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地方,因詩仙李白的一首送別詩而遠(yuǎn)近聞名,這個地方就是安徽涇縣的桃花潭。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涇縣的豪士汪倫修書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至。 到了桃花潭,李白既沒有看見十里桃花,也沒有萬家酒家。汪倫乃如實相告:“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萬家酒店?!崩畲笮Α? 桃花潭地處黃山山脈的南麓,層巖嶙峋,古木蔥蘢。長江支流青弋江流經(jīng)于此,水面平緩如練,清澈見底。仰慕李白的汪倫,陪伴李白游山玩水,把酒言歡,不亦樂乎。 李白在桃花潭住了將近半年時間(說法不一),才依依不舍地準(zhǔn)備回程。李白本打算悄然登舟離去,在乘舟將行時,岸上卻傳來悅耳的踏歌聲。只見汪倫與鄉(xiāng)親們拿著厚禮(馬八匹,官錦十端),熱情地歡送李白。此景是否很有電影畫面感。 李白大為感動,吟誦了那首千古送別絕唱:<br>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br>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萬家酒店 萬家酒店的后代講述這段歷史 這之后,李白又兩次(一說一次)來到桃花潭。李白在桃花潭創(chuàng)作了十余首詩詞。 汪倫其人:<br> 據(jù)考證,“汪倫又名鳳林,為唐時知名士”,為汪華五世孫,與李白、王維等人關(guān)系很好,經(jīng)常以詩文往來贈答。開元天寶年間,汪倫為涇縣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別”(李子龍《關(guān)于汪倫其人》)。后汪倫任滿辭官,居涇縣之桃花潭。 桃花潭的青蓮居士與李白、汪倫交情濃厚,常在一起暢飲。 汪倫墓: 原墓被毀。1985年在桃花潭畔彩虹崗重建汪倫墓,移原碑立墓前。 汪倫墓前的石像 汪倫與李白的友情故事流傳甚廣,后一些文人雅士尋覓“詩仙”的足跡,來到桃花潭,留下佳作美篇。如:【宋】胡瑗《題石壁山》,【清】翟賜履《桃花潭記》,等。 踏歌岸閣:相傳為汪倫送別李白處。原建于明代,清乾隆間重建,民國初年重修。其上橫匾“踏歌古岸”四字為村人翟容手書。閣二層,底層為通道,入閣門即南陽古鎮(zhèn)正街,上層可憑欄眺望桃花潭等景點。1985年重修。 踏歌古岸:這里有李白的雕像和美麗的桃花潭景色,是感受李白詩句意境的好地方。 懷仙閣:建于明末清初,1987年重修。閣樓聳立于壘玉墩上,三層樓閣依山臨水,飛檐疊出,氣勢挺拔,為桃花潭最具象征性的建筑之一。懷仙閣是由兩層豎向、高聳虛空的眺望樓閣和單層橫向、低矮封閉的入口天井、主題廳堂、休息走廊前后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共同組成的。登臨閣上飽覽桃花潭秀色,緬懷詩仙遺蹤,令人浮想聯(lián)翩。 文昌閣: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翟氏宗族建,嘉慶四年(1799)以后直至民國27年(1938)三次重修。磚木結(jié)構(gòu),三層,高25米,呈八角形;自下而上,墻面逐漸加陡,八角起翹。閣內(nèi)裝璜精致,三層分懸匾額各一,文曰:“盛世文明”、“義光射斗”、“共登云梯”。 中華第一祠:翟氏祠堂,始建于明代中期,規(guī)模宏大,被譽(yù)為中華第一祠。 青弋江水奔流不息,蒼山疊翠,山環(huán)水繞,桃花潭悠悠千年,因為“李白來過”,這里便充滿了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