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5日早7:10點,我從格魯吉亞古多里軍事大道旁的Best Western gudauri酒店走出來。對面山坡下面有一個山谷,山谷里晨霧繚繞,很是壯觀。我只穿了單衣,穿過軍事大道,來到山坡上。幾位團友正在山坡上以山谷為背景拍紀念照 我把大疆Pocket 3云臺相機架在一塊石板上,拍攝延時攝影。晴朗的天空,流云在山間緩緩飄動,下面的山村時隱時現(xiàn),美不勝收 藍天白云下,對面的山上散落著一些民居,綠草茵茵滿山坡,我們住的酒店就在山腳下 兩條流浪狗趴在我面前,它們似乎也在欣賞山間的風景,還時不時搖著尾巴,很是愜意 <p class="ql-block">山里的風吹著只穿單衣的我,感覺有些冷。我趕緊回到酒店,收拾好行李準備出發(fā)。忽然,濃霧飄來,將山峰和周圍的村莊遮蔽,我有種騰云駕霧的感覺。不過,山里的天氣變化無常,幾分鐘后,大霧便消散開去</p> 樓下這條蜿蜒曲折的山間公路叫做軍事大道,是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通往俄羅斯北奧賽梯首府弗拉季高加索的一條古老的交通路線,全長212公里,其中格魯吉亞境內(nèi)有208公里 軍事大道串聯(lián)了姆茨赫塔古城、阿拉格維湖、安南努利城堡、古道里、卡茲別克等處的著名景點。歷史上,葉卡捷琳娜大帝的軍隊沿著這條路南下?lián)魯⊥炼?,從而稱霸黑海。1837年,結(jié)束流放的萊蒙托夫回國時走的也是這條路 早9點,我們準時出發(fā),先往南再往西約164公里到參觀烏普利斯齊赫巖城,用時大約要2.5小時。上午10:30,我們到達昨天來過的安南努里要塞。大家下車稍事休息 旁邊有一條不到百米的商業(yè)街,里面有賣皮帽、皮衣的;有賣這里的特產(chǎn)蜂蜜,蜂蜜就裝在礦泉水瓶子里 還有賣掛毯,圍巾和冰箱貼等等 12:10,我們到達今天第一個景點-烏普利斯齊赫巖城。烏普利斯齊赫在字面上的意思是“上帝的堡壘”,是格魯吉亞重要的文化古跡之一。烏普利斯齊赫巖窟城是格魯吉亞最古老的城市定居點之一,最早的人類活動痕跡能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在卡爾特利時代,易守難攻、地處王國中心的優(yōu)越地理位置讓巖窟城一度成為伊比利亞的宗教、政治和文化中心,鼎盛時期這里曾有5萬人居住。。就這樣持續(xù)近800年,直到公元4世紀,隨著第比利斯的發(fā)展,烏普利斯齊赫逐漸失去中心地位。即便如此,巖窟城仍是一座活力之城。公元8世紀至10世紀,第比利斯被征服期間,烏普利斯齊赫又重新成為格魯吉亞的主要城市。13世紀,蒙古人來了,巖窟城慘遭破城,幾乎荒棄,僅在有外族入侵時才偶爾被用作臨時庇護所 從景區(qū)大門要走一段平路再上幾段金屬階梯才能到核心區(qū),不過,大部分階梯都比較平緩,走起來不累。依依介紹說:1950年代考古發(fā)掘時,將所有可以移動的文物比如金銀器、首飾等送到第比利斯的國家博物館收藏和展出,這里只有巖洞供游客參觀 烏普利斯齊赫,大致是在一座向河邊平滑過渡的山體上切割出來的,東北兩個方向各有一條山脊提供了天然屏障。城的西側(cè)是峭壁,南臨庫拉河,通過一條隧道能來到河邊,這也是城中的供水通道。來這里參觀的人從東側(cè)搭建的梯子直接進入巖洞城中部,之后再遇到的臺階都是自山體割鑿而來。人類爭戰(zhàn)讓烏普利斯齊赫只剩下不能移動的洞穴,1920年,地震將幾處比較脆弱的部分完全摧毀。 在路過幾個小型人工開鑿的洞穴后,我走上一個高臺,這里可以俯瞰核心景區(qū)。左邊有幾個看似相互連通的洞穴,正前方有兩三個院落,右邊幾個洞穴上面還有一座磚石構(gòu)建的教堂 這幾座朝陽的石灰?guī)r洞穴,看上去很深,外面有后來文保加固的水泥樁,游客不多,很適合參觀。今天有五級大風,我把帽子裝進雙肩背包,眼鏡拿在手里以防被大風刮走,車上依依說她在此被吹丟過帽子, 葉老師夫婦在我拍照時段已經(jīng)參觀過上面的幾座巖洞,正要往回走。剛好下面有一個陡坡,他們正手扶巖壁,小心走下來,好在石灰?guī)r表面很糙、不滑 這幾座巖洞都各有用途,右邊這座巖洞為藥店,里面套有一個小巖洞 巖洞頂部有類似仿木梁結(jié)構(gòu) 巖洞之間互通,再往里邊有兩間葡萄酒莊,包括制作葡萄酒的工坊 格魯吉亞作為葡萄酒發(fā)源地,其歷史超8000年,看來名不虛傳 巖洞頂部被分割出很多六邊形圖案,表明建造此巖洞的人們技術(shù)水平已經(jīng)比較高 我從巖洞走出來俯瞰山下,綠綠蔥蔥的樹林將巖洞所在山坡包圍,遠處可見靜靜流淌的庫拉河 離開巖洞我往上走,前面石墻紅瓦的建筑在這光禿禿的山上十分醒目。導覽圖上叫王子教堂,為公元十一世紀建成,是格魯吉亞唯一供奉圣喬治的教堂,具體建造者已無據(jù)可考 教堂旁邊山坡上有很多巖洞,一些游客像探險者那樣,逐個巖洞探究 這間叫做國王會客廳,天花板平整上刻有方格圖案,房間規(guī)整,兩邊還有供客人或大臣坐的石凳 圣喬治教堂紅色基調(diào),雖說已經(jīng)歷千年,但整體很完整,有可能是后期修整過,教堂門在南邊,和其他東正教堂一樣,為東西走向 我走進教堂,小廳里有賣紀念品的專柜,斑駁?的墻壁,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過往的輝煌。一位年輕的媽媽帶著兩個孩子走進教堂主廳 圣堂與一般東正教堂沒什么兩樣,高大的穹頂,圣像屏風將圣堂分為內(nèi)外兩部分,但穹頂沒有耶和華的畫像,四面墻壁也無壁畫 圣像屏風只有一排,后面是圣壇或叫至圣所,下面是手持長矛的圣喬治像。教堂內(nèi)看不到神職人員 北面墻壁上掛著三張畫作,左邊描繪的是圣喬治屠龍像。圣喬治屠龍是一則歐洲神話故事,傳說歐洲有一座城堡,堡主的女兒十分美麗善良。惡龍得知后便威逼堡主要將其女兒作為祭品獻給它,就在惡龍準備接收這份“祭品”時,上帝的騎士圣喬治以主之名突然出現(xiàn),經(jīng)過一番激烈搏斗,終于將極其兇殘的惡龍鏟除,同時一地的龍血漸漸形成一個十字形。右邊是黑圣母圣嬰畫,中間這三人畫不太知道什么含義。兩座燭臺均有燃燒的蠟燭 教堂南墻耶穌受難像十字架,燭臺沒有蠟燭,感覺這里圣喬治比耶穌更被重視 教堂下面殘破的巖洞,遠方為庫拉河 教堂下方右手邊有座挺大的院子,院墻為碎石壘成,開有多個門洞,里面的主體建筑叫做塔瑪女王議事廳 議事廳的天花板被鑿成拱形,上面雕刻著仿木的拼塊和房梁,入口處的山體也被切割成羅馬式拱門,向上有兩間相鄰的穴屋,里面的支撐石柱與巖窟一體,均為人力生鑿而成,這是城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我從塔瑪女王議事廳走出來,原路返回到烏普利斯齊赫巖城停車場。在進入景區(qū)參觀前,依依提醒大家這里蜥蜴很多,要大家看到時別緊張。果不其然,團友王姐就拍到了蜥蜴,她說蜥蜴很小,身體顏色很接近巖石,算是一種保護色吧 離開烏普利斯齊赫景區(qū),我們?nèi)コ晕顼垺>嚯xErisoni 餐廳有10多公里,開車大約15分鐘就到了。13:30,這家餐廳旁邊好像是個車站或鐵路編組站。我們到達時,餐廳已經(jīng)將涼菜、水果和飲料、面包和餐具擺好 午餐最大的亮點是吃了格魯吉亞特色美食-亨卡利(khin kaki)-一種獨特的水煮包子。外表看似國內(nèi)的糖三角,內(nèi)里卻藏著美味的牛肉餡(還有少量豬肉餡)。雖然皮兒有些夾生,但這正是水煮包子的獨特之處,如果煮得太熟,包子容易破皮。吃法就是不沾任何的醬料,吃它的原汁原味,吃的時候用叉子一插,湯汁就不會流到手上,一定要喝里面的湯汁,感覺不到膩。包子肉質(zhì)很嫩,還有些許調(diào)料的味道,非常好吃。不要吃那個小揪揪,它是生的,吃完小揪揪放在盤子里,這是規(guī)矩 午餐后,我們驅(qū)車1.5公里,來到今天要參觀的第二個景點-斯大林博物館,時間是14:05。博物館位于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西北76公里處的哥里市斯大林大街。斯大林博物館展示了斯大林生平相關(guān)的大量資料和物品,包括斯大林出生的房屋、斯大林的個人物品、相關(guān)文獻與照片、會議室等場景還原,以及一些斯大林執(zhí)政時期的歷史記錄等。博物館由三部分組成;博物館主樓即展廳、斯大林故居、一節(jié)列車車廂,主樓于1957年竣工。我們隨依依入內(nèi)參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斯大林曾經(jīng)的專列 這節(jié)車廂重達80多噸,外觀上看與普通車廂沒有差別,實際有厚厚的裝甲層,玻璃是防彈的,車上有會議室、斯大林的私人包廂(內(nèi)有軟床、辦公桌和獨立衛(wèi)生間)、秘書室、廚房、工作人員衛(wèi)生間等,從1941年開始使用,當年斯大林就是坐著這個專列去參加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div>軟床和辦公桌</div> 盥洗室,木蓋下面是浴缸 會客室/會議室,斯大林曾在這里會見過丘吉爾、毛澤東和金日成等外國領導人 博物館主樓外走廊,典型的斯大林時代樣式,堅固厚重 主樓/展廳分兩層,主體展覽在二樓。一層樓梯拐角處為白色斯大林全身塑像 據(jù)說斯大林身高只有1.62米,所以,他喜歡別人自下而上的拍他,就像我此時的角度 <div>展廳的整體展陳以時間線為軸,同時也穿插多個專題展示。由于展品多以格魯吉亞語描述展陳,文字部分看著很不方便。博物館一共有7個展廳,主要包括斯大林的生平,他的革命活動、他的著作、他領導的國家建設以及他在二戰(zhàn)時期出席的一些國際會議等</div>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注:斯大林執(zhí)政時官方稱其生日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學界考證為1878年12月18日),格魯吉亞人,蘇聯(lián)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蘇聯(lián)大元帥,蘇聯(lián)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1924年-1953年)。斯大林的父親(1850-1909年)是一個鞋匠。他反對老婆讓兒子在神學院上學當神父,希望兒子去制鞋廠學手藝。1909年,鞋匠在一次酒后爭執(zhí)中被人用刀子捅死。斯大林的母親(1856-1937年7月)。她曾經(jīng)搬進克里姆林宮住過一段時間,很快又回到老家格魯吉亞,住回老家那幢老房子。她去世前,斯大林去探望,她對兒子說:“真遺憾,你沒當上一個東正教神父!”至死,這位農(nóng)奴的女兒仍耿耿于懷自己的兒子沒有當一個神父。下面為斯大林和他父母的照片 少年時期的斯大林與同學的大合影 斯大林年輕時期的照片,斯大林因從事革命工作,多次被捕入獄 斯大林向工人階級宣傳革命思想,組織工人罷工,爭取權(quán)益,與資產(chǎn)階級做斗爭 斯大林與列寧亦師亦友,曾經(jīng)親密無間,但二者關(guān)系復雜又深遠,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的 中國人熟悉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模型。革命者通過化整為零將印刷機零部件送入房屋下面的一間密室,在此印刷傳單和革命書籍,進入密室的通道為旁邊的一口水井 展廳以各種照片和介紹文字為主,少有實物,這是斯大林使用過的臺燈 不時有零散游客進入展廳參觀,他們指指點點,看的十分認真。至于旅游團隊,我一個也沒看到 雅爾塔會議是美國(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英國(溫斯頓·丘吉爾)和蘇聯(lián)(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三個大國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間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島的雅爾塔皇宮內(nèi)舉行的一次關(guān)于制定戰(zhàn)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強利益分配問題的一次關(guān)鍵性的首腦會議。會議的主要內(nèi)容有:戰(zhàn)后處置德國問題、波蘭問題、遠東問題、聯(lián)合國問題。目的是討論歐洲戰(zhàn)后重組問題。雅爾塔會議對于緩和反法西斯盟國之間的矛盾、加強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協(xié)調(diào)對德日法西斯的作戰(zhàn)行動、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進程以及在二戰(zhàn)后懲處戰(zhàn)爭罪犯、消除納粹主義和軍國主義勢力影響等起了重要作用,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世界局勢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下面這些照片展示的是斯大林參加的幾次國際會議以及與羅斯福、丘吉爾等首腦的合影 衛(wèi)國戰(zhàn)爭末期,斯大林被授予蘇聯(lián)元帥,二戰(zhàn)勝利后,與群眾共慶并接見代表 斯大林參加勝利日閱兵、接見將帥及合影照片 斯大林與各加盟共和國領導出席大會 中間大照片是斯大林大兒子,下左圖是斯大林第一任妻子,下右圖是斯大林第二任妻子。斯大林于1904年首次結(jié)婚,發(fā)妻葉卡捷琳娜尼澤死于斑疹傷寒。他們的兒子雅科夫·朱加什維利被姨媽養(yǎng)大,于1941被德國俘虜,雅科夫后來犧牲。1919年,41歲的斯大林再度成婚,他的第二任妻子娜杰日達·阿莉盧耶娃當時只有18歲。她后來為斯大林生下了一個兒子瓦西里·朱加什維利和一個女兒斯維特蘭娜·阿利盧耶娃。瓦西里·朱加什維利是空軍飛行員,24歲就成為蘇聯(lián)最年輕的空軍少將。1947年被任命為莫斯科軍區(qū)空軍司令員,1952年他因指揮空軍飛行表演發(fā)生嚴重的事故,被斯大林撤職。此后瓦西里曾一度意志消沉,常常酗酒鬧事。斯大林死后,瓦西里被逮捕并被判決八年監(jiān)禁,關(guān)押在弗拉基米爾監(jiān)獄,當時他改用了他的第三個妻子的姓──瓦西里耶夫。1960年提前釋放,1962年3月瓦西里因酗酒死亡,年僅40歲,其墓碑上寫著:瓦·約·朱加什維利將軍之墓。斯維特蘭娜生于1926年,2011年在威斯康星州去世,終年85歲。其生母娜杰日達·阿莉盧耶娃于1932年自殺,對其真實死因,歷史學家們至今眾說紛紜 展示斯大林生平和成就的流動照片墻 著蘇聯(lián)元帥服的斯大林側(cè)身像掛毯(土庫曼斯坦) 在禮品廊陳列著許多禮品,其中不少是來自中國的 為慶祝斯大林七十大壽,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贈送的《萬壽無疆》錦旗 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瓷盤 依依介紹說:主樓展廳里大部分都是照片和復制品,最珍貴的文物原件比如元帥服和勛章等,都在莫斯科國家博物館里收藏和展出。<div>主樓外一座獨立四四方方的建筑,里面為斯大林故居</div> 1879年12月21日斯大林誕生在故居這座由土磚砌成的小平房中,并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光。房間不大,里面陳設著桌子、木床、箱子、椅子等簡單家具,布局基本保持原樣 斯大林父親職業(yè)為皮匠,地下室為其工作間 隨經(jīng)歷一百多年風吹雨打,但小房子整體上保持不錯 15:35,我們離開斯大林博物館往西偏北方向行駛,去往145公里外的庫塔伊西。庫塔伊西(kutaisi)在希臘神話中,被稱為“世界的盡頭,太陽升起之地”,是格魯吉亞西部歷史名城和第二大工業(yè)城市,位于里奧尼河畔。曾是科爾基斯的首都,也是格魯吉亞王國的首都 (975-1122年)、伊梅列季亞王國首都。1810年并入沙俄。庫塔伊西工業(yè)以機械制造(汽車、園藝拖拉機、石油和天然氣設備)為主,次為化工、絲織、皮鞋及食品加工。歷史古跡很多,著名的是巴格拉特大教堂、綠石教堂、格拉特教堂和修道院等,其中巴格拉特大教堂和格拉特修道院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附近有喀斯特地貌保護區(qū),旅游、療養(yǎng)地。面積70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185,965人。 大約17:40,我們達到庫塔伊西的Kutaisi Inn酒店,辦理入住。酒店旁有一高坡,我走了幾十級臺階上到坡頂,剛好拍下美麗的日落景觀,此時為19:03 高坡上的大衛(wèi)王塑像,他右手捧著他親自締造的格拉特修道院。大衛(wèi)四世國王,1073年出生在庫塔依西,1125年在第比利斯去世,墓地就在格拉特修道院。格拉特修道院(Gelati Monastery)(12世紀-18世紀)是中世紀藝術(shù)的瑰寶,在過去的數(shù)世紀中,格拉特修道院一直是格魯吉亞人的主要教化中心。大衛(wèi)國王在格拉特修道院附近設立了研究院,并邀請了遠近聞名的神學家、哲學家、法學家來此傳授講學,這些學者中,許多都是來自于國外的修道院或伊斯坦布爾門根修道院。大衛(wèi)國王推行了一系列野心勃勃的政策,建立了強大的格魯吉亞封建專制制度的王國,周邊國家均受其影響,格魯吉亞王國稱雄近東 在酒店餐廳吃過簡單的晚餐后,我們隨依依逛街看看夜晚的庫塔伊西老城,此時大風又掛起來。這家超市還在營業(yè),依依在車上說過,格魯吉亞盛產(chǎn)葡萄,連字母都像葡萄。我從超市的名字組成的字母看,還真是如此 這家美容院發(fā)型師正在給小姑娘編辮子,看她笑的多開心啊 梅斯赫什維利歌劇院 依依帶著我們經(jīng)過一條比較繁華的商業(yè)街,路邊停了很多小轎車,兩側(cè)各種店鋪燈火通明,行人也不少 這是家賣小米產(chǎn)品的商店,不過,已經(jīng)下班了 前面是噴泉廣場,開放于2011年,庫塔伊西地標性的建筑之一。這座噴泉名為庫塔伊西科爾基噴泉。這座噴泉以其獨特的30只動物雕塑裝飾而聞名,這些雕塑都是從科爾基斯低地考古發(fā)掘出來的珍貴文物的放大版本。這些動物雕塑不僅展示了古代文明的精湛工藝,還為現(xiàn)代人提供了一個欣賞和了解歷史的絕佳機會。這些文物原件都藏于第比利斯國家博物館 看過庫塔伊西科爾基噴泉,我們沿著小街返回酒店休息。明天我們先要去巴格拉特大教堂參觀,然后前往海濱城市-巴統(tǒng)繼續(xù)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