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民國時期博興縣的學校。</p> <p class="ql-block">民國13年(1924年),山東省博興縣教育董事會會議,決議籌建縣立初級中學,校址定于東門里大寺廟廢址,征地2畝許,次年2月建成。招生1班40人。民國17年(1928年)一級學生畢業(yè),因經(jīng)費緊缺停辦,這是博興最早的中學。</p> <p class="ql-block"> 位于閆坊村東的博興三中舊址。</p> <p class="ql-block">1942年9月,中共清河區(qū)黨委在博興六區(qū)興和村創(chuàng)辦耀南中學,經(jīng)過考試錄取學生100人,分為兩班。后學校北遷墾利洼楊家咀。1944年暑假,渤海區(qū)黨委又在六區(qū)張莊、常莊一帶辟設耀南分校,招學生兩班,約80 余人。1945年初,耀南中學連同分校一同并入?yún)^(qū)黨委創(chuàng)辦的耀南公學。</p> <p class="ql-block"> 位于閆坊村東的博興三中舊址。</p> <p class="ql-block">1944年春,國民黨周勝芳部圖謀搜集兵員,具資開辦營子中學,由于內(nèi)部爭權奪利,激烈伙并,學校半年解體。</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渤海區(qū)黨委、渤海行署決定,重新組建耀南中學。該校始建于鄒平縣焦橋鎮(zhèn),旋即北遷青城,后移至桓(臺)城,又撤退到高苑,1947年春,轉移到博興高廟李村,渤海三中并入。在校學生300人,是年底停辦。</p><p class="ql-block">1946年下半年,縣人民政府利用城關完小部分房舍舉辦青訓班,招收高級小學畢業(yè)生一班40人,開設中學課程,學制半年。1947 年國民黨軍隊攻入縣城停辦。</p> <p class="ql-block">1951年,利用城關完小部分校舍創(chuàng)辦縣立中學,當年招生一班50人(后改辦為速師)。1952年在博城東關北首建山東省立博興中學,第一屆招收初中四個班學生200人。1956年后更名為山東省博興第一中學。該年,隨博興行政區(qū)擴大,原山東省立蒲臺中學(位于小營村西)改為博興第二中學。同年,博興三中在史口創(chuàng)辦。1958年3月三中隨史口劃歸廣饒縣,桓臺縣部分區(qū)域劃歸博興,山東省桓臺第一中學(位于桓臺索鎮(zhèn))改為博興第三中學。1958年7月在興福公社興福村東建博興第四中學,在呂藝公社閻坊村建博興第五中學,原桓臺縣第二中學(位于桓臺桓城)更為博興第六中學,原桓臺第四中學(位于桓臺田莊)更為博興第七中學,原齊東縣第一中學(位于高青高城)劃為博興第八中學,原齊東第三中學(位于高青田鎮(zhèn))劃為博興第九中學。該年全縣有第一、第三、第八3處完全中學。1961年博興第八中學和第九中學隨高青縣劃出,第三中學、第六中學和第七中學隨桓臺縣劃出,博興第五中學易名為博興第三中學。 店子、純化、喬莊3處新建中學分別為博興第五、六、七中學。1962 年貫徹調(diào)整方針,保留第一、二、三、四中學,其中第一中學為完全中學。</p> <p class="ql-block"> 位于閆坊村東的博興三中舊址。</p> <p class="ql-block">1964年夏天,我從閆坊完小畢業(yè),進入博興三中讀書。那時,在我的家鄉(xiāng)一帶,方圓幾十里,三中是最高學府。那一排排寬敞的教室,青磚紅瓦,窗明幾凈。窗后有合歡低垂,不時有蟬叫鳥鳴。往那黑漆錚亮的課桌前一坐,渾身便立時涌起一股暖融融的感覺。那種感覺,是與在小學教室里截然不同的感覺,我自己便在心里稱它做“中學生感覺”。</p><p class="ql-block">那時,連續(xù)三年的困難時期剛剛過去,同學們是背著玉米面、地瓜干面,提著咸菜瓜子、炒鹽粒子,來三中讀書的。雖然說條件比較艱苦,但同學們對未來卻充滿了憧憬,充滿了希望?!拔覀冏咴诖舐飞希鈿怙L發(fā),斗志昂揚……”這首令人精神振奮的歌,是同學們最愛唱的一首歌。那種油然而生的意氣風發(fā)的感覺,我相信每一位同學都會終生難忘。</p> <p class="ql-block"> 1970年代初博興三中高中籃球隊。</p> <p class="ql-block">1969年,博興三中發(fā)展為完全中學。 1985年,學校面積101畝,建筑面積2300平方,全校有教職工93人,在校高中生6個班, 358人,初中生8個班,462人。有圖書室3間,藏書2193冊,有實驗室3間,各科教學儀器 1313件,能完成化學試驗的30%,物理實驗的70%。</p><p class="ql-block"> 1990年代初,博興三中改為閆坊中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