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7日我們繼續(xù)前行奔向遠方</p><p class="ql-block">娘子關位于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東北,處于山西、河北兩省交界處,扼太行山井陘西口,為晉冀的咽喉要地,是長城的著名關隘,有“三晉門戶”和“天下第九關”的稱號。</p> <p class="ql-block">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因唐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故得今名。關于娘子關關城的來歷,當?shù)刂饕袃煞N說法,其一是相傳這里修筑過紀念介子推之妹介山氏的“爐女祠”;其二是因為唐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于此。</p> <p class="ql-block">:娘子關同太行八陘之一的井陘關隔山相對,同為控扼井陘的鎖匙,是溝通山西、河北兩省的咽喉要地。在古代,占據(jù)此關退可扼守三晉,進則逐鹿中原,因其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有“三晉鎖鑰”“京畿藩屏”之稱,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p> <p class="ql-block">娘子關長城最早建于戰(zhàn)國時期中山國,是中山國所建長城的關口之一。唐朝設立承天軍戌守處,唐大歷年間(767 年—779 年)修建“承天軍城”,宋代建“承天寨”,明代為“承天鎮(zhèn)”。明朝時期因邊患頻繁,嘉靖二十一年(1542 年)重修城堡,專設守備把守,娘子關現(xiàn)存長城為當時原貌。清代增建“固關營”,分設把總駐守?,F(xiàn)存的娘子關關城修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一年,除了北側為土墻之外,其余各面均為磚砌城墻。關城全長 600 余米,所圍地界 12000 平方米,共設有東、南兩處城門。</p> <p class="ql-block">百年鐵橋:娘子關綿河大鐵橋之所以稱之為“躺著的埃菲爾鐵塔”,是因為它與舉世矚目的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是由同一個制造公司(巴黎 dayde&pille 公司)承建。埃菲爾鐵塔建設于 1889 年,娘子關綿河大鐵橋于 1903 年勘察,1905 年建成竣工,兩者僅隔 16 年。兩者均是由鋼板組成、鉚釘固定,無一處焊接痕跡,框架結構、建設方法、使用材料,均屬同一設計思路和制造工藝。</p> <p class="ql-block">黎城,古稱黎侯國,是中華文明發(fā)祥地之一,是太行革命老區(qū)。位于長治市東北部,地處晉、冀、豫三省交界,是山西省的"東大門",素有"三省通衢"之稱。東臨河北涉縣、河南林州;南接平順、潞城;西連襄垣、武鄉(xiāng);北連晉中左權。</p> <p class="ql-block">里面現(xiàn)代商業(yè)化</p> <p class="ql-block">黎城縣歷史悠久,文明史長達2700多年。塔坡西周古墓群發(fā)掘證明黎城是古黎侯國所在地。女媧補天,蚩尤爭天、許由洗耳、燕王爭雄、西伯戡黎等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均產(chǎn)生于此。北齊摩巖造像、宋代文廟、元代圣源文廟、許由洗耳河、馮奉世墓等文化古跡遍布黎城大地。黎城被國家民政部命名為"千年古縣",黎侯虎和上黨落子被列入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p> <p class="ql-block">位于長治市西大街的府坡街北端,是隋代上黨郡署的大門。上黨門始建于隋開皇年間。唐玄宗李隆基任潞州別駕時,在衙署內(nèi)大興土木,增建飛龍宮、德風亭。最盛時亭堂樓宮有280余間。金元之際毀于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上黨門門庭,后又增建鐘鼓樓。弘治三年(1490)重修。1932年再次重修。</p> <p class="ql-block">“上黨”一詞是指太行山上最高的地方,《釋名》中解釋說:“黨,所也。在于山上,其所最高,故 曰上黨”。上黨門的門樓海拔1500米,十分雄偉壯觀。</p> <p class="ql-block">上黨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隋代,金代因兵火而毀,現(xiàn)存的上黨門和兩側的鐘鼓樓是明代重建的。鐘鼓樓分別名為“風馳”和“云動”,象征著高聳入云的氣勢?。唐玄宗李隆基在任潞州別駕時曾在此大興土木,增建了飛龍宮、德風亭等建筑,進一步豐富了上黨門的歷史文化內(nèi)</p> <p class="ql-block">明代潞安府衙剩余門樓,兩邊鐘樓和鼓樓,其他已不存。上黨門古舊滄桑,引領我穿越到歷史現(xiàn)場</p> <p class="ql-block">在此處打卡</p> <p class="ql-block">由于這里比較繁華,沒有過多停留,到朋友家,帶上當?shù)氐姆诰评^續(xù)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