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時光的長河中,總有一些人物和故事,如璀璨星辰般熠熠生輝,成為家族記憶中永不磨滅的珍寶。我的外公,便是這樣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他被人們尊稱為“高大善人”,他的故事,要從一百多年前的自貢說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時,自貢的鹽巴生意正如火如荼。我的外公,一個懷揣著夢想與勇氣的年輕人,投身到了這鹽運的浪潮之中。他每日穿梭在鹽場與各個交易場所,不辭辛勞地倒騰著鹽巴。烈日炎炎,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寒風凜冽,凍僵了他的手腳,但他從未有過一絲退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靠著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外公慢慢積累起了一筆不菲的資本。在那個年代,這筆財富足以讓他在當?shù)貚渎额^角,尤其是在大石包(現(xiàn)今四川省簡陽市三合鎮(zhèn)塘壩村五組)一帶,外公也算是小有名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隨著歲月的流逝,外公漸漸上了年紀。常年漂泊在外的生活,讓他落下了一身的毛病,身體每況愈下。他深刻地意識到,這樣的漂泊不是長久之計,要想過上安穩(wěn)的日子,還得有自己的土地。于是,外公毅然決然地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他四處奔走,向周圍的人購置田地,積極置辦農(nóng)種產(chǎn)業(yè)。為了把產(chǎn)業(yè)做大做強,他還四處招兵買馬,我的父親便是在那時被外公招納進來的。同時,外公心懷悲憫,收留了許多逃荒要飯之人,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安身之所。就這樣,外公成功轉(zhuǎn)行,做起了種植業(y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種植方面,外公展現(xiàn)出了非凡的商業(yè)頭腦。他深知市場需求的重要性,什么值錢就種什么。田間地頭,種滿了水稻、小麥、玉米、甘蔗,這些農(nóng)作物在陽光下茁壯成長,承載著外公對未來的希望。然而,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外公也曾涉足鴉片種植。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中,鴉片種植雖不被現(xiàn)代價值觀所認可,但卻是那個復雜時代的一個縮影,也讓外公的產(chǎn)業(yè)進一步擴大,成為了當?shù)孛逼鋵嵉拇髴羧思摇?lt;/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平靜的日子并沒有持續(xù)太久。一天,大舅派人回鄉(xiāng)秘密調(diào)查國民黨殘余情況。來人一身便裝,神色匆匆地找到了外公,遞上一封信后便轉(zhuǎn)身離開,只留下一句話:“高連長讓給老太爺帶封信。”外公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緊張與期待,他迫不及待地打開信封,取出信箋。信中,大舅除了親切的問候與報平安外,重點提到了當前的形勢。外公的目光隨著文字移動,眉頭漸漸緊鎖。信中說,當下國民黨節(jié)節(jié)敗退,剩下的殘余也正在被清剿之中,共產(chǎn)黨的天下就要來了。還說,共產(chǎn)黨專為窮人打天下,打土豪分田地,人人有田耕的好日子就要來了,晚動不如早動,要認清形勢盡早安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看完信后,外公的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他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自己多年來辛苦打拼的場景,那些在鹽場揮灑的汗水,購置田地時的奔波,產(chǎn)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的種種艱辛,這百年基業(yè)難道真的就要毀于一旦?想到這里,外公的心中滿是不舍與痛苦。他又想到自己的列祖列宗,將來自己兩腿一蹬,該如何去面對他們?可如果不盡早安排,不僅產(chǎn)業(yè)保不住,還會讓老大在軍中樹立威信盡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一番痛苦的掙扎與深思熟慮,外公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他要把房子土地分出去給那些無家可歸的長工,有家的則發(fā)給盤纏。這個決定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巨大的勇氣和決心。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外公馬不停蹄地忙碌著。他把長工們召集起來,將自己的決定告訴了他們。長工們一開始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外公親自將土地契約和盤纏交到他們手中時,他們才如夢初醒,眼中滿是感激與震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些無家可歸的長工,拿到土地后,激動得熱淚盈眶。他們紛紛表示,一定會好好耕種,不辜負外公的一片苦心。而那些有家的人,接過盤纏,也對外公千恩萬謝。只用了短短幾天時間,外公就完成了這一壯舉。那年,我外公用雙倍嫁妝讓父親把他的幺女帶回吳家橋,父親不但不花彩禮還白撿回一個媳婦。走的人帶著滿滿的感激和對未來的憧憬離開,留下的人也能在新分得的土地上安居樂業(y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從那以后,“高大善人”的名號便在當?shù)貍鏖_了。許多人都對外公的義舉贊不絕口,那些曾經(jīng)受過外公幫助的流浪漢,為了讓后人記住東家的恩典,甚至改為高姓。外公的善舉,不僅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也為自己贏得了無上的尊重與敬仰。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外公以自己的方式,詮釋了善良與大義,成為了家族永遠的驕傲,他的故事,也將在歲月的長河中,被一代又一代地傳頌下去。</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我還專程去塘壩村五組拜訪母親的娘家人,當我亮出母親的照片,他們都還一句一個“吳幺姑娘”的稱呼。</p> <p class="ql-block"> 前幾年,我得知高中同級同學付軍高的老婆就是塘壩村五組人,正好他的岳父高道澤就在成都,出于想知道我外公更多的資訊就想請他出來坐坐聊聊,我同學也爽快的答應了。一天,我們相約清水河公園,見到了八十多歲高齡的老人,開門見山我就說起想了解“高大善人”背后的故事。他說聽他父親說起過,他們就是受益者之一。又說他們本不姓高,改姓高就比東家矮一輩,我都叫你表哥表姐為老輩子。我說,這樣???那我同學是你女婿那不得叫我爺爺啦?他接過話說“不得不得,是表爺!”心想,表爺也是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