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即薩爾茨堡曾進出奧地利之后,這段行程再次越境奧地利。在游覽希特勒的鷹巢之后進入奧地利,順阿爾卑斯山脈南麓旅行,過奧地利重鎮(zhèn)因斯布魯克后回到德國境內(nèi),游覽德國最高山峰楚格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更偏愛自然風光,所以這段阿爾卑斯山脈和后面的萊因河畔之旅是我自駕環(huán)游德國最難忘的兩段旅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國王湖全稱叫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國家公園。國王湖是德國最深的湖泊,位于德國和奧地利邊境的小城貝希特斯加登旁。國王湖在最后一個冰河時期由冰川形成,長7.7千米,最寬處約1.7千米,湖岸線長19.96千米,平均水深98.1米,最深處190米,除了出口處毗鄰城鎮(zhèn)外,國王湖完全被阿爾卑斯山脈環(huán)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個廊橋讓人想起電影"廊橋遺夢",這是國王湖水唯一的出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過了廊橋就是國王湖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坐游輪得經(jīng)過廊橋到湖對岸的碼頭,這面是休閑娛樂的場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根下是一處酒吧,游客也能沿山間小路步行游覽國王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優(yōu)雅的德國大爺往湖里釋放高級消防船?!?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船模上的水槍還可以人為控制噴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請看船模精彩視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兩位紳士的船模有消防船、拖船和帆船,個頭兒都不小。僑居德國多年的老謝愛和德國人聊天,我聽得最多的就是:"dank,dank! "(拼音二聲,意思為謝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也來坐游船了。國王湖因其清澈的湖水而聞名,它被認為是德國最干凈和最美麗的湖。由于這個原因,1909年起,只有電動船、手劃船和腳踏船才被允許在湖中航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眼前的藍天白云湖光山色,讓人有一種置身于仙境的感覺,好美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據(jù)說國王湖的名字就是來源于這四圍的高山,最高的叫國王峰,其次的叫王后峰,其余的小山巒則是他們的孩子,遠處還有一座躺下的巫婆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游船來到一絕壁前,水手鉆出天窗吹起了小號,樂聲在山谷中飄蕩開去,又曼妙地幾次反射回來。據(jù)說從前航船穿行到此,船長就會鳴響火藥槍,槍聲能夠回響7遍,讓人心馳神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請帶耳機聽,回聲效果明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腳已經(jīng)隱約看到我們航行的終點,岸邊的紅頂修道院,轉(zhuǎn)過這個山灣就到了。但是如果想要徒步前往紅頂教堂,就要翻過群山,運氣好也大概需要五六個小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岸參觀著名紅頂修道院(圣巴托洛梅修道院),修道院的造型很特別,紅色的屋頂在幽靜的山谷和綠色草坪的映襯下極為顯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年輕人們徒步進山,我們坐游船回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直奔希特勒的避暑勝地鷹巢而去。希特勒的“鷹巢”(Kehlsteinhaus)是位于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貝希特斯加登附近的阿爾卑斯山脈中的一座別墅,海拔約1881米。這座別墅是1938年由馬丁·鮑曼下令建造的,作為希特勒50歲生日的賀禮。它主要用于款待重要客人,而非希特勒的常住居所。希特勒來過“鷹巢”的次數(shù)有限,大部分停留時間都未超過30分鐘?!苞棾病弊湓诿麨镵ehlstein的山頂,通往別墅的道路包括一條長124米的隧道和一部可容納53人的奢華電梯,乘坐電梯登上城堡僅需41秒。別墅內(nèi)部有餐廳、咖啡廳,還保留著希特勒當時與幕僚開會的客廳和會議廳,展覽著一些相關(guān)文檔,并用電視播放當時納粹巨頭們在此策劃占領(lǐng)奧地利或討論戰(zhàn)事的情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5年,盟軍對“鷹巢”進行了轟炸,但別墅奇跡般地幸存下來。如今,“鷹巢”已經(jīng)成為一個重要的游覽目的地,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參觀,反思戰(zhàn)爭歷史并欣賞周圍的壯麗景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了售票處,說山上冰雪封路不能上去參觀了。先來個6人全體照(第6個人在哪呢),然后只好用長焦鏡頭留個影湊合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從鷹巢下山,再次進入奧地利境內(nèi)。這里居然有個像樣的檢查站,下來拍幾張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開往阿爾卑斯山南麓的奧地利著名高山自駕觀光路"大格洛克納"路。隨著海拔的升高,6月的阿爾卑斯山脈上還是白雪覆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格洛克納阿爾卑斯高山公路是奧地利海拔最高的一條山岳公路,全長48公里海拔2504米. 這條公路得名于奧地利最高的山峰大格洛克納山。這是一條景觀道路,沿途有很多觀景點和停車位,可以欣賞到鮮花、綠草、森林、雪山、冰川等美景,被稱為自駕愛好者的天堂和旅行攝影師向往的地方。這條路最佳自駕時間是6月至9月,冬季就關(guān)閉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咱這一身夏裝打扮就上雪山了,腳上還是那雙走遍全世界、從春走到秋的非著名涼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觀景臺也真夠簡陋的,看著都懸,可巾幗不讓須眉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到山頂上盤山路旁還有個小湖了嗎?不過全凍住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是山頂上的一個紀念亭,正面碑文上是建筑公司記錄的為修路去世的工人名單和時間。兩邊還有紀念修此公路的土地承包商和在一次觀看某賽事中意外去世的32歲克里斯蒂娜·斯托克爾(其父母兄弟立的牌子)的說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頂觀景臺的說明上標著每座雪山的名字和高度,拍照的美女比我還涼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前往奧地利Pension schachernhot小鎮(zhèn),住進了一個有歷史有情調(diào),干凈舒適的民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民宿目及可見的風光,鮮花簇擁,雪山綠植環(huán)繞,實乃世外桃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斯布魯克(Innsbruck)是奧地利西南部城市,蒂羅爾州的首府,瀕臨因河(Inn),這座美麗的小城坐落在阿爾卑斯山谷之中,名稱意為"因河"上的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斯布魯克是奧地利第五大城市,面積不足105平方公里,截止到2022年11月,人口約12.7萬 。位于布雷根茨-維也納東西谷地及經(jīng)過布倫納山口南北要道的十字路口是交通樞紐及游覽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圣雅可布大教堂是一座巴洛克式建筑,建于1717年~1724年,大教堂內(nèi)圣壇邊懸掛著克拉納赫的著名畫作《圣母瑪利亞施舍》的畫像。天花板上的濕壁畫和石膏花飾出自阿薩姆兄弟之手。教堂的塔樓中懸掛著因斯布魯克的和平組鐘。馬克西米利安三世大公爵的墓碑是由卡斯帕·格拉斯于1620年制作的。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大教堂用了整整兩年時間進行修復(fù),于1993年重新開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斯布魯克皇宮前三個老牛仔留個影,也算打卡到此一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斯布魯克老城區(qū),是一個充滿歷史韻味的步行街區(qū),這里每一棟建筑都有幾百年歷史,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色彩斑斕卻又不失和諧。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哈布斯堡王朝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金頂“新宮”建于15世紀,是“囊中羞澀”的弗里德里希四世公爵和“富可敵國”的西格蒙德公爵的居所。由馬克西米連皇帝(1459年至1519年)委托建造,以紀念他與米蘭的比安卡·瑪麗亞·斯福爾扎的婚禮。金頂“新宮”由2657塊鍍金瓦片覆蓋的華麗的哥特式窗格構(gòu)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以上文字直接由大門旁的介紹標牌翻譯而來,這里是因斯布魯克最主要的標志,是游客必打卡之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從因斯布魯克回到德國境內(nèi),艾布湖邊就是乘纜車登頂楚格峰的停車場和售票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楚格峰(Zugspitze)海拔2962米,屬于阿爾卑斯山脈,是德國的最高山峰。它位于北緯47度25分,東經(jīng)10度59分,在德國巴伐利亞州和奧地利邊境附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楚格峰是楚格山脈的主峰,山脈中有兩條在德國極其罕見的冰川。坐落在楚格峰頂下350米,河谷上的平坦高原,是德國最高的滑雪場,也是唯一的冰川滑雪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山的纜車可以容納二三十人,一鍋端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達楚格峰頂?shù)牟t望平臺,位于楚格峰北側(cè)的艾布湖像一顆鑲嵌在綠色叢林中的藍寶石,因此德國人把艾布湖稱為皇后湖。艾布湖也是高山湖泊,海拔973米,即便如此,與楚格峰的落差也有近2千米!位于楚格峰腳下的艾布湖,湖水清澈,被森林與雪山環(huán)抱,是徒步和攝影的好去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網(wǎng)上下載一個纜車站和峰頂瞭望平臺的全景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楚格峰最高點設(shè)置的金色標志,其柱子上面被貼得五顏六色的。游客過不去,應(yīng)該是登山愛好者上去貼的,倒是更好看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么美的景色,麻煩游人給我們拍了兩張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楚格峰頂向南側(cè)俯瞰阿爾卑斯山脈的壯麗景色。天氣如此晴朗,應(yīng)該可以看到四個國家的風光,只是分不出來哪個山蜂分屬哪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身打扮與女士們和周圍的景色有點兒不搭!</span></p> <p class="ql-block"> 抓拍了一只掠食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山的纜車上老謝與一對80多歲的老夫婦攀談,得知坐輪椅的老人原來是高山滑雪運動員,現(xiàn)在盡管不能再滑雪了,但每年都要上一次楚格峰。真令人敬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阿爾卑斯山脈德國巴伐利亞州南部與奧地利接壤的地區(qū),充滿民族特色的濕壁畫裝飾隨處可見。這些濕壁畫不僅為小鎮(zhèn)增添了獨特的魅力,還為游客帶來了無盡的驚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阿默高位于德國南部黑森林地區(qū)的阿爾卑斯山腳下,是一個典型的西歐小鎮(zhèn),人口約5300人。小鎮(zhèn)的壁畫藝術(shù)始于16世紀的文藝復(fù)興時期,最初以宗教題材為主,通過壁畫傳播教義并彰顯屋主的財力和虔誠。18世紀中葉,壁畫藝術(shù)達到鼎盛,內(nèi)容更加多元化,反映了屋主職業(yè)、村民日常生活和童話故事等題材。茨溫克先生推廣的“呂夫特爾壁畫”技法,以其濕法繪制和與墻體永久融合的特點,成為上阿默高壁畫的標志性特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上阿默高的濕壁畫中,有不少耶穌誕生和受難記題材的。從14世紀起,“黑死病”就開始在歐洲流行開來,奪走了三分之一歐洲人的生命。面對瘟疫,有些地方開始嘗試檢疫、消毒、局部封鎖等早期的公共衛(wèi)生措施;而有些地方則是轉(zhuǎn)向了宗教和祈禱,試圖找到解決的方法從而得到救贖,上阿默高就是后者。1633年,居民們在教會的帶領(lǐng)下發(fā)誓,如果能讓他們免于瘟疫,他們將每10年表演一場描繪耶穌誕生、死亡與復(fù)活的戲劇。從1680年開始10年一次的演出規(guī)則確定了下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只顧長焦抓特寫,選了兩張網(wǎng)上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林德霍夫?qū)m(Schloss Linderhof)坐落阿爾卑斯山脈的阿美爾山區(qū),在巴伐利亞州西南部僻靜的格拉斯山谷中,它于1874年到1878年間建造,是路德維希二世建造的三座皇宮中最小的一座。林德霍夫?qū)m雖然比新天鵝堡建得晚,但它是惟一一幢國王在世時完工的宮殿建筑。林德霍夫?qū)m的地點很隱蔽偏遠,只有一條在樹林中穿行的狹窄柏油路通向那個幽靜的山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 宮殿對面的小涼亭上,可將花園及宮殿盡入眼簾。因為宮殿修繕有腳手架,索性懶得過去拍攝,在這里用長焦鏡頭一覽無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個女人頭部的白色雕像塑造的是和路易十六一起被送上斷頭臺的妻子"瑪麗皇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終于來到了曾經(jīng)相伴的德國浪漫之路的終點新天鵝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新天鵝城堡是德國的象征,建于1869年。這座城堡是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行宮之一。也是最受歡迎的旅游景點之一。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德國擁有如此眾多的城堡(據(jù)說仍有14000座),而最著名的就是位于阿爾卑斯山麓的新天鵝城堡。新天鵝城堡的名字來源于瓦格納的歌劇《白天鵝的傳說》。而且在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心目中,天鵝象征著純潔,所以從壁畫、門把手到浴盆都可以看到天鵝優(yōu)雅的身影,又因為城堡主體為白色,所以它也被人稱為白天鵝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從停車場還要走一小段山路才到新天鵝堡,路邊藝人在售賣自己的水彩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路德維希二世的童年是與他年輕的表姑,后來的奧地利王后茜茜公主一起度過的。他雖無治世之才,但卻充滿藝術(shù)氣質(zhì)。他甚至都沒有請專業(yè)的設(shè)計師參與,而只邀請劇院畫家和舞臺布置者繪制了建筑草圖。路德維希二世在構(gòu)思城堡藍圖時,將城堡與天然景觀合而為一,城堡得以在四季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夢幻風貌。城堡共有360個房間,其中只有14個房間依照設(shè)計完工,其他的346個房間則因為國王神奇去世而未完成。1886年6月12日,這個因情感失敗而單身的年輕國王最后一次視察了這個城堡的工程進度,卻消失在返回慕尼黑的夜幕里,第二天清晨在不遠的史坦貝爾格湖畔(Starnberger) 發(fā)現(xiàn)了國王的尸體,年僅41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照片大門右側(cè)的小城樓正在維修,都是腳手架,拍照避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展室里的新天鵝堡模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新天鵝城堡的對面就是國王童年的夏宮,舊天鵝巖城堡,那高山平原大湖塑造了年輕國王浪漫和童話色彩性格,在這座淺黃色的舊天鵝巖王宮內(nèi)孕育了對面浪漫童話般的新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對面鐵架橋上是游人們拍照的打卡處。</span></p> <p class="ql-block"> 有一條小路可以往山上爬,為了更好的角度拍攝開始上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時間有限也就到這里了。若要拍到正面的照片恐怕得走幾個小時,況且大門邊上小城樓在維護也影響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發(fā)一張網(wǎng)上照片吧,城堡前立面的桔紅色山墻確實漂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程中戀戀不舍拍照的新舊天鵝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至此,我感覺最美的一段阿爾斯山脈沿途景點與風光自駕結(jié)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aivpq9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德國自駕游(4)</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af07tg9"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德國自駕游(3)</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9s7vres"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德國自駕游(2)</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9bwch03"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德國自駕游(1)</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