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又到除夕,大街小巷已空空蕩蕩,昨天還人頭攢動的餐館、菜市場大多關門歇業(yè),中百超市仍在營業(yè),進去轉了轉,發(fā)現(xiàn)供應充足,只是顧客不到往日的三成,順便買了一些備用的蔬菜,發(fā)現(xiàn)沒怎么漲價,問營業(yè)員春節(jié)關門不?回答是不關門,但營業(yè)時間會比平時縮短一些。</p><p class="ql-block"> 馬路上到處張燈結彩,把年味渲染得越來越濃厚,車輛和行人的減少讓這座城市漸漸遠離喧鬧和嘈雜,歸于平靜和安寧。許多人終于可以放下繁忙的工作,開始充分享受輕松帶來快樂,這種快樂傳染速度極快,整個城市都受到它的影響,彌漫著慵懶的氣息。</p><p class="ql-block"> 此時無數(shù)人和車輛正擁擠在火車站、機場以及高速公路上,回家團圓、旅游過年如同一股席卷中國大地的風潮,把人們的夢想帶到了遠方。對于眾多老年人而言,他們的遠方不是殷殷期盼的未來,而是念念不舍的過去。</p> <p class="ql-block"> 小時候在重慶的部隊大院里過年,有幾個場景無法忘懷,一個是小灶食堂做的樟茶鴨子、燒白、夾沙肉等,味道絕美,成為終身所愛。另一個是跟著父母去別人家拜年,那時沒有紅包,但能收到叔叔阿姨給的糖果,如米花糖、桃片、酥糖等等,嘴里心里塞滿了甜蜜。那時候放鞭炮不舍得一掛一掛地放,而是把成掛的鞭炮一個一個折下來放在口袋里,一會兒放一個,一會兒放一個,一百響的鞭炮要放好幾天,最過癮的是放二踢腳,把它豎在平地上,周圍人遠離,點捻子時手總在發(fā)抖,點著后捂著雙耳迅速跑開,隨后嘭嘭兩聲巨響,心里頓時樂開了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上山下鄉(xiāng)的時候在農村過年,年關將近時知青點的知青都回城里去了,留下我和另外一位男生負責看守,知青點廚房的橫梁上掛著一細長條豬肉,米缸里有少量米,田地里有一些被霜打蔫的蔬菜,這便是我們過年的食物。正當我們發(fā)愁沒什么好吃的東西時,忽然在不遠處的田埂邊發(fā)現(xiàn)了一只死雞,身子還沒有僵硬,是得雞瘟死的?還是吃農藥死的?管它怎么死的,我們毫不猶豫地把它撿回來,開水一燙,拔毛開膛,然后一把火燒熟,成就了一道下酒美味。后來鄰近大隊的留守知青跟我們說,他們趁著農民過年放松警惕之際,潛伏到村莊附近的田野里,用狗蛋炸死了一條跑到村外的大狗,整整一個春節(jié)都沒吃完。那個時候農村雖然貧困落后,但生產(chǎn)大隊的干部對留守知青都很關心,紛紛邀請我們去他們家里吃年飯,我們也來者不拒欣然前往。農民家的年飯大多能弄出一大桌菜,但是仔細一看,不少是普通的家常菜,真正的“硬菜”只有兩三個。吃飯時家里的女人都不上桌,主客座次也有講究,讓我們不太習慣的是桌上的美味雖然多,但卻不能敞開肚皮隨便吃,主人端杯我們才能端杯,主人的筷子夾哪個碗里的菜我們也要跟著去夾,而且菜送入口中之后主人便放下筷子,我們也要放下筷子,當主人再拿起筷子時我們也才能再拿起筷子,總之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去隨意夾菜。前面提到的“硬菜”中有一道菜最受大家喜愛,方桌上放一個鐵爐子,燒著碳火,上面架一口鍋,里面煮的菜大致分兩層,底層是土豆、蘿卜、豆皮等素菜,上面鋪了厚厚一層肥瘦相間的豬肉片,鍋里的湯開了,咕嘟咕嘟冒著泡,豬肉的油慢慢浸入湯中并散發(fā)出誘人的香氣,當夾上一片豬肉放入口子時,便有一種“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 參軍八載曾多次在部隊過年,最難忘的是一九七九年中越邊境自衛(wèi)還擊戰(zhàn)前夕在廣西邊境過年的情景,除夕的早上,天蒙蒙亮戰(zhàn)士們就全副武裝開始爬山訓練,爬到半山腰時,山下的沖鋒號就響了起來,一遍,兩遍,沒完沒了,逼著已經(jīng)筋疲力盡的戰(zhàn)士們咬緊牙關,拼上老命往山頂沖去。上午新兵練習射擊投彈,我和其他老兵練習單兵進攻,包括受領戰(zhàn)斗任務,向沖擊出發(fā)陣地運動,防毒氣襲擊,用炸藥包在雷場中開辟通路,發(fā)起沖擊,大喊殺聲,向敵工事投彈,抵近射擊、刺殺,越入塹壕搜索殘敵,等等,從山腳到山頂,兩三百米距離,一趟接一趟,汗流夾背,氣喘吁吁,然而戰(zhàn)士們斗志昂揚,信心十足。下午連隊終于放假,因為住在農民家里,洗澡不方便,只能簡單擦洗,換身干凈軍裝,我特地去生產(chǎn)隊小買部買了香煙和一瓶酒,打算好好犒勞一下自己和班里的戰(zhàn)友。晚上連隊會餐,一個班圍著一盆菜,里面有紅燒的豬肉和雞塊,主食除了大米飯還有村民送來的用芭蕉葉包裹的糯米粑粑。晚飯后全連戰(zhàn)士集中觀看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晚會上李光羲演唱的“祝酒歌”久久回蕩在戰(zhàn)士們的心中。它是慶祝之歌,勝利之歌!</p> <p class="ql-block"> 離開部隊轉業(yè)到銀行工作三十多年,春節(jié)年年過年年各不同,其中有一年本人擔任銀行培訓中心(掛牌四星級旅游飯店)負責人,春節(jié)前的客房和餐飲天天爆滿,沒想到除夕一大早總廚慌張地跑來報告,說有四個中餐爐頭師傅突然辭職走了,只剩下三個師傅,而當天十幾個包房和中餐大廳的年夜飯都訂出去了,這可是涉及幾百名顧客的大事,當時的情況如天塌一樣令人猝不及防,然而本著顧客至上服務至優(yōu)的信念,我和總監(jiān)、總廚一起,頂風冒雪外出聯(lián)系各種關系,終于從武漢最著名的本邦菜館-湖北三五醇大酒店借來了兩名優(yōu)秀的爐頭師傅,在他們的幫助下,培訓中心除夕的團年宴圓滿落幕,當緊張的心情松馳下來時感覺夜空中閃耀的禮花是那樣燦爛奪目。</p><p class="ql-block"> 那時過年每到初一我都要趕到酒店,自掏腰包給當天上早中晚班的所有員工發(fā)紅包,雖然金額不大但里面裝的是一份感恩一份祝愿,感謝他們的辛勤付出,祝福他們新年快樂。</p> <p class="ql-block"> 八九十年代人們過年最難忘的恐怕要數(shù)中央電視臺主辦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除夕之夜全家人準時坐在電視機前,聯(lián)歡晚會的節(jié)目吸引了他們的全部注意力,讓他們目不轉睛,讓他們哈哈大笑,讓他們潸然淚下,讓他們熬夜到了凌晨。</p><p class="ql-block"> 那時放鞭炮也是一大特點,特別是除夕、初一、初三幾個日子,城市上空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劈劈啪啪,煙霧騰騰,即熱鬧非凡,又著實污染了環(huán)境。</p> <p class="ql-block"> 不可否認,最近十來年老百姓過年的方式有了各種變化,比如家庭的團年飯不在家里做了,都到外面酒店去吃;押歲錢從一二十塊漲到了幾百塊甚至更多,年幼的孩子給長輩拜年時除了祝新年快樂以外,還會加上一句“恭喜發(fā)財,紅包拿來”;而廣大的年青人喜歡去外地旅游,對于走親戚已經(jīng)不感興趣……,等等。雖然這些變化乃時代造化,但是春節(jié)的主題依然未變,那就是團圓、感恩、祝福,這是善良樸實的中國人傳承千年的信念,是根植于他們內心的生命源泉。</p><p class="ql-block"> 借此機會給所有的親朋好友拜年,祝你們新春快樂,平安健康,萬事順意,蛇年吉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