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接下來我們跟隨導游離開拉薩前往后藏即日喀則,瞻仰扎什倫布寺;日喀則江孜宗山抗英遺址(宗山遺址);親身體會震撼人心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并眺望南迦巴瓦峰;欣賞西藏江南林芝等。所以需要瀏覽一下下面的地圖,就能大概了解我們西藏游的蹤跡。</p> <p class="ql-block"> 扎什倫布寺,全名為“扎什倫布白吉德欽曲唐結(jié)勒南巴杰瓦林”,意為“吉祥須彌聚福殊勝諸方州”。位于西藏第二大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日喀則(別名后藏、年麥)的尼色日山下。是日喀則地區(qū)最大的寺廟,扎什倫布寺可與達賴的布達拉宮、大昭寺相媲美。它與拉薩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稱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爾寺和甘肅的拉卜楞寺并列為格魯派的“六大寺”。建筑結(jié)構(gòu)也深刻影響了其他藏傳佛教建筑,扎什倫布寺是中國著名的六大黃教寺院之一。黃教,即藏傳佛教格魯派的俗稱。格魯派中的“格魯”一詞漢語意譯為善規(guī),指該派倡導僧人應嚴守戒律。又因該派認為其教理源于噶當派,故稱“新噶當派”。由于此派戴黃色僧帽,故又稱為黃教。</p> <p class="ql-block"> 扎什倫布寺則是日喀則的象征,寺院依山而筑,是歷代班禪的駐錫地;扎什倫布寺殿堂林立、規(guī)模宏大,而且該寺?lián)碛惺澜缟献畲蟮你~佛像,即彌勒大佛像;寺內(nèi)還建有歷代班禪的靈塔殿。僧侶人數(shù)達到5000余人。在藏族地區(qū)享有崇高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1961年,扎什倫布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8月,批準為國家5A級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佛教自印度及松贊干布一統(tǒng)西藏并隨著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的出嫁以及尼泊爾的尺尊公主嫁入之后,她們一起影響了松贊干布,并憑借著“苦今世,求來生”的教義受到了西藏人民的熱烈歡迎,從此佛教就一直流傳在西藏的土地上,并分成了四個教派—寧馬派、薩迦派、噶舉派和噶當派。公元15世紀,佛教高僧宗喀巴發(fā)動了宗教改革運動,將噶當派改為了格魯派,該派奉宗喀巴大師為祖師,宗喀巴于1402年和1406年分別寫成《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為創(chuàng)立格魯派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很快,格魯派就成為了西藏影響最大的佛教教派。自明清之際直到民主改革前,格魯派黃教一直是西藏地方的執(zhí)政教派。</p> <p class="ql-block"> 達賴喇嘛和班禪相當于西藏人民眼中的“太陽”和“月亮”。宗喀巴有許多出色的弟子,其中最為優(yōu)秀的就是班禪波切和嘉錯仁波切達賴喇嘛。</p><p class="ql-block"> 達賴喇嘛”一詞中“達賴”是蒙古語,意為海,“喇嘛”是藏語,意為上師。這一名稱最初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領(lǐng)俺答汗贈給格魯派高僧索南嘉措,稱其為“圣識一切瓦齊爾達喇達賴喇嘛”(指在顯宗和密宗兩方面都獲得最高成就、學識淵博猶如大海一樣的上師)。</p><p class="ql-block"> 班禪原是對佛學知識淵博的高僧的尊稱。班禪額爾德尼是清政府所授予的封號。這個封號是梵、藏、蒙語的結(jié)合,班是梵語“班智達”,意為學者,禪是藏語“欽波”,意為大;“額爾德尼”是蒙古語,意為“珍寶”。</p><p class="ql-block"> 從這兩個名號可以看出,達賴喇嘛和班禪同屬格魯派并在教派中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事實也的確如此,格魯派宣稱達賴喇嘛和班禪都是上天派來的活佛轉(zhuǎn)世,達賴喇嘛是觀世音的化身,班禪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他們轉(zhuǎn)世投胎就是為了普度生活在苦海中的西藏眾生。</p> <p class="ql-block"> 達賴喇嘛和班禪被神化以后,格魯派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靈童轉(zhuǎn)世”流程。按照流程達賴和班禪去世之后,靈魂都會在同一天投胎成純潔的嬰兒,格魯派的教徒這時就要四處派人尋找這些嬰兒的蹤跡,并給予他們達賴、班禪死前的愛物,如果有哪個嬰兒能夠選中這些東西,就是達賴、班禪的轉(zhuǎn)世靈童。選出靈童之后,教徒就會將他們送往寺廟中,自小接受高深的佛學教育,長大之后承擔起達賴與班禪的重任。這無疑讓歷代的達賴與班禪都成為了西藏人民心中的佛祖化身,他們的信仰越發(fā)堅定,格魯派的勢力,一度到了能夠與世俗王庭分庭抗禮的地步。</p><p class="ql-block"> 格魯派在西藏的勢力龐大,清朝中央一直在想方設(shè)法對其加以掌控。1653年(清順治十年),順治皇帝正式冊封他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lǐng)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達賴喇嘛”,并賜給他代表身份的金冊、金印?!斑_賴喇嘛”封號開始具有政治意義和法律效力。順治的兒子康熙皇帝又冊封五世班禪為“班禪額爾德尼”,同樣賜給他金冊、金印。1751年,清朝政府為了更好地治理西藏,又令七世達賴喇嘛掌管地方政權(quán),開始政教合一。朝廷憑借著冊封,金冊、金印,改變了格魯派的冊立制度。</p> <p class="ql-block"> 清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為了防止蒙藏貴族操縱大活佛轉(zhuǎn)世,清廷設(shè)立了“金瓶摯簽”制度,特頒發(fā)兩金瓶,一貯北京雍和宮,一儲拉薩大昭寺。凡蒙藏大活佛如章嘉、哲布尊丹巴、達賴、班禪等轉(zhuǎn)世時,均須將所覓若干個“靈童”的名字署于象牙簽上,置簽于瓶中,分別在雍和宮和大昭寺,由理藩院尚書或駐藏大臣督掣定,此后遂成定制。這一制度的建立標志著朝廷駐藏大臣權(quán)力的進一步深入,加強了清政府對蒙藏地區(qū)的統(tǒng)治。自此以后,清朝徹底掌控了對達賴喇嘛與班禪的冊立,達賴與班禪雖然還是格魯派的宗教首領(lǐng),但是他們的冊封必須經(jīng)過清朝中央,否則的話就會遭到清朝的討伐,如果班禪與達賴有什么不守清規(guī)戒律之處,清朝也可以進行申飭或是廢除。自從15世紀以來,班禪和達賴就一直共存于格魯派之中,清朝時期更是給予了他們正式的政治地位。</p> <p class="ql-block"> 在格魯派發(fā)展前期,班禪與達賴互相扶持,彼此完美融洽,互為尊重,地位也不相上下。達賴喇嘛駐錫西藏政教中心拉薩大昭寺,班禪駐錫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現(xiàn)在兩者之間和平共處,只在少數(shù)時期出現(xiàn)了一些糾葛,絕大多數(shù)的時間里都是和睦相處。此外,兩者的發(fā)展方向雖然不同,但都保持初心,甚至兩個系統(tǒng)還同心協(xié)力將西藏的民族、思想以及文化都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促進了西藏的穩(wěn)定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 在扎什倫布寺西側(cè),有一座宏大殿宇,即上圖就是強巴佛殿。內(nèi)有強巴大銅佛像一尊,最為引人注目。大殿建于1914年,由九世班禪曲吉尼瑪主持修建。殿高30米,建筑面積862平方米。佛殿全為石壘砌,接縫密實,莊嚴肅穆。整個佛殿分四大階梯狀,層層收攏高出。每層頂角各臥雄師一尊。上部殿檐系綴銅鈴,殿堂以銅柱金頂而裝飾,氣勢雄偉壯闊。</p><p class="ql-block"> 強巴佛蹲坐在高達3.8米的蓮花基座上,面部朝南,俯瞰著寺宇,佛像高26.2米,肩寬11.5米,腳板長4.2米,手長3.2米,中指周長1.2米,耳長2.8米,是臣型雕塑行列中的珍品,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銅塑佛像。鑄造這尊佛像,110個工匠花費4年時間才完成,共耗黃金6700兩、黃銅23萬多斤。佛像眉宇間白毫鑲飾的大小鉆石、珍珠、琥珀、珊瑚、松耳石1400多顆,其它珍貴裝飾為數(shù)更多。</p> <p class="ql-block"> “釋頌南捷”是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大師靈塔祀殿。大師生前是我國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共產(chǎn)黨的忠誠朋友,中國藏傳佛教的杰出領(lǐng)袖,中國佛教協(xié)會名譽會長,。1989年元月28日,他在日喀則視察期間圓寂。為了表達黨和國家及人民群眾對班禪大師的緬懷之情,在大師圓寂后的第三天,黨中央國務院就決定在扎什倫布寺修建大師遺體靈塔祀殿,供人們瞻仰朝拜,緬懷他愛國愛教的業(yè)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多方實地勘察,論證和設(shè)計,1990年9月20日,舉行了靈塔開工奠基。為建好靈塔祀殿,國家撥出6424萬元,黃金614公斤,白銀275公斤。在工程進行中,社會各界人士和群眾也積極支持靈塔祀殿修建工作,參加義務勞動,自愿捐款捐物。歷經(jīng)三年時間,1993年9月4日,第十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大師靈塔祀殿開光盛典在扎什倫布寺隆重舉行。</p><p class="ql-block"> 如今,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的“釋頌南捷”大殿,總建筑面積為1933平方米,高35.25米。祀殿主體采用了現(xiàn)代建筑中的鋼筋水泥框架結(jié)構(gòu),墻壁以花崗石砌筑,墻厚達1.83米,達到八度設(shè)防要求。整個建筑以西藏古代宗教建筑風格為主,吸收了唐、清建筑藝術(shù)特色和佛教靈塔建筑形式。祀殿由紅色和棕色兩大建筑部分組成,在殿的頂端,覆蓋著具有民族、宗教特色的金頂。靈塔面積為253平方米,塔高11.55米,塔身以金皮包裹,遍鑲珠寶,共安放寶石袋818個,共24種珠寶6794個。塔內(nèi)裝藏也十分豐富,按照宗教儀軌,整個靈塔內(nèi)裝藏分為上中下三層。下層裝有青稞麥、大米、茶葉、鹽、堿、各種干果和糖類、檀香木、各種藥材、各種綢緞、金雕鑲嵌的馬鞍、鹿茸、犀牛角、銀寶、珠寶、大師袈裟和藏裝。中層裝有大藏經(jīng)和格魯派三大祖師的經(jīng)典著作、歷代班禪的經(jīng)典著作、歷代班禪經(jīng)師的著作、貝葉經(jīng)、金汁書寫的佛經(jīng)等。在塔的上層裝有佛經(jīng)和佛像。十世班禪大師的法體完好地安放在眾生福田的中央,周圍放置了各種宗教用品,如袈裟、唐嘎、佛像、經(jīng)書等。</p> <p class="ql-block"> 日喀則江孜宗山抗英遺址(宗山遺址)位于在西藏江孜縣城區(qū)的宗山上。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江孜宗山抗英遺址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宗山并不高,只有100多米。但江孜周圍地勢平坦,宗山就顯得鶴立雞群,很有軍事意義。加上江孜的海拔已經(jīng)超過4000米,爬上宗山并不容易。所以,很早就在宗山上修筑城堡,建立江孜宗政府,作為拉薩的門戶。藏語"宗"意為城堡、要塞,也是原西藏地方政權(quán)縣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宗山建筑約建于14世紀初,主要有宗本(縣長)辦公室、經(jīng)堂、佛殿及各類倉庫等,全部依山勢由山腰一直建至山頂。建筑高大宏偉,居高臨下,氣勢壯麗。但在持續(xù)的戰(zhàn)火中,幾乎被侵略者毀為一片廢墟。</p> <p class="ql-block"> 江孜保衛(wèi)戰(zhàn)是西藏人民抵抗英軍入侵最重要的一場戰(zhàn)斗。1903年,英帝國主義發(fā)動了第二次武裝侵略西藏的戰(zhàn)爭,1904年4月,西藏江孜宗山上吹響了反抗侵略、保家衛(wèi)國的號角。各族人民拿起土槍、大刀等武器,與裝備精良的侵略者展開了持續(xù)約100天的殊死搏斗。江孜保衛(wèi)戰(zhàn)成為西藏近代史上抗擊外國侵略者規(guī)模最大、最為慘烈悲壯的戰(zhàn)斗,各族人民用勇氣和生命在江孜這片土地上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保家衛(wèi)國的英雄贊歌。</p> <p class="ql-block"> 據(jù)記載,江孜是1904年西藏人民抗擊英軍的主戰(zhàn)場。當年一千多名藏兵和當?shù)匕傩沼没饦尯痛蟮堕L矛抗擊著數(shù)倍于己的敵軍,最后連寺廟里的喇嘛也投入了慘烈的保衛(wèi)戰(zhàn)。最終,除十幾名藏兵跳崖逃生外,其余全部戰(zhàn)死。英軍攻陷江孜后,又占領(lǐng)了西藏首府拉薩,屠殺了四五千名西藏軍民,焚毀了不少喇嘛廟,搶走了大批財物,并強迫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拉薩條約》。</p> <p class="ql-block"> 電影《紅河谷》的拍攝地位于 西藏日喀則江孜縣城里 ,具體地點是宗山上的古堡遺址。這座古堡也被稱為江孜宗山古堡,位于江孜縣城的宗山上,距離白居寺不遠。從山頂向下俯瞰可以將江孜縣城一覽無遺,這里也是電影的主要取景地。</p><p class="ql-block"> 建議您如果有機會去西藏旅游,可以安排行程去參觀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方,親身體驗電影中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 修榮觸景生情,動作張揚,是不服老年輕態(tài)的表現(xiàn),因此照片就比較生動,旅游本來就是放飛心情,快樂盡興。</p> <p class="ql-block"> 雅魯藏布大峽谷北起米林縣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脫縣巴昔卡村(海拔115米),雅魯藏布大峽谷長504.6千米,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處達6009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第一大峽谷。</p><p class="ql-block"> 下面的二張地圖,可以幫助大致了解大峽谷的起點、走向及周邊的風景位置。</p> <p class="ql-block"> 大渡卡遺址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林芝市米林縣,具體地址是Y403。大渡卡遺址,曾是昔日此地工布王首領(lǐng)的莊園城堡。這個莊園城堡具有深厚的歷史背景,工布王是指曾經(jīng)統(tǒng)治林芝、米林、工布江達三縣的土王,傳說最早的工布王是強大的吐蕃王朝的后裔。然而,由于工布和波密之間發(fā)生了戰(zhàn)亂,這座城堡被火炮摧毀,距今大概有500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盡管大渡卡遺址已經(jīng)歷了數(shù)百年的風雨洗禮,如今只剩下幾堵高低不平的土墻和幾根孤零零的石柱,但它仍然充滿了歷史的滄桑感。從遺存的殘垣斷壁中,我們?nèi)匀豢梢愿Q見它昔日的輝煌與豪華?,F(xiàn)在的土墻周邊裝滿了經(jīng)幡,隨風舞動,獵獵作響,藏民把它視為一處圣地。此外,大渡卡遺址還是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起點,也是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經(jīng)典景觀之一。這里的地貌奇特,風景秀美,是旅游探險者們的必去之地。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壯麗與神秘,也可以領(lǐng)略到人類歷史的厚重與深遠 。</p> <p class="ql-block"> 起點留影,永遠的紀念。</p> <p class="ql-block"> 整個峽谷地區(qū)冰川、絕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錯在一起,環(huán)境十分惡劣。許多地區(qū)至今仍無人涉足,堪稱“地球上最后的秘境”,是地質(zhì)工作少有的空白區(qū)之一。</p><p class="ql-block"> 雅魯藏布大峽谷使全球熱帶氣候北移了五六百千米,是世界上同緯度最大的降水區(qū),是全球抬升最快的地區(q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94年,中國科學家們對大峽谷進行了科學論證,以綜合的指標,確認雅魯藏布干流上的這個大峽谷為世界第一大峽谷。遠勝過曾被列為世界之最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深1880米,長400千米)和秘魯?shù)目茽柨ù髰{谷(深3203米)。</p> <p class="ql-block"> 南迦巴瓦峰,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區(qū)林芝地區(qū),是 喜馬拉雅山脈的東端 ,也是西藏最高的山峰,海拔高達7782米。它被譽為“西藏眾山之父”,其峰頂常年云霧繚繞,如同一位害羞的少女,因此也被稱為"羞女峰"。</p> <p class="ql-block"> 南迦巴瓦峰不僅在自然上令人嘆為觀止,還擁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根據(jù)古老的傳說,它是古代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被人們視為宗教信仰的象征。南迦巴瓦峰在藏語中有多種解釋,如"雷電如火燃燒"、"直刺天空的長矛",透露出它的威嚴與不可征服的氣勢。</p> <p class="ql-block">南迦巴瓦峰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圣地,</p><p class="ql-block">享有"西藏眾山之父"的美稱,</p><p class="ql-block">在這里常年積雪,晝夜溫差比較大,</p><p class="ql-block">常年藏在云端,十人九不遇,</p><p class="ql-block">它的神秘使西藏的久居住客心馳神往,</p><p class="ql-block">也賦予了西藏不同的含義。</p><p class="ql-block">南迦巴瓦,看到即是緣。</p> <p class="ql-block"> 山體周圍地區(qū)也是一個自然奇觀,南迦巴瓦峰地區(qū)地跨熱帶和寒帶,氣候和植被多樣,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自然博物館"。同時,緊鄰的雅魯藏布大峽谷以其壯麗的景色而聞名,如同一條從南迦巴瓦峰發(fā)出的馬蹄形彎曲在地球上的道路,向印度洋延伸。</p> <p class="ql-block"> 就像藏傳佛教中幻化縹緲的香巴拉圣殿一樣,雅魯藏布大峽谷對我們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一個永遠充滿未知與期待的秘境。南迦巴瓦峰的雪霽云霧之下,是地球表面永恒的魅力之一。</p> <p class="ql-block"> 無論是從峽谷的長度、寬度、深度、水量,還是從景觀的雄奇、險峻等多方面的因素綜合考慮,雅魯藏布大峽谷稱之為峽谷中的全能冠軍應無疑義。 </p><p class="ql-block"> 雅魯藏布大峽谷雄偉、險峻、奇特、秀麗,具有偉大、崇高、圣潔、神奇、神秘之美。</p> <p class="ql-block"> 林芝,名副其實的西藏江南,就像置身于我們溫州瑞安的山林溪水,郁郁蔥蔥。</p> <p class="ql-block"> 林芝的山來林芝的水,千姿百態(tài)神仙地,身在林芝賽過神。</p> <p class="ql-block"> 人稱“西藏江南”啊,江南何處與其比?譽為“雪域明珠”啊,明珠幾顆能爭麗?</p> <p class="ql-block"> 云山環(huán)紫闕,龍王助順心,草甸鵬程闊,牧笛橫牛背,燕剪芳菲景,如畫如詩。</p> <p class="ql-block"> 濕潤的空氣中帶著花香,林芝的每一處角落都藏著驚喜。</p> <p class="ql-block"> 在林芝的山水間,感受那份寧靜,空氣中都是幸福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米拉山,亦稱“甲格江宗”,意為“神人山”,是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與林芝地區(qū)工布江達縣 的界山,同時也是尼洋河水系和其西北面的拉薩河水系的分水嶺。米拉山因其高大雄奇而成為藏民心目中的神山,山口上掛著大片壯觀的風馬旗,地上遍布著拋灑的印有經(jīng)文的隆達紙。</p> <p class="ql-block"> 米拉山的海拔為5018米,雖然海拔并不算很高,但由于它同時孕育了拉薩河和尼洋河這兩條比較有名的河流,因此具有一定的名氣。米拉山橫亙于東西向的雅魯藏布江谷地之中,成為雅魯藏布江東西兩側(cè)地貌、植被和氣候的重要界山。山之西氣候干燥寒冷,巖石易于破碎脫落,山體渾圓低矮;山之東氣候溫暖潮濕,利于植物生長,因而植被茂盛。</p> <p class="ql-block"> 在米拉山口,長年飄揚著大片大片的五彩斑斕的經(jīng)幡,色彩之絢爛、數(shù)目之眾多讓人在藍天白云下有些眩暈。鋪天蓋地的經(jīng)幡使米拉山顯得更加雄偉而神奇。此外,山口的高處矗立著一座標有“雪域之舟”的西藏耗牛石雕像,石雕的底座格外醒目地刻著一行紅色大字“福建泉州市援建”。</p> <p class="ql-block"> 米拉山不僅是地理上的分界線,也是生態(tài)和氣候的分界線。其以西地區(qū)氣候干燥寒冷,而東部地區(qū)則是溫暖潮濕,植被茂盛。米拉山還是旅游線上的一個休憩之地,游客們可以在此欣賞到壯麗的雪山風光,并購買經(jīng)幡等紀念品。</p><p class="ql-block"> 總的來說,米拉山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壯麗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了西藏自治區(qū)內(nèi)的重要山脈和旅游勝地。</p> <p class="ql-block"> “中流砥柱”位于川藏路上的尼洋河中游,山高溝深,河流湍急,為尼洋河第一大峽谷。</p><p class="ql-block"> 江中一巨石兀然立于江中,背靠神佛山,被當?shù)厝斯椤笆刈o神”,逢黃道吉日必燒香朝拜,以求萬物生靈吉祥平安。</p> <p class="ql-block"> 泥羊河與拉薩河均發(fā)源于米拉雪山(海撥5020米),是林芝地區(qū)旅游中的一個亮點。同拉薩河不同的是:尼洋河是流經(jīng)林芝后匯入雅魯藏布江的,與最后隨雅魯藏布江流過來的拉薩河水匯合。</p><p class="ql-block"> 這也算是一個奇跡吧:發(fā)源于同一座雪山流經(jīng)不同方向的河流,最后在同一條更大的河流內(nèi)相會了,這要歸功于雅魯藏布江的大轉(zhuǎn)彎。</p> <p class="ql-block"> 尼洋河風光秀麗,變化多端,一會創(chuàng)造了峽谷,一會又開辟了平原,一會流經(jīng)大草原,一會又在山巒奔馳。當它流進林芝八一鎮(zhèn)時,又像一條乖巧的小綿羊,按照人們的意志流淌著。</p><p class="ql-block"> 中流砥柱兩岸山體巍峨,連綿逶迤,灌木叢生,白云繚繞……</p> <p class="ql-block"> 中流砥柱景點位于距縣城15公里處318國道邊的尼洋河中,此處水流頗急,浪花朵朵,四處飛濺,水聲震耳。</p><p class="ql-block"> 南側(cè)多山聳峻,連綿逶迤,山體巍峨如筍,峭壁斗艷,群峰斗奇,山頂白云繚繞;北側(cè)半山坡處有灌木叢林,坡頂居住有百姓人家,山坡下激流澎湃、水勢洶涌,中流砥柱巨石傲然矗立在河水中央。</p> <p class="ql-block"> 再見了,還有西藏圣湖羊卓雍措、納木措在召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