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記得幼兒時, 家住百萬莊,離北京動物園很近。父母最常帶我去的公園就是北京動物園。剛上小學的時候,文革開始,學校停課,閑來無事,有一時期幾乎每天下午都會從動物園與北京展覽館之間的鐵柵欄翻進動物園。在公園中,一玩就是半天,幾乎對各種動物都有興趣。當然,獅虎山和猛獸室一直是我的最愛。好像就是從那個時候起,對動物就有了一種特殊的感覺。</p><p class="ql-block">成年以后,最愛看的電視節(jié)目一直是《動物世界》。總是幻想著將來有一天,能夠親身置身于野生動物世界當中,親眼看看那些可愛的野生動物。</p><p class="ql-block">2019年年初,好友要組一個2020年二月初去肯尼亞馬賽馬拉的野生動物攝影團,想到這是一次能實現(xiàn)我多年的親身體會野生動物世界的夢想的機會,于是毫不猶豫,立刻報名。</p><p class="ql-block">報名后馬上開始著手準備拍攝野生動物的必備設(shè)備,期盼著能用長焦鏡頭把這些野生動物拉到我的眼前,在取景框中與它們零距離四目相視,同時把這一切記錄在我的相機存儲卡上。</p><p class="ql-block">一想到除了能夠親身感受野生動物世界,而且旅游歸來后能在電腦的高清屏幕前仔細觀看這些野生動物的眼神與表情,細數(shù)它們身上的每一根清晰的毛發(fā),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激動與期盼。</p><p class="ql-block">2019年就是在這種焦急期盼中渡過的。2020年二月初我們的八人團正式啟程前往肯尼亞的馬賽馬拉。現(xiàn)在看來真是幸運,如果計劃行程再晚一個月,那么由于新冠肺炎全球大爆發(fā),行程肯定會被取消。真的要感謝組織者!</p><p class="ql-block">這次美篇真實地記錄了我們在肯尼亞馬賽馬拉觀賞和拍攝野生動物的經(jīng)歷,即是為給自己留下珍貴的紀念冊,也能與朋友一同分享經(jīng)歷。</p><p class="ql-block">美篇共分上、中、下三篇。想看高清照片的朋友可以點擊照片進入美篇程序后觀看。</p> 我們一團八人從紐約直飛肯尼亞首都內(nèi)羅畢,然后從內(nèi)羅畢乘小飛機降落在肯尼亞與坦桑尼亞交界處的馬賽馬拉自然保護區(qū)的小機場,馬賽馬拉的夢幻之旅由此開始。<br> <h1><b>《馬賽馬拉風光篇》</b></h1>位于赤道邊上的馬賽馬拉(Masai Mara)自然保護區(qū)與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相鄰,面積達1500平方公里。馬賽馬拉自然保護區(qū)就是每年上演動物大遷徙的地方,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動物保護區(qū)。<br>保護區(qū)中除了馬賽馬拉國家公園外還有許多由馬賽人管理的馬賽保護區(qū)。我們這次去的就是一個馬賽保護區(qū)。與國家公園相比,保護區(qū)的費用雖然貴一些,但在馬賽保護區(qū)內(nèi)行動更加自由,每天出遊的時間也不受公園作息時間的限制,同時由于遊客的密度小了很多,與動物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也會大很多。 <div><br></div><div>下飛機后八人分乘兩輛越野車前往宿營地。每輛車都配有經(jīng)驗豐富的馬賽司機和導游。其實整個兒在馬賽馬拉草原上的獵奇幾乎都是在這款加強版的豐田陸地巡洋艦吉普車上進行的。<br></div> 這次這款豐田越野車的性能讓我大大的跌破了眼鏡。在遼闊的馬賽馬拉希樹大草原上可以說基本上沒有像樣的路,但為了追尋動物,這款強悍的越野車可以說是無往而不致。再崎嶇泥濘的道路,再深的河溝都不在話下。唯一抱怨的是,坐在車上一整天下來,幾乎被顛散架了。<div>馬賽的導游也都是經(jīng)過旅游學校培訓過的,英文都不錯。游獵過程中不停地給我們介紹馬賽風土和野生動物,讓我們眼界大開。<br></div> 在肯尼亞經(jīng)常聽到的一個單詞“safari”,翻譯過來就是游獵的意思。當年的英國貴族端著獵槍和來復槍來到當時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的東非,射殺了無數(shù)的獅子,大象,犀牛,豹,非洲水牛。“Safari”是當時發(fā)明的單詞,翻譯成游獵,范指當年在東非的“獵殺”運動。今天的Safari仍然翻譯成游獵,只是獵槍和來復槍換成了下圖游客手中的“長槍短炮”,獵物就是像機存儲卡中的圖像。 在非洲參加游獵活動,另一個經(jīng)常聽到的詞是 “Game Drive” ,意思是開著車找動物。在馬賽馬拉自然保護區(qū)游獵,車內(nèi)都裝有無線電對講機,一旦發(fā)現(xiàn)獵豹、獅子等較稀罕的動物,駕駛員就會與其它車輛互通消息。遇到這種情況在馬賽自然保護區(qū)一般會有三四輛車聚攏。但是如果在馬賽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qū),聚攏的車輛一般會有十幾輛。<div><br></div><div>在前往宿營地的途中首先要經(jīng)過馬賽族部落村。<br>馬賽族是非洲大陸上著名的半游牧民族,分布在坦桑尼亞和肯尼亞交界的地方,人口將近100萬,以放牛牧羊為生。近年來還大力發(fā)展了旅游業(yè)。我們這次的馬塞馬拉之旅就是一個全部由馬賽保護區(qū)內(nèi)的馬賽人自主開發(fā)的,衣食住行玩都非常到位。<br><br></div> 這是我們的宿營地,帳篷旅館干凈整齊。唯一抱怨的是夜里有獅子叫,好像就在帳門口,令人恐懼。馬賽人說其實獅子在很遠的距離外,只是低沉的聲音讓人感覺就在跟前。 馬塞人 一直是東非草原上原始遺留部落的象征,至今為止,馬賽人仍人保留遠古的生活習慣,不論男女,衣著鮮艷,戴著漂亮的大耳環(huán)和項鏈。 映入眼簾的是三個馬賽姑娘坐在草叢中編織手工藝品,姑娘們的彩色外衣在淡綠色草叢襯托下顯得格外美麗 途中遇到收工回家的馬賽一家人,熱情的和我們打招呼。 在馬塞馬拉動物保護區(qū)的馬塞村落里,馬塞人的小草屋到處可見,他們用帶刺的樹枝作圍墻,阻擋野獸的入侵。馬塞人就這么與世隔絕著,世世代代的生活在這里。 這間簡陋的小屋就是馬塞小學校,落后的程度讓人震撼。途中遇到的醫(yī)院也同樣是一間簡陋的小屋。當時我們大家就祈禱,新冠肺炎可千萬別蔓延到馬塞馬拉!這里根本不具備治療和隔離的條件。 作為肯尼亞最具代表性的部族之一,馬賽人仍然過著很原始的放牧生活,終年成群結(jié)隊流動放牧,幾乎全部依靠牲畜的肉、血和奶為生。<br>在馬塞馬拉大草原上經(jīng)常能看到馬賽人手里握長棍,趕著一眼望不到邊的牛群。<br> 牛群從我們的車邊緩緩走過,后面的牛群還沒有過完,前面的牛群就已經(jīng)消失在霧色之中了。場景壯觀,如詩如畫。 牛群象征著馬賽人的社會和經(jīng)濟地位。馬賽人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制,越多的牛群就會贏得越多的尊重,也可以娶到越多的老婆。 這是一段馬賽人趕著牛群的視頻。 馬塞馬拉草原上有近百種野生哺乳動物和數(shù)百種鳥類。這里是“非洲五大”(大象、獅子、花豹、犀牛、水牛)的王國,更有遍布在草原上的數(shù)不勝數(shù)的斑馬、角馬、河馬,長頸鹿、狒狒、羚羊、鴕鳥、鬣狗,豺狼。。。稱之為野生動物的天堂一點也不為過。 置身在這夢幻般的到處都是野生動物的大草原之中,有一種說不出的震撼人心的感覺。 <div><br></div>晨霧繚繞中的羚羊群 <div><br></div>藍天白云下的斑馬群和羚羊群 <div><br></div>寬闊草原上動物,遠方的山丘,空中的云朵,構(gòu)成了一幅壯麗秀美的圖畫。 <div><br></div>在馬賽馬拉草原欣賞和拍攝野生動物一般是在越野車上進行的,經(jīng)驗豐富的馬賽司機和目光銳利的馬賽向?qū)е覀兯奶帉ふ乙吧鷦游铩?lt;br>有的時候為了能有最佳拍攝角度(特別是在黎明和黃昏時候)司機和向?qū)菰S我們下車拍攝(當然,有猛獸在身邊的時候是不容許下車的)。這時候根本不用擔心猛獸的偷襲。身披紅袍的馬賽人就是最好的保護傘。獅子和豹子對身披這種紅格袍子的馬賽人有著與生俱來的恐懼。自古以來民風彪悍的馬賽人就是披著這種紅袍手執(zhí)長矛獵殺敢于傷害他們牲畜的獅子和豹子。<br> <div><br></div>金合歡樹是非洲熱帶草原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常見到的樹種,高高的樹干頂部有帽子般的茂密枝葉 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有各種造型奇異的金合歡樹,樹的外觀各種各樣,有的像平頂?shù)膫?,有的像隆起的蘑菇。很多非州的動物和風景照片都是以金合歡樹作為背景。 <div><br></div>很慶幸這次同行的還有北美攝影家協(xié)會的秋樺老師,秋樺老師是拍星軌和銀河的專家。老師這次要拍一張赤道星軌照,想到這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于是咬牙起了個早,在老師的指導下花了一個半小時,完成了我的第一張星軌習作。<br>這是一張以合歡樹作為背景朝向正東方向拍的赤道星軌照。這棵合歡樹非常漂亮,據(jù)說還有一點小名氣,叫“杰夫樹”不知為什么起這么個怪名字。<br>可以看到星軌向三個方向移動。中間的筆直的星軌正在赤道線上,兩側(cè)彎曲的星軌則向著南北兩極彎曲匯聚<br> <div><br></div><div>這是秋樺老師為我倆拍的專業(yè)水平的赤道星軌紀念照。站在合歡樹下的我們,星軌、大草原,仔細看還有遠方的斑馬,非常珍貴的一張照片!<br></div> <div><br></div>星軌拍完以后,又以同一棵合歡樹為背景拍銀河。 <div><br></div>同一棵合歡樹, 不同角度,月落前。 <div><br></div>廣闊的地平線、合歡樹、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日出、日落、黃昏和黎明時不同氣候條件下色彩繽紛的天空,這些元素的不同排列組合,構(gòu)成了一幅幅具有馬賽馬拉大草原風光特點的壯美的圖畫。 <div><br></div>日落后,大草原上款款而行的長頸鹿,瞬間變成了火燒云下的剪影。此刻的草原,五色斑斕,美輪美奐。 <div><br></div>二月的肯尼亞。氣候變化異常。一會兒是晴空萬里,一會兒又是烏云密布,頃刻又是大雨傾盆。 特別是黃昏黎明時節(jié),天空的色彩隨著時間變化異常的快。 <div><br></div>旭日東升,映紅了天空的云彩。角馬和斑馬罕見地同時出現(xiàn)在了合歡樹的兩側(cè),一幅難得的畫面。 夕陽西下,將天空染成金黃色。長頸鹿、角馬和羚羊同時出現(xiàn)在地平線上,這場景也是很難得的。 <div><br></div><div>夕陽向著非洲草原地平線緩緩落下的時候,整個天空到處都是如火如荼的金紅色余暉,難道這就是人們說的二月非洲草原常見的“非洲金”?<br></div> <div><br></div>兩只長頸鹿像是在為躲避夕陽而逃竄。 <div><br></div><div>火燒云下的的黑面狷羚羊<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h1><b>《大象篇》</b></h1>非洲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一般體重為4噸,最大的非洲象體重可以達到7噸。<br>非洲象的特點是耳朵非常大,并帶著獨特的突出的厚厚的耳垂,為的是散發(fā)熱量,在高溫的非洲大草原保持身體涼爽。<br></div> <div><br></div><div>藍天白云下的大草原,一只大象悠閑地游蕩。大草原上它幾乎沒有天敵,整片草原都屬于它們,獅子見了也要退避三舍。<br></div> <div><br></div><div>黎明前,大地仍然昏暗,東方已見“漫天飛云映朝霞”, 一對大象悠閑地游蕩,緩緩地進入我們的眼簾。<br></div> <div><br></div><div>當其中的一只大象走近我們時,天空的色彩已變。黎明時天空的色彩隨著時間變化異常的快。<br></div> <div><br></div><div>旭日終于露頭了,星芒閃耀在大象背上。<br></div> <div><br></div><div>寶寶”跟在母象身后寸步不離。<br></div> <div><br></div><div>成年母象會始終保護在“寶寶”的周圍,當感到“寶寶”受到威脅時,母象會變得異常暴躁,進而主動攻擊其它動物。<br></div> <div><br></div><div>小象身邊的這種樹叫“非洲圣誕樹”樹枝周圍長有尖尖的白刺,就是為了防止動物的啃食。<br></div> <div><br></div><div>但這仍然阻擋不住小象的啃食。<br></div> 非洲象是毀林高手,一頭成年非洲象每天要吃掉150—225公斤的植物。森林面積大量減少是野生非洲象數(shù)量減少的原因之一。<br><div>另一個幾乎使非洲大象滅絕的原因是“象牙的買賣“。人類(尤其是亞洲人)對象牙偏愛有加,殺戮和買賣是一對雙胞胎,于是,大象的厄運降臨了。<br>近年來國際社會對象牙買賣和運輸?shù)慕?,以及對象牙走私集團的打擊,拯救了這個幾乎滅絕的珍貴物種。<br></div> <div><br></div><div>大象母子互動<br></div> <div><br></div><div>夫妻互動<br></div> 與亞洲象不同,非洲象不管公母都長有象牙。 大象一家子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b>《獵豹篇》</b></h1>獵豹(Cheetah)動物界的短跑世界冠軍,是非洲游獵活動中最受歡迎的野生動物之一<br> 來到馬賽馬拉的第一天傍晚就碰到了這只正在享用羊排大餐的獵豹。 這是一只年輕的母獵豹。在獵豹家族中當小獵豹長到兩歲到兩歲半時,母親會把它們趕出家門。公獵豹兄弟幾個會結(jié)成戰(zhàn)斗聯(lián)盟,共同生活打獵,母獵豹只能獨自為生存而戰(zhàn),直到碰到另外一只公獵豹,交配后生下自己的小獵豹,組成一個新的家庭。 與花豹(Leopard)相比,獵豹個頭較小,眼睛位置較高,一條黑色的“淚痕”,從內(nèi)眼角一直流到嘴巴,這它與花豹區(qū)別的主要標志。結(jié)盟的公獵豹兄弟可以共同協(xié)作捕殺角馬,斑馬和鴕鳥等大型食草動物,單獨捕獵的母獵豹就只能捕殺像羚羊這樣的中小型食草動物。獵豹從來不吃腐食。 <div><br></div><div><br></div>這是一張與獵豹四目對視的照片,野生動物攝影專家們說,野生動物攝影最難得的是抓住動物的眼神。最好是有四目對視的眼神交流互動。相機快門的聲音好像驚到了它,它用充滿血絲的目光驚恐地盯著我們,好像我們會搶走它的羊排。<br> <div><br></div>這不,叼起羊排就跑了。 <div><br></div><div><br></div>這是一個由五個成員組成的獵豹家庭,獵豹母親(左二)和四只大約一歲半左右的小公獵豹。在馬賽馬拉的游獵日子中,我們多次拜訪了這個家庭,留下了很多對我來說非常珍貴的鏡頭。 <div><br></div>母親的名字叫"Lucky"(幸運母親)。當?shù)氐鸟R賽人給他起這個名字,是因為它生下的四只小獵豹全部幸運般的存活了下來。要知道小獵豹的存活率還不到百分之三十。在塞倫蓋蒂和馬賽馬拉草原,獵豹總數(shù)已不足300只,其目前的生存現(xiàn)狀實在是令人擔憂。 <div><br></div><div>看看它那“銅頭鐵腿麻桿腰”的身姿,輕盈、敏捷、矯健,簡直就是“美”和“力”的象征,這天生就是為世界短跑冠軍而量身裁定的。獵豹的脊椎是柔軟的,在奔跑中一伸一張起到加速的作用,長長的尾巴在急拐彎時起到“平衡器”的作用。<br></div> <div><br></div><div><br></div>四兄弟各個也都是身材矯健,步伐輕盈。 <div><br></div> <div><br></div>區(qū)分幼豹與成年豹的方法是看它后脖頸子上的毛。 <div><br></div>一看這只就是四兄弟中最小的小弟。 <div><br></div>為防止被其它更兇猛的野獸捕食,所以獵豹在行走、睡覺時都比較警覺,睡覺時一般每隔6分鐘左右就會起來查看一下周圍有沒有什么危險。 <div><br></div>行走時也不時會停下腳步東張西望??粗@時時處于警覺中的眼神,可以感受到它們生活得多么不易。 由于存活率低,且平均壽命也只有8到10年,所以野生獵豹在許多國家已經(jīng)絕跡,它在地球的生存目前承受著巨大的挑戰(zhàn)。 <div><br></div>獵豹家庭會經(jīng)常更換休息地,母親發(fā)現(xiàn)了一片帶白刺的非洲圣誕樹林, 然后回頭招呼其他幼豹。 第一次招呼只有老大跟了過來。 <div><br></div>于是又回頭招呼老二老三老四。 <div><br></div>三兄弟邁著整齊矯健的步伐跟了過來。 <div><br></div><div>全家來到這片非洲圣誕小樹林中趴下歇息。其中一只獵豹躥上高坡警惕地環(huán)視四周。<br></div> <div><br></div><div>像是在查看周圍有沒有危險。<br></div> 看來沒有危險。 <div><br></div><div><br></div> 兄弟們之間的感情深厚。最多再有一年半載,它們就會離開母親獨立生活了。這段兒時間是他們培養(yǎng)感情的最佳時光。兄弟間親密無間的友誼對于他們?nèi)蘸鬄樯娑献鞔颢C以及共同抵抗外敵來說,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 給我們哥兒倆合個影吧。<br> <div>獵豹兄弟之間的深厚感情從來肯尼亞之前看過的一段視頻中深有體會。視頻是講獵豹四兄弟拼死抵抗入侵外敵(另一家族獵豹),后因寡不敵眾四散而逃。逃亡中不幸一只獵沒能沖出包圍圈,被撕咬重傷不治而亡。</div>后來三兄弟又回來在不停的尋找這個失散落難的兄弟。幾天下來后,又有兩兄弟不幸落難。最后僅剩一只獵豹仍在不停的尋找其它的兄弟。那寒風中凄涼的呼喚兄弟聲音催人淚下,令人心碎!<br>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就是殘酷的大自然的生存法則。<br> 這組四兄弟的表情包,可愛至極。 <div><br></div><div>有那么可笑嗎?<br></div> <div><br></div><div>再次來訪時,一家子正在一棵漂亮的合歡樹下乘涼。<br></div> <div><br></div><div>四兄弟在樹下悠閑自得,撒歡兒打趣,又是一組可愛的表情包。<br></div> <div><br></div> <div><br></div><div>獵豹的這種走路姿勢叫“Stalking”, 是典型獵豹悄悄接近獵物的走路姿勢。<br></div> <div><br></div>單只獵豹打獵一般分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在相對開闊地進行。利用高草叢做掩護悄悄接近獵物,距離二三十米的時候,突然發(fā)動進攻,利用短跑衝刺的速度優(yōu)勢追上撲倒獵物。 獵豹的加速非???,可以在2.5秒內(nèi)從0加速到72公里/小時,最高時速接近120公里。但如果在二三十秒鐘內(nèi)追不上獵物,獵豹就會自動放棄,否則它的內(nèi)臟器官將會因快速發(fā)熱而被燒壞。這種打獵方式的成功率不足五成。 <br><div>第二種方式則更加聰明,是悄悄接近獵物后,埋伏在小樹叢里,蓄勢待發(fā),等待獵物自動上鉤。當獵物走到大概在十米距離范圍之內(nèi)后,一躍而起,一劍封喉。</div><div>這種打獵方式的優(yōu)越性是即節(jié)省了體力又避免了因奔襲距離過長而置小獵豹于危險之中(鬣狗和老鷹會乘機叼走小獵豹),但需要超強的耐心。<br></div> 母親Lucky這次打獵采用的就是第二種方式??磥磉@就是四只小獵豹都能存活下來的主要原因。<br>但這使我們拍攝到打獵過程變得幾乎不可能(樹叢擋住了視角)。<br> <div><br></div><div>看到lucky咬住羚羊脖子后,我們的車馬上追了過去。此時的羚羊已將被制服,無法逃脫。這時的四兄弟也已經(jīng)追了過來。<br></div> 其中的兩兄弟機警的四下張望,這是獵豹本能的動作。 <div><br></div><div>正在這時,有趣的一幕發(fā)生了:一只小獵豹也加入了"鎖喉"(咬住獵物的氣管,直至窒息而死)行列。<br></div> <div><br></div><div>就在小獵豹咬住獵物羚羊氣管的一瞬間,Lucky 卻松開了嘴。原來Lucky是在實戰(zhàn)訓練小獵豹"鎖喉",讓這只小獵豹獨自完成殺死羚羊的任務(wù)。<br></div> 與花豹相比,由于追求速度,獵豹的體型進化成更接近流線型,頭部必須小,頜骨勢必更短更窄,咬合力自然也沒那么強,牙齒也沒那么長,所以不可以做到秒殺獵物。需要"鎖喉"一段時間,方可使獵物窒息。這只小獵豹的"鎖喉"時間大約持續(xù)了幾十秒鐘。 <div><br></div><div>羚羊斷氣后,lucky 第一個動作是把它往最近的叢林里拖。馬賽導游介紹說:如果不盡快把獵物拖入?yún)擦?,那么地上的血腥會引來禿鷲在天空盤旋,進而會引來大批的鬣狗,獵物瞬間就會被搶走。此外,叢林中樹葉特殊的氣味兒還有驅(qū)趕蒼蠅的作用。<br>如果獵殺點離叢林距離太遠,獵豹就會以最快的速度吃掉獵物。通常情況是,還沒有吃到一半,獵物就被鬣狗給搶走了。<br></div> <div><br></div><div>母親在費力往叢林里拖,小家伙不僅不幫忙,還時不時的啃幾口。<br></div> 獵豹吃肉時總是吃幾口,然后停下來警惕地張望一下四周,這是本能的動作。 <div><br></div><div>終于拖到叢林了。<br></div> <div><br></div><div>可以安靜地享受大餐了。這樣的小獵豹一頓可以吃掉七公斤以上的肉,足以維持兩天不吃<br></div> <div><br></div>吃肉時的眼神血腥恐懼。 <div><br></div>同時又真的很“萌”。 每當看到這些獵豹的畫面,想到它們是瀕臨滅絕的物種,心里就感慨萬千:<br>我們的星球富饒多元。孕育出不同的物種生命,本應(yīng)彼此休戚與共,完美平衡。 可是,多少年來在世界各地的我們,正無心或者有意的把有些物種推向滅絕的邊緣。<br>當有一天,像獵豹這樣的珍貴的物種真的消失了,我們?nèi)祟悓冻鲈鯓拥拇鷥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