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追憶似水流年】為我國的短波通信事業(yè)做出應有的貢獻

福星

<p class="ql-block">  美篇昵稱 福星</p><p class="ql-block"> 美篇號 46117940</p><p class="ql-block"> 歲月如歌,人生如夢,追憶似水年華,忽然覺得光陰似箭,如今我們已經是七十七,八歲的耄耋老人了。時光可以帶走最美的年華,歲月可以刻畫老去的容顏,但我們曾經擁有過的青春年華,曾經擁有過的美好時光將永遠留在我們記憶的深處,讓我們難以忘懷,追憶似水流年,仿佛就在昨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74年2月從北京大學畢業(yè)分配到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22研究所)工作。來到22研究所二室第一項工作任務就是參加洲際導彈靶場選址的無線電波傳播試驗工作。1974年5月隨遠洋運輸公司的萬噸巨輪敦化號到非洲,歐洲進行科學考察。進行遠距離高頻信道測試工作,為期半年時間。</p> <p class="ql-block">  718工程,580工程,331工程在此之前是保密的,直到2008年解密才可以對外宣傳。2008年4月23日,中央電視臺才在《見證.親歷》欄目中分五集播出了電視記錄片《絕密航程》。《絕密航程》中國東出太平洋試射洲際導彈紀實這本書,詳細介紹了從76至80年國家海洋局“向陽紅”科學考察船編隊五次秘密突破島鏈往返太平洋特定海域,進行勘選洲際導彈靶場和試射第一枚洲際導彈的背景和一些為人鮮知的故事。這是一項從陸地跨向大洋而完成的一項宏大的國防科技尖端試驗工程。我有幸五次參加了這幾項絕密重要的工程項目。</p> <p class="ql-block">  1974年5月12日我們研究所一行4人乘坐敦化遠洋貨輪從廣州出發(fā),經過我國的南海,印度洋,莫三比克海峽,繞過好望角,穿越大西洋,我們在遠洋貨輪海上往返航行時的九十多天里晝夜24小時分三班輪流值守,接收國內短波發(fā)射信號并進行數據采集和記錄,進行遠距離高頻信道參量測量研究,為“580 ”工程任務提供重要保障手段。</p> <p class="ql-block">  先后到過幾內亞科納克里,英國倫敦,西德漢堡,荷蘭鹿特丹,新加坡等城市。</p><p class="ql-block"> 74年7月18日我站在英國倫敦天文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上,左腳踏在銅線的東邊,就是說左腳站在東半球上,右腳踏在銅線的西邊,就是說右腳站在西半球上。在這里,眺望遠方而且面帶沉思狀的人明顯較多,我也在凝神暇想,今天我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科技人員的身份出現在大不列顛英國的領土上,我剛從大學的校門里走向社會,單位就委予重任,自己一定不辜負領導的希望,干好工作,爭取在科研領域建新功。</p><p class="ql-block"> 從74年5月12日到10月15日歷時153天,我們克服了臺風的多次侵襲帶來的暈船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等重重困難, 最后圓滿完成了這次遠洋科考任務?;氐絾挝缓篑R上開始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寫出技術報告提供給有關單位。</p> <p class="ql-block">  1977年3月8日到5月20日我又參加了第二次向陽紅太平洋考察任務。當時我們是在向陽紅12號船上執(zhí)行任務。我們的主要任務是進行遠距離短波信道測試和通信保障任務。我們研究所參加1這次考察的人員有6名同志。我們一行6人從新鄉(xiāng)所里來到廣州,登上了向陽紅12號船,安裝調試了我們的測試設備。我們的任務是進行短波通信信道測試,只負責接收國內信號進行遠距離信號強度的測試,信道的多經效應和多普勒時延的測試。所以船走到哪里都與我們無關,我們三個負責短波的人員分成三班輪流倒班日夜不停的進行測試,積累了大量實驗數據。</p><p class="ql-block"> 還記得,當我們的考察船隊勝利完成這次太平洋考察任務在返回廣州的途中,到達南海時先后遇到兩次臺風,考察船艱難的頂著臺風向前開,實在不行只好倒航,往回開,別說那個臺風真是太厲害了,我們的船頭一會埋入海水中,一會高高揚起,前后擺還好,左右搖那可真的要命,睡在床上一下子就會甩到地上,站也站不起來,暈船的人可要了命,吐的一塌糊涂,難受的要死,我雖然不暈船,但也非常的難受,死死的抓著床邊,不敢動一下,也不知道天南地北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們在執(zhí)行任務航行的大海途中經常遇到不同國家差的艦船或者飛機對我們的考察船海上編隊進行跟蹤拍照、騷擾等,有時連飛機上的飛行員都看的清清楚楚.......</span></p><p class="ql-block"> 剛剛參加工作不到3年就連著參加了兩次遠洋科學考查工作,自己都沒有辜負領導對我們的殷切希望,執(zhí)行任務回到單位后馬上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寫出技術報告和研究論文,提供給有關單位,并投稿到有關刊物上發(fā)表研究論文或參加學術會議。</p> <p class="ql-block">? 到了廣州回到單位沒有待幾天我們參加第二次向陽紅考察的六名同志就前往北京京都飯店參加總結大會和表彰大會,六月二十二日我們參加了人民大會堂專門為我們全體考察人員和有關領導舉辦的宴會,宴會后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等中央領導在大會堂會見廳接見了國防科委常委擴大會議的領導和我們全體參加向陽紅考察的人員。參加會議的基本全是軍人,我們沒有穿軍裝的只有50~60人 ,當時我們所參加會議的有科技處的姜福德處長,有我們室205的組長戴燿森,還有我,王開永,易鐵征,孟慶齋幾個參加科考的同志。</p> <p class="ql-block">? 從走進電子22所工作的第一天開始我就一直與短波通信工程打交道,短波通信的靈魂和命脈就是天線和工作頻率,我深知掌握這把短波通信頻率選擇的金鑰匙的重要性。人的一生是十分短暫的,人的命運也是不盡相同的,這和做人處事的風度有很大的關系,我做事有一個特點就是“只要是我想做的事,我一定會盡心盡力的去做好!要不就不做!另外在研究所這種人才濟濟的單位工作,如果沒有一技之長,沒有過硬的技術本事是不行的。所以一定要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不到黃河不死心,不達目的不罷休!還清楚的記得:70年代末期我們研究所的長期頻率預報技術一直在短波通信電路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那時國內還沒有人搞過短期頻率預報的,我從外文資料看到日本和其他國家都在使用這種技術,所以我立即開始這個題目的研究開發(fā)工作但參考資料都是英文的,還多虧在北大讀書時在北京儀器廠實習的一個多月的早上我每天堅持5點起床,每天兩個小時背100個英語單詞,一個月下來硬是掌握了3000個英語單詞,當時上初中高中都是學的俄語,所以這一個多月的英語突擊學習活動,使我的英語閱讀水平有了十足的進步。以至于在工作中翻閱英文資料非常得心應手。大家當時都叫我活字典。我所當時有7~8個外站每天都在進行實時數據觀測。短期頻率預報技術(準實時頻率預報技術)利用我所外站的實時測試數據根據控制點所在的位置直接利用或者采用內插法或外推法對不同的電路進行提前一天的頻率預報,如果把這種準實時頻率預報技術搞成功,不僅可以極大的提高短波通信的通信效果,還可以填補國內這方面工作的空白。經過一段時間反反復復的不斷更新計算方法和多次在國內各種不同通信電路上試用,通信效果還是不錯的</p> <p class="ql-block">  為了確保718,580這兩項神圣的使命順利執(zhí)行,從1974年6月出海遠洋短波信道測試,到1980年的5月18日洲際導彈的發(fā)射任務的保駕護航,我們整整辛勤努力工作了6個年頭。直到1980年5月18日,我國向太平洋預定海域發(fā)射的第一枚運載火箭獲得了圓滿成功。最后我們也就勝利圓滿的完成了這兩項任務。</p><p class="ql-block"> 我所的長期頻率預報技術,實時選頻技術和短期頻率預報技術在84年1月和4月兩次執(zhí)行331任務的短波通信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1984年1月29日用長征三號發(fā)射東方紅二號同步地球衛(wèi)星任務的331任務中我在廣州通信總站承擔這次任務的短波通信保障工作,負責為工程提供短波通信頻率短期頻率預報的任務以確保工程任務的通信指揮和數據傳輸。在執(zhí)行發(fā)射任務的前一天1月28日我曾經利用短期頻率預報方法預報出29號的凌晨4-5點左右的最高可用頻率比較低,會發(fā)生短波通信中斷情況。我把預報結果和頻率預報曲線提供給指揮臺。結果第二天早上5點左右還真的發(fā)生過通信中斷現象。由于提前一天就把第二天執(zhí)行任務時間內可能會出現通信中斷的預報曲線和報告提供給指揮中心。雖然發(fā)射后沒有進入預定的軌道沒有成為同步地球衛(wèi)星而成了一顆科學實驗衛(wèi)星。我的提前一天預報的結果已經提前告訴了指揮部門。</p><p class="ql-block"> 1984年4月初上級領導部門又叫我們前往廣州通信總站負責同步地球衛(wèi)星的通信保障任務,而且特別提出用短期頻率預報方法做出提前預報。 1984年4月初在通信現場,我從4月3日開始每天都利用廣州電離層實時預報的數據利用外推方法預報執(zhí)行任務的8000公里的電路的頻率,對這條電路共發(fā)布了26次預報,其中有8次是在這是工作時間發(fā)布的在實際通信中在預報的通信頻率選擇安靜頻率可使通信誤碼率達到萬分之一,且有百分之95.6的時間誤碼率達到10萬分之一。?4月4日曾經預報出4月5日凌晨北京時間2-4時(地方時間是4:30-6:30)最高可用頻率下降到8.2Mhz,在4月5日北京時間2:10分到3點30分確實發(fā)生了通信中斷,此時實時選頻的結果也無法傳回,事后通過衛(wèi)星中轉4月5日3時的實時選頻最高可用頻率是8.35Mhz .由于短期頻率預報效果不錯,指揮臺要求每一天都要提供第二天的短期頻率預報,連續(xù)幾天的預報發(fā)現4月5日到9日通信最困難時間的MUF都在13-15Mhz之際,其他時間更不用說完全可以保證通信效果。我們把預報的結果報告給指揮臺,加上遠望2 號船上有我們研究所研制的實時選頻系統作為這次331工程的保障,使本次衛(wèi)星發(fā)射通信任務能夠萬無一失。4月8日的19點20分“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wèi)星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由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發(fā)射升空,20分鐘后,廣播里傳來振奮人心的喜訊:火箭分離正常,衛(wèi)星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這是我國第一顆靜止軌道同步通信衛(wèi)星,是用于國內遠距離電視傳輸的主要衛(wèi)星。它的成功發(fā)射翻開了我國利用本國通信衛(wèi)星進行衛(wèi)星通信的歷史,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獨立研制和發(fā)射靜止軌道衛(wèi)星的國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研制開發(fā)出來的短期頻率預報技術在兩次任務的執(zhí)行中得到了很好的實際應用,效果比較好,得到了有關部門的肯定。在執(zhí)行這次331任務使用中證明:短期頻率預報(準實時頻率預報)可以較好的彌補長期頻率預報的預報的準確度,提前一天即可知道第二天的短波通信信道如何,是否會在關鍵時刻發(fā)生通信中斷現象,以此來彌補實時選頻無法預知執(zhí)行任務的關鍵時刻是否會發(fā)生通信中斷的現象。我們研究所在全國有十多個電離層觀測站,每日每時的發(fā)布觀測數據,利用其中的f2層臨界頻率和M3000距離因子,利用外推法就可以預報出任何指定通信電路的通信頻率來,經過這次8000公里的實際電路應用證明:短期頻率預報方法簡單,使用效果比較好。 當時只靠著一個CAXIO計算器,用電話獲取有關預報數據進行電路提前一天的預報,短期頻率預報技術在580洲際導彈發(fā)射任務和兩次同步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任務中使用效果都比較好。</p><p class="ql-block"> 在1974年至1984年執(zhí)行兩彈一星發(fā)射任務的十年積累了大量遠距離高頻信道特性的實驗數據為以后的研究課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p> <p class="ql-block">?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一長城站在南極喬治島建成。 84年11月我們所去南極負責短波通信建站和通信的是陳秋常和易晶龍二位同志。85年2月15號南極長城站竣工后首次和國內22研究所洪門短波通信站進行短波通信聯絡。所里把這項遠距離通信任務交給我們二室,室里讓我?guī)酌九浜夏蠘O辦完成這項工作,開通南極長城站首次與國內的短波通信聯絡工作并負責與北京南極辦通信中轉工作,我?guī)ьI我們室的幾位同志那一段時間一直吃住在洪門站,選擇天線調試電臺,一直在電臺旁值守,希望馬上能夠與南極長城站通上話,終于這一時刻來到了,“01,聽到沒有?我是長城,我是長城?”老陳的話音終于從相隔18000公里的南極長城站傳到我們的耳中,而且話音質量不錯,可以打分3-4之間。首次通話成功,期間南極辦的領導和電子部,所里,室里的有關領導都親自到洪門站通信現場進行視察和指導,親身感受與萬里之外的南極長城站進行通話的氛圍。隨后的半個多月的時間里,每天我們擔負著與南極長城站的通信聯絡工作和通信效果實驗工作。當時曾經用與我國有電離層數據交換關系的澳大利亞電離層觀測站的數據進行短期頻率預報,效果還是不錯的! 回想起1985年2月中下旬的日子至今難忘!這是一項南極剛建成長城站首次和國內進行遠距離短波通信的艱巨任務,這可是硬碰硬的技術,不是動動嘴皮子就可以做到的事情,關鍵時刻要能通上話,保證一萬八千公里的遠距離短波通信效果,電臺功率又不大,真不是一件輕松容易的事情,這主要歸功于我們所派往長城站的兩位同志的南極長城站的短波通信通信臺站建設的比較好,加上我們所洪門站有龐大的天線系統可供選擇以及我們所有長期頻率預報這個盾牌,再加上我們有多年豐富的選頻經驗。最后我們非常圓滿的完成了這項任務,給22所增了光添了彩!從1985年2月的長城站,1989年中山站,以及2009年昆侖站,2014年泰山站,2024年的秦嶺站。每一次南極建站的短波通信系統建設和保障任務都由我們研究所承擔,我們所參加南極科考的同志已經有40多批次了,每一次都較好的完成了任務!</p> <p class="ql-block">  從1985年開始到2007年退休(2008年因工作需要延聘一年)的二十多年工作中,主要是為三軍各軍兵種短波通信服務,經常來往于國防科工委,北京三軍各總部的通信部門,為國防科委有關基地,北京總參通信部通信總站,及有關臺站。海軍通信部的東海艦隊,北海艦隊,南海艦隊.空軍通信部門的有關通信臺站的短波通信進行服務,尤其是和總參通信部二十多年來的合作,從通信組網,干擾監(jiān)測儀,實時選頻系統,短期頻率預報技術。他們一直是我們的忠實客戶,為他們的短波通信系統進行排憂解難,解決了不少通信問題,上了不少我們研制的設備,直到我退休了海軍的通訊設備列裝還在用我們研制的設備。 除此之外,還為國內有關民用用戶:林業(yè)部,公安部,中國銀行等用戶進行短波通信臺站改造升級,幫助有關通信臺站進行數據通信組網。比較好的通信效果和熱心的服務態(tài)度贏得較多的用戶,合同不斷,為所里創(chuàng)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p><p class="ql-block"> 1989年1月年我有幸作為電子工業(yè)部,林業(yè)部,國家計委聯合選派的國家森林防火通信專家組赴大興安嶺進行短波通信咨詢服務,在大興安嶺所屬的各個市縣來來往往,加格達齊、漠河、塔河、十八站、黑河、呼瑪、北極村等。漠河和塔河是我們經常去的縣城,我們是89年1月去的大興安嶺。由電子工業(yè)部22研究所四人,54研究所兩人,寶雞769廠一人共七人組成的專家組赴大興安嶺進行森林防火通信咨詢服務,時間為五個月。當時自己剛剛四十出頭,就作為電子工業(yè)部的專家進行通咨詢服務。在東北冰天雪地的交通道路還不是很好的年代,出門坐車還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在 1989年1月的冬季進呼瑪的路途中和1992年8月的夏季出呼瑪的路途中都遇到了撞車和車30度大傾斜的驚險局面。冰天雪地的臘月期間我們不畏艱辛險阻連續(xù)幾個月在各個通信臺站來往奔波...</p> <p class="ql-block">  89年大興安嶺專家組之后,我們研究所與林業(yè)部結下了不解之緣,隨之而來的是1985年林業(yè)部森林防火辦公室要求我們對他們的短波通信臺站進行更新改造,在林業(yè)部大院架設一套能夠即能通東北漠河又能通云南瑞麗的短波通信天線,這是一項困難重重硬碰硬的艱巨任務。那時林業(yè)部在和平里東街,周圍全是高樓,住戶,短波天線架設是比較困難的。當時我?guī)ьI我們研究室的蘇懇和靳中原還有6室(天線室)的李新民同志來到林業(yè)部和平里大院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時間緊任務重,要保障北京到黑龍江的加格達奇,漠河,北極村,呼瑪,塔河等邊遠地區(qū),又要保障云南昆明,景洪,瑞麗的短波通信效果。當時在我們架設天線的現場上防火辦的同志就對我們架設的天線表示懷疑。這樣的天線怎么能和幾千里外的電臺通上話呢,我說:等我們天線架設好了,你過來聽一聽就知道怎么樣了!在此之前上不上這個項目他們防火辦的兩個處就有過爭議。??經過幾天的艱苦奮戰(zhàn),天線架設好了,在防火辦的通信室現場有許多人在等待觀看我們的現場通信效果演示。首先和黑龍江的加格達奇聯系,通話效果不錯。距離相對近一些,沒有改造前效果也還可以,下面就看和云南的西南航空護林局的聯系效果了。首先是北京和麗江航空護林通信站聯系,鐵路距離3200公里,直線距離也有2600公里,對于100瓦的短波通信電臺來說,除了天線方位,高度等設計指標要達標,關鍵的是使用的通信頻率非常關鍵,選高選低都不行,這可不是一件吹牛的事情。通信選頻可是我們拿手的真功夫。</p><p class="ql-block"> 在前十多年執(zhí)行國防通信工程任務中我充分掌握了長期頻率預報和短期頻率預報的選頻技巧,多遠的距離什么時間用什么頻率我了如指掌。檢驗通信效果的時刻到了,通過電話和麗江約好了通話時間和工作頻率。不大一會,電臺中就傳來了麗江的呼叫聲:01,01我是03,通話效果清晰明亮,通話效果可達4.通信室里傳來熱烈的掌聲和贊揚聲。我們的任務圓滿的完成了。至此以后,林業(yè)部的航空護林局:東北航空護林總站,西南航空護林總站及林業(yè)部的防火辦都與我們有了長期的合同項目,從語音通信到數據通信,又從600波特的數據通信設備升級到2400波特,同時還特意訂購了我們一套短波干擾檢測儀用于森林防火通信,這種設備部隊用戶使用的比較多,民用用戶還是第一家訂購這種設備。</p> <p class="ql-block">  廈門市城市電磁環(huán)境污染測試普查工作</p><p class="ql-block"> 1991年6月我作為二十二所的測試組的負責人帶領二室的馬鵬沖,任迎新和第六研究室的胡書梁,羅翠梅,王建華等六名同志到福建省廈門市與北京電科院的沈教授帶領的兩個年輕人一起進行廈門市的電磁環(huán)境污染測試普查工作。電磁環(huán)境污染測試系統是由周國鼐同志開發(fā)研制的產品,我們在廈門測試完畢又到漳州市進行為期一周的測試,最后圓滿完成了這次測試任務。92年2月年該項目獲得所科技進步一等獎,電子部三等獎。??</p> <p class="ql-block">  為中國銀行內蒙分行改造短波通信數傳網</p><p class="ql-block"> 1995年金秋十月由我?guī)ш犖覀円恍形迦?,來到了內蒙古自治區(qū)境內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到各盟,旗為中國銀行內蒙銀行短波數據通信組網。首先我們從北京坐火車到銀川,再由銀川乘坐阿拉善左旗銀行來接我們的車到阿拉善左旗,在這里我們真正領略了大漠的獨特的奇幻的風景。這個網原來由寶雞烽火無線電廠組建的,但通信效果一直不好,所以北京聯宇公司又找到我們幫助到內蒙古自治區(qū)各個盟,旗的銀行把短波數傳組網調整好。從金秋十月一直到隆冬十二月,兩個多月時間我們跑遍了內蒙古自治區(qū)境內的各個盟和旗。從西端的額濟納旗,阿拉善左旗到東端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到處留下了我們的足跡…電波傳佳音,從額濟納旗,阿拉善左旗到東端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到處留下 我們工作的身影…每到一處,我們來不及好好休息,立即對通信站的短波通信天線,電臺,計算機,數傳系統進行檢查診斷,天線不合格的重新架設,最主要的還是使用的通信頻率有問題,于是我們就認真的去培訓,手把手的教直到通信效果達到滿意為止?!《潭痰?0多天我們圓滿的完成了中國銀行委托我們幫助內蒙銀行調整短波數傳系統的任務。</p> <p class="ql-block">  為成都軍區(qū)進行短波通信組網建設。</p><p class="ql-block">1996年7月底由總參通信部的黃參謀及成都軍區(qū)的張參謀陪同從成都乘飛機到拉薩,為成都軍區(qū)進行短波通信網組網建設。整整40多天蘇懇,馬鵬沖,阮志剛和我等四人在拉薩軍區(qū)和日喀則軍分區(qū)的各個通信臺站之間來來往往進行短波通信改造服務工作,在拉薩進行通信服務是非常辛苦的,本來地勢高就有高原反應,還要爬到樓上的天線桿上,本來高原就高,再加個樓和天線的高度又增加了二,三十米高,可想而知,高原反應該有多么厲害,但是明知山中有老虎偏向虎山行,在拉薩軍區(qū)各個通信臺站之間來往奔波整整奮戰(zhàn)了40多天 ,圓滿的完成了總參通信部交給我們的艱巨任務...工作就要結束,馬上要離開西藏回單位了,想到越來越近尾聲的西藏之行,還真的有點不舍。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不管樂意與否,總得一程一程走下去。 不過細細回想起來,自己真該滿足了,自己對于國家的貢獻也就那么多,可是國家給自己的榮譽卻是那么多,先進工作者,優(yōu)秀黨員,市級勞模,在大會堂受到中央首長的親自接見,因工作需要跑遍國內國外,大江南北…我感受著人間的歡樂,心里洋溢著無邊的欣慰和難得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為所里申請九五規(guī)劃任務,為有關領導進行新鄉(xiāng)至烏魯木齊遠距離電離層數據傳輸</p><p class="ql-block"> 當我們研究所圓滿的完成了七五,八五國家的科研項目之后,為了申請九五規(guī)劃任務,所領導給我們室下達了一項緊急任務,在十天內在當時的儀器室的辦公樓搭建一套短波數傳網,讓我們和烏魯木齊電離層觀測站進行電離層實時數據傳輸。為九五規(guī)劃考察組的同志進行現場演示,演示效果直接關系到我們所九五項目能不能拿到手有重要關系!這可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時間緊任務重,我們原來架設在科研樓的短波不能用,要重新在儀器樓上架設一副能夠和烏魯木齊進行通信的短波天線。2000多公里的直線通信距離,利用2400波特的短波數傳機進行電離層數據傳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時我?guī)ьI幾名同志加班加點架設天線,調試設備,正好趕上夫人住院,小女兒初中升高中的關鍵時刻,而且在緊張忙碌的實驗關鍵時刻又發(fā)生過通信中斷的形象,盡管時間不長,畢竟電離層騷擾不是馬上就可以過去,電離層的不穩(wěn)定性對短波通信尤其是數據通信影響較大,馬上就要為九五規(guī)劃考察組的同志進行現場演示,新鄉(xiāng)這邊是鄭書記坐鎮(zhèn),烏魯木齊電離層觀測站那邊由吳所長坐鎮(zhèn)兩邊都有九五規(guī)劃審核組的領導專家在場觀看演示。開始實驗的這一天10點左右,我們的演示現場坐滿了專家和領導,我們的演示正式開始:大家緊緊的盯著數傳機,按照我們的工作流程,不到10分鐘,烏魯木齊電離層觀測站的實時觀測電離圖就傳輸了過來并打印了下來。看到傳輸過來的電離圖,我們臉上露出舒心的笑容,一塊懸在心中的大石頭落了地,此時現場一片掌 聲,我們終于成功了。 </p><p class="ql-block"> 在崗期間我們服務的單位主要有:總參通信部和,海軍有關通信臺站林業(yè)部防火通信全國各臺站,中國銀行內蒙分行通信部門各臺站和公安部通信站等主要工作是進行短波通信保障護航,從語音通信到后來的數據通信,我們走南闖北,南征北戰(zhàn)。從最北的北極村到南海的永興島,從最西邊的瑞麗到東海艦隊,到處有我們忙碌的身影,每到一處我們馬不停蹄的立即為各個有關部門的通信進行診斷檢查調整,直到達到用戶滿意為止,短短的二十多年我們完成了一項項軍用,民用用戶的合同,將近兩萬公里的南極通信,幾千公里的各種軍事民用通信用戶,只要是通信效果不好就要找到我們幫助他們搞好。包括其他單位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也要找到我們幫助搞好。我們的原則是誠信為本,時時處處為用戶考慮,只要有問題隨叫隨到,由于我們的技術水平和服務態(tài)度贏得了許多軍民短波用戶,當時我們研究所其它研究室有的同志看到我從部隊和林業(yè)部,公安部,中國銀行找來那么多的合同,他們也沿著我的足跡去過相關單位去攬項目,人家直接說:“我們的任務已經交給你們所的高主任他們了”,之所以我們的任務這么多。是因為我們一切為用戶著想,實實在在的幫他們解決了通信中的各種問題,他們想到的問題我們幫助他們解決了,沒有考慮到的我們也幫助他們想到了,解決了,多年來我們在這些短波用戶中獲得了良好的信譽。我們的合同項目一直不斷,為所里創(chuàng)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所以在年終總結大會上吳所長稱我兼管的課題組是高效益區(qū)里的高效益點(當時我是二室技術副主任和205組組長).. 在所里很是榮耀和光彩,,新來的大學生都要打聽誰是××? 都想到我們研究室來。這一切全憑國家的培養(yǎng)和自己不懈努力的結果,使自己從一個社會經驗工作能力都不多的大學生到研究所的技術人員,又從工程組長到研究室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優(yōu)秀論文,所科技成果獎,國防專利,部級科技成果獎獲得了不少項,三十多年的科研生活榮獲不少的榮譽稱號和各種獎勵,曾承擔過兩彈一星等國防重大工程項目的的短波通信保障任務以及南極長城站首次通話任務…在人民大會堂受過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作為專家組成員也多次參加各種各樣的學術會議和專家評審會。這都是黨和國家的培養(yǎng),北大老師的辛勤培育以及22所各級領導的關心的結果,是同事們齊心協作共同努力的結果!</p> <p class="ql-block">  在1985年的七五,和1991的八五期間由我作為項目申請者和課題負責人的帶領有關同志開展了“高頻信道特性研究”的國家基礎科研課題的研究項目,對718,580,331工程的大量測試數據進行分析,進而研究高頻信道的信噪比,多徑時延和多普勒效應對高頻通信尤其是對數據通信誤碼率的影響。撰寫的學術論文在國內各級學術刊物上發(fā)表,參加各種學術會議進行交流。其研究成果分別獲得不同級別的首肯和獎勵。 在職期間主要學術論文,成果主要有:?1985年至1992年共撰寫論文11篇在國內各類學術刊物上發(fā)表或者參加各類學術會議進行交流。</p><p class="ql-block"> ?2,研究成果:</p><p class="ql-block">a .1994年1月10日由我作為課題負責人的《高頻信道特性研究課題》獲得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的科技進步一等獎,同年12月獲得電子工業(yè)部科技進步三等獎。</p><p class="ql-block">b.1994年9月《高頻信道測試系統》獲得河南省電子工業(yè)科技進步一等獎。</p><p class="ql-block">c.1998年3月5日由我作為項目總設計師研制開發(fā)的TCP—739型頻率預報管理系統獲得所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同年12月該項目獲得電子部科技進步三等獎。該項系統是利用短期頻率預報技術加上周國鼐研制開發(fā)短波干擾監(jiān)測的功能的基礎上研制出來的。</p><p class="ql-block">d.短波頻率預選設備1999年1月31日獲得了國家專利證書(專利號99116788)2005年海軍開始用此設備裝備到部隊。</p><p class="ql-block">e.1992年2月由周國乃研制的《城市電磁輻射監(jiān)測裝置系統》1992年2獲得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的科技進步一等獎。電子部科技進步三等獎。?</p><p class="ql-block"> 1987年12月被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聘為工程師,1994年1月被電子工業(yè)部聘任為高級工程師,1998年9月12日榮獲中國科聯經濟發(fā)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員證書,1995年8月被中國通信學會聘為高級會員。2000年4月25日被世界華人交流協會聘為常務理事。</p> <p class="ql-block">  要把本職工作做好一定要有一套過硬的本事和才能,尤其是在研究所這個人才濟濟的地方更是如此!在1974年至84年的十年執(zhí)行兩彈一星發(fā)射任務中較好的完成了高頻信道測試,分析任務,寫出技術報告和論文提供給有關單位。同時自己開發(fā)研制的短期頻率預報技術在331同步地球衛(wèi)星兩次發(fā)射任務中得到了較好的應用,應用結果寫出技術報告和論文發(fā)表。研究成果分別獲得國家專利和部級成果三等獎。 85年到退休前這二十年時間一直從事短波通信系統工程方面工作的。短波通信工程不管是話務通信還是數據通信,其靈魂和命脈就是天線和工作頻率。我牢牢掌握了長短期頻率預報這把金鑰匙,所以每次帶領室里的同志外出執(zhí)行任務都是從這兩點入手,每次都會出色完成任務。走南闖北,服務的用戶多了,有了足夠的選頻經驗,有時只要知道通信電路的位置和當月的太陽黑子數,馬上利用計算器就可以計算出該用什么頻率,后來就是不用計算器,只要知道太陽黑子數,和通信臺站的地理位置我馬上就知道該用什么頻率,而且通信效果不錯的。</p><p class="ql-block"> 想想在崗三十四年中所取得的工作業(yè)績和為單位創(chuàng)造的經濟價值,自己沒有辜負母校和母系對自己的辛勤培育和殷切的希望;對得起自己曾經工作奉獻三十四年的22研究所;更沒有辜負單位領導和同事們對自己的信任。在職期間為我國的短波通信事業(yè)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此生足矣!</p><p class="ql-block"> “歲月催人老,風定落花深。時光安然,歲月無恙,生命輪回,人生若夢?!比缃裎覀冊缫淹诵荩崎e自在的享受著幸福的晚年生活。最后愿我們開開心心!快快樂樂!活好余下的每一天!享受最美夕陽紅的時光,為活過米壽,爭取茶壽而努力奮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