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長影舊址博物館位于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qū)紅旗街,原為偽滿時期“滿映”舊址。后為長春電影制片廠(長影)所在地,1999年1月長影改制后,這里被改造成為博物館,于2014年8月19日正式開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長影是中共長春市委地下黨組織1945年8月接收偽滿時期成立于1937年8月的“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xié)會”(滿映)而逐步發(fā)展起來的。</p><p class="ql-block"> 1945年10月1日成立東北電影公司。1946年5、6月間,根據(jù)戰(zhàn)局變化,中國共產(chǎn)黨決定放棄長春,東北電影公司北遷至合江省興山市(今黑龍江省鶴崗市),1946年10月1日改稱東北電影制片廠(東影)。1948年10月長春和平解放,1949年3、4月間,東影分批從興山遷回長春。1955年2月更名為長春電影制片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jì)七十年代的長影廠區(qū)圖片,即是現(xiàn)在上兩圖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滿映”在其存在的八年時間里,共拍攝故事片108部(不到一個月一部),紀(jì)錄片、科技片和新聞片189部(半個月一部),大力宣傳所謂“東亞共榮”、“日滿親善”、“王道樂土”等,對中國人民進(jìn)行思想和文化滲透,以迷惑和消磨中國人民的思想和意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8年2月14日,毛主席視察長影與《紅孩子》演員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開拓者,早期東北電影公司、東北電影制片廠的負(fù)責(zé)人、黨總支書記。</p><p class="ql-block"> 張辛實(1916一1984),吉林東遼人,1945年10月1日至1946年4月任東北電影公司總經(jīng)理。</p><p class="ql-block"> 舒群(1913一1989),黑龍江哈爾濱人,1946年4月任東北電影公司總理,1946年10月至1946年底任東北電影制片廠廠長。</p><p class="ql-block"> 袁牧之(1909一1978),浙江寧波人,1946年底至1949年2月任東北電影制片廠廠長。</p><p class="ql-block"> 吳印咸(1900-1994),江蘇沭陽人,1949年2月至1954年12月任東北電影制片廠長。</p><p class="ql-block"> 陳波兒(1910-1951),廣東汕頭人,1946年8月至1949年9月任東北電影制廠黨總支書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7—1949年間,東影在及其艱苦的條件下,開創(chuàng)了人民電影多片種的“七個第一”,為建立和發(fā)展新中國的電影事業(yè)做出了開拓性貢獻(xiàn)。</p><p class="ql-block"> 1.人民電影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1947);</p><p class="ql-block"> 2.人民電影第一部動畫片《甕中捉鱉》(1948);</p><p class="ql-block"> 3.人民電影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1948);</p><p class="ql-block"> 4.人民電影第一部科教片《預(yù)防鼠疫》(1948);</p><p class="ql-block"> 5.人民電影第一部長故事片《橋》(1949);</p><p class="ql-block"> 6.人民電影第一部多集新聞紀(jì)錄片《民主東北》(1947—1949);</p><p class="ql-block"> 7.人民電影第一部翻版片《普通一兵》(1949)。</p><p class="ql-block"> 長影,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xià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五圖,</span>1947年5月至1949年7 月,東影相繼派出32支攝影隊拍攝了30多萬尺素材,剪輯出17輯新聞紀(jì)錄片《民主東北》,總長度23,687米,為土改、遼沈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等保留下了及其珍貴的歷史史料。</p><p class="ql-block"> 第六圖,為主角配音的,是導(dǎo)演袁乃晨(左下角)找來的時任農(nóng)村一叫孟家屯村的村長馬靜圖(右下角),馬由此走上配音道路,共為三百多部譯制片配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民電影第一部長故事片《橋》,1949年5月上映,講述解放區(qū)的工人兄弟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修復(fù)被戰(zhàn)爭破壞的橋梁,支援解放戰(zhàn)爭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魯非(左下角),在片中扮演工程部長,他還在電影《大決戰(zhàn)》中扮演顧祝同,為前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主角瓦爾特配音。</p><p class="ql-block"> 南京被服廠全體職工贈東影錦旗(右下角)——“《橋》是放映了我們無產(chǎn)階級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電影膠片剪輯場景。</p><p class="ql-block"> 墻上掛著第一部多集新聞紀(jì)錄片《民主東北》海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電影院大門場景——上世紀(jì)七、八十年代前的電影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國初期文化部電影局審查影片審查通過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兩位老藝術(shù)家,大家極為熟悉——“高科長”、“馬小飛”(大家耳熟能詳?shù)姆刺毓适缕惰F道衛(wèi)士》正、反面主角)。</p><p class="ql-block"> 羅泰,這里將其定義為導(dǎo)演、編劇,文中又稱其為演員,卻未提及最為大家所熟知的角色馬小飛;羅泰導(dǎo)過多部電影,也只提到《小字輩》;去世時間,與網(wǎng)上文章所述相差11年,不知那個是事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平原游擊隊》主要演員(郭振清、方化、凌元)、道具與劇本、攝制計劃等。</p><p class="ql-block"> 凌元,偽滿時期1937年29歲考入滿映任演員,后為接收滿映的“東北電影演員聯(lián)盟”成員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兩部有關(guān)草原題材的故事片——《草原上的人們》(1953)和《草原晨曲》(1959)。</p><p class="ql-block"> 兩部影片的男主角,均由蒙古族表演藝術(shù)家恩和森扮演。</p><p class="ql-block"> 較之影片,為大家更為熟悉的是兩部電影各自的一首歌曲——“敖包相會”(《草原上的人們》插曲)和“草原晨曲”(《草原晨曲》主題歌——首句歌詞“我們像雙翼的神馬”)。</p><p class="ql-block"> 兩首歌曲的作曲者:音樂家、作曲家通福(達(dá)斡爾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jì)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東影、長影拍攝的革命戰(zhàn)爭題材故事片:</p><p class="ql-block"> 《趙一曼》(1950),主演石聯(lián)星;《鋼鐵戰(zhàn)士》(1950),主演張平;《董存瑞》(1955),主演張良;《黨的女兒》(1958),主演田華;《戰(zhàn)火中的青春(1959),主演王蘇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現(xiàn)代戰(zhàn)爭題材故事片《上甘嶺》(1956),導(dǎo)演沙蒙、主演高保成、演員白英寬、作曲劉熾。</p><p class="ql-block"> 影片志愿軍眾形象及電影文學(xué)劇本、攝制計劃、鏡頭劇本等。</p><p class="ql-block"> 以衛(wèi)生員王蘭形象出現(xiàn)的女聲領(lǐng)唱(郭蘭英)、合唱《我的祖國》,其影響力已遠(yuǎn)遠(yuǎn)超過作為一部電影的插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jì)五十年代長影拍攝的反特題材故事片:</p><p class="ql-block"> 《虎穴追蹤》(1956),主演趙聯(lián);《國慶十點鐘》(1956),主演任質(zhì)明;《寂靜的山林》(1957),主演王心剛;《古剎鐘聲》(1958),主演龐學(xué)勤;<span style="font-size:18px;">《徐秋影案件》(1958),主演李亞林。</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兒童文藝故事片《紅孩子》(1958),導(dǎo)演蘇里,主演陳克然、寧和。</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2月14日毛主席視察長影,在攝影棚接見演職人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jì)五十年代長影拍攝的農(nóng)村青年人積極向上題材的故事片:</p><p class="ql-block"> 《花好月圓》(1958),主演秦漢;《五朵金花》(1959),主演楊麗坤;《我們村里的年輕人》(1959),主演李亞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歷史題材故事片《甲午風(fēng)云》(1962),導(dǎo)演林農(nóng)。</p><p class="ql-block"> 一眾知名演員出演,為影片增色:王秋穎飾李鴻章,浦克飾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李默然飾致遠(yuǎn)艦管帶鄧世昌,馮振舟飾經(jīng)遠(yuǎn)艦管帶林永升,李頡飾定遠(yuǎn)艦管帶劉步蟾,周文彬飾濟(jì)遠(yuǎn)艦管帶方伯謙,龐學(xué)勤飾炮手王國成。</p><p class="ql-block"> “開足馬力,撞沉吉野!”——鄧世昌的這句經(jīng)典臺詞,令無數(shù)觀者無不感到憤懣與悲壯!</p><p class="ql-block"> 北洋水師多位將領(lǐng)至今仍陷入歷史爭議之中,日本豪賭成功,中國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被迫簽訂《馬關(guān)條約》,自此洋務(wù)運動宣告失敗,滿清王朝加速滅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jì)六十年代長影拍攝的現(xiàn)代戰(zhàn)爭題材故事片:</p><p class="ql-block"> 《冰山上的來客》(1963),梁音、阿不都力米提、阿依夏木、谷毓英、恩和森等出演;《兵臨城下》(1964),李默然、王秋穎、郝海泉、中叔皇、龐學(xué)勤等出演;《英雄兒女》(1964),田方、劉世龍、劉尚嫻、郭振清、周文彬、浦克、任頤?等出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冰山上的來客》中由雷振邦作曲的七首插曲,每首都堪稱經(jīng)典,至今仍是廣為傳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英雄兒女》插曲“英雄贊歌”與“我的祖國”一樣,超越了作為電影插曲的影響力。這兩首插曲,均為劉熾作曲。</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jì)七十年代長影拍攝的、根據(jù)著名作家浩然同名小說改編的現(xiàn)代農(nóng)村題材的兩部故事片:</p><p class="ql-block"> 《艷陽天》(1973),導(dǎo)演林農(nóng),主演張連文;《金光大道》(1975),導(dǎo)演林農(nóng),主演張國民。</p><p class="ql-block"> 以“寫農(nóng)民,為農(nóng)民寫”為創(chuàng)作宗旨的中國當(dāng)代著名作家浩然,曾擔(dān)任《紅旗》雜志編輯、中國文化傳播發(fā)展促進(jìn)會會長、中國大眾文學(xué)學(xué)會會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北京市文學(xué)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副主席、北京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p><p class="ql-block"> 這兩部小說及改編的這兩部電影,在當(dāng)時影響和感染了廣大的讀者和觀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反映上世紀(jì)50—60年代石油會戰(zhàn)的故事片《創(chuàng)業(yè)》(1975),編劇張?zhí)烀?,?dǎo)演于彥夫,張連文、李仁堂、陳穎、章杰、朱德承等出演。</p><p class="ql-block"> 影片于當(dāng)年春節(jié)初一公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影片上映,好評如潮;有人發(fā)難,被迫停映;編劇上書,領(lǐng)袖批示;命運多舛,撥云見日。</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毛主席接編劇的信,分兩次看完了影片,有的情節(jié),甚至使其落淚。</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批示中的“罪名有十條之多”,指影片被責(zé)難后,以于會泳為部長的文化部不得已給影片列出的十大錯誤,被稱為“十條罪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批示三天后,電影公司即發(fā)通知,繼續(xù)發(fā)行上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jì)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中國電影又迎來一次創(chuàng)作高潮,產(chǎn)生出了一些好作品,涌現(xiàn)出了一批新星。</p><p class="ql-block"> 以下五圖,羅列出這一時期的部分影片:</p><p class="ql-block"> 《小字輩》(1979),王偉平、周以心、遲志強(qiáng)、龐敏等出演;<span style="font-size:18px;">《祭紅》(1979),浦克、龔雪等出演;《保密局的槍聲》(1979),陳少澤、向梅、倪正華、朱德承等出演;《紅牡丹》(1980),姜黎黎、高保成、郭碧川等出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倪正華之子倪大紅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演員。</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大渡河》(1980),韓適、陳寶國等出演;</span>《刑場上的婚禮》(1980),宋曉英、李啟民等出演; <span style="font-size:18px;">《玉碎宮傾》(1981),林芳兵、李顯剛等出演;</span>《杜十娘》(1981),潘虹、佟瑞敏、婁繼成等出演;《心靈深處》(1982),劉曉慶、陳國軍、楊雅琴等出演。</p><p class="ql-block"> 《大渡河》,陳寶國出演的首部電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很具影響力的《人到中年》,影片一經(jīng)上映即引起了強(qiáng)烈共鳴,其獲得的榮譽(yù)見圖中文字。</p><p class="ql-block"> 圖中工作照左一,是兩位導(dǎo)演之一的孫羽,曾在1950年拍攝的《鋼鐵戰(zhàn)士》中飾演解放軍通信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赤橙黃綠青藍(lán)紫》(1982),方舒、張甲田、姜黎黎、朱德承等出演;《勿忘我》(1982),方舒、李志輿等出演;《媽媽你在哪里》(1982),宋春麗、倪長波等出演;《街上流行紅裙子》(1984),趙靜、姜黎黎、賀小書、郭碧川、葛存壯等出演;《黃山來的姑娘》(1984),李羚、丁一、張筠英、寇振海等出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兩宮皇太后》(1987),方舒、劉冬、王志文、張光北等出演;《女人的力量》(1985),李克純、林達(dá)信等出演;《今夜有暴風(fēng)雪》(1984),陳道明、于莉、白得彰等出演。</p><p class="ql-block"> 《今夜有暴風(fēng)雪》,陳道明出演的首部電影。</p><p class="ql-block"> 縱觀上世紀(jì)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中這一時期的明星們,有的名字已被遺忘,有的中斷演員生涯,有的下海經(jīng)商,有的去趕出國潮等等,有成就的,真的不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選取幾位演員的定妝照:</p><p class="ql-block"> 王馥荔飾演的《金光大道》中的呂瑞芬(1975),陳寶國飾演的《大渡河》中的趙劍峰(1980),倪萍飾演的《流淚的紅蠟燭》中的白雪花(1983),陳道明飾演的《今夜有暴風(fēng)雪》中的曹鐵強(qiáng)(1984)。</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戲曲電影——豫劇《朝陽溝》(1963),兩位主演王善樸(飾拴保)、魏云(飾銀環(huán)),劇中唱段廣為傳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戲曲電影中的四部京劇題材影片:</p><p class="ql-block"> 《鍘美案》(1964),裘盛戎飾演包拯,張君秋飾演秦香蓮,馬長禮飾演陳世美,李多奎飾演皇太后。</p><p class="ql-block"> 《節(jié)振國》(1965),徐榮奎演唱節(jié)振國唱段,張海濤飾演節(jié)振國。</p><p class="ql-block"> 《沙家浜》(1971),譚元壽飾演郭建光,洪雪飛飾演阿慶嫂,馬長禮飾演刁德一,周和桐飾演胡傳魁。</p><p class="ql-block"> 《奇襲白虎團(tuán)》(1972),宋慶玉飾演嚴(yán)偉才,方榮翔飾演王團(tuán)長,沈健瑾飾演崔大嫂,粟敏飾演崔大娘。</p><p class="ql-block"> 這幾部京劇現(xiàn)代戲,加之其它幾部,已成為天花板級的作品、永遠(yuǎn)的經(jīng)典。</p><p class="ql-block"> 再加以電影方式的傳播,影響更加廣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奇襲白虎團(tuán)》中朝鮮人民軍金大勇扮演者謝偉才,后在電影《大決戰(zhàn)》等多部影視作品中飾演粟裕,得到廣泛認(rèn)可。?</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英雄兒女》北京送審期間導(dǎo)演武兆堤向廠長匯報情況的信件。</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見,當(dāng)年一部影片發(fā)行,程序是嚴(yán)格的,政治、思想要求是極高的,這些,值得今天深思。</p><p class="ql-block"> 從信中內(nèi)容可見,各位將軍們的意見是很中肯的。</p><p class="ql-block"> 《英雄兒女》改編自小說《團(tuán)圓》,電影名,改得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家非常熟悉的長影廠標(biāo)</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長影,在中國電影史上被譽(yù)為“新中國電影事業(yè)的搖籃”,當(dāng)之無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