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至,留一點記憶給2024年里看過的書。認真統(tǒng)計,31本,比預想的更多,原以為只有二十幾本,因為花了太多時間在手機看網絡話本子,被稱為垃圾文學,可有時候真的很喜歡看看,那種一目十行亂看、勾心斗角、陰謀叢生、掌控一切、重生穿越的感覺,太雷同,2025少看少看。 《貪婪已死:個人主義之后的政治》,保羅 ·科利爾,2024年看完的第一本,好書,推薦指數(shù)*****<div>不要被題目誤導,貪婪怎么可能會死,這是人性。這本書主要寫西方當下的政治發(fā)展,“這個世界是由個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構成的······從大多數(shù)人都有的、為實現(xiàn)有意義的目標而通辦合作的內在動機中獲利。”歐美各國的各種數(shù)據(jù)說明政治、經濟中符合社會利益的投資、決策更容易成功獲取更多個人收益,而非洲之類的最底層貧窮國家以及拉美亞洲一些國家,貪婪正在大行其道,如我在2025年看的第一本書《戰(zhàn)爭、槍炮與選票》中所寫,津巴布韋總統(tǒng)穆加貝獨裁數(shù)十年,寧愿讓國民餓死也不接受援助,寧愿濫發(fā)貨幣搞垮經濟,還能得到非洲大多數(shù)國家支持,被選為聯(lián)合國人權委員會主席。</div> 《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zhàn)爭》大衛(wèi)·哈伯斯塔姆*****<div>看不一樣視角中的朝鮮戰(zhàn)爭,這本書是最好的選擇吧。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各國政府從各自的利益出發(fā),做出不同的決策,哪些是明智的,哪些是愚蠢的,文中有將軍有普通士兵,發(fā)揮各自的作用,位置越高,決策的風險越高,再聰明的低級軍官能救的人都有限,而一個愚蠢的將軍固執(zhí)的命令就要成千上萬的士兵生命為代價,同樣,理智的將軍也會挽救無數(shù)的人,同理,政府也如此。<br><div><br></div></div> 《阿拉伯人的夢想宮殿:民族主義、世俗化與現(xiàn)代中東的困境》福阿德·阿賈米,*****<div>埃及、以色列、阿拉伯各國在上世紀的各種領土糾紛、戰(zhàn)爭、民族主義、極端主義等,這些國家在各種問題中向前發(fā)展,政府決策與民間動向、知識分子與精英階層的宣傳,要和平就要放下民族矛盾,要阿拉伯夢想就要宣傳民族主義。<br>知識分子與務實政府走上不同的道路,知識分子的宣傳似乎得到政府的默許,是為了迎合平民階層,迎合夢想。而政府的務實舉措也是厭倦戰(zhàn)爭為了和平,讓社會安定。但知識分子高調民族主義,這又意味著可能帶來戰(zhàn)爭及恐怖行動。<br>矛盾叢生的阿拉伯世界,因國家不同而利益不同,選擇不同的施政方向,這是必然趨勢?!鞍⒗T國最為自由、獨立的一群職業(yè)精英,卻成了原先民族仇恨的忠實繼承人?!边@句話真的很悲劇,所有文化人的悲劇。</div> <br>《滔天洪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與全球秩序的重建》亞當·圖茲,*****<div>很厚的書,看得有點辛苦。一戰(zhàn)過后,歐美、日本各國政府在勝利與失敗的銷煙中,在生產技術的巨大進步中,社會上各種未經實踐的政治社會理論蜂擁而起,為了爭奪各自的利益做出不同的選擇,一個摸索、失衡的階段,最終無法避免的二戰(zhàn)還是降臨了。二次戰(zhàn)爭的因果,造成當下社會的現(xiàn)狀。</div><div><br></div> 《西南聯(lián)大詩詞課》*****<div>本年唯一一本在實體店買的書,昆明旅行時購買,原價,兒子嘲笑我為了情懷買單,交點智商稅,但還是樂意,因為那個年代。</div><div>聽聽大師們上課,看看不受僵化思維、媚上奴化的的體制影響下的文字,看看那個遠去的民國。</div> 《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弗朗西斯·福山,*****<div>關于各國歷史,真的知道太少,我似乎是個熱衷于歷史八卦的讀者,讀到未知的故事總是心生歡喜。比如天主教推動女權是為了獲得更多遺產捐贈,印度婆羅門教為了維護地位而襲斷知識,不推廣文字,經典著作只能靠背誦傳承。作者似乎認為中國周朝才是封建制,秦漢之后就是中央集權制,這個體制曾經是當時最好的體制,但一直沒有改善,延續(xù)二千年,一直重復未走向民主。作者認為英國體制的進化是最好,沒有造成社會太大的動蕩、破壞,其它國家大多選擇民主體制,過程很艱難,破壞力大。</div> 《12只鳥兒,治愈你》查理·科貝特,*****<br>這是本適合春天讀的書,山上的春綠漸漸涌起,窗臺的梅花謝后長出新芽,小區(qū)的小樹林里天漸亮時傳來鳥雞大合唱,因為正讀此書,我會在黎明的黑暗中默默聽著,分辨各種不同的鳥嗚,抽空在網上查找鳥的種類,讓我回到大自然,回到那個工作三年的小山村,游蕩在田間地頭的日子,似乎看到晨光中野草叢里群飛的雀鳥,夕陽中枯樹上落滿的鳥兒,所有的羽毛都閃著自由的光芒,讓我心醉不已。 《事實即顛覆》加頓·艾什*****<br>加頓·艾什的第二本書,上一本是《檔案》,都很喜歡,這本是雜文集,看看墻外人暢所欲言評論政府、發(fā)表看法,看看陰謀論中的各種趣事,有時只是短短數(shù)句就是不一樣的世界風云,也許只是一人之見,也許有偏見。墻高墻低,總有風,總有縫隙,一個針眼里也能看到博大海洋<br><br> 《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平庸面具下的大屠殺劊子手》貝蒂娜·施湯內特,*****<div>以為這本是漢娜?阿倫特寫的。翻開發(fā)現(xiàn)作者另有他人,本書是站在漢娜的對立面而寫。<br>漢娜認為艾希曼是個非常平庸的納粹高官,無深刻的思想,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上級命令,因此一個平庸的普通人成為大屠殺的幫兇,因此得出“平庸之惡”的著名論點。而本書基于艾希曼的經歷,以及他在阿根廷留下的采訪稿與審判過程中截然相反的表現(xiàn),認為漢娜被騙,艾希曼是個非常狡猾、善于學習、會思考之人,他成功地在法庭上表現(xiàn)為自己只是一個納粹政權中的小齒輪,而不是大屠殺的策劃者。幸好證據(jù)太充分,最終結局也是絞刑,成功攪動歐洲多個國家的政府,影響力持繼到現(xiàn)在。艾希曼實在不是平庸之人,我也不覺得漢娜.阿倫特的觀點是錯誤,也許引用的例子可能有偏差,但現(xiàn)實中卻存在太多的平庸之惡,</div> 《無盡滄桑:一紙婚約與一個法國普通家族的浮沉,1700-1900》艾瑪·羅斯柴爾德,*****<br>雖然人名太多、雜亂,有點難記,但還是挺喜歡的,以一個大家族里眾多微小人物的簡單經歷,看到十八、十九世紀法國社會的變化,從農業(yè)社會轉型到接近現(xiàn)代社會,比單純的名人故事更真實、更豐富,看到女性社會地位、醫(yī)學進步、國際貿易、社會動蕩與和平等不同領域的變化。這個社會的契約意識始終存在著,貫徹各個國王、帝國、憲政時代,各種檔案資料保存情況很好,才能看到如此多的小人物出生、結婚、生子、死亡的一生。歐洲人起名字真的很單調、省心,七八個姐妹有三個都叫“讓娜”。挺有趣的一本書。 《教宗與墨索里尼:庇護十一世與法西斯崛起秘史》大衛(wèi)·I,科澤,*****<br>本書寫了墨索里尼帶領著法西斯政黨崛起過程中如何取得教皇的支持,教皇又如何利用法西斯政權重新鞏固在意大利的地位,雙方互利互惠,各取所需,后期對待猶太人的問題上有點小分歧,但基于二戰(zhàn)之前歐洲整體排猶的大環(huán)境下,不能脫離那個時代去評價人,因此教皇并不是罪惡之人。之前看過《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很多納粹分子通過羅馬教廷的幫助逃到南美。而本書中寫二戰(zhàn)德國納粹政權一直打壓在德國的天主教會,為什么還要偷偷幫助失敗的納粹分子呢?歐洲歷史真復雜 《在春天》卡爾·奧韋·克瑙斯高,****<br>買了克瑙斯高的四季,選擇從《在春天》開始,后來才知《在秋天》第一本。這套書是一個父親寫給女兒的書信集,一個毫無保留地接受父親的愛的女孩,如同貓、狗安靜地聆聽主人對它傾訴所有的情緒、感受、愛 。我不是感動作者對女兒的愛,而是羨慕他得到了世上最珍貴的禮物,讓他得到毫無保留傾訴的對象、毫無保留接受他的愛的人 他與女兒說天氣,風景、親人,回憶往事,對人性的看法。 在這本書中也感受作者對待深陷抑郁的妻子琳達冷酷的一面,哪怕那時候琳達懷孕了 他的意思是面對溺水中的妻子說“我會支持你,站在岸邊看你,但不能伸手救你,你要自己走出來”,北歐人真的更理性更冷漠。 《在秋天》卡爾·奧韋·克瑙斯高,*<br>這是卡爾最差的的一本書吧,不如本套書中的《在春天》,更不如《我的奮斗》 雖然是寫給未出生女兒的書,估計女兒以后也不會喜歡 里面有四十多篇小短文,卡爾的胡思亂想之作,只有幾篇還不錯,大部分都沒啥意思,他還是適合寫自己、周圍的人 《在冬天》卡爾·奧韋·克瑙斯高,***<br>六十篇短文,比《在秋天》好多了,更有深度,不再如上一本胡亂拼湊成書。對于這個大作家來說,如果用“漸入佳境”這個詞,好像有點怪異,但真的是我的看書感受。“這種空空如也的感覺像是對某種東西的渴望,某種我全身心需要但卻無法得到的東西。因此,在那里并沒有什么平靜的感覺,因為所有的寂靜和安寧,只是為不安和焦慮提供了空間,在我的心中四處沖撞”,最喜歡的一段話。 《在夏天》卡爾·奧韋·克瑙斯高,****<br>看完《在夏天》,一周時間,喜歡下面幾段文字“我不善于想象,卻善于感受”“他一定是在某個時刻找到了一種方法面對內心的貪婪,這種貪婪永遠無法被填滿或滿足,只能得到暫時的壓制”“我內心深處有種沖動,想把他們告訴我的事情寫出來,那將是一篇充滿張力和巨大吸引力的文字”“秋天的圍墻已經打開,秋天的黑暗隨著風一起飄了進來”“世界終有一天會毀滅,那天也許就像今天這樣美麗而平凡”<div>卡爾?奧韋?克瑙斯高的四季系列,《在夏天》應是最好,但最貼合主題(寫給女兒的書)應是《在春天》。四本書,一本比一本好看,前面二本感覺不太值得買,后面兩本還好</div> 《小顧聊繪畫·叁》顧爺*****<div>追星買的書,只因風趣、嘲諷,果然如視頻中的味道,開篇第一句“這哪兒是祭壇畫….. 根本就是春晚現(xiàn)場”<br>圖片多,文字少,趣味足,看得懂。感覺他連書名都帶著反諷“繪畫”是不是“廢話”的諧音呢?</div> 《有所不為的反叛者》羅新,****<br>18篇歷史隨筆,喜歡:有所不為的反叛者、一切史料都是史學、遺忘的競爭、當人們都寫漢語時、走出民族王義史學、歷史學家的美德、華夏文明西部邊界的波動、中華帝國體制的內外輕重。不太喜歡其它幾篇關于突厥、匈奴的文章,感覺非他所長,泛泛而談,宏大的歷史寫得很少,論據(jù)也少。羅新老師打破常規(guī)思考歷史,想法很好,有新意,就是寫得太簡單?!皻v史學家有三大美德:批判、懷疑和想象力?!薄斑@些痛苦早已被掩蓋、被遺忘、被轉化,成了一曲充滿浪漫氣息的、值得后人謳歌的英雄主義江南開發(fā)史” 《在時間的荒原上》切斯瓦夫 米沃什,****<div>雜文集,一些回憶,一些思考 最早知道這個作家是因為他的詩《禮物》</div><div>如此幸福的一天</div><div> 霧一早就散了,</div><div>我在花園里干活,</div><div>蜂鳥停在忍冬花上。</div><div>這世上沒有一樣東西我想占有。</div><div>我知道沒有一個人值得我羨慕。</div><div>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記。</div><div>想到故我今我同為一人并不使我難內情。</div><div>在我身上沒有痛苦。<br>直起腰來,我望見藍色的大海和帆影。</div><div>還有《被禁錮的頭腦》,威權社會中的思考,這本自選集比不上,但可以了解生平經歷,了解思想,喜歡文中關于對陀翁的論述,“對信仰的渴望給我?guī)矶啻蟮恼勰グ ??!案鞣N各樣的意識形態(tài)宣傳都具有神話杜撰的性質”“蜉蝣朝生暮死,其剎那生命與包含人類在內的其他生靈長短不一的生命相交?!?lt;/div> 《歲月的力量》西蒙娜·波伏瓦,*****<br>太喜歡,波伏瓦的旅行日記,夾雜著她與薩特及其友人的生活,以及他們兩人成為作家的寫作過程,時間跨度近二十年。波伏瓦真是旅行狂人,徒步、騎行,花光最后的錢,只要能玩,對未來太有安全感了,從來沒有存錢的念頭,羨慕。無論旅行還是寫作,波伏瓦與薩特堪稱最搭情侶,彼此信任,彼此欣賞,彼此促進,彼此包容,開放式情侶關系,真誠的伴侶比帶說謊言的夫妻關系美好多了,千百年來只此一對吧。<br>喜歡旅行的人,尤其是女人,一定要看這本書,太值得一讀。 <p class="ql-block">《額爾古納河右岸》,遲子建,****</p><p class="ql-block">敘述著鄂溫克族的巫師薩滿的各種通靈行為,讓我想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與世隔絕的夢幻世界,都是敘事者詩意的回憶,歲月的挽歌。</p><p class="ql-block">部落中不停的有人降生,有人死亡,來于自然歸于自然,如延時電影,播放速度很快,書中的人物來去太匆忙了。我?guī)еC奇的心情看著這個邊疆民族神秘的習俗、古老的傳說,如流星一般似乎要燃盡最后的火焰。</p><p class="ql-block">在去大興安嶺旅行前看完這本書,很簡短的書,老有人把此書與《百年孤獨》相比,其實簡單很多。</p> 《中華帝國的衰落》魏斐德,*****<br>比較薄的一本好書,用外國人的視角理性看中國近代史,與我們的學校歷史書還有成年后所讀的歷史書都不太一樣,似乎有不少全新的說法,開闊視野。許多陌生的名字,第一次看見。開篇一句就挺有意思的,后面對我們清末民初的英雄們所起的作用也有不同的定位。聽不同的聲音,拓寬眼界,推薦本書。 《西方政治傳統(tǒng):近代自由主義之發(fā)展》,弗雷德里克·沃特金斯,*****<br>好書,清楚分析自由主義、殖民主義、極權主義、法西斯、國家社會主義等在歐洲近代史的演變,民眾如何選擇,在不同的情況下做出不同選擇,選擇錯誤又如何改變。主要是中產階級為自己爭取利益保護財產做出的選擇,知識分子各種理論宣傳、操縱底層民眾力量達到的不可控的目標。多看書,做人間清醒之人 《坂本龍馬與明治維新》馬里烏斯·詹森,*****<br>阪本龍馬在明治維新中短暫又激情的人生,看得很爽,有點爽文的感覺。許多熟悉的名字與一些熟悉又零碎的日本歷史,讓閱讀更加流暢,又糾正自己許多錯誤的認知,比如,浪人,不再是無賴的代名詞,而是維新運動中主力,龍馬也算是浪人。幕府,並不算大反派。明治之前的日本,與春秋戰(zhàn)國時代相似,十年時間,迅速發(fā)展,不可思議。 《狼性時代:第三帝國余波中的德國與德國人1945-1955》,哈拉爾德·耶納,*****<div>這本看得更快一些,比較簡單,沒有多個冗長的名字需要記憶,容易閱讀本書主要寫戰(zhàn)后德國民間社會,如何從戰(zhàn)敗、經濟崩潰中復蘇,美國從藝術、思想、財政上支持戰(zhàn)敗的德國走向民主、拋棄納粹、對抗蘇聯(lián)。德國為自己支持的納粹政權殘暴統(tǒng)治帶給世界的災難付出的代價其實不大,那些被納粹 殘忍殺害的民族、猶太人似乎白白死去,誰有資格代替他們去原諒德國人呢?可生活終究還是要過下去,社會必須朝前發(fā)展,不可能停留在復仇的舊恨中,看似不合理的原諒,卻讓整個世界向前一大步,和平得以長久。不要停留在原地,放下仇恨向前走</div> 《山茶文具店》小川糸,****(不知道糸的讀音是密還是斯)<br>內容確實很少,平淡又溫情,靜心。安靜看,慢慢的體會到文字的魅力,回到古老的中國,我們現(xiàn)在已經不存在的年代。代筆想起我們身邊的請?zhí)覀兩钪性缇鸵呀浭褂盟械挠∷⑵穪砣〈P。多久沒有寫過字?除了簽名,似乎二三年很少動筆,更別說寫信,多少年沒有收過信件?作者還能寫鏡像字,真的是以寫字為生的人,有點神奇。 《何故為敵:1941年一個巴爾干小鎮(zhèn)的族群沖突、身份認同與歷史記憶》,馬克斯·伯格霍爾茲,*****<br>這是我看過的第四本關于種族屠殺的說。還有三本是盧旺達大屠殺,印尼的大屠殺,拉美政權更替中的屠殺。本書記錄小鎮(zhèn)種族屠殺發(fā)生的起始、過程,探討發(fā)生大屠殺的原因。本書深入調查種族屠殺的前因后果 ,克族、塞族的區(qū)分居然是宗教,而不是身穿不同民族服飾、不同風俗習慣等我所熟悉的民族劃分方式,難道改變信仰就能迅速成為另外一個民族?持續(xù)百年的南斯拉夫種族屠殺,起因并非是歷史積怨,而是克獨國成立后,獨裁者出于個人私欲扶持了“烏斯塔沙”暴力團伙,以社會邊緣人組成,從搶劫塞族開始迅速發(fā)展壯大,成為屠殺組織,塞族反抗復仇,仇恨升級,互相屠殺,暴力助長暴力,持續(xù)近百年,至今未消除。似乎是一人之惡,毒害幾個民族。歷史的偶然性,遇上最適合的土壤,誕生可怕的惡魔。<br><br> 《米沃什詞典》,切斯瓦夫·米沃什,***<div>十天看完 米沃什的回憶,類似現(xiàn)在手機中的碎片化信息,以字母排序,他喜歡的人與討厭的人,還有些地名,主要是波蘭維爾諾。 對人物的回憶,順帶回憶一戰(zhàn)、二戰(zhàn)、戰(zhàn)后歐美的一些事情</div> 《美的歷程》,李澤厚,****<br>1979年出版。雖然感覺寫得太簡單,簡單的疏理中華文化發(fā)展脈絡,但還是好書,作者文筆優(yōu)美。題目是“美”,內容最多的是中華文學發(fā)展的歷程,如果用“藝術”是不是更合適些? 《創(chuàng)造歐洲人:現(xiàn)代性的誕生與歐洲文化的形塑》奧蘭多·費吉斯,****<br>標題有點過大。這本書以屠格涅夫與歌唱家保琳娜.維亞爾多的故事,寫出十九世紀,“藝術在不斷變化的歐洲文化身份的概念中扮演了核心角色”,歐洲各國文壇、樂壇的人物及其作品,彼此干絲萬縷的聯(lián)系,讓整個歐洲成為緊密相連的一個地區(qū),促進歐盟的最終成立。 感覺屠格涅夫有點傻,一生寫作,精神、財富卻被保琳娜操控著,財產大都歸貪財?shù)谋A漳?,妥妥大女主,人生贏家 <div>《模糊性的道德》西蒙娜·波伏瓦,**</div>翻譯得很晦澀,有些觀點很對,適合靜下心來慢慢看,只是文中多處美顏蘇聯(lián)、斯大林,攻擊加謬,這就是兩個站在人類思考高山上的哲學家(薩、波)的低級作法,有點失望。一個正確的觀點,卻用錯誤的方式證明,雖然部分,還是不喜歡,隨意翻完。深受獨裁之害的米沃什非常厭惡波伏瓦、薩特,這對世界文壇最著名的情人作家,明知暴政卻為其搖旗,攻擊不同見解的加謬,很不光彩。真希望薩、伏在蘇聯(lián)生活,必思考不同,甚至無法說話。<br>強調思考對于人類的重要性,如果思考得出一個錯誤的結論,帶來的殺傷力比一個不思考的殺人犯大多了。但又不能說還是不要思考更好,人類進步是建立在古往今未眾多正確或錯誤的思考之上。 《一個人的村莊》,劉亮程,*****<br>好書,不煽情,不美化農村,只有無盡的漫想,從中尋找自己童年的記憶碎片。真羨慕他的豐富相像力,感覺就是沒有經過洗腦僵化教育才能擁有的。 寫完這篇流水帳,相當于期末復習,重溫居然也快樂,感謝這些書本帶來茫然歲月中的溫暖,生命中的感動,蝸居中的燭光,這種快樂與旅行、攝影帶來的快樂都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