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隱入煙塵西夏陵</p><p class="ql-block">它,鷹一樣崛起,又鷹一樣消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早在五代十國時期,匈奴之子劉勃勃投奔后秦,后建大夏,改名赫連勃勃,寓意家族顯赫的能夠與天相連。又建統(tǒng)萬城,寓統(tǒng)一天下,居臨萬城。每筑成一段,令監(jiān)工用錐子刺,刺進去殺筑城的民工,刺不進殺監(jiān)工。正如毛姆所言:傳奇亦成為英雄通向不朽境界的最可靠的護照。當代著名作家梅毅的筆名正是赫連勃勃大王。高建群在《最后一個匈奴》里,把郝連勃勃建立西夏與上帝之鞭阿提拉征服歐洲相提并論。</p> <p class="ql-block">又后數(shù)百年,再出一英雄。李元昊取甘州,襲西涼,控瓜州,占肅州,與宋、 遼、金鼎立長達近兩個世紀。其最盛時期,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成一方霸業(yè)。</p><p class="ql-block">日本有一部根據(jù)井上靖名著改編的電影《敦煌》。講述北宋年間,舉人趙行德(日本著名影癡三國連太郎之子佐藤浩市飾),遠走塞外,前往令人充滿遐想的西夏游歷。途中遭到漢人傭兵部隊襲擊,被迫入伙,并漸漸得到隊長(日本著名影星亦正亦諧的西田敏行扮演)的賞識和器重。無意之中,他救下并藏匿了回鶻公主,二人相約逃往西夏。無奈陰差陽錯,行德只能暫時獨自前行。在這期間公主竟被西夏王子李元昊霸占。貌似粗豪的隊長也愛上了公主,為救美,在戰(zhàn)友一一倒下后,孤騎沖向了遮天蔽日的西夏大軍。這種滿城皆我敵而不改其度的氣概,多年來同西夏的歷史印象糾纏在一起,久久不曾抹下心頭。</p> <p class="ql-block">而其亡,也有一段凄厲的傳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攻城時垂危,遺詔密不發(fā)喪,待西夏投降,方盡屠其民。蒙軍把他的靈柩運回漠北,沿途所遇人畜全部殺死。在慘烈的鐵腕下,“夏地安定,遂稱寧夏”。</p><p class="ql-block">天低云重,賀蘭山腳,千年前的西夏王朝,不過余幾堆黃土。遇三位上海女大學生,直言無趣。若是知曉上面的故事,又待何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二、大話西游影視城</p><p class="ql-block">那天,至尊寶在城樓上深情的望向紫霞仙子,一生所愛卻不能得的空虛撕扯嚙咬觀者之心。那天,九兒在酒坊釀酒,余占鰲精赤著身子,高唱起“九月九釀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那天,金鑲玉曲腿側臥在客棧酒桌上,媚眼拉絲盯著周淮安亦愛亦恨亦正亦邪。那天,孩哥在滾滾黃沙中一怒拔刀,雙旗鎮(zhèn)在風聲中靜止,一刀仙踉蹌倒地。那天,戚少商與顧惜朝在月亮門前對峙,逆水寒劍隱于身后,再往后是喊殺震天的連云寨。那天,“很多年以后,我有個綽號叫西毒”,哥哥長發(fā)飄飄,眼神迷離的獨自面對一片荒漠……那些年,野蠻粗獷,荒漠烈酒,錚錚俠義,古道飛沙,虛實夢幻,在西北這一片鎮(zhèn)北堡潑墨寫意,揮灑入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那就不得不提一提,這堡子的主人,我的老鄉(xiāng),出生于南京的張賢亮。當年一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驚為天人?!拔沂侵袊谝粋€寫性的,第一個寫?zhàn)囸I的,第一個寫城市改革的,第一個寫中學生早戀的,第一個寫勞改隊的……文學史是繞不過我的”。鸚鵡史航評論說,食色性也,都被他啟蒙不少。特別是寫吃,汪曾祺是寫家常美味,張賢亮則寫?zhàn)囸I是最好的調味品。當濃眉大眼的朱時茂義正辭嚴的拒絕富豪父親出國繼承家業(yè)的要求,成就轟動一時的《牧馬人》時,這部拍于斯的電影,也是改編自張的小說《靈與肉》。張本人卻在精神文明富足之后,果斷棄文從商,創(chuàng)造了更大的物質文明。還曾與臺灣影星宮雪花爆出過包養(yǎng)緋聞。如果說,他的一生分成三個部分,前三分之一有些磨難,中間因為這些磨難創(chuàng)造了一生輝煌的作品,晚年的三分之一又以輝煌名聲為原始資本創(chuàng)造了影視城。人生階段分明,步步成功。</p> <p class="ql-block">三、賀蘭山上美林宮</p><p class="ql-block">“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待從頭?收拾舊山河”。岳武穆千古名句,如拔刀過鞘,郎朗有聲??上Т速R蘭非彼賀蘭也。賀蘭山上有二處景致,一曰當年先民遺留巖畫,二曰當代大家美林藝術館。</p><p class="ql-block">走進賀蘭山峽谷,這里峰巒疊嶂,崖壁險峭,3000至10000年前遠古人類寫實的生活畫面就刻在兩側石壁上。象孩子喜歡在墻上涂抹一樣,先民充分表達著他們的創(chuàng)作與表達的欲望。巖畫以人面像居多,又有線型文字,及牛羊等動物或斧具造型。以鑿磨之法,在山體上留下了生活的痕跡,對未來的想像,還有一些天機密碼。人類在開始藝術嘗試時,姿態(tài)都是差不多的。在后世看來似乎只是“美觀”、“裝飾”,而并無具體含義和內容的抽象幾何紋樣,其實在當年卻是有著非常重要的禮儀內容和圖騰意義。山腳勒有大石,今人馮驥才題寫:歲月失語,惟石能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參觀韓美林紀念館。手繪素描、巨幅書畫、雕塑、奧運標志、航空機艙設計,積60年之功,濟濟一堂,琳瑯滿目,令人大感佩服。有一塊巨形陰沉木,一根雕刻好的2米長的小葉紫檀,僅此二者便價值連城。又見紫砂廳,瓷器廳,皆好物。其字以顏為根基,而加入隸法,好張揚磅礴,有日月經天之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記得在北京通州,韓老師親自請客于“全聚德”。韓老師時年已8旬,而精力充沛,好于人善。見到底下人便悄悄塞一個100、200的紅包。司機也給,飯店服務員也給,切烤鴨的廚師也有。桌上有人獻殷勤,韓師笑道:拍馬屁的我不喜歡。手下全是20出頭的小姑娘,身材婀娜,面容姣好。韓師說是要保持她們的學生氣,一個純,一個真最是難得。有人問:韓師年輕受罪不少,怎么作品里全然不見悲苦,只有磅礴的生命力和大歡喜。韓師說:馮驥才要幫我寫傳記,說我整天說笑話,真不好寫。我是所有苦都不表現(xiàn)出來,大藝術家不把自已弄得太痛苦。食完也不與眾人多流連,下車就走,絕不拖泥帶水。卻有手下人拿來登記本,記錄之前韓師簽了哪些字,規(guī)定只能用于何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回城,駕駛員帶我們去吃“小葉涼手抓”。又逛銀川城“中阿一條街”和古城樓。作為回族自治區(qū),本當與當?shù)厝擞懈钊氲慕佑|。張承志在《心靈史》上對他們有朝圣般的描寫。有人說,張承志的其他文字應該燒掉,只留一部《心靈史》,它有一種由內散發(fā)出來的極致之美,每一個字都可以掰開來看里面有血肉骨骼脈絡。與其說是對文字的褒獎,不如說是對寧夏人對回民的褒獎。有機會的話,要從游走變成走進,這才是行萬里路的真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