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關(guān)于不完美之美,享譽世界的魯賓斯坦曾說:“大家都說,我是鋼琴家中碩果僅存的誤彈選手,……過分追求演奏的完美無瑕,……聽起來就會是冷冰冰,熱情不起來……彈錯一兩個音沒有關(guān)系,主要是整體。要把正確的音樂形象傳達給聽眾?!?lt;/p><p class="ql-block">這里表達的藝術(shù)之美不在完美無瑕,而在其內(nèi)在的韻味和熱情,真正的藝術(shù)往往是不完美的。</p><p class="ql-block">在日本文化中,“侘寂”作為不完美所以美的審美理念被推到了極至。侘寂的理念始于對自然力量的認識和接受,朱尼珀(Andrew Juniper)在他的著作《侘寂:日本無常的藝術(shù)》(Wabi Sabi: The Japanese Art of Impermanence)中指出,它“用對死亡不妥協(xié)的觸碰,將精神集中在所有無常事物中精妙的短暫之美上?!弊屛覀冋J識到萬事的無常和死亡的不可避免。</p><p class="ql-block">不完美所以美。那是生活中蘊含了禪意與哲理的美學觀念。那是獨具魅力的侘寂之美!</p><p class="ql-block">你可能不完全理解“侘寂”,但在生活中卻不乏“侘寂”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你會驚艷于櫻花盛開時節(jié)那燦若云霞的花海,也會留意其后紛紛飄落的花雨。從繁盛到衰敗,就飽含著經(jīng)過時間沉淀的侘寂韻味。</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日本京都,金閣寺披金箔臨池水,令人驚嘆。</p> <p class="ql-block">西芳寺卻有安靜的花園,苔蘚在凸凹不平的土墻上生長,古樹在風雨中搖曳。</p> <p class="ql-block">當你長大,有了人生閱歷,才認識到歲月流逝,萬物無常是一種更深層的美。</p> <p class="ql-block">日本坐落在環(huán)太平洋火山島鏈地震帶之上,常常爆發(fā)毀滅性的自然災害。東京大學美學研究所的小田部胤久教授強調(diào)了日本文化中順應自然的重要性,小田部教授說:“侘寂的美學開闊了我們對日常生活的視野,給了我們一種以不尋常的審美來看待常見事物的方法?!? 侘寂作為日本人的審美之道,使日本面對自然災害的抗災力非常強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海倫·拉塞爾(Helen Russell)</span></p> <p class="ql-block">英國記者兼作家海倫·拉塞爾(Helen Russell)研究了不同國家與人群特質(zhì),發(fā)現(xiàn)日本是滿足感最強的國家之一。她告訴BBC,這歸功于他們的“侘寂”理念——“慶祝不完美”。</p> <p class="ql-block">那是一段美得觸碰心靈的歌詞:“有人放煙花 有人追晚風“,煙花燦爛令人目眩,晚風撫面讓心坦蕩。</p><p class="ql-block">“……贈我一場病 又慢慢痊愈搖風鈴 贈我一場空 又漸漸填滿真感情……”,那是對病痛、對缺憾、對不完美的贊美!</p><p class="ql-block">不完美才是人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王菲的歌聲空靈動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