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李學(xué)山書法:《無逸》</font></h3> <b>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余錢,甕有余釀,釜有余糧,取數(shù)葉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br><br>定欲成仙,空生煩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zé)o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b><br><br>以上為鄭板橋過60歲大壽時,自己為自己寫的一幅超長的壽聯(lián),跟他的書法和竹子一樣,寫進了人生哲理。<br>我常常自我一一對應(yīng),發(fā)現(xiàn)自己何嘗不是如此。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李學(xué)山書法:康樂</font></h3> 常如作客,定欲成仙。<br><br>人的一生可不就是天天漂泊嗎?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為生計天天忙忙碌碌。哪里有一點當(dāng)主人的清閑時間呢?但是,在心里還是要有一點理想的,那是期望有朝一日成為逍遙自在的神仙。<br><br>何問康寧,空生煩惱。<br><br>因為忙碌,所以顧不得愛惜自己的身體。如果有朝一日真的停下來想想自己,這也不如意,那也不如意,全是煩惱。想起這些,還不如忙著好。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李學(xué)山書:天馬</font></h3> <div>其實人生的追求很簡單,無非是“囊有余錢,甕有余釀,釜有余糧”這些俗不可耐的東西。但是正是這些俗不可耐的東西,天天又不可能離得開,放得下。所以想像神仙一樣不食人間煙火,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既然人注定擺脫不了俗的東西,那就不妨俗下去,這也要,那也要,事事爭個高低,恨不得把所有的東西都搶到手,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別說活60歲了,就是活600歲,又能知足嗎?<br><br>就知足而論,像個老小孩一般無求無欲,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天天無所事事的快樂的生活者,別說或60歲了,就是活100歲又能如何,要讓我說,活到現(xiàn)在就應(yīng)該知足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