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和田曾稱豁旦、五端、忽炭,均系同名異譯,和田稱于闐時間較長,于闐系古代尉遲部落名,清朝時稱和闐,1959年,和闐縣改名和田縣</span>,和田是和田地區(qū)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處喀喇昆侖山與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之間,屬干旱荒漠性氣候,常住人口50多萬。</p> <p class="ql-block"> “團城”曾經是和田市的一個老城區(qū),房子是傳統(tǒng)的維吾爾建筑風格,低矮破舊,因街區(qū)的巷子呈環(huán)狀,四通八達,故稱“團城”。過去這里販賣,鴿子和花鳥蟲魚出名。2016年起,開始改造,如今街巷有序,戶戶有特色,商鋪和居家一體,多年的沉淀,脫變成民族特色靚麗,生活方便,現(xiàn)代化的樣板之城。</p> <p class="ql-block"> 和田玉的開采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商代,甚至更早,到清代,產能達到一個高潮,乾隆皇帝癡迷和田玉,規(guī)定每年春、秋兩季在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采玉兩次。清代以后,和田玉的開采逐漸減少,沒落。雖然玉石少了,但是和田和玉永遠聯(lián)在一起了,說起和田想起玉。</p> <p class="ql-block"> 和田玉很有名,材質細密、純凈、顏色豐富,耐磨、不易破碎,手感溫潤,油脂般光澤,硬度適中,利于雕刻、打磨、拋光,是玉石佳品。</p><p class="ql-block"> 黃金有價,玉無價。玩玉需要修養(yǎng),實力和閑暇,重點是樂和瀟灑,不再乎錢,從古至今,文人達官賦予玉很多高尚寓意,自然良玉常與顯貴、佳人為伴。在新疆不一樣,小孩都會撿石識玉,能掙點錢,豐富生活。走進南疆,聽了很多玉石介紹,也得到了幾塊新疆人送的石頭,我現(xiàn)在知道了,玉就是透明的石頭,無價、高雅、珍貴屬人賦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