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我從陳金添先生手上接到他編纂出版的沉甸甸的《仙游印象》文史叢書時,我對面前這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長者投去了欽佩的目光。</p><p class="ql-block">《仙游印象》叢書是從古至今介紹仙游縣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一部宏大典籍。叢書逾650萬字,插圖2500余幅,重達17公斤。叢書分為《話說仙游卷》、《古今名人卷》、《古今詩文卷》、《古今書畫卷》、《摩崖石刻與古建筑卷》和《歷代方志卷》共六卷十冊。叢書封面“仙游印象”由福建省委原副書記黃瑞霖題寫,書法穩(wěn)重遒勁;叢書設計精美,裝幀考究,古樸大氣,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一部有品位、上檔次的好書。</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閱讀《仙游印象》系列叢書,我的思想隨著叢書的指引在仙游的古今上空馳騁翾飛,思迷神游。</span></p><p class="ql-block">仙游號稱神仙游過的地方。早在5000年前,仙游就已經(jīng)有人類居住。人類的進化和歲月的沉淀給這方靈山秀水披上了厚重的文化羽衣,金風玉露浸潤了一代代生生不息的仙游子民,仙游因此有了“海濱鄒魯”、“文獻名邦”的金字匾牌。</p><p class="ql-block">在《話說仙游卷》中,我們可以總覽仙游悠久的歷史、豐富的資源、濃郁的文化、秀美的風光。我們可以領略“造化鐘神秀”的“一菜溪、二麥斜、三九鯉、四天馬”等等聞名遐邇的仙游三十六景,讓讀者對仙游獨特的優(yōu)美風光沉迷留連;我們可以領略“科第蟬聯(lián)、簪纓鼎盛”人才輩出的仙游歷史;可以窺探文化發(fā)達、藝術繁榮的名邦風采;可以了解仙游獨特的風俗民情與奇異傳說;……仙游給人的印象是美麗而神奇。</p><p class="ql-block">《古今名人卷》則像是一座群星璀璨、名人薈萃的博覽館。在這里,我們可以穿越時空,瞭望唐、宋、元、明、清及現(xiàn)當代人才輩出、云蒸霞蔚的人文奇觀;可以與封建社會的宰相、尚書、學士侍郎及狀元進士們竊竊私語;可以與仙游古代歷史上的文人墨客們暗送秋波;可以與現(xiàn)當代仙游涌現(xiàn)出來的北斗星、文曲星、啟明星們頂禮敘情。書中介紹的600多位名人名家,猶如仙游大地上聳峙的一座座山峰,讓后人景仰而自豪;也似仙游茫茫人海中的一盞盞燈塔,將永遠閃亮發(fā)光,指引后人前進的航程;他們更像是一個個人生導師,將發(fā)揮無窮的示范教化作用。仙游給人的印象是人才的搖籃,是星光閃耀的寶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今詩文卷》、《古今書畫卷》仿佛是仙游古今燦爛文化的兩座寶庫。徜徉在這兩座寶庫中,我們可以瀏覽唐太宗、宋徽宗、乾隆皇帝對仙游人事的御筆佳句;可以傾聽歐陽修、蘇東坡、王安石、蔡襄、鄭紀等等古代名家關乎仙游的“金聲玉振”;可以閱讀老舍、郭風、許懷中、章武、楊健民等等現(xiàn)當代名人描述仙游的名篇佳作;可以欣賞北宋蔡君謨、蔡京、蔡卞等等大家“獨步當世”、沉雄豪健的書法藝術;可以觀賞現(xiàn)當代李霞、李耕、黃羲等等國畫名家的杰出畫作;……仙游給人的印象是文人墨客的故鄉(xiāng),是文化藝術的殿堂。</span></p><p class="ql-block">《摩崖石刻與古建筑卷》是篡修者從仙游的秀美山水間搜集到的文化記憶與歷史遺傳。這些刻在或景區(qū)峭壁上或城鄉(xiāng)里巷間石頭上的文字圖案,雖然冰冷無言,但它們卻傳遞出溫暖的文化信息和隆重的歷史跫音;這些屹立在仙游大地上的古民居、古書院、古寺廟、古石坊、古橋梁,古陂渠等,它們是仙游悠久歷史文化藝術的另一種承載者和見證者,它們是仙游先人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它們是仙游子民們在大地上譜寫傳世的一曲曲優(yōu)美華章。</p><p class="ql-block">《歷代方志卷》是《仙游印象》叢書的重頭戲,一共五大冊,匯編了仙游縣自建縣以來涉宋、明、清及民國時期已知現(xiàn)存的17部志書。其中縣志8部,專題志9部。這些方志是仙游寶貴的文獻資料,是仙游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它們原來分藏于北京圖書館、江南圖書館、福建省圖書館、仙游縣圖書館等地幽深的柜篋之中,它們像一顆顆珍珠被淹沒在浩瀚的書海之中,像一個個金元寶被鎖在黑暗之中,像一塊塊古玉被蒙塵染垢。陳金添先生不辭跋山涉水,窮搜盡尋,深挖細撿,沙里淘金,終于使這些珍珠閃光發(fā)亮,使這些金元寶重現(xiàn)金光,使這些古玉除塵去垢,展露新顏。</p><p class="ql-block">縱覽《仙游印象》系列叢書,我深深感受到,如果沒有深厚的史學功底,沒有淵博的文字基礎,沒有獨到的學術思想,是很難完成這一浩大的治史工程。</p><p class="ql-block">陳金添先生畢業(yè)于廈門大學中文系,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擔任仙游縣委宣傳部長時,就主編了《仙游古今》這一介紹仙游歷史文化的普及讀物;1989年又校訂出版了由宋黃巖孫編纂、元黃真仲重訂的《仙溪志》;他的文學作品《藍色的貝加爾湖》《西伯利亞的小木屋》被選進《福建文學創(chuàng)作50年、60年、70年散文卷》;他從省委辦公廳廳級退休后,也矢志于仙游志書的整理和校訂工作;幾十年的史學學術研究,幾十年的文學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幾十年的愛國愛鄉(xiāng)情懷,使得他義無反顧地構建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仙游印象》叢書這一宏樓大廈。</span></p><p class="ql-block">《仙游印象》叢書雖書名曰“印象”,其實是仙游歷史“志書”之大成也。編纂志書,存史續(xù)歷,其重大意義如清朝郭彥俊在《仙游縣志》序里所述:“倘無起而修之者,地輿將安考乎?官制學校將安稽乎?人物祀典及雜記將安訪乎?……嘉言徽行,將安著述乎?……”。也如陳金添先生所言:自古以來即有“治天下者以史為鑒,治郡國者以志為鑒”的思想。</p><p class="ql-block">《仙游印象》叢書的成功出版,可以說是仙游縣文史領域的一大盛事。它對仙游歷史的傳承、對文化的弘揚、對后代的教育,對文史研究者提供的便利,將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良好作用?!断捎斡∠蟆穮矔υ诋敶扒?!</p><p class="ql-block">閱讀《仙游印象》叢書,我聯(lián)想起歷史上宋代著名的史學家鄭樵先生。鄭樵在宋代風雨飄搖的社會環(huán)境中,隱居莆田夾漈山中三十年,寫成200卷500萬字的《通志》一書而名揚天下。他提出史家應“會通思想”、“極古今之變”,應重視實際和學習自然知識,用實際的觀察來核對史書的觀點,對后世的史學具有重要影響。陳金添先生編纂的《仙游印象》叢書,雖然不能與鄭樵的《通志》相提并論;但他用5年多的時間,從全國各地廣泛搜集資料,并多次往返仙游的山山水水,進行田野調(diào)查和現(xiàn)場比對,并親自拍攝照片,以求拾遺補漏,真實無誤地編好《仙游印象》叢書。這種尊重歷史、求真務實、吃苦耐勞的編纂精神,不是契合鄭樵先生的治史思想嗎?</p><p class="ql-block">閱讀《仙游印象》叢書,我也聯(lián)想起著名導演張藝謀先生拍攝的“印象系列”電影,“印象電影”使得張藝謀聲譽日隆。電影“印象”到哪里,哪里便一片火紅。我想《仙游印象》也一定會給關注仙游的各位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但任何一項事情不可能十全十美。《仙游印象》叢書從史書學的宏觀高度上認真審視,在材料的選擇和編排校對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和值得探討的地方。這正如<span style="font-size:18px;">魯迅先生所說的:“每一本書,從一個人看來,有是處,也有錯處,在現(xiàn)今的時候是一定難免的”。況且如此宏大的一部叢書,僅憑一人之力編纂而成,沒有點遺憾幾乎是天方夜譚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但瑕不掩瑜。《仙游印象》叢書給我的印象如同一座龐大崢嶸的文化牌坊,值得留連瞻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