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清晨伊斯坦布爾</p><p class="ql-block"> 伊斯斯坦布爾原名君士坦丁堡,是土耳其經(jīng)濟、文化、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之一,位于巴爾干半島東端、博斯普魯斯海峽南口西岸,扼黑海入口,為歐亞交通要沖,戰(zhàn)略地位極為重要。面積5343.22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清晨,從伊斯坦布爾的機場啟程,沿著寬闊的柏油馬路緩緩駛?cè)脒@座古老而現(xiàn)代交織的城市。兩側(cè),高聳的摩天大樓與斑駁的古老遺跡相互輝映,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變遷。道路兩旁,郁郁蔥蔥的綠樹與五彩斑斕的鮮花點綴其間,為這座忙碌的都市帶來了一絲寧靜與生機。陽光透過樹梢,灑下斑駁的光影,與清晨的露珠交相輝映,讓這座城市的早晨顯的格外清新而迷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伊斯坦布爾老城區(qū)</span></p><p class="ql-block"> 伊斯坦布爾老城區(qū)位于伊斯坦布爾的東北部,是這座城市最古老的部分,也是眾多歷史遺跡的所在地。公元前7世紀,希臘人初建這座城市,后成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公元330年改名君士坦丁堡。1453年土耳其人取得該城后,開始叫伊斯坦布爾,此后一直是奧斯曼帝國的首都。</p><p class="ql-block"> 老城區(qū)所在的半島北、東、南三面分別被金角灣、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馬爾馬拉海環(huán)繞,西面則以老城墻為界,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地理空間。老城區(qū)內(nèi)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建筑與文化相互交融,圣索菲亞大教堂和藍色清真寺就是這種交融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 老城區(qū)擁有眾多博物館、藝術(shù)畫廊和文化中心,如伊斯坦布爾考古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3)土耳其藍色清真寺</span></p><p class="ql-block"> 土耳其藍色清真寺原名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建于1609-1617年 。由建筑師邁赫邁特.阿加設(shè)計,未用一根鐵釘,卻歷經(jīng)數(shù)次大地震安然無恙 。因寺內(nèi)墻壁用藍白兩色依茲尼克瓷磚裝飾得名。其大圓頂直徑達27.5米,另有4個較小圓頂,還有6根尖塔,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六座高塔的清真寺。清真寺有260個小窗、數(shù)百塊地毯和眾多阿拉伯書法藝術(shù)作品。</p><p class="ql-block"> 走進藍色清真寺,宏偉壯麗的建筑令人震撼。巨大的穹頂高高撐起,陽光透過彩色玻璃窗灑下,形成夢幻光影。墻壁上鋪滿精美的藍白瓷磚,細膩的花紋和獨特的色彩搭配盡顯優(yōu)雅。腳下柔軟的地毯,承載著歲月與虔誠。寬敞的內(nèi)部空間,能容納眾多信徒。耳邊仿佛響起悠揚的誦經(jīng)聲,空氣中彌漫著莊嚴肅穆的氣息。</p><p class="ql-block"> 在這里,歷史與宗教交織,藝術(shù)與文化相融,每一處細節(jié)都訴說著往昔的輝煌,讓心靈得到片刻寧靜與升華。</p> <p class="ql-block">4)土耳其地標圣索菲亞大教堂</p><p class="ql-block"> 一眼千年,一座建筑,三城歸一,是土耳其絕對不能錯過的地標。</p><p class="ql-block"> 最初,這里是古希臘的商業(yè)殖民城市拜占庭,建于公元前660年左右,是一座重要的海港城市和貿(mào)易中心,在古希臘時期就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公元330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將羅馬帝國的首都遷至拜占庭,并將其改名為君士坦丁堡。在羅馬帝國分裂后,君士坦丁堡成為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圣索菲亞大教堂始建于公元532年到537年,是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的,作為東正教的宮廷教堂,它見證了君士坦丁堡在拜占庭帝國時期的輝煌和繁榮,是當時拜占庭建筑藝術(shù)的巔峰之作和宗教中心。</p><p class="ql-block"> 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滅亡了拜占庭帝國,并將圣索菲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此后,這座城市逐漸伊斯蘭化,并在奧斯曼帝國的統(tǒng)治下不斷發(fā)展和變化。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將首都遷至安卡拉,君士坦丁堡被正式更名為伊斯坦布爾。</p> <p class="ql-block">5)蘇丹艾哈邁德廣場</p><p class="ql-block"> 位于伊斯坦布爾老城中心,是歷史文化勝地。公元203年,羅馬皇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重建該城時修建了賽馬場,用于戰(zhàn)車比賽等娛樂項目。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遷都至此并大規(guī)模擴建城市,修復賽馬場。此后,這里一直是拜占庭帝國京城君士坦丁堡的體育和社交中心。</p><p class="ql-block"> 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人征服該城,這里成為奧斯曼帝國首都,繼續(xù)被用于各種慶典活動。如今,這里是伊斯坦布爾的重要旅游景點和城市地標,198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p class="ql-block"> 西南側(cè)是著名的藍色清真寺,其始建于1609年,于1617年完工,以六個尖塔和內(nèi)部藍色瓷磚裝飾聞名。東北邊則是圣索菲亞大教堂,它見證了東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興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6)蘇丹艾哈邁德廣場的埃及</span>方尖碑、青銅蛇柱和墻柱 </p><p class="ql-block"> 在蘇丹艾哈邁德廣場有個古埃及方尖碑:外形整體呈尖頂方柱狀,底部為正方形,頂端形似金字塔尖,四面鐫刻著象形文字或圖繪,古埃及時期,方尖碑是法老權(quán)力的象征,也是對眾神之王阿蒙崇拜的體現(xiàn),碑體上的象形文字記載著埃及對外戰(zhàn)爭的勝利等重大事件,此碑原矗立在埃及盧克索阿蒙神廟,是圖特摩斯三世為紀念戰(zhàn)爭勝利建造,公元390年被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將方尖碑作為征服埃及的象征遷移到此處。</p><p class="ql-block"> 有個青銅蛇柱,此柱是古希臘為紀念普拉提亞戰(zhàn)役勝利,用繳獲波斯武器熔化鑄造,由君士坦丁大帝從希臘德爾斐搬來。</p><p class="ql-block"> 再有一個墻柱,又稱君士坦丁方尖碑,高32米,用石塊建造,精確建造日期無法確定,此碑由君士坦丁七世于公元10世紀建造,用于紀念其祖父。原本外面裝飾著鍍金銅牌,頂端還有一個球,但在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偷走并融化了鍍金銅牌,后又遭土耳其新軍攀爬損壞,如今僅石質(zhì)核心幸存。</p> <p class="ql-block">7)歐洲穿隧道入亞洲路景</p><p class="ql-block"> 從蘇丹艾哈邁德廣場旁中菜館走出,午后陽光暖烘烘地灑在老城石板路上。等車時,身旁游客往來不斷,廣場上傳來的禱告聲悠悠揚揚,滿是歷史的厚重感。</p><p class="ql-block"> 上車后,我們駛向拂拉西亞隧道,聽導游講解,車內(nèi)安靜,每個人都滿心期待。隧道燈光閃爍,像通往新世界的入口。駛出隧道,眼前景致突變。亞洲部分的伊斯坦布爾,現(xiàn)代建筑林立,玻璃與金屬在陽光下奪目耀眼,和歐洲部分的古樸截然不同。</p><p class="ql-block"> 遠處,博斯普魯斯海峽船只穿梭,連接歐亞。站在這里,我深切感受到這座城市獨特的魅力,古老與現(xiàn)代交織,共同繪就它的傳奇。</p> <p class="ql-block">8)去安卡拉路景(1)</p><p class="ql-block"> 當車輪緩緩駛離伊斯坦布爾,穩(wěn)穩(wěn)踏上安納托利亞高速公路,我們滿心期待,正奔赴土耳其的心臟——安卡拉。這條公路宛如一條蜿蜒的紐帶,悠悠地串起了沿途的壯美與神秘。我們的土耳其之行,從現(xiàn)代化的土耳其新機場開啟,以順時針的軌跡,在這片橫跨歐亞兩大洲的神奇土地上,即將兜轉(zhuǎn)一個大大的圈。</p><p class="ql-block"> 首站,我們來到了充滿歷史韻味的伊斯坦布爾老城區(qū),感受著歲月沉淀的厚重氣息。緊接著,便朝著安卡拉進發(fā)。一路上,導游的講解聲如同靈動的音符,為我們層層揭開土耳其的神秘面紗。從愛琴海畔隨風搖曳生姿的橄欖樹說起,那一片象征著和平與希望的翠綠,是大自然給予這片土地最溫柔的饋贈。接著,她又聊起自己父親老家的珍珠,那圓潤的光澤里仿佛藏著無數(shù)故事,還有飄著裊裊熱氣的紅茶,氤氳的茶香中滿是土耳其人的熱情與生活的愜意。隨后,話題轉(zhuǎn)向這片土地上幾千年的自然與歷史,羊毛、羊皮和羊肉,它們不僅僅是生活物資,更承載著歲月的痕跡與土耳其人生活的智慧,見證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世世代代的繁衍與發(fā)展。她還興致勃勃地分享起自己的"奶酪與豆腐的故事",看似簡單的食物,背后卻蘊含著不同地域飲食文化的奇妙碰撞,讓人不禁感嘆文化的多元與包容。</p><p class="ql-block"> 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望向窗外,廣袤無垠的安納托利亞高原上,起伏的山巒連綿不絕,似大地的脈搏,沉穩(wěn)而有力。山間的小鎮(zhèn)錯落有致地分布著,屋頂升起的炊煙裊裊,緩緩融入湛藍的天空,勾勒出一幅寧靜祥和的田園風光。那一瞬間,時間仿佛慢了下來,讓人沉醉在這如夢如幻的美景之中,對即將到達的安卡拉,多了幾分期待與憧憬。</p> <p class="ql-block">9)去安卡拉路景(2) </p><p class="ql-block"> 車子緩緩前行,即將駛?cè)氚部ɡ瓡r,太陽已快落山。抬眼望去,天空像是被打翻的調(diào)色盤,橙紅與金黃肆意暈染。晚霞似輕紗,絲絲縷縷地在天際舒展,與逐漸暗沉的湛藍交融,如夢如幻。大片的火燒云翻涌著,形態(tài)萬千。有的像洶涌的海浪,層層疊疊撲向遠方;有的似靈動的駿馬,在天邊肆意奔騰。這絢爛的云,為整個天空增添了無盡的磅礴與浪漫。</p><p class="ql-block"> 目光下移,安卡拉的城市建筑在余暉的籠罩下,像是被鍍上了一層金邊。錯落有致的房屋、高聳的尖塔,輪廓變得柔和而溫暖。光影在建筑間游弋,明暗交錯,勾勒出城市獨特的線條。遠處的高樓大廈,在夕陽與云彩的映襯下,顯得愈發(fā)宏偉。</p><p class="ql-block"> 隨著太陽漸漸西沉,那暖橙色的光愈發(fā)濃烈,將眼前的一切都籠罩在這迷人的暮色之中,眼前的美景就像一幅絕美的油畫,讓人沉醉,也讓我對即將深入探尋的安卡拉,充滿了更多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