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方山位于遠安縣舊縣鎮(zhèn)北溝村,是北溝村和嫘祖鎮(zhèn)荷花店村的界山。四方山海拔約1100米。與遠安太平鼎和夷陵區(qū)青峰山處于同一個山脈。在到嘉慶年間,當(dāng)時白蓮教起義,武生們在鄉(xiāng)間依山壘石構(gòu)筑防御工事,形成了南寨和北寨,站在山頂,可以可以俯瞰周邊多個縣市。其名字來源于山頂可以同時看到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景象,故名“四方山”?。</p> <p class="ql-block">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五峰朝圣、犀牛望月、青獅白象等自然景觀,三次去登這種山,一是在戶外休閑的線路,雖然劃歸為簡單,在上下兩個溝壑時還是有點驚險的。更為重要的是,四方山作為白蓮教起義后修筑防御工程,在半山腰修筑懸崖處修建了四個大門:東西南北,讓五個山頭成為獨立王國,戰(zhàn)爭時可以作為一道天險,在圍困時由于山頭農(nóng)田可以緩解糧草不足。</p> <p class="ql-block"> 在四方山山頂有幾塊巨石,可以眺望夷陵、秭歸和興山,有好事著刻字為“一眺三縣”,其實還有房縣被略去了。在山頂不遠下方有一個不大堰塘,更有一個好聽名字“天池”,“天池不干”也是一個奇觀在四方山建有一寺廟,呈長方型。池西為懸崖峭壁,東為斜坡,池中清水長存,可以算鹿苑河的源頭。</p> <p class="ql-block"> 查閱資料,四方山的天池下曾經(jīng)有一個道觀(網(wǎng)上一說寺廟)。相傳,真武大帝經(jīng)過觀音娘娘點化而修煉成仙。成仙之后,要找一座大山住下來,好接受人間香火。開始到了鳴風(fēng)山,一下把山壓矮了三尺,便又飄至龍泉河?xùn)|南的展觀山,結(jié)果把山踩歪了,于是又飛到四方山,用一只腳就把四方山西邊的聽炮嶺蹬垮半邊,成了刀切般的山巖。真武大帝后到武當(dāng)山,定居于彼。而天池?fù)?jù)傳當(dāng)年真武大帝一腳踩垮半匹山,另一腳蹬出了一個大坑變成天池。當(dāng)然,這樣僅僅是一個傳說,唯一還能看到是一個快要倒塌的農(nóng)舍,第一次去早已經(jīng)沒有屋頂,這一次去到發(fā)現(xiàn)屋頂上蓋上那種塑料瓦,還增添香火和祭祀臺,不夠并沒有真武大帝佛像,到時把唯一保留一塊碑石放在祭祀臺上,其實是紀(jì)念天后娘的。傳說和歷史還是很大差別得。</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一行26人包車去到嫘祖鎮(zhèn)的荷花村(柳林村),從為了下山時安全走的右邊陳家村。經(jīng)過包井砦,然后沿著山土公里到達四方山,在從天后娘娘廟前走毛狗子公路到達中嶺崗,在從山脊沿著溪溝直下,從章家溝回到起始點,全程步行11.81公里。有一點遺憾就是果老想去四方山挖黃精,由于冬季黃精物子完全看不見沒有達成目標(biāo)。</p> <p class="ql-block"> 在四方山藥材里,最著名不是黃精,而是金釵石斛。在此山背后的懸崖上,生長著兩種名貴中藥——金釵石斛。因為長在絕壁上,來了三次,也只看見過一株,還是缺乏一種緣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