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我的79歲的五保堂叔

河洛草(王建序)

<p class="ql-block">我的堂叔——王振卿,1946年出生,再有幾個月便奔80歲的人了。氣色不錯,走路慢悠悠的不喘粗氣,說話的聲音粗啞但底氣很足。一輩子無兒無女,憨厚老實,任勞任怨。他近似乎“傻”的樣子,偶爾會引來別人對他的譏笑,但生活中我卻從沒有見過他和誰計較過,更不會欺負別人。堂叔人生坎坷,面對命運不公,他一生的智慧就一句話:目光放遠點,熬過去就淡然了。</p> <p class="ql-block"><i>一、少年時期(1953~1971)</i></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家庭貧窮,小學畢業(yè)便務農(nóng)</b></p> <p class="ql-block">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環(huán)境還很艱苦,尤其是在農(nóng)村,人們還在飽受著饑餓的困擾,能吃飽飯,就是很不錯的事情。堂叔7歲上小學始,其父親已患老胃病不能干活,家里經(jīng)常是吃了上頓無下頓。為了填飽肚子,放學后不得不去地里復收小麥、紅薯或拾柴火。小學畢業(yè)才14歲的堂叔就開始在生產(chǎn)隊干活掙工分。在那個主要靠人力進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年代,他和大人一樣肩挑背扛,牽牛犁地、拉車運糞……真是吃盡了農(nóng)村所有辛苦。那個年代沒有機械化,全憑人力,他同大人們一樣彎腰裝糞、拱身拉糞、扛車倒糞、揚锨撒糞,汗流頰背時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雖然人力拉糞的情景早已見不到了,但它卻是社會發(fā)展的一個縮影,是一個時代的終結(jié),見證的是父輩們辛勞,見證他們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p><p class="ql-block">據(jù)堂叔說他小時候?qū)ρ萘x小說很有興趣,像《三國》、《水滸》、《說岳全傳》等。即便當時農(nóng)村文化營養(yǎng)很貧瘠,也都能借得到的。堂叔最喜歡讀的書就是《說岳全傳》,他對一個名字記得非常清楚,那就是牛皋,或許這樣的一個人,每一部演義小說里都有一個吧。就像《三國演義》的張飛張翼德,《水滸》里的黑李逵等,他講起這些人物頭頭是道,這也為他以后研學《易經(jīng)》奠定了基礎(chǔ)。</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十幾歲的堂叔同大人們一樣拉糞、撒糞。</i></p> <p class="ql-block"><i>二、青年時期(1972~1990)</i></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撐起家庭,外出打工不怨尤</b></p> <p class="ql-block">在上世紀70年代,那是一個風云變幻的時代。當時的年輕人紛紛走出小山村,踏上了打工的道路,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和生活。為了撐起一個家庭,堂叔默默付出,日頭曬出了汗水,雨水淋走了苦惱。據(jù)堂叔說他第一次外出打工是在洛陽拖廠的建筑隊工地,因為他沒有技術(shù)就做了小工,負責篩沙、搬磚、和灰、送灰,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痛。傍晚回到駐地,吃了一碗燉白菜,三個饅頭,就倒頭大睡了。半年之后,廠房的主體工程完成,建筑隊轉(zhuǎn)到了另一個工地建宿舍,堂叔仍是小工,依然是拉沙、篩灰、搬磚、和灰等。據(jù)堂叔說有個大工老挑他的毛病,不是嫌遞磚慢了,就是嫌灰沒和好,甚至還時常擺出師傅的架子訓斥。面對訓斥,堂叔忍氣吞聲,總怕炒他的魷魚。好歹熬到了臨近春節(jié),建筑隊放假回家,堂叔掙了180元錢,交給父母150元,剩下的辦了年貨。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在建筑工地打工,夏天冒酷熱,冬天頂嚴寒,經(jīng)常與沙子、水泥、石灰打交道,臉曬得黝黑,衣服也臟兮兮的,每天起早貪黑,累得筋疲力盡。然而他并沒有因此氣餒,反而更加堅定了自己要努力奮斗的信念。經(jīng)過多年打拼,他踏實真干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聽到工地上的人戲稱他是“和灰隊長”時,堂叔總是憨厚地“嘿嘿”一笑了之。正是他年年給家里捎錢,一家人的日子也慢慢好起來了,妹妹上學也不為繳學雜費發(fā)愁了,家里空閑多年的宅基地也蓋起6間磚瓦房。</p><p class="ql-block">堂叔還說,那個年代的農(nóng)民工們盡管辛苦,卻從不抱怨。他們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會有回報,沒有后顧之憂,只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的付出終將得到認可。如今,時光已經(jīng)流轉(zhuǎn)了幾十年,社會發(fā)展進步讓老一代農(nóng)民工感到欣慰。他們已走出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但不能忘記曾經(jīng)辛勤耕耘的老農(nóng)民工們。他們的奮斗、堅持和向往,讓我們懂得了生活的真諦,教會了我們勇往直前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在建筑工地整年搬磚和灰</i></p> <p class="ql-block"><i>三、中年時期(1991~2005</i>)</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老實肯干,兩所高校做宿管</b></p> <p class="ql-block">20世紀八九十年代,眾多大、中專學校中,宿管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yè)群體,其年齡層分布普遍集中在四五十歲之間。宿管與學生之間的相處,很多時候更像是兩代人在制度框架內(nèi)的碰撞與交融。</p><p class="ql-block">據(jù)堂叔說,他在河南稅校和河南電大的十幾年里,每年9月份在學生返校之前, 他們宿管人員是最忙活的時候,打掃衛(wèi)生,整理內(nèi)務,消毒殺菌……這些瑣碎的小事中無不凝聚著宿管人員的關(guān)懷,因為在他們看來,他們不僅僅只是一棟樓的管理者,更多的是學生的守護者,要帶給學生“家”一般的溫暖。</p><p class="ql-block">細節(jié)決定成敗,小事展現(xiàn)溫情。工作中,堂叔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下雨時,他幫學生收回被褥;天冷時,他及時提醒學生添加衣物;天熱時,他無償給學生燒開水;周末時,他與學生打球、游玩,慢慢的堂叔和學生成了忘年交。一次,他發(fā)現(xiàn)一學生宿舍衛(wèi)生間下水道堵了,地面滿是臟水時,他二話不說動手清理臟物,疏通下水,拖干地面,在場學生無不豎起大姆指嘖嘖稱贊。</p><p class="ql-block">堂叔不僅在生活上給予學生幫助,而且在思想上也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在河南稅校時,一名洛陽紅山鄉(xiāng)的學生因臉上有燒傷的瘢痕而自卑不想見人,甚至任性地想輟學。此刻堂叔苦口婆心地開導,溫馨細致地關(guān)懷,慢慢的這位學生鼓足了勇氣,走出了陰影,學習成績也趕上了,期末還受到了學校的表彰。</p><p class="ql-block">在河南電大時,由于工作原因加之堂叔平易近人,為學生穿針引線當起了“紅娘”,撮合了兩對大學生終成眷屬。</p><p class="ql-block">在做宿管的日子里,堂叔除了做好自己本職工作,還利用業(yè)余時間苦讀《易經(jīng)學》數(shù)年,對其產(chǎn)生一種敬畏心理,“易經(jīng)、八卦、占卜、風水”等內(nèi)容也總是隱隱約約充滿著神秘感,因此堂叔對其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至今愛不釋手。</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20世紀80年,在河南稅校干宿管時與部分學生合影。</i></p> <p class="ql-block"><i>四、老年時期(2006至今)</i></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知足感恩,老有所養(yǎng)度晚年</b></p> <p class="ql-block">堂叔和老一輩人一樣經(jīng)歷了從貧窮到逐漸富裕的社會變遷。他們年輕時,物資匱乏,生活艱難,每一分錢都顯得彌足珍貴。這種經(jīng)歷讓他們深知節(jié)儉的重要性,即使生活條件改善,他們也依然保持著節(jié)儉的生活方式。但他們的節(jié)儉并非出于個人的吝嗇,而是一種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小學大門口偶拍</i></p> <p class="ql-block">2005年,因堂叔家與村小學大門僅一路之隔,在不少人的攛掇下,老人開了一間專營文具和小零食的便利店,方便學生買些作業(yè)本、鉛筆、橡皮等學習用品,順便買點零食之類的。堂叔開店不圖賺錢,只為有點事做,他總是說:“人不能一日無事,學校門口做生意,主打的就是一個誠信吧”。堂叔開店的近10年,他苦口婆心地開導逃學兒童返回學校,免費提供吃喝替家長照顧孩子,義務打掃校門口衛(wèi)生等,他還倡導學生積攢飲料瓶換本子等活動,深受師生愛戴。</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開商店閑暇時間拾的塑料瓶</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中午做飯</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3年冬季,實錄五保堂叔的中午做飯的情況。</i></p> <p class="ql-block">在農(nóng)村,青年男女結(jié)婚請算命先生給選擇“吉日良辰”叫看好兒,這個習俗由來已久,現(xiàn)在我們這地方依然流行。堂叔苦讀《易經(jīng)學》多年且造詣較深,故十里八村的人們大都找他算卦、看好兒。他獨居在村小學門口對面的一間小房子里,床前的飯桌也是堂叔平時讀書寫字的書桌,每當有村民找他來算卦、看好兒時,他總是按照慣例問問這又問問那,一邊掀著留存下來多年的老黃歷,一邊嘀咕著哪一天好宜婚嫁,又哪一天好宜家宜室。堂叔給人們算卦、看好兒從不收禮,只是圖個愛好開心。</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研讀《易經(jīng)學》,義務為群眾算卦。</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利用大門外空閑地種蔬菜</i></p> <p class="ql-block">2022年中秋節(jié),堂叔與另一位七旬老人自辦“歡慶豐收季,喜迎二十大”的主題演唱會,吸引了村民幾百人前來觀看,使村民在家門口就欣賞到了精神文化大餐。兩位老人是邙嶺鎮(zhèn)東蔡莊村土生土長的農(nóng)民,他們種過地,創(chuàng)過業(yè),打過工,坎坷的經(jīng)歷沒有壓彎他們的腰,反而更激發(fā)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他們雖年愈古稀,但不輟勞作,把公益事業(yè)當作自己主業(yè),諸如義務修路、掃地、寫春聯(lián)等。他倆自辦的這場“歡慶豐收季,喜迎二十大”的主題演唱會,得到了全村干群嘖嘖稱贊。堂叔常說:“沒想到老了老了,卻趕上了好時代,現(xiàn)在衣食無憂,真是托共產(chǎn)黨的福呀”。</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兩位老位為“中秋晚會”審稿</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男女合唱《黨啊,親愛的媽媽》</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二老與演出人員合影</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晨練</i></p> <p class="ql-block">堂叔一生勤勞儉樸,憨厚老實,令人敬佩。他不僅懂得如何合理安排生活開支,更懂得如何關(guān)愛他人,回報社會。他用簡單的生活方式,傳遞著一種樸素而深刻的道理:生活中的幸福并非來自物質(zhì)的豐富,而是來自內(nèi)心的滿足和對他人的關(guān)愛。從他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很多。他教會我們珍惜資源,避免浪費;他教會我們在困難中尋找希望,不放棄追逐夢想的勇氣;他教會我們用無私的愛去溫暖周圍的人。他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對后輩人來說,是一種寶貴的啟示和借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1.1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