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原沈陽軍區(qū)黑龍江生產(chǎn)建設兵團知青<span style="font-size:18px;">姜昆題詞</span></p> <p class="ql-block">隴上名校</p> <p class="ql-block">1965年夏,師大附中部分學生會成員合影。</p> <p class="ql-block">封存于附中檔案室的“光榮榜”</p> <p class="ql-block">即將赴“廣闊天地”的附中同學</p><p class="ql-block">依稀記得,下圖是我用郭同學的蘇制135相機定格的。</p> <p class="ql-block">與男生表情形成強烈反差的她們……</p> <p class="ql-block">1969年3月28日,蘭州軍區(qū)生產(chǎn)建設兵團正式成立。是年8月,兵團機關由蘭州市遷至武威縣黃羊鎮(zhèn)。</p> <p class="ql-block">上圖:位于武威黃羊鎮(zhèn)的原蘭州軍區(qū)生產(chǎn)建設兵團(蘭字901部隊)機關舊址。下圖:蘭州軍區(qū)副司令員伍生榮(前排左5)同蘭州兵團師以上領導干部合影。</p> <p class="ql-block">蘭州軍區(qū)生產(chǎn)建設兵團政治部出版的《人民軍墾》報</p> <p class="ql-block">1969年1月,附中103名同學乘火車奔赴位于玉門鎮(zhèn)的農建十一師工程團(兩個月后改編為蘭州軍區(qū)生產(chǎn)建設兵團一師工程團,代號蘭字918部隊),被分散到4個連隊。其中6連12人:任天蘭、柏定文、王涵、洪泛玻、劉全院、張沛、姚慕玲、陡娥、蓋勝利、祁新會、張沛、靳魁文;7連25人:杜三軍、張淞英、郭光林、張淑嫻、李黨生、折小葉、施用晞、王小蘭、施建生、李俊瑤、葛新、吉光平、陳慧娟、陳隆基、魏河、費一夫、李楠、郭磊、路建坤、李海平、高鈺堂、李大光、吳彥康、馬惠民、韓篤基;8連36人:陳天蘭、王德安、張國威、孫成明、姚得寅、劉炳成、郝偉、王小泉、楊崇寧、張浩、胡捷、李克皋、李慶紅、馮毅廣、駱安勤、周蘭保、李志淵、李志博、王進興、豆子和、薄靖寧、賈愛蘭、司大均、張偉、張未英、魏立萍、羅惠玲、薄靖陽、趙鐘、羅紅媛、李瑩、吳濰濰、田英、王秀清、梁蘭莉、史大文;9連30人:王德存、王玉珍、江偉鏘、尹紀文、劉西京、吉光安、范朝義、張玉民、趙隴安、劉國振、李興國、高洪汀、宋平、陳建平、許麗曼、林麗平、葉西子、劉艷霞 、孫育西、趙蘭、杜亞杰、潘平、程樹齊、馮利、侯曉華、謝蜀光、聶幼平、柏定文、張廣賓、王莉。</p> <p class="ql-block">蘭州兵團一師工程團團部坐落在玉門鎮(zhèn)火車站南0.5公里處,距玉門鎮(zhèn)1.5公里,同位于官莊的師部遙遙相望。玉門鎮(zhèn)隸屬于甘肅省酒泉市玉門市?,是河西走廊的千年古鎮(zhèn)。</p><p class="ql-block">下圖工程團領導班子:團長李財、政委徐文法(現(xiàn)役),副團長孫明才、張松芝(現(xiàn)役),副政委郭家禮、趙忠臣等。</p> <p class="ql-block">杜同志調離工程團的組織鑒定</p><p class="ql-block">公用信箋紅頭為農建十一師工程團,落印為蘭州兵團一師工程團。</p> <p class="ql-block">農建十一師工程團宣傳隊。前排正中宣傳股干事王云——值得我永遠懷念的人……</p> <p class="ql-block">工程團一兇殺案破案后工作人員合影</p> <p class="ql-block">工程團九連土圍子門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安西總干渠工地</p> <p class="ql-block">戈壁獵狐,無肉不歡</p> <p class="ql-block">神秘的404廠</p> <p class="ql-block">一師軍墾戰(zhàn)士參加404水線工程施工</p> <p class="ql-block">404水線工地的軍墾戰(zhàn)士和基建工程兵(02部隊)</p> <p class="ql-block">在玉門鎮(zhèn)施工的九連二班</p> <p class="ql-block">這次三班同學聚會,同學們都非常高興……高興之余也讓我想到了靳魁文。</p><p class="ql-block">當年分配時,吉光安、江偉鏘、靳魁文、聶幼平、羅慧玲被分到十一師工程團(后改稱蘭州軍區(qū)生產(chǎn)建設兵團一師工程團)。1969年1月火車把我們送到了了玉門鎮(zhèn)團部,汽車又把我們送到安西三營。在三營分配連隊時,吉光安、江偉鏘、聶幼平分到了九連,羅慧玲分到了八連,唯獨把靳魁文分到了六連。名單念完后靳魁文都蒙了,我們幾個人也覺得很意外,因為每個班的男生都分到一個連,女生又分到另一個連,只有靳魁文和我們分開了。后來才知道,我們連的一個初中女生在團部說不與靳魁文分到一個連,這樣才把靳魁文分到了六連。</p><p class="ql-block">靳魁文的厄運也由此而來了,他一個人在這里得不到同學們的幫助和關心,加上六連是較復雜的一個連,他受到了排擠和打壓,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傷害而患上了精神病。后來把他調整到師水泥廠,換個環(huán)境對他的病有好處。在這也娶了妻子并育有一個女兒。但好景不長,這里的人又對他進行了歧視性的打壓,使他的病又加重了。?方將他送到天水精神病醫(yī)院,但又不能及時的給醫(yī)療費,治療斷斷續(xù)續(xù)的,最后又送回了廠里。在廠里周圍的人的不友好,使得病加重,又得不到及時的治療,而過早的離開了我們。</p><p class="ql-block"> (聶幼平)</p> <p class="ql-block">至高榮譽</p> <p class="ql-block">工程團9連宣傳隊</p> <p class="ql-block">借調師部,參加“一打三反”巡回展覽</p> <p class="ql-block">巡展組來到甘肅最西端的阿克塞縣安南壩一師石棉礦</p> <p class="ql-block">在工程團九連戰(zhàn)天斗地一年多后,作者調至位于玉門鎮(zhèn)官莊的師部電影放映隊。這里原是甘肅地礦局探礦一隊隊部駐地 ,探礦一隊撤離后這里成了蘭州軍區(qū)生產(chǎn)建設兵團1師駐地。</p><p class="ql-block">玉門鎮(zhèn)官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間??滴趸实蹫榱朔烙鈹橙肭郑汕曹婈犖髡黢v守邊防。當時,軍隊的作戰(zhàn)指揮部就設在官莊,因此得名“官莊子村”?。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里逐漸成為居民聚居地,并保留了“官莊”這一地名。</p><p class="ql-block">上圖:師機關大院;下圖:首長家屬院</p> <p class="ql-block">蘭州軍區(qū)生產(chǎn)建設兵團一師(蘭字910部隊)營以上獨立建制單位分布圖</p> <p class="ql-block">上圖:蘭州兵團副政委兼1師政委王湜(王實);下圖:蘭州兵團1師師長范通文</p> <p class="ql-block">為適應軍墾建設的需要,1970年春鐵道部、蘭州軍區(qū)決定在官莊車站的基礎上建立“軍墾車站”。</p><p class="ql-block">是年夏,“軍墾車站”正式開工。一師三團(蘭字913部隊)因駐地離官莊比較近,雖然已是夏收農忙季節(jié),還是抽調二百余人組成施工隊,進駐官莊。</p><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三個月的突擊施工,“軍墾車站”勝利竣工。五間磚瓦、土坯混合結構的候車室、票房、托運房建起來了。兩頭高高挑起、呈“工字型”屋檐的車站建筑,長長的站臺,新鋪設的鐵軌岔道……比原來的官莊小站氣派多了。</p><p class="ql-block">10月9日,“軍墾站”正式投入運營。當北京開往烏魯木齊的K69次列車緩緩駛入車站時,站臺上一片歡呼?!败妷ㄜ囌尽笔俏覈ㄒ挥绍妷☉?zhàn)士修建、并被命名為“軍墾”的車站。</p> <p class="ql-block">晚飯后常見王湜政委在機關大院散步……即有將軍(原南京軍事學院正軍級干部)的威嚴又有學者的儒雅與慧智的他,令人肅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上圖:師首長同團廠干部;下圖:范師長深入連隊參加平田整地</p> <p class="ql-block">師政治部部分人員合影。下圖前排正中:政治部主任于志欣(原總政聯(lián)絡部干事)</p> <p class="ql-block">野營拉練</p> <p class="ql-block">赴官莊附近的三道溝公社朝陽大隊野營拉練</p> <p class="ql-block">師部進駐官莊伊始,即集中力量由生產(chǎn)科牽頭植樹造林。數(shù)年不懈,先后引進的新疆楊品種,造林4000多畝(包括果園),極大地改善了工作生活環(huán)境。如今的官莊,遠遠望去芳草如茵、綠樹成蔭,<span style="font-size:18px;">儼然一片戈壁綠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李坤福時任師司令部生產(chǎn)科副科長。按照師黨委的部署,具體實施了官莊的綠化工程。其妻徐月娥在司令部計劃科,任綜合統(tǒng)計員。</p><p class="ql-block">1970年,蘭州軍區(qū)生產(chǎn)建設兵團農一師組建,師部設置在玉門鎮(zhèn)官莊子。這個地方原來是地質隊建在戈壁灘上的駐地,除了一些磚木結構的房子外,周圍全是戈壁灘。從1971年開始起,師部就要求所有師部駐地機關、學校、醫(yī)院、加工廠、園林隊、汽車連等單位開始大規(guī)模植樹造林,首先是機關和各單位道路和駐地周圍,然后是通往玉門鎮(zhèn)公路兩旁林帶。負責此項工作的就是司令部生產(chǎn)科,具體負責實施的是李坤福大哥。每年九、十月開始,將各單位分配的任務打好石灰線,各部門按照劃好的線,在戈壁上挖出六十公分寬,六十公分深的溝,由于戈壁主要是鵝卵石和砂子,還需要再從遠處拉來一些土,植樹工作和澆水管理工作則由園林隊負責。李大哥選擇了抗寒、速生、抗病蟲害的新疆楊樹苗。從1971年到1973年,林帶規(guī)模就達到4000多畝。原來荒涼的戈壁灘,披上了綠裝。(盛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師宣傳科部分人員</p> <p class="ql-block">宣傳科副科長趙光明與師宣傳隊</p> <p class="ql-block">制作幻燈片需要美術能力</p> <p class="ql-block">禮堂內外作者書寫的標語</p> <p class="ql-block">一師電影放映隊:謝慶昌、張炳文、劉素芬(女)、吉光安、劉樹蓮<span style="font-size:18px;">(女)、</span>宋輝<span style="font-size:18px;">(女)、</span>孔軍等。</p><p class="ql-block">電影隊兼管有線廣播。上圖:放映員宋輝等;下圖:放映隊長張炳文。</p> <p class="ql-block">放映設備:上海產(chǎn)解放103提包機一對、南京產(chǎn)長江F16放映機一部、柳州產(chǎn)1101小型汽油發(fā)電機一臺。</p> <p class="ql-block">文革初期,被特殊復原至農建十一師酒泉墾區(qū)的八一電影制片廠演員黃煥光、李輝建、翟春華。黃、李二位曾先后任蘭州兵團一師宣傳隊隊長,我同他倆多有交往,較為熟悉。</p> <p class="ql-block">黃煥光從北京到酒泉間的差旅費報銷憑證。1966年 11 月,黃煥光和妻子從北京轉業(yè)到酒泉邊灣農場(農建十一師三團,后調一師宣傳隊)。</p> <p class="ql-block">空地上豎立著略帶弧形的銀幕墻</p> <p class="ql-block">除了八個“樣板戲”和“老三戰(zhàn)”,可供放映的影片節(jié)目寥寥無幾。供排以上干部觀看的內參日本片《啊,海軍》等,令觀眾瞠目……</p> <p class="ql-block">團場(廠)放映員</p> <p class="ql-block">供師領導用的嘎斯69吉普車、華沙223型小轎車</p> <p class="ql-block">下圖左2,從404廠轉業(yè)到一師的司機溫師傅</p> <p class="ql-block">兵團是座大熔爐,后來的日子里有戰(zhàn)友成為社會中堅。</p> <p class="ql-block">童心未泯</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嘉峪關市參加電影放映培訓班</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玉門市為石油工人電影院繪制電影海報</p> <p class="ql-block">經(jīng)常從這里“跑片”</p> <p class="ql-block">玉門鎮(zhèn)鎮(zhèn)政府內的左公柳</p> <p class="ql-block">在蘭州省電影放映師資培訓班學習</p> <p class="ql-block">我從師部商店售貨員楊顯惠處買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部海鷗203相機。多年后,他成了著名作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圖:師部商店舊址</span></p> <p class="ql-block">1973年10月18日,蘭州兵團匯報了體制管理方面存在的五個問題:一是兵團橫跨陜、甘、寧、青四省區(qū),戰(zhàn)線太長,管不好也管不了;二是軍區(qū)和省區(qū)對兵團實行雙重領導,許多問題互相依賴,解決不了,不利于黨的一元化領導;三是軍政、軍民糾紛不好解決;四是政治經(jīng)濟脫節(jié),不利于生產(chǎn)建設;五是脫產(chǎn)人員多,開支大,又不對口,不利于對生產(chǎn)的領導。兵團提出了撤消兵團機關、將所屬各師交給所在省區(qū)黨委統(tǒng)一領導的建議。10月23日,蘭州軍區(qū)黨委批轉了《軍區(qū)生產(chǎn)建設兵團移交工作會議紀要》,決定撤消兵團機關,所屬各農建師分別交給所在各省、自治區(qū)領導。</p><p class="ql-block">蘭州兵團1師于1975年夏撤銷。</p> <p class="ql-block">軍墾往事?lián)]之不去,于是有了這本書……</p> <p class="ql-block">《軍墾往事》首發(fā)儀式</p> <p class="ql-block">時任國家計劃委員副會主任、副黨組書記,曾任中共甘肅省委書記的宋平寫給原農建11師知青許瑞蘭的信。</p> <p class="ql-block">拜訪林山政委</p> <p class="ql-block">赴酒泉市調研,順路到玉門官莊農墾公司覓舊。小站站長沒想到,“軍墾站”于我竟然具有那么大的魅力。</p><p class="ql-block">上圖:2003年秋我重返官莊時拍攝此照,一度出現(xiàn)于各種媒體……</p> <p class="ql-block">多年后重返安西總干渠、404廠……</p> <p class="ql-block">官莊農墾公司豎立的軍墾戰(zhàn)士塑像</p> <p class="ql-block">重返母校</p> <p class="ql-block">應邀參加甘肅農墾知青支邊50周年座談會</p>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4日,吉光安老師專程到甘肅農墾總部商議軍墾資料收集整理事宜,受到有關人員熱情接待。甘肅農墾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加林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建設公司的前身是農墾酒泉建筑工程公司,起源于農建十一師工程團。甘肅亞盛田園牧歌公司調研員、農業(yè)專家、省作協(xié)會員李天銀向吉老師敬贈了自己的作品《情系黃花》,并贈送了自已親自采摘的枸杞;原蘭州軍區(qū)后勤部政治部少校秘書、甘肅省農墾集團公司原黨委宣傳部長楊志斌向吉老師匯報了有關情況。(楊志斌)</p> <p class="ql-block">與甘肅省警衛(wèi)局局長王建設、酒泉市公安局周國強局長。</p> <p class="ql-block">回官莊</p> <p class="ql-block">歲月流逝,友誼長存</p> <p class="ql-block">同天津軍墾戰(zhàn)友</p> <p class="ql-block">有戰(zhàn)友自遠方來。左起:原黃花農場政法股陳發(fā)祥之子張嘉義,深圳市公安局副書記、政治部主任劉寬志 ,甘肅農牧廳巡視員許瑞蘭,西安水電部門張炎,甘肅文聯(lián)老吉,甘肅中醫(yī)院醫(yī)生于濱等。(2009.6于甘肅省文聯(lián))</p> <p class="ql-block">與軍墾朋友:右起張志軍、許瑞蘭、康俊卿、劉學富等。</p> <p class="ql-block">同原工程團九連的西師附中戰(zhàn)友。下圖:后排左2天津支青夏廣德。</p> <p class="ql-block">與老師長……</p> <p class="ql-block">幾位畢業(yè)于官莊軍墾中學的同學約我聚餐。談起小時候看露天電影,大家興致勃勃,意猶未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