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徽州自由行</p><p class="ql-block">2021年,在疫情的管制下,東方不亮西方亮,走不了國外就走國內,繼2020年晉陜自駕游之后,2021年2月19日,我們又開啟了徽州自由行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進宏村</p><p class="ql-block">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境內的宏村古鎮(zhèn),古稱弘村、七俠鎮(zhèn),是徽派建筑的代表。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國家首批12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5A級景區(qū)。宏村已有1000余年的歷史,素有“畫里鄉(xiāng)村”的美稱,截至2014年,全鎮(zhèn)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主要景點有:南湖春曉,書院誦讀,月沼風荷,牛腸水圳,雙溪映碧,亭前古樹,雷崗夕照等。</p> <p class="ql-block">探訪西遞古鎮(zhèn)</p><p class="ql-block">西遞鎮(zhèn),別稱西溪、西川,隸屬于位于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東部,始建于北宋慶歷七年(公元1047年),素有中國古代和現代歷史的銜接點、明清古民居博物館、桃花源里人家、古民居建筑的藝術寶庫等美譽。與宏村一樣,西遞也是徽派建筑的集大成之地。</p><p class="ql-block">西遞鎮(zhèn)是“中國十佳最具魅力名鎮(zhèn)”、獲得“全國文明村鎮(zhèn)”、“全國環(huán)境優(yōu)美鄉(xiāng)鎮(zhèn)”、“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2019年安徽第一批美麗鄉(xiāng)村重點示范村等榮譽。</p> <p class="ql-block">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系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示范點,中華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p><p class="ql-block">黃山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并稱三大黃山主峰。</p><p class="ql-block">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巖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后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黃山代表景觀有“五絕三瀑”,五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黃山迎客松的巨幅照片懸掛在人民大會堂,迎客松被稱為“國寶”,她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p><p class="ql-block">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臨黃山時贊嘆:“薄海內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被后人引申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p><p class="ql-block">春節(jié)后上班族剛剛上班,我們錯峰出游黃山,原先盤算,俺的膝蓋退行性病變,平時多爬點樓梯都望而生畏,完全不敢有登黃山的雄心壯志,本準備坐纜車的,但纜車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車程,而去黃山是沒有回頭路可走的,下了纜車,只好硬著頭皮跟著走,打算實在不行就坐滑桿,66歲的老頭,膝蓋又痛,坐滑桿也不算丟人。沒想到今天慢是慢了點,居然好歹總算是獨立登頂,下午四點到達光明頂,六點看日落,明早6:20看完日出,早餐后就下山。</p> <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21日,黃山日出</p> <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21日,黃山光明頂日出。</p> <p class="ql-block">黃山印象(之三)</p><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21日,昨宿黃山頂峰之光明頂,天公作美,運氣不錯。拍完日出,早餐后全副武裝從后山下山。果若人言,黃山是前山雄后山秀,一路走來,風景與前山風格迥異,途中以較為緩平的下坡為主,也偶有峰回路轉的連續(xù)上坡,但路還是比昨天好走多了。一路上看了著名的87版電視劇《紅樓夢》每集片頭的取景地“飛來石”、黃山著名景點“猴子觀海”、“夢筆生花”等,比較過癮。因體力腳力所限,加之沿途要不斷停下來拍攝,時間也不夠,故舍下“始信峰”未去,直接抄近路,爬坡趕到“云谷索道”,地陪導游小朱他們也剛到一會。下纜車后乘景區(qū)擺渡車到停車場,才能換乘旅游大巴回到黃山市區(qū)。</p><p class="ql-block">此次黃山之行我除了上下山搭乘了二段各三分之一路程的索道外,其余居然全程走了下來,完全是超預期超能力發(fā)揮,我都要為自己點贊!</p> <p class="ql-block">黃山以怪石、奇松、云海、溫泉“四絕”聞名,其中怪石景觀尤為奇特</p> <p class="ql-block">黃山飛來石</p> <p class="ql-block">猴子觀海</p> <p class="ql-block">夢筆生花</p> <p class="ql-block">仙人指路</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p><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又名歙縣古城,古稱新安郡。位于安徽黃山市歙縣徽城鎮(zhèn)。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罩莨懦鞘侵袊蟮胤綄W派之一的"徽學"發(fā)祥地,被譽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p><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是保存完好的中國四大古城之一(其余為:山西平遙、四川閬中、云南麗江),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于明、重修于清的歙縣古城,分內城、外廓,有東西南北4個門。此外還保留著甕城、城門、古街、古巷等。歙縣從唐宋以來共建了400多座牌坊,最有名的當屬建于古城內最顯耀位置的許國八腳牌坊了,據說這是至今全國唯一存世的八腳牌坊。明代萬歷十一年,許國公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內閣成員,后又加封太子太保,授文淵閣大學士。萬歷十二年九月,因平定云南邊境叛亂有功,晉升為少保,封武英殿大學士。更讓人欽佩的是許國建八腳牌坊的勇氣,坊傳當時許國立了功,加了封爵,獲準回故鄉(xiāng)歙縣修建牌坊。當時,坊間都是四腳牌坊,許國覺得自己也立四腳牌坊,難以彰顯自己的功名,于是,先斬后奏為自己立了這至今保存了400多年一座八腳牌坊。</p> <p class="ql-block">陽產土樓</p><p class="ql-block">安徽歙縣的陽產村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村落,為鄭姓居地,鄭姓于宋時由歙北遷移定潭而居,后遷陽產,為鄭半洲再能公之后。據傳鄭公守獵到陽產,跟隨獵犬臥于陽產山凹不愿返回,鄭公見其四面環(huán)山,山泉清澈,古木參天,經幾番審視,認為是塊風水寶地,決心遷移定居陽產。其子孫后代亦在此繁衍,生生不息,聚居成村。</p><p class="ql-block">陽產村是一個依山而建的山寨,房子以土樓為主,土樓群是陽產村最大的特色,一座座,一排排,密密麻麻,一幢接一幢。均以青石砌磅為地基,再建土樓,土樓與土樓之間有石板或石板臺階或青石鋪地。無論是每一座單體土樓,還是整個村落的土樓群,它都有一種鄉(xiāng)土的美感,體現出獨特的畫境美、意境美、雄渾美、氣勢美。土樓群依山就勢、千姿百態(tài)、布局合理、錯落有致,體現了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具有濃郁的山區(qū)民居建筑特色,構成了神奇、古樸、壯觀、美麗的畫卷。</p><p class="ql-block">徽州陽產土樓建筑群,是徽派建筑又一奇葩,是徽州山越人智慧的結晶,是落后生產力和高度文明兩者奇特的混合,是東方生土建筑文化藝術的殿堂。</p><p class="ql-block">我們今晨乘出租車到達陽產土樓,在村里轉悠拍攝了一下午,自得其樂。最后選定山頂一處簡陋的農家樂,在此晚餐和住宿。</p> <p class="ql-block">山水畫廊</p><p class="ql-block">新安江山水畫廊位于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深渡鎮(zhèn),全長約百里,景區(qū)以中國獨特的徽文化與自然風光、古村落的結合著稱。兩岸生態(tài)環(huán)境呈現“高山林、中山茶、低山果、水中魚”立體生態(tài)格局,徽派古民居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素有“東方多瑙河之稱”的新安江穿行而過。新安江山水畫廊一年四季景色各異,似一幅幅流動的山水畫卷,與掩映其間的粉墻黛瓦的古村落、古民居交相輝映,宛若畫里青山,水中鄉(xiāng)村,構成了一幅幅美妙的山水國畫。與我們2019年10月在德國旅游時,從圣哥爾斯豪森乘坐游輪到呂德斯海姆這一段萊茵河的精華旅途竟有異曲同工之妙。</p><p class="ql-block">中途上岸去漳潭村觀光,村口有一棵千年古樟樹,樹高26米,樹身周長9.2米,需要十余人才能合抱。當地的婚俗表演邀請游客充當長輩和新郎,我沒有女兒,今天卻客串了一把老丈人,享受了新娘新郎的叩拜大禮。</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p><p class="ql-block">在皖南徽州地區(qū),牌坊是與民居、祠堂并列的聞名遐邇的建筑,被譽為古建“三絕”,幾乎成了徽州的標志。古徽州享有“禮儀之邦”美譽,原有牌坊一千多個,現尚存有百余個,形態(tài)各異,被譽為“牌坊之鄉(xiāng)”。樹牌坊是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舉,是古人一生的最高追求。</p><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縣鄭村鎮(zhèn)棠樾村東大道上,為明清時期古徽州建筑藝術的代表作。棠樾的七連座牌坊群,不僅體現了徽文化程朱理學“忠、孝、節(jié)、義”倫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內涵極為豐富的“以人為本”的人文歷史,同時亦是徽商縱橫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見證。每一座牌坊都有一個情感交織的動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曾大大褒獎牌坊的主人鮑氏家族,稱其為“慈孝天下無雙里,袞繡江南第一鄉(xiāng)”。</p><p class="ql-block">1996年,棠樾牌坊群被國務院公布列為第四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安徽棠樾牌坊群與四川隆昌的古牌坊群一樣,都是中國現存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石牌坊群。</p> <p class="ql-block">江南第一村</p><p class="ql-block">呈坎原名龍溪,始建于東漢三國時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早在宋朝就被著名理學家朱熹贊為:“呈坎雙賢里、江南第一村”?,F擁有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二十一處,被譽為“國寶之鄉(xiāng)”。呈坎整個村落按《易經》、“陰(坎),陽(呈),二氣統(tǒng)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風水理論選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宮。在村落建設上,按先天八卦圖主四卦布局形成:詮釋了水火相克生萬物,天地容萬物的先哲理論。同時呈坎村內古老的龍溪河宛如玉帶,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過,形成八卦陰陽魚的分界線;村落周邊矗立著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個方位,共同構成了天然八卦布局。人文八卦與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使呈坎成為中國古村落建設史上的一大奇跡。這里歷來被視為徽州的風水寶地。深奧的易經八卦風水之說,與人類生存環(huán)境、社會和諧、村落民居建設神秘的維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篁嶺曬秋</p><p class="ql-block">篁嶺景區(qū),即婺源篁嶺旅游度假區(qū),位于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江灣鎮(zhèn)東南7公里的石耳山脈,面積5平方公里,是婺源(婺源原屬古徽州,40年代末由民國政府劃歸江西)鄉(xiāng)村特色旅游的精華,2014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相傳篁嶺以前是非常封閉落后偏遠的山村,十多年前因攝影愛好者們偶然發(fā)現并報道出來后才引發(fā)公眾廣泛關注。</p><p class="ql-block">篁嶺建村于明代中葉,已有500多年歷史。篁嶺梯田疊翠鋪綠,村莊聚氣巢云,被稱為“梯云人家”。篁嶺屬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圍繞水口呈扇形梯狀錯落排布,景區(qū)由索道空中攬勝、村落天街訪古、梯田花海尋芳及鄉(xiāng)風民俗拾趣等游覽區(qū)域組合而成。</p><p class="ql-block">2009年,婺源篁嶺開始實行保護性開發(fā),有效打通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的通道。</p><p class="ql-block">區(qū)內景物以篁嶺曬秋、梯田花海、山寨村落、徽派古建等為主要特色,其中尤以“篁嶺曬秋”最為有名,說是“曬秋”,其實一年中很多時候都可以曬自家的農作物。</p><p class="ql-block">昨天我們去季節(jié)早了20多天,山上天氣冷一些,季節(jié)也要晚一些。雖然山下的油菜花已經開了,但篁嶺陰山梯田上的大片油菜花還未開放,只見一片翠綠,給我們留下了些許遺憾。</p> <p class="ql-block">打道回府</p><p class="ql-block">看完江西婺源的篁嶺曬秋之后,天氣突變,皖贛一帶下起了淅淅瀝瀝的中雨,我們也就此結束了八天的黃山及其周邊的自由行,于2021年2月25日下午5:35乘機從黃山經停宜昌,晚上回到成都。衷心感謝各位親友的一路關注、點贊和精彩點評!祝大家身體健康!元宵節(jié)快樂!??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