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去年年底拿到一份新工作,要求每周去辦公室三天。我萬般不情愿,多年在家懶散混混慣了,一周去辦公室三天,實在太難了。無奈要謀生計,只得姑且接受這份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沒料到,一年后的今天,我居然喜歡上通勤,一周三天坐長島火車從家居小鎮(zhèn)到曼哈頓大中央車站,單程一小時,是我最享受的時光。通勤的時候,不屬于工作,也不屬于家里,只屬于我自己。我可以什么也不干,或者干什么都可以,睡覺,發(fā)呆,玩手機(jī),聽老歌,聽大悲咒。而大部分時間,我用來聽書,因而有下面的聽書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其實還是不習(xí)慣聽書,無奈眼睛不好使,讀書太費眼。通過眼睛攝入大腦的文字,印象比較深刻;進(jìn)入耳朵的聲音,需要大腦轉(zhuǎn)化成文字和圖像,否則就會從耳邊飄走。何況,坐在晃悠悠的火車上,一不小心便睡著了。所以,只能說囫圇吞棗亂聽書,有一搭沒一搭,作為消遣,不成正事。</p> <h1><br></h1><h1><b><font color="#167efb">1. 《額爾古納河右岸》(遲子建)</font></b></h1><br>小可姐推薦的書,非常不錯。遲子建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一個古老的少數(shù)民族最后的命運(yùn)。<br> <h1><br></h1><h1><b><font color="#167efb">2. 《Crying in H Mart》(Michelle Zauner)</font></b></h1><br>這樣的書適合聽,簡單,不需腦。小姑娘寫得不錯,坦誠。這本書是她的第一本書,一鳴驚人。長得也很可愛,美韓混血兒,又是玩音樂的,氣質(zhì)佳。媽媽癌癥過世后,她寫了這本書,紀(jì)念媽媽,也是跟自己逆反的青春和解。從書中我到處可以看到自己和自家兩個孩子的影子。<br> <div><br></div><h1><b><font color="#167efb">3.《Be Water, My Friend: The Teachings of Bruce Lee》(Shannon Lee)</font></b></h1><br>作者李香凝是李小龍的女兒。李小龍32歲英年早逝,她對父親并沒有印象。書很一般,但可以理解做女兒的要延續(xù)父親的傳奇。李小龍的“Be like water”估計是引用老子《道德經(jīng)》里的“上善若水”。夏天一位多年未見的大學(xué)同班同學(xué)來紐約,送給我一紙書法,也正是“上善若水”,我非常喜歡,可惜太懶,一直沒去裱起來。<br> <h1><br></h1><h1><b><font color="#167efb">4.《Atomic Habits: An Easy and Proven Way to Build Good Habits & Break Bad Ones》(James Clear)</font></b><br><br>這本書實在是一本好書,非常推薦給每一個人。難怪賣了兩千萬冊,翻譯成60 多種文字,連續(xù)9個月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br><br>書中給出很多切實可行的小改變,行為上的和理念上的,每天改變一點點,每天做一點點,日積月累便會非??捎^,從跑步到寫字到財富累積。時間可以是把殺豬刀,時間也可以是個聚寶盆,看你怎么用人人均等的一天24小時。<br><br>聽完后,我買了兩冊紙書,一本寄給Sophia,一本給Mark,可惜他們都只是隨便翻翻,估計都沒有讀完,更別說身體力行書中的一些建議。<br></h1> <div><br></div><h1><b><font color="#167efb">5.《民國四大才女(套裝四冊)》</font></b></h1><br>上個世紀(jì),二十到四十年代的中國,六十年代的美國,和八十年代的港臺,我總是有著無窮興趣。民國四大才女,張愛玲、蕭紅、林徽因和陸小曼,她們的故事,聽過無數(shù)次,還是饒有興趣。這樣的書,正適合通勤火車上消遣。<br><br>二十多歲時讀過的書,聽過的故事,如今五十多歲再讀再聽,居然是完全不同的理解和想法。如今,作為一個母親,看人看事忍不住從一個母親的角度去看,如果我有這樣的一個孩子,我會怎么樣。<br><br>從一個母親的角度,我對蕭紅無可忍受。蕭紅在中國被捧得很高,估計跟魯迅有關(guān),跟她的革命經(jīng)歷有關(guān)。單從文學(xué)成就來說,她的《生死場》于我如白開水,讀完留不下一點印象,《呼蘭河傳》我沒讀過,不敢評論。她的人生經(jīng)歷,可謂驚世駭俗。六年內(nèi),五個城市,四個男人,三個孩子(也許記錯)。肚子里懷著一個男人的孩子跟另一個男人私奔,這樣的事,在現(xiàn)如今都難以讓人接受,何況在大多數(shù)女人還裹著小腳的民國。她的養(yǎng)父母對她恩重如山,她完全不知感恩,讓他們沒顏面在家鄉(xiāng)立足;她生下的孩子,她一天也沒有養(yǎng)過;她的男人們,她一個個背叛。一生中不斷地需要朋友接濟(jì),煩擾他人,一旦不需要了便背棄。真可謂,誰跟她誰倒霉,魯迅除外。如果我是她養(yǎng)父母,我要被她氣得吐血。怪不得多年以后她的養(yǎng)父在街頭碰到她,連招呼也不打。<br><br>做人不能只想著自己,你有點才氣又如何?性格決定命運(yùn),一點不假。她一生歷經(jīng)坎坷,華年早逝,很大部分都是她自作自受。<br><br>而張愛玲則完全不同,她的文字和才氣少有幾個人能比,能夠讓人一讀再讀,盡管我受不了她的文字里刻骨的涼氣。習(xí)慣了聽人評論她清高孤傲,仔細(xì)想想,她應(yīng)該是患有自閉癥的,從童年到晚年,癥狀都很明顯。很同情她后來生活那么清苦,居無定所,沒有實際生活能力,在男人方面情商太低或者運(yùn)氣太差。她是很努力了,但已經(jīng)超出她應(yīng)對現(xiàn)實的能力,很可惜。否則,大才女應(yīng)該有更多的好作品。<br><br>陸小曼的故事就沒什么好評論的,只能說一物降一物,降去了年輕詩人的性命。徐志摩也是讓父母氣得吐血的主,不過,他確實才華橫溢,留給我們后代吃瓜群眾不少好詩和肉麻的信件。<br><br>林徽因是我的最愛。這樣的孩子,是每一個父母的驕傲。知書達(dá)理,善解人意,相夫教子,而且還端莊漂亮,才華橫溢。她跟梁思成兩人一起在賓大留學(xué),那時賓大建筑系還不收女生,她只能旁聽選幾門課,卻深得教授的賞識。<br> <div><br></div><h1><b><font color="#167efb">6.《Educated: A Memoir》(Tara Westover)</font></b></h1><br>這本書這幾年反復(fù)聽人提起,所以聽之前我的期望值很高。如果說這是一本小說,那確實是一本不錯的小說,語言生動,情節(jié)畫面感很強(qiáng),故事講得很吸引人。但“回憶錄”,真的嗎?添油加醋到何種程度以增加戲劇性,以親生父母兄弟姐妹為代價?!<br><br>作者無疑超級聰明,從摩門家庭的在家上學(xué)到英國劍橋的博士,按她書中的說法,全是她自學(xué)成才。這是她的第一本書,超級成功, 獲獎無數(shù)。去年拜登總統(tǒng)給她頒發(fā)了“國家人文獎?wù)隆保沂峭耆珪灹?,“showing great love and understanding for the world she left behind“,我怎么一點也沒有讀出來。<br><br>她的這本書出版后,她的家人,尤其她的父母和兄長,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威脅,因為她在書中把他們描繪成虐待孩子虐待動物的狂人。又一次,以一位母親的眼光,我實在受不了這樣的孩子,才氣越大破壞性越大。她的父親說她很危險,她還覺得很委屈。<br> <h1><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7.《The Great Gatsby》(F. Scott Fitzgerald)</font></b><br><br>聽這本書全是為了跟Mary套近乎,上學(xué)期這本書是她的英文課指定讀本之一。腦子里全是電影里小李子帥得不要不要的樣子。作為長島人和曾經(jīng)的紐約人,重溫這本書,跟大學(xué)時讀的時候比起來,自是多了很多親切熟悉感。<br><br>聽的當(dāng)中有一次跟Mary聊起,她說起賓館房間那一幕,我說我不記得有那一幕啊,她說,那一幕是整本書很關(guān)鍵的一幕,你怎么會不記得。那肯定是我聽著聽著睡著了,錯過了這關(guān)鍵一幕。唉,所以說,囫圇吞棗。<br></h1> <div><br></div><b><font color="#167efb">8.《巨流河》(齊邦媛)</font></b><br><br>我們在大陸長大的,從小被灌輸?shù)慕逃退^歷史,尤其是從二十年代到四九年的歷史,都是經(jīng)過大量改寫,完全片面的。所以,臺灣齊邦媛先生的這本書,跟多年前###的《########》一樣,給我們一個全然不同的視角,講述同一個時代的歷史事件和個人命運(yùn)浮沉。非常值得一讀,非常珍貴的史料。齊先生在八十高齡開始撰寫這本巨著,太了不起了!<br>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9.《Crime and Punishment》(Dostoevsky, translated by Constance Garnett)</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聽這本書也全是為了跟Mary套近乎。這孩子,從小閱讀和寫作都落后于同齡人,今秋進(jìn)入高中最后一年,心血來潮要選文學(xué)AP課。我婉言阻止無效,只得暗中替她捏一把汗?!蹲锱c罰》是文學(xué)AP課的暑假作業(yè),看抖音長大的孩子,如此文學(xué)巨著,她如何啃得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啃了幾頁我也不得而知,我自己倒是聽得如醉如癡。大學(xué)時讀的是中譯本,印象很深。這次聽的英譯本也非常不錯,朗讀者讀得很好,顫巍巍的聲音把殺人犯的心理描繪得栩栩如生。</p> <h1><br></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0.《Friends, Lovers and the Big Terrible Thing》(Matthew Perry)</b></h1><h1><br></h1><h1>芳大記者朋友圈提到,我也立刻聽起來。果然是“page turner”, 一口氣聽完,很適合在通勤火車上消遣。是Perry自己朗讀的,尤其生動親切,當(dāng)然也更加不勝唏噓。大病沒死,寫了這本自傳,結(jié)尾感謝了生命里所有人,然后,書出版一年后,過世了,還是死于與之糾纏了幾十年的藥物癮。才54歲。</h1><h1><br></h1><h1>人不得不信宿命。高富帥,要什么有什么,從小打架的是加拿大現(xiàn)任總理小土豆,年輕時約會的是星球大戰(zhàn)里演雷亞公主演員的妹妹,不到25歲他的名字在美國家喻戶曉,名聲和金錢像天空下來的雨一樣多且容易。但是,藥物癮如同魔鬼一樣跟他與影相隨,糾纏不休,直到要走了他的命。他一生進(jìn)出戒毒所四十多次,試過各種療法。這難道真的是不治之癥。</h1><h1><br></h1><h1>書寫得很有趣,到處都是Chandler的詼諧機(jī)智和可愛。聽完書后,重溫了幾集《老友記》,勾起對九十年代的懷念。那時,我剛來美國,《老友記》是我看的最多的電視劇。那時候,美國社會還沒有被DEI要挾,還可以有六個全白可人的年輕演員,無憂無慮給我們逗樂。</h1> <h1><br></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1.《Brain Droppings》 (George Carlin)</b></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2.《Napalm and Silly Putty》 (George Carlin)</b></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3.《Last Words》 (George Carlin)</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兩年前我才知道George Carlin,相見恨晚,妄為單口喜劇愛好者,沒聽過卡林,就如同古典音樂愛好者沒聽過巴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兩年里,卡林的段子我百聽不厭,同一個段子聽多少遍也依然能笑出聲來。我覺得英文單口喜劇,他是巔峰,無論從語言、表演和思想深度,都無人能及。尤其老年后,一襲棉布黑睡衣,在背景為客廳或臥室的環(huán)境里,一個腦袋光光的白胡子老人,手拿麥克風(fēng),完全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不在乎你笑不笑,他讓你思考。反文化、反政府、反宗教、反一切教條,他口無遮攔,無所顧忌,睿智犀利通透。他的語言如利劍,犀利得讓某些人某些團(tuán)體害怕,卻讓大眾大呼過癮。他的聲音帶著韻律,抑揚(yáng)頓挫,如同說唱音樂。他對英文語言的解構(gòu)讓人拍案叫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卡林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沒事就聽幾段他的段子外,遇到事遇到人,尤其美國社會和政壇的一些怪狀,我總?cè)滩蛔∠?,卡林會這么說?What would George Carlin say? 就如網(wǎng)上有人評論的,卡林是哲人,是先知,只是穿著單口喜劇的外衣來跟我們交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起毛不易的一句歌詞,“清醒的人最荒唐”,用在卡林身上最合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Last Words》是他的自傳,我囫圇吞棗聽了三遍。開頭就讓人捧腹大笑,“Sliding headfirst down a vagina with no clothes on and landing in the freshly shaven crotch of a screaming woman did not seem to be part of God’s plan for me. At least not at first. I’m not one of those people who can boast of having been a sparkle in his mother’s eye. A cinder comes closer.” 從來沒有想過可以如此描繪一個人的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光聽卡林的段子,尤其他晚年的段子,我在心中把他神化了。從他的自傳里,我看到了他凡人的一面,一生經(jīng)歷許多挫折,從來不合主流,從來沒有一帆風(fēng)順。而且,自傳里他從不掩飾自己“asshole”的一面,對親人對朋友,加之對毒品和酒精的依賴。不過,他比Perry幸運(yùn)得多,毒品和酒精對他創(chuàng)造力的貢獻(xiàn)遠(yuǎn)大于給予他的麻煩。</p> <h1><div><br></div><b><font color="#167efb">14.《Jorge Luis Borges: Collected Fictions》</font></b><br><br>因為明年二月要去阿根廷布市小待一天,聽了一些博爾赫斯。中國文化人中不少人喜歡他,我以前卻從來沒讀過。聽了一些后,覺得他的書值得細(xì)讀,不是通勤火車上消遣的書。他描繪的特隆世界,一個沒有名詞的世界,不正跟我們佛家的不著名相不謀而合,或許他就是受了佛教思想的影響。 <br></h1> 今年還聽了不少半途而廢的書,比如Virginia Woolf, Alice Munro, Sylvia Plath, Emily Bronte??傆X得自己該聽聽女性經(jīng)典作家,但她們都太細(xì)膩,不適合通勤火車上消遣。2025年還是不為難自己了,消遣一些紐時暢銷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