:“他今天喝了幾杯春酒,醉得跟爛泥一樣?!边@種表達方式既形象又生動,能夠很好地傳達出飲酒過量的狀態(tài)。</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一庭春雨醉人·千里秋風清心】這句話的意思是春天的雨落在庭院里,使人陶醉;秋天的風兒使人心曠神怡。具體來說,“一庭春雨”形容春天的雨落在庭院里,象征著美好的時節(jié);“千里秋風”則描繪了秋天的風,使人感到清新和舒暢?。這句話出自鄭板橋的名句“一庭春雨瓢兒菜,滿架秋風扁豆花”,雖然原句并未直接包含“千里秋風清心”,但通過化用和意境的延伸,可以理解為其表達了類似的情感和景象。鄭板橋在安豐居住時,春天吃瓢兒菜,秋天吃扁豆,他在門板上手書淺刻了一副對聯(lián)“一庭春雨瓢兒菜,滿架秋風扁豆花”,以此表達他對生活的淡泊和對高潔品質的堅守?!</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櫻花紅陌上·柳葉綠池邊】這句詩描繪了一個春意盎然的景象:櫻花在鄉(xiāng)間小路上盛開,柳葉在池塘邊翠綠欲滴。?這句詩出自周恩來的《春日偶成》,表達了作者在春天里的感受和對自然的贊美。具體來說,“櫻花紅陌上”描繪了櫻花在鄉(xiāng)間小路上盛開的景象,紅色的櫻花與鄉(xiāng)間小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顯得格外鮮艷;“柳葉綠池邊”則描繪了池塘邊柳樹的新綠,柳葉的翠綠與池塘的水面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春日畫卷。整句詩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對自然的贊美之情?。</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是佛教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的是通過修行和開悟,發(fā)現自己的真心并見到自己本來的真性。?明心?是指認識到自己的真心,不再被妄想和執(zhí)著所遮蔽,知道“心”的本質是清凈、無生無滅的;?見性?是指親證自性的存在,直接體悟到生命的本質和宇宙的真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心見性是禪宗悟道的境界,超越了凡夫的認識層面。它需要通過摒棄世俗的雜念,徹悟因雜念而迷失的本性(即佛性),以智慧的心來明白煩惱的心。明心見性的人能夠超越對待、無住生心、如如不動、能大能小、能苦能樂、能前能后,這些特質使得他們能夠認清自己的價值,把握自己的立場,認清自己的價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心見性不僅是禪宗悟道的境界,也在儒家和道家中有所體現。儒家講求修心養(yǎng)性,道家則強調存心煉性。這些思想都強調通過內心的修養(yǎng)和開悟來達到一種更高的精神境界。在佛教中,明心見性是通過禪修和智慧的開發(fā)來實現的,幫助修行者超越物質世界的束縛,達到心靈的自由和解脫。</p> <p class="ql-block">敬題印雕【明心見性】</p><p class="ql-block">鄭金慶</p><p class="ql-block">心明開悟性修行,</p><p class="ql-block">處世真誠善第香。</p><p class="ql-block">璀璨征程抒壯志,</p><p class="ql-block">自強不息步鏗鏘。</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福祿禎祥】?“福祿禎祥”是一個寓意美好的詞語,代表了對幸福、官位和吉祥的祝愿。?“?!贝硇腋!⒏?,“祿”代表官位、爵祿,“禎”代表吉兆,“祥”代表吉利、吉祥。這四個字合在一起,表達了古人對幸福美滿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在文化背景中,“福祿禎祥”常用于祝福語,寄托了對尊者的美好祝愿。例如,在新春佳節(jié)之際,人們會祈愿在新的一年里能夠福祿禎祥,事事如意。</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大澤龍蛇】?“大澤龍蛇”源自《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原句為“深山大澤,實生龍蛇”。?這個成語比喻廣大的鄉(xiāng)間草莽之處能夠孕育出英雄豪杰。?“大澤龍蛇”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原文中提到“深山大澤,實生龍蛇”,意指在深山和大湖沼這樣的非常之地,能夠產生非常之物,即英雄豪杰。這個成語后來被用來形容那些能夠孕育出杰出人物的地方或環(huán)境。例如,可以用來描述那些看似平凡卻能培養(yǎng)出杰出人物的環(huán)境或群體。唐代詩人杜甫在《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中寫道:“深山大澤龍蛇遠,春寒野陰風景暮。”這里用“大澤龍蛇”來比喻孔巢父歸隱江東的隱士生活。</p> <p class="ql-block">敬題印雕【大澤龍蛇】</p><p class="ql-block">鄭金慶</p><p class="ql-block">真誠壯志善修身,</p><p class="ql-block">僻地也曾出才人。</p><p class="ql-block">大澤龍蛇生草莽,</p><p class="ql-block">英雄乃系俗庸民。</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福佑神州】?“福佑神州”是一個表達對國家和民族美好祝愿的短語,其中“福佑”指的是幸福和保佑,“神州”則代表中國。??“福佑”一詞源自古代漢語,含義豐富,既包含賜福保佑之意,也指幸福和福氣。在古代文獻中,“福佑”常被用來表達對國家和人民的庇護和保佑。例如,《漢書·哀帝紀》中提到:“陛下圣德寬仁,敬承祖宗,奉順神祇,宜蒙福祐子孫千億之報?!边@句話表達了天神對子孫后代的庇護和保佑?!吧裰荨痹谥袊幕写碇袊?,是一個地理概念,常用于指代全中國。將“福佑”與“神州”結合,形成了“福佑神州”這一短語,表達了對中國國家和人民的幸福和保佑的祝愿。這種表達方式不僅體現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也反映了人們對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yè)的美好期望。</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心誠則靈】“心誠則靈”是指用心專一、恭敬于事,則能獲得靈驗。?這個成語在道家和佛教中都有應用,表示只要虔心誠意,就能產生感應和靈驗。在道家語境中,它強調“天人感應”,認為人與天地相應相通,通過虔誠的祈愿和正確的行為,可以達到與天地相和諧的狀態(tài),從而實現愿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個成語不僅僅局限于宗教領域,在生活中也比喻只要有堅定的信念、正確的心態(tài),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愿望就會實現。例如,佛教中的禮佛者常用“心誠則靈”來形容拜佛求簽者的心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誠則靈”在《禮記》中也有提及,強調正心、誠意、格物致知的重要性。道家則將其納入“天人感應”的范疇,認為人與天地相應相通,通過修身養(yǎng)性、行善積德,可以達到與天地相和諧的狀態(tà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生活中,“心誠則靈”常用于鼓勵人們在面對困難時保持堅定的信念和正確的態(tài)度,通過不懈的努力去實現目標。例如,在工作中保持專注和努力,在生活中保持樂觀和積極的心態(tài),都能幫助人們克服困難,實現自己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敬題印雕【心誠則靈】</p><p class="ql-block">鄭金慶</p><p class="ql-block">穹蒼庇佑正誠人,</p><p class="ql-block">處事文明志率真。</p><p class="ql-block">道德孝賢忠義信,</p><p class="ql-block">順天禮節(jié)萬年春。</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吉祥如意】“吉祥如意”指的是吉利祥和,萬事都順著自己的意愿實現。這個成語通常用于祝頌他人或親朋好友的生活美滿稱心,是表達美好祝愿和祝福的常用語?!凹椤币辉~最早出現于《莊子》中,其中“吉”代表吉利,“祥”則是指祥瑞。祥瑞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是指天意所展現出來的、對人有益的自然現象,如彩云、彩虹等?!叭缫狻笔且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匯。最初,如意是一種用來撓癢的工具,后來逐漸演變成了寓意美好、象征萬事如意的器物?!凹槿缫狻边@個成語的明確出處,有一種說法是出自南北朝時期張成的《造像題字》。但此說法可能并非其最原始或唯一的出處,因為類似的表達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歷史悠久,廣為流傳?!凹槿缫狻笔侵袊鴤鹘y(tǒng)文化中表達美好祝愿的重要成語之一,還廣泛滲透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它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體現了中華民族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精神風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