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過 年</p><p class="ql-block"> 徐賀齊</p><p class="ql-block"> 最懷念的,還是小時候的年。</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的冬天,很冷。媽媽拆補了多次厚厚的棉衣也擋不住風寒。年前的雪總是那么的不期而至,雪,下得很大。被厚厚的白雪覆蓋的小山村,是那么的寧靜。雪,不僅是一種視覺享受,而且還提醒著我們~年快到了。過年,早已深深地扎根于每個人的心,雕刻著各自的樣子。 </p> <p class="ql-block"> 小時候,盡管家家戶戶都不富裕,可攢了一年的錢或多或少都在“年”這個節(jié)日里消費些。那時,村里供銷社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大家都在挑選豐盛的年貨。絢爛的年畫、老式糕點、各種粗布以及糖果等。幾乎家家都要掛年畫,什么“年年有魚”啊,“富貴平安”啊等等。記得有個大胖小子騎鯉魚的年畫賣得特快,厚厚的紙張透著墨香。也有買偉人像年畫的,日子過好了,不能忘了領路人,祈求日子越過越好。糖果,也一定要買的,畢竟家家戶戶都有孩子。要是過年分得幾塊糖,孩子會高興得不得了。布匹也得扯上幾尺,畢竟,孩子每年要添置新衣服的,村里有裁縫,扯好了布拿到裁縫那,再把孩子領過去量體長肩寬等,過幾日就會做出來,新衣服一般只有過年前才做,過年時才穿。(二)</p> <p class="ql-block"> 臘八,是北方寒冷的象征。除了寒冷,它還預示著年快到了?!斑^了臘八就是年”。這時候,碾道便忙碌起來,軋了粘面蒸“粘餑餑”,有“年年高”的美好寓意。小時候,盼望著過年,掰著小手數(shù)指頭,每天晨曦微露,便早早的起床,心中充滿了對年的憧憬。(三)</p> <p class="ql-block"> 過了臘八,富裕農戶就開始殺年豬,那可是過年的前的大事兒。許多大人小孩圍成一圈看殺豬。巨大的鐵鍋燒著旺旺的灶火,殺豬匠捋胳膊抂袖,將三四百斤重的“年豬”砸倒、放血,然后推到滾燙的熱水中褪毛。不一會兒,白條豬赤裸裸地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幾個人一吆喝,便把三四百斤的年豬掛到樹杈上。殺豬匠麻利地干著活,每道工序都那么的恰到好處。不一會,三四百斤豬變成了兩扇、六大塊,前槽、肋板、秋根。豬頭、下水是單獨放的。小時候,大家喜歡多一點肥肉,畢竟平時吃油水不多。后來,圖健康,就多要瘦肉了。一頭豬賣半個莊,家家戶戶都秤上一兩斤,用麻繩一系,吊在大柝上,避免貓兒偷腥,富裕戶也會煮方子肉。除夕的前幾天,家家戶戶飄來烀肉香,走過烀肉家的門前,都要狠狠地吸上兩口氣。輪到媽媽烀肉,自己眼巴巴地盯著大鍋里飄著的幾塊肉,不知不覺唾液已經(jīng)流了出來。母親看到了,便會用筷子扎一小塊肉放在碗里,不等肉涼,伸手便抓,顧不上燙嘴,狠狠地咬上去,燙肉在腮幫子左右來回倒,也舍不得吐出來。(四)</p> <p class="ql-block"> 我喜歡吃點心,尤其是青絲玫瑰餡兒的。年前走親訪友都要拿兜點心。用油紙包成兩包,兩包一扣,上面蓋上彩紙,用紙做的細繩系好,留一個可以放兩個手指頭的環(huán),便于手提。一天,一位親戚送給媽媽一包點心,小心翼翼地放到柜子里。出于好奇,也有些饞。便順著柜縫把手掏進去,偷了一塊青絲玫瑰餡的點心,三口兩口就吃進肚里,然后用手將點心包拽平。后來,媽媽把這包點心送給了老奶,發(fā)現(xiàn)居然少了一塊,不用說就是讓我偷吃了,也沒有怪我,偷偷地補上了一塊。哥哥比較聽話,從來不偷吃,不過,偷吃的點心真心的甜。(五)</p> <p class="ql-block"> 對聯(lián),是不可少的。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紅的對聯(lián),喜慶、熱鬧,有年味兒。對聯(lián)有人專門書寫。二大爺是老師,寫了一手好毛筆字,從供銷社買來許多大紅紙,用刀子一割,疊成方塊后展開,倒在碗里黑黑的墨汁,刷刷幾筆,筆如游龍,不一會,一副寓意美好的對聯(lián)便寫完了。二大爺將寫好的對聯(lián)晾干,滿屋子濃濃墨香。左鄰右舍、親戚朋友都去二大爺家里領對聯(lián),也不收費,好臉兒地拿上一包點心,算手工費,不過,二大爺從來不收錢,拿他自己說“會啥,不就會寫幾個字嘛!”(六)</p> <p class="ql-block"> 年集,是一定要趕的。小孩子大多只是去湊熱鬧。周邊幾個村的人都來趕集,認識不認識的,把小村子擠得滿滿當當。賣布的、賣菜的等等,商品樣式雖然不多,但都是生活必需品,或多或少都會買上一些。那時候唯一“奢飾品”就是鞭炮,沒有鞭炮聲不叫“年”,大人小孩都愛放,于是有了“鞭炮市”,專門賣鞭炮。賣家你一鞭他一掛比著放,一鞭比一鞭響,好多孩子是去“聽響兒”的,跟隨著鞭炮響跟著亂跑,瘋了似的撿拾地上的癟炮,裝得口袋滿滿地。(七)</p> <p class="ql-block"> 除夕,也叫“過年”。家家戶戶張燈結彩,那個年月,少有的人人臉上洋溢著短暫的歡笑。除夕一大早,便被噼里啪啦地鞭炮聲吵醒,爸爸提醒我起床放鞭炮。我一骨碌爬起來,拿起早就預備好的火柴跑到門外。門外早已站滿了人,多是男人和孩子,大家紛紛把趕集買來的鞭炮用竹竿子挑起來,用火柴點燃,噼里啪啦地放起鞭炮來,膽大的還放“二踢腳”,“?!钡匾宦暠牡娇罩?,等半天才“當”地一聲在空中炸響,有劣質“二踢腳”,只有“?!?,沒有“當”,癟炮惹得大家哈哈大笑。鞭炮聲此起彼伏,連起來咕嚕嚕像開鍋了一樣,鞭炮聲、嬉笑聲彌漫整個村子。</p><p class="ql-block"> “吃餃子嘍……”母親喊聲把我們從鞭炮里拽回。除夕,是吃餃子的日子,再困難的家庭也會包餃子,沒錢的會包豬肉白菜餡的,肉少菜多。有錢的人家會包上羊肉丸的,配上香菜一咬一流油,吃起來別提多香。吃餃子也有彩頭,媽媽把硬幣洗干凈,包到餃子里,誰吃到都會有好運,“咯嘣”一下嗝了牙,臉上便露出幸福的笑容,高興地從嘴里拽出硬幣,惹得一家人羨慕。媽媽總是吃不到硬幣,后來我才知道,媽媽“做了記號”,把藏有硬幣的餃子放到爺爺奶奶和我們碗里,把“好運”送給我們,圖個高興、吉利。(八)</p> <p class="ql-block"> 除夕夜,是要守歲的。家家戶戶把能點的燈都點亮。屋里屋外照得通明。爸爸會給我們手工制作燈籠,用鐵絲或竹皮圍成圈,外面糊上紅紙,里面放上蠟燭,點燃蠟燭把紅紙點亮,煞是好看。于是約上鄰居幾位同學好友趁著夜色去“逛燈”,邊跑邊喊“敲……敲,敲親家,敲得親家爛蹦跶……”一句話重復數(shù)遍也不覺得索然無味,等燈里蠟燭燃完,早以滿腦袋汗,呼哧呼哧地跑回家里,媽媽又端上熱騰騰的餃子。(九)</p> <p class="ql-block"> 看春晚,是必不可少的。小時候電視節(jié)目少之又少。春晚,可是全國人都喜愛的文化盛宴。郭蘭英、李谷一是著名的歌唱家,馬三立、牛群、馮鞏最逗樂,我喜歡趙麗蓉,一口的唐山話,聽著地道、舒坦。除夕夜,不過12點是不許睡覺的。那時候春晚里總會打鐘,到了12點再去外面放上一鞭炮,才依依不舍地鉆進被窩。那時我個子矮,睡覺前,爸爸還把我拽到門旮旯,用大手托起我的頭,用力向上提,想讓我長高點兒。也許是“敲親家”累了,不一會兒就進入夢鄉(xiāng)。(十)</p> <p class="ql-block"> 在歡笑聲中,一天很快過去。夜色已深,可萬家燈火依然跳動著,映襯著白雪,描繪著最美的夜晚。除夕夜,充滿了祥和與神秘,給予人無限的回味與遐想,它,即是一年的總結,又是美好下一年的憧憬,珍貴、瑰麗、短暫。(十一)</p> <p class="ql-block"> 難忘的年總是過得那么快。一個綺麗的夢把我送到初一,初一更不能睡懶覺的。媽媽早早喊起來,讓我去向長輩們拜年,早早去圖個好彩頭。拜年可是個好活兒,因為會有“壓歲錢”。心里盤算著先上誰家后到誰家,進門三叔二大爺?shù)卣f著吉祥話。遇到爺爺奶奶輩的磕上幾個頭,親戚朋友們總是笑呵呵地往我手里塞“壓歲錢”和糖果、瓜子什么的,感覺那時候自己是最幸福的王子。過了8-9點鐘,村子里的人都“動”了起來,除了備份極高的幾位老者,大家都在家家戶戶走訪拜年,有單個人的,也有十幾個人的,高門大戶甚至幾十人一起去拜年,那陣勢,比趕大集都熱鬧。大家彼此間說著拜年的話,平時有些“過節(jié)兒”的此時也都云消霧散,新的一年重新開始。初一整天,大家啥事都不干,忙著拜年、串門,整個村子都沸騰起來。(十二)</p> <p class="ql-block"> 難忘的年總是過得那么快。一個綺麗的夢把我送到初一,初一更不能睡懶覺的。媽媽早早喊起來,讓我去向長輩們拜年,早早去圖個好彩頭。拜年可是個好活兒,因為會有“壓歲錢”。心里盤算著先上誰家后到誰家,進門三叔二大爺?shù)卣f著吉祥話。遇到爺爺奶奶輩的磕上幾個頭,親戚朋友們總是笑呵呵地往我手里塞“壓歲錢”和糖果、瓜子什么的,感覺那時候自己是最幸福的王子。過了8-9點鐘,村子里的人都“動”了起來,除了備份極高的幾位老者,大家都在家家戶戶走訪拜年,有單個人的,也有十幾個人的,高門大戶甚至幾十人一起去拜年,那陣勢,比趕大集都熱鬧。大家彼此間說著拜年的話,平時有些“過節(jié)兒”的此時也都云消霧散,新的一年重新開始。初一整天,大家啥事都不干,忙著拜年、串門,整個村子都沸騰起來。(十二)</p> <p class="ql-block"> 年過得總是那么的快。一轉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燈會,是不可缺少的。那時候,縣里會舉辦燈展。機關廠礦都會做燈,拿到大街上展覽,烘托節(jié)日氣氛。四面八方的市民都來看燈。約上幾個好友,搭著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到縣城里看燈是十分洋氣的事兒。等會兒會搞上幾天,南瓜燈、西游記、人物燈等等各式各樣的燈都有,最令我難忘的是供銷社做了個又高又大的“火箭燈”,好像這個燈就能發(fā)射到太空。燈有的是固定的,有的也可以運動,裝上轱轆能繞著大街走,我們也就跟著燈走,幾圈“逛燈”下來,累得腰酸腿疼,于是便裹著大衣,坐著拖拉機返鄉(xiāng)了。</p><p class="ql-block">(十三)</p> <p class="ql-block"> “難過的日子好過的年”。過了正月十五,年就算過完了。人們又開始干起了農活,整地、拉糞……一切回復平常,好像剛才沒有發(fā)生一樣。于是,小孩子又盼望著下一年早點到來……</p><p class="ql-block"> 如今,兒時的年仿佛幻燈片、留聲機一般,腦海里反復播放著那些褪色的膠片和那咿呀咿呀的調兒,是那樣的依依不舍、揮之不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