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號:88156816 <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11日,攝友相約,三人同行,20多年后再次走進保定直隸總督署,又見北宋黃庭堅所書“公生明”三個大字,頓感一股敬畏感。公正方能明察事之秋毫;“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古人的警世名言,如今仍然抨擊著為官者的靈魂……</p><p class="ql-block"> 直隸總督署作為京畿首善之區(qū)的最高軍政機關(guān),見證了封建王朝的興衰,其建筑和文化內(nèi)涵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網(wǎng)說:原建筑始建于元,明初為保定府衙,明永樂年間改做大寧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參將署。清雍正八年(1730年)經(jīng)過大規(guī)模的擴建后正式建立總督署,歷經(jīng)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tǒng)八帝,可謂是清王朝歷史的縮影。</p><p class="ql-block"> 直隸總督署坐北朝南,為小式硬山建筑,具有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筑風(fēng)格。其格局嚴格按照清朝關(guān)于省級衙署的規(guī)制修建,前朝后寢,布局嚴謹,中軸對稱,等級顯明。</p><p class="ql-block"> 直隸總督署共有直隸總督74人99任次,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方觀承等曾在此就任。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直隸總督廢除。</p><p class="ql-block"> 直隸總督署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之稱。</p> <p class="ql-block">不生事不懈事自然無事,能教民能養(yǎng)民便是親民。古人為官的教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