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么冷的天,又跑這么遠(yuǎn)的路來看俺,你讓我咋感謝哩!”觀音堂示范區(qū)大石扒村群眾李中偉一邊激動地說,一邊拉著張鵬亮的手久久不愿松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元月4日上午,愛心人士張鵬亮和妻子、女兒一起,攜帶大米、面粉、食用油、牛奶等慰問品,驅(qū)車30多公里來到觀音堂示范區(qū)大石扒村慰問脫貧群眾。他們冒著寒風(fēng),翻山越嶺,先后到李欽、李中偉、曾文陽等10余戶群眾家中走訪慰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每到一家,張鵬亮都噓寒問暖,與他們促膝談心,關(guān)切地詢問生產(chǎn)、生活和家庭情況,鼓勵鄉(xiāng)親們好好生活,有黨的好政策,曰子一定會越來越好,叮囑大家一定保重身體,年關(guān)將近,千萬注意安全,并提前為大家送去了新年的祝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張鵬亮原來在寶豐縣城市管理局工作時,曾在大石扒村分包貧困群眾,與大家建立了深厚感情,后因工作需要,來到寶豐縣父城街道辦事處上班。作為一名黨員,不管在哪里,他都不忘初心,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助人為樂,樂善好施,贏得了單位領(lǐng)導(dǎo)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雖然現(xiàn)在已不再分包脫貧群眾,但他心里卻始終記掛著山區(qū)群眾的冷暖。在妻子和女兒的大力支持下,繼2024年中秋節(jié)慰問后,他們再次來到大石扒村看望鄉(xiāng)親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爸爸雖然很普通,沒有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我知道他是一個好人,我要好好學(xué)習(xí),長大了也要像爸爸那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做一個有愛心、懂感恩的好人,幫助社會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把爸爸的慈心善舉永遠(yuǎn)傳承下去?!睆堸i亮女兒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圖/文:楊德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