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安門廣場,世界上最大、最雄偉、最具有歷史文化底蘊及藝術(shù)特色的廣場。</p><p class="ql-block"> 它始建于明代永樂年間,當(dāng)時是紫禁城的正門,名曰承天門,門外是“T”字形封閉的宮廷小廣場,名叫“天街”。天街東西兩端各建長安左門、長安右門,南端建大明門。</p><p class="ql-block"> 清順治八年(1651),承天門重修,改稱天安門。由此,它的名字登上歷史大舞臺,名聲大噪。</p><p class="ql-block"> 民國三年(1914),廣場內(nèi)的千步廊拆除,東西兩城得以貫通,封閉的廣場變?yōu)榭梢酝ㄐ械墓部臻g。</p><p class="ql-block">1949年北平解放,為迎接開國大典,對天安門廣場進行整治,華表與石獅向斜后方移位。加寬進入天安門的通道,同時東西大墻新辟兩個出入口。廣場中軸線上安裝高22.5米的旗桿。</p><p class="ql-block"> 1949年9月30日,全國政協(xié)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p><p class="ql-block"> 1952年國慶前夕,天安門廣場東西兩端的東西長安門被拆除。</p><p class="ql-block"> 1955年,拆除沿公安街和西皮市兩道紅墻,將廣場向東西擴展近一公頃。</p><p class="ql-block"> 1958年,為迎接國慶十周年,廣場東西兩側(cè)分別建設(shè)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即今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改建后的天安門廣場面積達到44萬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1976年9月9日,一代偉人毛主席逝世。10月8日以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決定: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南建立毛主席紀念堂。天安門廣場向南延展至正陽門城樓,天安門廣場基本格局奠立。</p><p class="ql-block"> 天安門、金水橋、國旗桿基座、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國家博物館、人民大會堂均留有曲陽石匠的雕藝。讓我們回昧歷史,“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重溫一下曲陽石匠參與建設(shè)的真實故事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天安門前金水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橋為三座,居中為御路橋,橋長23.15米,寬8.55米。御路橋東西兩側(cè)為王公橋,橋?qū)?.78米。</p><p class="ql-block"> 明成化元年(1465),橋東西兩側(cè)再建品級橋,橋?qū)?.55米。</p><p class="ql-block"> 天安門前金水橋,以元代曲陽石匠楊瓊設(shè)計督建的周橋為藍本建造。為何以周橋為藍本建造呢?</p><p class="ql-block"> 周橋位于元大內(nèi)崇天門外,地位重要,因而忽必烈十分重視。楊瓊碑文載:“明年丙子架周橋,或繪以圖進,多不可上意,獨允公議,因命督之。”元皇帝親自下旨,詔令天下能者“繪以圖進”,猶如今日招標,在全國眾多的招標設(shè)計圖中,多不合忽必烈的意,唯獨看上了楊瓊的設(shè)計方案,下旨楊瓊?cè)珯?quán)負責(zé)督建周橋。</p><p class="ql-block"> 那么,楊瓊設(shè)計的周橋有何高明之處呢?親眼目睹了周橋“甚壯”的明初工部朗中蕭洵,在其所著《元故宮遺錄》中這樣描述周橋:“河上建白石橋三座,名周橋,皆琢龍鳳祥云,明瑩如玉,橋下有四白石龍擎載水中,甚壯。繞橋盡高柳萬株,遠與內(nèi)城西宮海子相望,度橋二百步為崇天門?!?lt;/p><p class="ql-block"> 甚壯,壯美。周橋設(shè)計建造具有它的獨特到的特點:一是橋面有適當(dāng)?shù)钠露?,從力學(xué)角度考慮,使橋面更加牢固,改變呆板的平面,呈現(xiàn)起伏美;二是橋身中間稍窄,兩端微張,改變硬直的呆板,呈現(xiàn)曲線美;三是三橋并立,沒計巧妙,拱形狀貌,呈現(xiàn)造型美。它是將力學(xué)和美學(xué),建筑與藝術(shù)完美結(jié)合的典范。而更是體現(xiàn)出中國文化內(nèi)涵。這樣完美獨特的造型藝術(shù),被明代統(tǒng)治者和建造者看中,為其藍本建造明金水橋,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p><p class="ql-block"> 這是原因之一,其二是明代石匠與元代曲陽石匠有藝脈之緣。</p><p class="ql-block"> 金水橋的督建者陸祥,無錫人?!稛o錫縣志》載:“陸之先祖在元時為可兀闌之屬”??韶j@是蒙古語,意思是“將作大匠”。</p><p class="ql-block"> 陸祥的先輩陸憲曾任元諸路工匠都總管,陸庒曾任元保定路諸匠提舉。兩陸與“統(tǒng)領(lǐng)大都等山場石局總管”的曲陽掌門人共同營建元大都。南陸在石藝上必受北楊的影響。藝結(jié)藝情,藝道相通。</p><p class="ql-block"> 永樂四年(1406),明成祖朱棣開始籌劃興建北京皇宮,到永樂十五年開始全方位興修紫禁城。陸賢、陸祥兩兄弟被特旨北上,明宗景泰七年(1456),兄弟倆雙雙被任命為工部侍郎。</p><p class="ql-block"> 建設(shè)一座皇宮,必征天下能工巧匠,曲陽石工有建沒元大都的經(jīng)驗與技能,又有與明工部侍郎有藝脈關(guān)系,曲陽石匠必然參與其中。我們走在紫禁城中軸線上,細心觀察那巨大的御道石具有明顯的曲陽漢白玉特質(zhì)。太和門前的“丹陛”石利用曲陽漢白玉天然紋理,右下側(cè)一條青色條紋,雕一條青龍;左側(cè)純白,雕一條白龍。青白龍在流云中翻騰,形成妙不可言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一日,1949年9月30日,人民政協(xié)662名代表一致決定: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修建一座紀念碑。</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時下午,毛主席率領(lǐng)400多名代表到現(xiàn)場舉行奠基儀式。1952年8月1日,人民英雄紀念碑正式動工興建。起初打算請40名蘇聯(lián)雕刻師來華承擔(dān),並派王朝聞、江豐、王式廓等人組成專家組前往考察。這一消息被市委黨辦主任劉漢章得知,立馬找到紀念碑日常負責(zé)人、市政府秘書長薛子正,說明紀念碑的雕刻任務(wù)完全可以由曲陽石匠來完成。薜子正聽完劉漢章講述曲陽雕刻史后,決定先由中央美院實際考察一下,經(jīng)過實打?qū)嵉臋z驗,考核順利通過。曾在1947年10月開始任中共曲陽縣委書記的劉瀾濤,一度曾居住西羊平村劉漢章二叔劉紹堂家西屋里,對曲陽雕刻藝術(shù)了如指掌,他參加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奠基儀式,找到周總理也力薦紀念碑由曲陽石匠來承擔(dān)。周總理在聽取各方意見后說:“人民英雄紀念碑理應(yīng)由人民來雕造”,當(dāng)即批示:立即挑選一批技藝精湛的曲陽石匠進京,到中央美院進行培訓(xùn),作好雕刻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技術(shù)準備。</p><p class="ql-block"> 根據(jù)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的設(shè)計方案,每幅至少需要一名主雕,另外還需統(tǒng)領(lǐng)整個浮雕的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工作,這樣至少需要十二位石匠。</p><p class="ql-block"> 劉漢章出生于雕刻之鄉(xiāng)西羊平,15歲進入楊春元創(chuàng)辦的“永春發(fā)”工藝社學(xué)徒,三年出徒后,與師兄弟合伴承攬雕刻工程。1940年晉察冀邊區(qū)決定在唐縣軍城為白求恩修建陵墓,劉漢章?lián)撨\送石料任務(wù),通過敵人道道封鎖線,巧妙地完成任務(wù)。他對曲陽雕刻藝人的技藝心知肚明,所以在挑選石匠過程中發(fā)揮了關(guān)鍵作用。曲陽縣委百里挑一,經(jīng)過嚴梭把關(guān),最終選定十二人。這十二人是:劉潤芳(任雕刻組大組長)、王二生(任副組長)、冉景文(中央美院測試者)、楊志卿(元代石局總管楊瓊笫二十二代嫡孫)、高生元、劉蘭星、劉秉杰、劉志杰(時任中央院雕塑系輔導(dǎo)員)、曹學(xué)靜、王勝潔、楊志全、劉志清。</p><p class="ql-block"> 1952年10月,十二位曲陽石匠到校慰胡同5號中央美院進行培訓(xùn)。自1953年4月至1954年3月,開始進入實際操練,從單體到群體,逐步接近紀念碑群雕的境界。其間,1953年10月至12月初,劉開渠帶領(lǐng)創(chuàng)作組雕塑家們和十二位石匠赴大同云岡石窟、平遙雙林寺、咸陽順陵等十余座古代雕塑參觀學(xué)習(xí),并將一些雕刻精品復(fù)制下來。</p><p class="ql-block"> 隨著紀念碑工程進入實質(zhì)性建設(shè)階段,又從曲陽調(diào)入百名石匠,擔(dān)任浮雕助雕以及攔板、花飾、鋪面等任務(wù)。</p><p class="ql-block"> 1955年下半年,二分之一泥稿定稿;1956年春,放大與石刻浮雕同樣大的泥塑稿完成;1957年春,泥稿翻制成石膏稿,曲陽石匠開始依稿雕刻漢白玉浮雕。</p><p class="ql-block"> 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毛主席、劉少奇、周恩來、以及鄧小平、陳毅、賀龍、宋慶齡、陳云等十分關(guān)心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設(shè),多次親臨現(xiàn)場視察指導(dǎo)。一次,毛主席來到工地,正巧趕上工地開運動會,觀看了石匠們的拔河比賽,稱贊石匠們?yōu)閴咽浚瑏K當(dāng)即在紅紙上寫下“壯士”二字,贈送給取勝方。一年隆冬,周總理來到工地,仔細觀看演練作品后說:“人民英雄創(chuàng)造了歷史,雕塑家塑造了英雄形象,你們用靈巧的雙手把英雄形象雕刻成示恒的雕像,大家一定要雕刻好呀!”</p><p class="ql-block"> 人民英雄紀念碑于1958年4月22日勝利竣工,1958年5月1日首都各界代表50萬人參加揭幕儀式。紀念碑工程完工后,周總理指示有關(guān)部門:“曲陽石匠是國家的寶貝,他們同外國雕刻家比豪不遜色,要發(fā)揮他們的特長,把他們留下來,繼續(xù)為首都建設(shè)服務(wù)。”</p><p class="ql-block"> 一個月后,以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雕刻的曲陽石匠為骨干,成立了北京市建筑藝術(shù)雕塑廠,地點選定在新街口正覺寺內(nèi)。初創(chuàng)期期,資金缺乏,在建設(shè)紀念碑時十位曲陽石匠表現(xiàn)突出,中央特獎勵每人500元。這在當(dāng)時可是一筆不小的資金,他們?nèi)繐p獻出來,用于雕塑廠的創(chuàng)業(yè)。那時的雕塑廠是好的火紅年代,首都的十大建筑,全國的重大雕塑,乃至世界的著名景觀,還有獨自創(chuàng)作的作品,達到空前的水平,為曲陽雕塑史上的輝煌時代。</p> <p class="ql-block"> 為迎接建國十周年,1958年9月5日中央決定:在北京建設(shè)十大獻禮工程。在這些工程中曲陽藝人參予其中,作出歷史性貢獻。</p><p class="ql-block"> 十大工程設(shè)計方案完成后,要經(jīng)中央領(lǐng)導(dǎo)審批,為直觀地展現(xiàn)出建筑的形象,需要作出模型,這些任務(wù)有北京市建筑設(shè)計院模型組來承擔(dān)。此組清一色曲陽人:組長石生水,組員有劉作蘭、石周才、高同才、楊瑞田、冉俊芝、劉紀銀、劉占信、冉伍元、朱家成等。</p><p class="ql-block"> 周總理對十大建筑模型十分重視,親自找石生水談話,提出具體要求,受到極大鼓舞。人民大會堂除作出一般模型外,還了一座十分之一比例的巨大模型,以便讓領(lǐng)導(dǎo)進入內(nèi)部看結(jié)構(gòu)。選擇故宮午門外西側(cè)寬闊之地,日夜奮戰(zhàn),巧匠藝妙搭建完成。</p><p class="ql-block"> 1959年2月初,周總理來到現(xiàn)場,進入宴會廳他感到空間有些壓抑感,當(dāng)場指示:把平頂改成拱頂,邊墻升高至8米。然后走進大禮堂,他要親自上舞臺看一看,上舞臺的木梯有些不穩(wěn)當(dāng),總理登上時險些摔下來。說時遲,那時快石周才急忙上前用肩膀扛住木挮,保護總理上了舞臺??偫砻嗣念^說:謝謝你,小同志。</p><p class="ql-block"> 最后,總理走到東大門,問設(shè)計人員,拉開這扇門需要用多大力氣?設(shè)計師一時語塞,石生水見狀便說:“需要用百來斤的力氣。”周總理聽后說:“不行,太重了?!逼毯笥终f:“門樣可以不變,要把門改小些。”隨后對設(shè)計人員說:“你們答不上來,還是曲陽藝人有實踐經(jīng)驗?!?lt;/p><p class="ql-block"> 人民大會堂,環(huán)周134根圓形廊柱,正門朝東十二根高25米,直徑2米的灰色大理石柱,下方2米高東北紅刻有蓮花柱礎(chǔ)。上部為卷草圖案,下部為象形的蓮花瓣,其與高大的柱身相協(xié)調(diào),顯得非常壯美,氣勢磅礴。它的設(shè)計便出自曲陽匠師之手。</p><p class="ql-block"> 起初,它的設(shè)計者是中央工藝美術(shù)學(xué)院,幾經(jīng)易稿,終沒通過。遂后把設(shè)計任務(wù)交給北雕花飾組組長劉藝民。劉藝民接受任務(wù)后,吸取前者失敗的教訓(xùn),確定了它既要體現(xiàn)民族特色,又要有時代氣息的創(chuàng)作思路。一條明晰的思路從雕刻之鄉(xiāng)飛出,一項大膽的構(gòu)思從佛寶而生。雕刻之鄉(xiāng)的傳統(tǒng)雕刻之一是佛像,蓮花座是佛像的重要特征,是佛八寶之一,象征吉祥、純結(jié)。把傳統(tǒng)藝術(shù)應(yīng)用于現(xiàn)代,就是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繼承小心借鑒,創(chuàng)新大膽突破。繼承中創(chuàng)新,設(shè)計出夸張、變形、舒展、挺拔、莊重、簡約的造型,與挺直、高昂的廊柱十分和諧共賞。</p><p class="ql-block"> 曲陽石匠設(shè)計方案,送審周總理,周總理大為贊賞,親自拍板定稿被選中,曲陽石匠們開始日夜加工雕刻。</p><p class="ql-block"> 建筑學(xué)家評價:“是對傳統(tǒng)建筑裝飾的大膽突破?!敝A(chǔ)工藝并不繁雜,簡約的造型卻震撼人心。</p><p class="ql-block"> 它是人民的擎天柱!</p><p class="ql-block"> 它是時代的中流砥柱!</p><p class="ql-block"> 人民大會堂正門上方高懸掛著國徽,1959年首枚國徽便出自劉益民的花飾組,為了雕刻好國徽,他們嚴格按照設(shè)計圖紙精雕細琢。國徽主要形象為:國旗、天安門、麥稻穗、齒輪和授帶。根據(jù)當(dāng)時條件,采用木制結(jié)構(gòu)浮雕,直徑達6.3米,重達2噸。首枚國微一掛就是42年。</p><p class="ql-block"> 此外,人民大會堂內(nèi)部20余個大廳的各色花飾,也出自劉益民的花飾組。</p><p class="ql-block"> 1952年,根據(jù)周總理的指示,成立北京大理石廠,曲陽抽選130名石匠入廠。除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沒外,更投入到建國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中。</p><p class="ql-block"> 1958年,曲陽黃山腳下成立定縣大理石廠,以供應(yīng)人民大會堂等工程所需石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人民大會堂對面國家博物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2003年合并為今名),不僅曲陽石匠參與建設(shè),還珍藏曲陽雕塑精品。</p><p class="ql-block"> 與人民大會堂東門上方的國徽相對應(yīng)的國家博物館西門上方的徽標亦是劉益民設(shè)計與雕刻。中間是五角星,周邊麥稻穗環(huán)繞,兩邊分列十六面紅旗,象征著國家的歷史文化源源流長和革命的偉大勝利。</p><p class="ql-block"> 早在籌建人民英雄紀念碑之初,工程處決定浮雕采用曲陽黃山漢白玉,並于1952年12月8日簽定合同開采石料110立方米。</p><p class="ql-block"> 1953年經(jīng)美工組調(diào)究、試驗、鑒定,北京房山漢白玉更勝一籌。曲陽開采的漢白玉后來用于了國家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博物館里收藏眾多曲陽石雕,其中有1952年10月19日發(fā)現(xiàn)面世的曲陽修德寺佛像,2001年5月23日,在美國紐約成功追回拍賣品力士像(中國門神秦瓊浮雕像),以及美國收藏家安思遠損贈另一尊力士像(中國門神尉遲恭浮雕像)。這兩尊力士像均出土于曲陽燕川五代王處直墓,于1994年6月20日被西安咸陽七位盜墓賊盜出。兩件雕像均為“國寶”級文物,藝術(shù)價值連城,且是首次成功從國外追回,其意義非凡。</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惠世天工—河北曲陽石雕藝術(shù)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展品遴選自漢至元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曲陽石雕珍遺及當(dāng)今名家的佳作。這是一次比較全面展示曲陽雕刻歷史、文化、藝術(shù)的盛景,且是在國家博物館展示,門外即是天安門廣場,現(xiàn)場石雕實物與歷史文物交相輝映,其意義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 1969年12月15日,天安門城樓拆除秘密重建。毛主席批示:原樣不動,尺寸不變。周總理親自領(lǐng)導(dǎo)重建工程。</p><p class="ql-block"> 天安門城樓,長66米、寬37米、高32米,期間用葦席搭起天棚罩蓋。</p><p class="ql-block"> 曲陽石匠承擔(dān)欄板雕刻安裝任務(wù),以賈中魁為隊長、劉文占為副隊長、楊紅兒為掌工,計200余人。1970年“五一”開赴北京。雕刻現(xiàn)場設(shè)在天安門與端門之間的廣場。結(jié)過4個月的精雕細琢,于“十一”前安裝就位。欄板望柱上為蓮瓣瓜頭,柱身間的欄板為荷瓶圖案。</p><p class="ql-block"> “十一國慶節(jié)”前夕的一個清晨,東方一片紅,毛主席登臨天安門城樓,雙手撫摸著暫新的漢白玉欄板說了一個“好”字。一字千金,曲陽雕刻藝術(shù)受到開國領(lǐng)神的首肯。</p><p class="ql-block"> 這年的國慶節(jié),賈中魁受到周總理的邀請,代表曲陽石匠藝人參加了9月30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國宴。同時,每位石匠發(fā)給一張?zhí)厥獾莫劆睢?lt;/p><p class="ql-block"> 上部是彩色天安門正面照,中間是毛主席手書:</p><p class="ql-block"> 精心設(shè)計,精心施工,在建設(shè)過程中,一定會有不少錯誤失敗,隨時注意改正。</p><p class="ql-block"> 毛澤東 二月四日</p><p class="ql-block"> 下部為毛體:重建紀念</p><p class="ql-block"> 落款為:天安門城樓翻建工程現(xiàn)場指揮部1970</p><p class="ql-block"> (尺寸:長8.5Cm。寬6cm)</p><p class="ql-block"> 天安門城樓上的國“國徽”更新?lián)Q代,劉藝民帶領(lǐng)“刻制新國徽”小組精心施工,順利完成。為了使掛在重檐之間的國徽得以昂頭,這次重建特意加高了斗拱的斗頭部分。</p><p class="ql-block"> 國徽直徑1.7米,用8個人抬上天安門。國徽背后用鉛筆寫上了北雕廠抬國徽的人名和日期,在懸掛時被領(lǐng)導(dǎo)發(fā)現(xiàn),指示用細砂紙慢慢打磨掉。</p><p class="ql-block"> 周總理對懸掛國徽十分重視,指示:一是要掛好!遵照總理指示,一絲不茍進行懸掛,國徽正對北京中軸線,一絲一毫不偏不倚。</p> <p class="ql-block"> 1976年9月9日,一代偉人毛主席逝世。</p><p class="ql-block"> 1976年11月24日。毛主席紀念堂奠基。</p><p class="ql-block"> 1977年5月24日竣工。1977年9月9日,毛主席紀念堂舉行落成典禮並開放。</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紀念堂留下了曲陽石匠藝人的絕藝:</p><p class="ql-block"> 一、毛主席紀念堂基座平臺欄板,由北雕花飾組劉藝民徒弟呂永慎設(shè)計,欄板柱頭用萬年青圖案代替?zhèn)鹘y(tǒng)蟠龍花飾。由北京建筑藝術(shù)雕塑廠、北京大理石廠、曲陽建筑藝術(shù)雕刻廠三家共同承雕。三廠大都是曲陽石匠;</p><p class="ql-block"> 二、參與了毛主席紀念堂南北大門兩側(cè)群雕的雕塑,1976年12月16日,國務(wù)院文化部藝術(shù)局任命王二生為紀念堂群雕小組成員,在藝術(shù)指導(dǎo)劉開渠手下工作。高生元等人參與了群雕的雕塑任務(wù)。</p><p class="ql-block"> 三、毛主席水晶棺的最后成型制作,由北京大理石廠精選十人組成安裝小組。組長劉玉忠,最后拼裝由劉增錄完成。水晶棺上的花飾由北雕劉藝民的花飾組設(shè)計雕刻。1977年8月18日,水晶棺移入毛主席紀念堂,8月20日,毛主席遺體安放在水晶棺內(nèi)。</p><p class="ql-block"> 四、最為光榮而神圣的任務(wù)是敬雕毛主席漢白玉座像。</p><p class="ql-block"> 漢白玉座像由雕塑家葉毓山設(shè)計,北雕廠的曲陽石匠雕刻。</p><p class="ql-block"> 主雕:劉潤芳</p><p class="ql-block"> 助雕:高生元、劉蘭星、劉秉杰、楊志全及輔雕曹風(fēng)德、楊小男、白蘭生、張月波、劉亂京等二十余人。</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親自審稿並指示:“最主要的是要靠藝術(shù)家們把毛主席的形塑造好,讓工農(nóng)兵看了滿意?!?lt;/p><p class="ql-block"> 劉潤芳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毛主席親切、慈祥、音容笑貌、偉大的崇高形象早已銘刻于心。他親自到房山大石窩親選石料,運到廠里。整尊毛主席座像由七塊漢白玉組成,重達40噸,開大荒打掉30噸。從泥塑到雕刻是二次創(chuàng)作,劉潤芳特別注重神似的刻畫,在頭發(fā)的處理,臉部特別是眼神的處理,要體現(xiàn)毛主席高瞻遠矚的神態(tài),他反復(fù)挪動瞳孔上的燈光,讓光點投在發(fā)亮的地方,使瞳孔在黑暗里也顯得深沉,瞳孔上的光點是小小的凸起點,被亮光一照,閃出思想的火花。</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座像堪稱經(jīng)典之作,它形象達到藝術(shù)的至尊完美。座像高3.45米,與環(huán)境十分協(xié)調(diào)一致,毛主席安祥地坐在沙發(fā)上,左手扶在沙發(fā)扶手上,右手放在腿膝上,形神采飛揚兼?zhèn)?,栩栩如生,魁梧的體態(tài),慈祥的面容,微笑地望著人民,好像在與人民親切交談。</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座像,受到雕塑家們的贊賞,受到全國名族人民的贊揚,劉潤芳受到華主席的接見,並選為市勞動摸范,五屆全國人大代表。雕刻小組受到紀念堂工程指揮部的表彰,被受于先進集體榮譽稱號。</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漢白玉座像頭像雕刻了兩尊,為了保證雕像完美無瑕,劉潤芳雕刻一尊,高生元雕刻一尊,以備優(yōu)中選優(yōu)。雕刻完成后,兩相比較,高生元那尊少有疵點,最終選定了劉潤芳這尊。高生元雕刻的毛主席頭像后來收藏于軍事博物館中。</p><p class="ql-block">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時間更是檢驗真理的至圣標準。隨著時間久遠,人民越發(fā)崇敬毛主席,每日到毛主席紀念堂瞻仰的人川流不息,據(jù)統(tǒng)計,瞻仰人數(shù)已達2.2億人次。</p> <p class="ql-block">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大典前夕,1949年8月,天安門廣場旗桿基座動工?;?米見方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四周是云拱瓶形漢白玉欄板,每面一幅。北距天安門城樓墻基185米,旗桿高22.5米。</p><p class="ql-block"> 1991年2月22日,國旗基座改造工程啟動,基座的沒計、雕刻、安裝由北雕承擔(dān)。設(shè)計者為劉藝民高徒呂永慎,雕刻安裝為劉秉杰之子劉獻朝及冉志明、冉志剛等人。</p><p class="ql-block"> 設(shè)計方案出了10套,3次修改送審定稿。</p><p class="ql-block"> 1991年3月18日,舊基座拆除,漢白玉構(gòu)件入藏國家博物館。3月28日,雕刻的漢白玉欄板、望柱、臺階共計206塊完成。4月1日,開始安裝,4月25日完工,市領(lǐng)導(dǎo)驗收合格。</p><p class="ql-block"> 新國旗旗桿基座在原址向南移動37米,基座三層:</p><p class="ql-block"> 頂層臺面9.46米見方,四方各80厘米欄板2幅,四面開口2米寬通道。潔白的平臺象征偉大祖國純潔高尚的品質(zhì),四方開囗寓意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p><p class="ql-block"> 中層周衛(wèi)環(huán)繞2米寬的褐色大理石帶,象征偉大祖國江山萬代紅。</p><p class="ql-block"> 基層外圍寬5米綠化帶,四季常青,象征偉大祖國欣欣向榮。</p><p class="ql-block"> 綠化帶外四周用56個黃色銅墩連成的護欄,象征中華56個民族手拉手,心連心,團結(jié)一致在國旗下。</p><p class="ql-block"> 新旗桿總高32.6米,升起的五星紅旗,長5米、寬3.33米,是我國最大的一面五星紅旗。1991年5月1日清晨,由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國旗護衛(wèi)隊官兵36人和軍樂隊員60人組成的升(降)旗儀仗隊,在軍樂隊員奏響的國歌聲中。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由此正式開始執(zhí)行我國政府新頒布的升(降)國旗儀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