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古代散文蓬勃發(fā)展的階段,出現(xiàn)了許多優(yōu)秀的散文著作,這就是漢族文學史上的先秦散文。</p><p class="ql-block">先秦散文分為兩種,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歷史散文分為編年體、紀傳體、紀事本末體、國別體。史書又分為通史和斷代史。</p><p class="ql-block">先秦歷史散文包括《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等歷史著作。</p><p class="ql-block">先秦諸子指的就是春秋時期諸子百家闡述各自對自然對社會不同觀點和主張的哲理性著作。</p><p class="ql-block">先秦諸子散文的發(fā)展,可分為三個階段。</p><p class="ql-block">春秋末、戰(zhàn)國初為第一階段,代表作有《論語》、《墨子》,文章多為語錄體,或為簡明的議論短章;</p><p class="ql-block">戰(zhàn)國中期為第二階段,代表作是《孟子》、《莊子》,文章逐漸由語錄體發(fā)展為對話式論辯文與專題論文;</p><p class="ql-block">戰(zhàn)國后期為第三個階段,《荀子》、《韓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基本上都是宏篇巨制的專題論文,完善了論說文的體制。</p><p class="ql-block">一、《逍遙游》,是《莊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藝術(shù)上都可作為《莊子》一書的代表。</p><p class="ql-block">《逍遙游》的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游于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游”。屬于先秦諸子散文。</p><p class="ql-block">二、《勸學》,是《荀子》一書的首篇。又名《勸學篇》。勸學,就是鼓勵學習。本篇較系統(tǒng)地論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p><p class="ql-block">前一部分(第一段),論述學習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論述學習的步驟、內(nèi)容、途徑等有關(guān)問題。</p><p class="ql-block">《勸學》全文的中心思想是:學不可以已; 用心一也;學也者,固學一之也。屬于先秦諸子散文。</p><p class="ql-block">三、《觸龍說趙太后》是《戰(zhàn)國策》中的名篇。本文寫的就是在強敵壓境,趙太后又嚴厲拒諫的危急形勢下,觸龍因勢利導,以柔克剛,用“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道理,說服趙太后,讓她的愛子出質(zhì)于齊,換取救兵,解除國家危難的故事,歌頌了觸龍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品質(zhì)和善于做思想工作的才能。屬于先秦歷史散文。</p><p class="ql-block">四、《非攻》,諸子百家中墨家的思想之一,也是《墨子》一書中的一篇文章。屬于先秦諸子散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