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湖北來鳳飛機場往事拾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者:奇嘴霸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湖北西南邊陲,藏著一座名叫來鳳的山城小縣城。它或許低調,可這片土地上,來鳳飛機場的故事,波瀾壯闊又鮮為人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回溯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在交通閉塞、經濟文化落后的武陵山脈腹地,一座小型簡易機場悄然誕生。起初,它由國民政府在當地富商資助下修建,用于物資與人員運送。隨著局勢變化,國民黨軍隊接管,成了軍事調運的關鍵樞紐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38年,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這座機場在美方支援下擴建。周邊數千民工被征用,高峰時達萬人。那時沒有大型機械設備,民工們僅憑鋤頭、十字鎬、鐵鍬等簡單工具,靠著頑強毅力和決心,人力打夯,石碾碾壓跑道。幾噸重的石碾,需數十人合力才能拉動。為趕工期,民工日夜奮戰(zhàn),哪怕累到身體難以支撐也咬牙堅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美方援華空軍的一個分隊進駐來鳳機場,分隊長史統(tǒng)伯上尉帶隊升空,攔截轟炸重慶的日軍機編隊。日軍展開報復,將未投完的航彈投向機場和縣城。來鳳遭遇日軍十八次轟炸,場面慘不忍睹。據老人回憶,半邊城一帶常有躲避不及的行人被炸死,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心有余悸,不敢從那經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當時,美方軍官住在觀城坡腳下的幾幢別墅,油料庫和彈藥庫設在半山腰。也曾有美方軍機在此墜毀,機毀人亡的畫面,至今仍刻在一些圍觀者的記憶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美方人員駐扎期間,和當地官員、群眾相處和睦。他們會抱著當地孩子逗樂,也常接受邀請,和當地富商一同娛樂。他們特別愛吃來鳳的“大頭菜”,吃面包時都要就著吃,1946年撤離時,每人都帶了十斤回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解放后,來鳳飛機場由人民政府接管,在飛播造林、噴灑農藥滅蟲、搶險救災等方面發(fā)揮作用。不過改革開放后,因長期閑置,逐漸被當地百姓占用,如今已難尋當年模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近來,有消息稱,這座機場屬軍產,擬作備用機場,已開始用鐵絲網圍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來鳳飛機場,承載厚重歷史。它見證了中美攜手抗擊日寇的英勇事跡,見證了來鳳人民的不屈抗爭,更見證了來鳳人民保家衛(wèi)國的堅定決心。這座邊陲小城,百分之七十的居民是土家族人,1980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第一個土家族自治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即便來鳳飛機場已沒了往日風光,但在來鳳人民心中,它永遠閃耀,是一座不朽的豐碑,提醒著一代又一代人銘記歷史,傳承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