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心中那片桃源</p><p class="ql-block"> 陶淵明的那篇《桃花源記》幾乎盡人皆知,他這樣描述:沿溪而上有桃花夾岸,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至入內(nèi),房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男女皆怡然自得。從他的描述里我們感受到那是一個多么美麗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自此,但凡美好的人們心向往之的皆可被稱之為“桃花源”,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自己的“桃源”吧!而文學(xué)這塊園地便是我心中的“桃源”了。</p><p class="ql-block"> 上學(xué)時我成績并不優(yōu)異且偏科,上課時偷看小說被老師點起來回答問題時,茫然不知所措地答非所問驢頭不對馬嘴鬧出不少笑話,我被那些小說迷住了魂魄,如同著魔般無法自拔,上課忍不住偷看的事時有發(fā)生,我想我的文學(xué)夢就是在那些瘋狂看書的日子里悄然滋生的。文字實在是個很有趣很神奇的東西,再平凡的事物經(jīng)過了文字的渲染、雕琢、變得不一樣了;都因了文字而生動,而活潑,而雅致,而詩意起來,這就是文字的魅力所在,是文字讓它們鮮活、飽滿,是文字賦予了它們生命;看小說就如同看到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站在你面前,嬉笑怒罵,那么真實立體,讓你在它的世界里喜怒哀樂,渾然忘卻現(xiàn)實里還有一個世界,焉能讓我不入迷?不沉醉?老舍曾對寫作者做過一個恰如其分的比喻:一個作家實在就是個全能的演員,能用一支筆寫出王二、張三與李四的語言,而且寫的恰如其分。</p><p class="ql-block"> 我特別佩服那些能寫的人,或妙語如珠,或深情款款,或深刻嚴(yán)謹(jǐn),或委婉含蓄,那些美妙的文字都能將你引入他給你營造的空間里流連忘返,沉醉陶然。都說文如其人,對此我是深信不疑的,尤其是散文,不知誰說過,要了解一個作者就去看他的散文,他的人生軌跡親戚朋友興趣愛好等基本知道的八九不離十了,小說可以虛構(gòu),但散文除了真情實感別無他途??v觀那些文字,有的溫婉、有的靈動、有的厚重、有的豪放、字里行間常常可以窺見寫作者的影子在飄動。由于常常在文字里與他們謀面,便時常猜測文字后面的那個人,那是有著怎樣的睿智頭腦和敏感的慧心才寫出了如此細膩打動人心的文字呢?</p><p class="ql-block"> 偶然間推開的那扇文學(xué)的門(厚德,彈舌音論壇)一如那個武陵漁夫初見桃林的驚喜,這就是我一直心向往之渴慕已久那個“桃源”了,讓我夢里尋它千百度,不期然相遇在燈火闌珊處。及至入內(nèi),才知道基本都是本土的作者,有的就是身邊認(rèn)識的人,真是不識廬山真面目?。≡瓉怼疤一ㄔ础彪x我并不遙遠,它一直都在我觸手可及的地方等著我去發(fā)現(xiàn)。著名作家老舍說過:才華是鋒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鋒利的刀刃不磨也會生銹;熟才能生巧,寫過一遍,盡管不像樣子,也會帶來不少好處。只有不斷地寫作才會逐漸摸到文藝創(chuàng)作的底。有耕耘就有收獲,日報的陳云老師,晚報的黃旭升老師都是不遺余力提攜新人的有正義感和責(zé)任感的好編輯。當(dāng)我的名字偶爾變成鉛字出現(xiàn)在報端時,欣喜和激動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 源于愛好源于文字,源于這個“桃源”,多了些文學(xué)上的朋友,看他們一個個妙筆生花、文思如涌,敬佩羨慕之余,對文學(xué)的熱愛更加深了一層。盡管我天資不夠聰穎,沒有敏捷的思維,又缺乏洞察事物的能力,好比一個資質(zhì)平平卻想要練一門絕世武功的人,始終只能觸及皮毛而無法探知其深藏的奧妙。但我有幸找到了文學(xué)這塊我渴慕已久的“桃源”,哪怕只是在旁邊靜靜地看著,我也覺得甘之如飴。這個“桃源”一如陶淵明筆下描述的那般,美好、和諧、怡然、它成為了我人生中不可或缺一方樂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