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世遺擴展·文博篇】 ?歷史從這里開始-走訪河南博物院(下)

李朗詩

<p class="ql-block">美篇呢稱:李朗詩</p><p class="ql-block">美篇號:3265353</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3日上午我們乘座火車從河南省鞏義市出發(fā),8點半到鄭州站,然后乘地鐵1號線轉(zhuǎn)2號線從關(guān)虎屯站出站C口走10分鐘左右就到河南博物院了。河南博物院位于鄭州市農(nóng)業(yè)路,博物院現(xiàn)有館藏文物17萬余件套,以青銅器、陶瓷器、玉石器及石刻造像最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我們走進主展館,長長的通道,在燈光映照下,好似一條深邃的時空隧道,引領(lǐng)我們穿越歷史。穿過通道,來到大廳,首先看到一尊巨大的金色塑像,稱為“華豫之門”。一人身披鎧甲,雙腿叉開,兩只胳膊左右伸開,推開兩頭大象。這座雕塑,寓意了人類的出現(xiàn),占領(lǐng)了長期被野獸統(tǒng)治的中原大地,推開了文明歷史的大門。</p> <p class="ql-block">河南博物院基本陳列共分10個展廳,展覽以時間為序,由新石器時代、夏商、西周、東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金元七部分組成。</p> <p class="ql-block">每一個展廳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每個故事都在努力呈現(xiàn)著一段段輝煌的歷史,件件文物向我們展示著古人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每一件文物拿出來有其舉足輕重的學(xué)術(shù)價值,特別是“九大鎮(zhèn)館之寶”,更讓人大開眼界。</p> <p class="ql-block">秦漢時期,國家統(tǒng)一,國力強盛。莊園經(jīng)濟及手工業(yè)發(fā)展迅速,張騫開通絲綢之路,加強了中外經(jīng)濟交往,中原地區(qū)成為世界的商貿(mào)中心。文化上獨尊儒術(shù),出現(xiàn)了許多領(lǐng)先世界的科技成就。</p> <p class="ql-block">魏晉南北朝時期,儒釋道三教并存,文學(xué)、繪畫、石窟藝術(shù)等繁榮興盛,體現(xiàn)著民族融合的特色,為隋唐時期的繁榮奠定了基礎(chǔ)。</p> <p class="ql-block">來到漢晉展廳。主要展品是古墓出士陶院、陶樓、陶屋以及陶瓷、彩色畫像磚等文物。</p> <p class="ql-block">莊園經(jīng)濟是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大特征,莊園之中亭臺樓閣林立,人們相互拜謁,暢飲美酒,載歌載舞,在生活享受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多彩的文化,這些內(nèi)容我們可從出土的大量畫像磚以及墓葬磚上看到。</p> <p class="ql-block">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一座四層灰陶樓,這就是一件隨葬品。</p> <p class="ql-block">從陶制院落可看到古代貴族生活起居十分講究,居住條件也很舒適,反映了兩漢中小地主的莊園生活。</p> <p class="ql-block">灰陶彩繪雙連倉-漢代(公元前206年一公元220年)·焦作市輪胎廠出土</p> <p class="ql-block">綠釉陶水榭-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三門峽市出士</p> <p class="ql-block">東漢末都:許昌故城,位于許昌市東18千米古城村。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劉協(xié))都許,許昌從而成為漢未北方的政治中心。220年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建立魏國,定都洛陽,列許昌為“五都”之一,將其作軍事文化重地,自此開始了魏、蜀、吳三國時代。</p> <p class="ql-block">畫像石、畫像磚是貴族墓室壁面上的裝飾構(gòu)件,以淺浮雕技法雕刻或模印的方式表現(xiàn)藝術(shù)形象及花紋圖案,其表現(xiàn)形式和藝術(shù)效果具有雕刻與繪畫的特征。南陽出士的畫像石、磚數(shù)以萬計,題材豐富,包含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天象星宿、車騎出行、舞樂百戲、奇離怪獸、狩獵斗雞和樓闕建筑等,堪稱漢代社會的百科全書,是帝鄉(xiāng)南陽貴族生活的真實寫照。</p> <p class="ql-block">石辟邪:東漢(25-220年)-許昌市出土·辟邪為漢代陵墓前的儀仗神獸,常與天祿配對。此曾以巨型青灰色石灰?guī)r整塊雕鑿而,成,形似虎似暢,體態(tài)威猛健壯。</p> <p class="ql-block">七盤舞畫像磚-東漢(25-220年)·新野縣后崗村出土-七盤舞是漢魏時期著名的宮廷舞蹈,舞時將盤、鼓覆置于地上。舞者在盤、鼓上高縱輕躡、浮騰累跪,踏舞出有節(jié)奏的音響,舞姿各異,優(yōu)美矯健。</p> <p class="ql-block">斜索戲乍畫像修-東漢(25-220年)·南陽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雄性石鹿-東漢(25-220年)·南陽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奏樂畫像磚-東漢(25-220年)·南陽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胡漢戰(zhàn)爭畫像磚-東漢(25-220年)·南陽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百戲宴飲車騎出行畫像石東漢(25 -220年)·南陽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丹淅吉金:楚人以帝高陽之苗裔自居。周成王時,熊繹立國于楚地,都丹陽(今河南淅川),篳路藍縷,勵精圖治;春秋時期,楚先后吞并漢淮之間四十余國,楚莊王一度飲馬黃河,敗晉服鄭,問鼎中原。雄厚的國力與多元的傳統(tǒng)造就了獨具特色的楚文化。丹淅流域是楚文化濫觴之地,楚人在此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這里展出的浙川春秋楚墓青銅器,以其富麗紋飾和精湛工藝,展現(xiàn)了楚文化獨領(lǐng)風(fēng)騷、彪師干秋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鎮(zhèn)院之寶:云紋銅禁。春秋晚期青銅器,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淅川下寺2號楚墓。為國家一級文物,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鎮(zhèn)院之寶”之一。云紋銅禁由禁體、12條龍形附獸、12條龍形座獸三部分組成。其紋飾繁縟,工藝復(fù)雜。十二條龍形附獸,昂首鼓腹翹尾,頭頂?shù)墓陲椗c兩旁的角飾都是浮雕透孔云紋;獸首,面對禁面張嘴吐舌,舌頭翻卷著,在禁面上邊;獸尾插著尾花。</p> <p class="ql-block">“王孫諧”編鐘,1978年浙川縣下寺楚國墓地M2出土,春秋文物。是目前我國出土的春秋時期數(shù)量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一套角編鐘。“王孫浩”編鐘共26枚甬鐘,最大的一枚重152.8公斤,最小的重2.5公斤。每件甬鐘都鑄有精致的花紋,在突起的乳釘紋中均有許多銘文,共113字。</p> <p class="ql-block">青銅水器主要用于禮儀活動中的盥洗儀式,以表恭敬和虔誠。大致可分為盛水器鑒、浴缶、承水器盤和注水器匜等。</p> <p class="ql-block">克黃州鼎為楚莊王時箴尹,冷男子文之孫“克黃”所鑄。《左傳:宣公四年》記載克黃出使于齊,返國途中,聞楚國內(nèi)亂,其家族若敖氏被楚王誅滅,將殃及克蕉,而克黃不畏死,毅然回國復(fù)命,終得楚王赦免,后更名目“生”。此鼎鑄造應(yīng)在公元前605年克黃更名以前,是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最早的楚國升鼎,具有珍貴的斷代價值。</p> <p class="ql-block">“滅火東井”陶井-東漢(25-220年)·偃師市出士</p> <p class="ql-block">綠秈陶廾-東漢(25-220年)·靈寶市張灣漢墓M2出土</p> <p class="ql-block">漢代陶器:漢代陶器以灰陶為主,也有一些紅陶和黑陶。釉陶工藝吸取了原始瓷器器表著釉的經(jīng)驗,創(chuàng)燒了以銅為呈色劑的低溫鉛釉陶器。常見的日用陶器有鼎、釜、罐、壺、缸、碗、缽、杯等,此外還專門燒造用于隨的明器,如井、灶、困、倉等。</p> <p class="ql-block">漢代陶俑:兩漢時期的陶俑,在繼承前代陶塑藝術(shù)的風(fēng)格上,注重細節(jié)刻畫,形象生動逼真,彰顯了墓主生前享樂和死后哀柴,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神采飛揚的夸張造型,寓巧于拙的豪放風(fēng)格,正是漢代人對生命價值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紅秈陶騎射-西漢(公元前206 公元25年)·濟源市泗洞溝M8出士</p> <p class="ql-block">陶俑頭-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宜陽縣出土</p> <p class="ql-block">綠釉立姿陶狗-漢代</p> <p class="ql-block">天文與科技:日月之行,星漢燦爛,古人通過對宇宙本源的探索,對星體運動的測量,創(chuàng)造了以“天人合二”思想為核心的中國古代天文學(xué)體系。在“天地之中”的河南,偉大的古代天文科學(xué)家和發(fā)明家人才輩出,張衡的候風(fēng)地動儀、蔡倫的造紙術(shù),馬鈞的指南車等發(fā)明創(chuàng)造領(lǐng)先世界,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p> <p class="ql-block">四神瓦當(dāng)-漢代(公元前206一公元220年)·瓦當(dāng)上分別模印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圖案,分別代表天上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的星宿。</p> <p class="ql-block">白虎星座畫像石-東漢(25-220年)·南陽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制瓷工藝: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陶瓷生產(chǎn)的躍進時期,青瓷生產(chǎn)區(qū)域由南方擴大到北方,瓷器制作技術(shù)在此時臻于成熟。</p> <p class="ql-block">彩繪陶持盾武士俑-北齊武平六年(575年)·1971年安陽市范粹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繪彩陶騎馬俑-北齊武平六年(575年)·1971年安陽市范粹墓出士</p> <p class="ql-block">鄧州南朝畫像磚:鄧州學(xué)莊南朝墓,位于鄧州市張許村。該墓南北長10米,東西寬約3.1米,高約3.2米,磚砌而成。墓壁用朱紅、黃、棕、藍、紫、淺紅、黑七種顏色繪制出各種彩色畫像達34種。這些模印加彩畫像磚,集雕塑、繪畫于一體,除儀仗、樂舞、軍隊、仆侍等常見題材外,還有宣揚儒家孝道思想的二十四孝故事圖,以及當(dāng)時流行的佛、道、玄學(xué)有關(guān)的題材,匯南北而秀出,是多種文化融合的產(chǎn)物。</p> <p class="ql-block">玄武畫像磚-南朝(420-580年)·1958年鄧縣學(xué)莊畫像磚墓出士</p> <p class="ql-block">文吏俑浮雕磚-南朝(420-580年)·1958年鄧縣學(xué)莊畫像磚墓出士</p> <p class="ql-block">宗教文化:兩漢魏晉南北初時期,社會思想處于則烈的轉(zhuǎn)型期。儒學(xué)的道德禮學(xué)、道教的天人合一、佛教的輪回轉(zhuǎn)生等觀念交玩雜揉,文化在多元激蕩中得到深化,構(gòu)成了一個自由競放的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劉紹安造像碑-北齊天保十年(559年)·新鄭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高海亮造像碑-北齊天保五年(554年)</p> <p class="ql-block">盤龍石座-唐長慶元年(821年)·登封市出士</p> <p class="ql-block">白釉黑彩瓷:張盛墓出士的白瓷質(zhì)地堅密,釉色接近純白,品類豐富,是中國早期白瓷的成熟作品,應(yīng)為相州窯所產(chǎn)。其中白瓷俑在不同的部位施以釉下黑彩,為后世釉下彩瓷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先河。</p> <p class="ql-block">鎮(zhèn)院之寶:武則天金簡,1982年出土于河南省登封縣嵩山峻極峰北側(cè)石縫中。為國家一級文物,是中國發(fā)現(xiàn)的唯一金簡。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鎮(zhèn)院之寶”之一。金簡,長36厘米,寬8厘米,厚0.1厘米,重223克。金簡長方形,正面鐫刻雙鉤楷書銘文3行63字:“大周國主武曌好樂真道長生神仙,謹詣中岳嵩高山門,投金簡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發(f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謹奏”。該文物為道教祭祀用品,武則天久視元年(公元700年)七月七日來嵩山祈福,遣使臣胡超向諸神投此簡以求除罪消災(zāi)。</p> <p class="ql-block">踏進隋唐展廳,展出很多民族色彩濃郁的唐三彩。隋唐時期,陶瓷生產(chǎn)形成了“南青北白” 的格局。河南成為此時一個重要的陶瓷中心,白瓷工藝臻于完美,釉色透亮、潔白如玉曾為貢品,主要窯口有鞏義窯、相州窯、鶴壁窯等。魯山段店窯創(chuàng)燒的花種瓷,鞏義黃治窯燒制的釉色豐富的唐三彩、絞胎器及最早的青花瓷,充分展現(xiàn)了唐代陶瓷工藝的推陳出新。</p> <p class="ql-block">三彩鷹首壺-唐代(618-907年)·1965年洛陽市東郊塔灣村出土·此壺兩側(cè)圖案生動,釉彩勻潤鮮亮,極具藝術(shù)魅力。其奇特造型系摹仿波斯金銀器而來。</p> <p class="ql-block">三彩舍利匣-北宋成平元年(998年)·1966年密縣法海寺塔基地宮出土</p> <p class="ql-block">三彩舍利匣的基座按照磚石結(jié)構(gòu)的疊澀須彌座制成,身為直口中空方形,四壁中部設(shè)假門,堲天王、爵獅,并貼團花和酸印花紋。施糊、黃、綠三色低溫抽。匣身和頂蓋內(nèi)壁刻有“咸平元年十一月三日”題記。</p> <p class="ql-block">繪彩陶載物駱駝-唐代( 618-9074)·孟津泉出士</p> <p class="ql-block">三彩駱駝及牽駝胡俑-唐代(618-907年)·1962年洛陽市南郊唐墓出士</p> <p class="ql-block">三彩鴛鴦尊-唐代(618-907年)·1974年新安縣十里村出士</p> <p class="ql-block">三彩轎車-唐代(618-907年)·鞏義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唐代經(jīng)濟繁榮、政治開明、社會富足,文化生活異彩紛呈。唐人創(chuàng)造的眾多藝術(shù)品,豐潤飽滿、富麗榮華,體現(xiàn)出唐人的審美旨趣,再現(xiàn)了當(dāng)時的社會時尚和人們的精神風(fēng)貌,折射出悅近撫遠、融匯八方的盛世氣象。</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是以高嶺土或黏士作胎素?zé)?,然后施以含有鐵、銅、鉆、錳等不同成分的彩釉,再次人窯焙燒而成的一種鉛釉陶器。在燒制中各種色釉流動浸潤,變幻莫測,藝術(shù)效果自然天成。</p> <p class="ql-block">三彩武官俑-唐代(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三彩文官俑-唐代(618-907年)·1931年洛陽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隋唐道教與佛教:隋唐采取了兼收并蓄的宗教政策,道佛兩教空前繁榮。唐代尊老子為“圣祖”,促使道教不斷發(fā)展,出現(xiàn)上清派、茅山宗、樓觀道等諸多流派。同時,佛寺林立,高僧輩出,譯經(jīng)大興,多個宗派并立,完成了佛教中國化的進程。中原是當(dāng)時道佛傳搔的主要區(qū)域,現(xiàn)存大量的道教及佛教遺跡、遺物,傳遞看大唐的盛世流韻。</p> <p class="ql-block">石菩薩頭像-唐代(618-907年)·1976年滎陽縣大海寺遺址出士</p> <p class="ql-block">繪彩陶塔式罐-唐代(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長象牙白菜-清代(1644-1911年)·河南博物院藏-長約23厘米,重260克。白幫、綠葉、黃心、褐根。菜葉層層相疊,脈絡(luò)清晰,葉莖有兩朵小花。菜葉背面趴著一只蟈蟈,通體綠色,正盡情吮吸白菜的鮮嫩汁水。旁邊靜臥一只瓢蟲,似乎也在埋頭享用大餐。</p> <p class="ql-block">象牙蘿卜-清代(1644-1911年)·河南博物院藏-長約27厘米,重229克。綠葉、紅莖、白根。根莖由上部的紅色漸變?yōu)橹胁康姆奂t和根部的白色,根須自然彎曲。一只蟈蟈伸著前肢由蘿卜葉爬向莖部,張開嘴欲吸吮甘甜的汁水,畫面動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我們參觀了河南博物院,見識了許許多多文物,每一件都是價值連城的歷史文化瑰寶。從文明曙光初現(xiàn)的新石器時代、展示輝煌的夏商周時代、兼容并蓄的兩漢魏晉南北朝時代,到盛世繁華的隋唐時代,再到光彩熠熠的宋金元時代,一件件古樸典雅厚重莊嚴的歷史文物,訴說著跨越千年的美麗榮光。在河南博物院,我們不只從文物里了解了古代祖先的生活方式,更讓我們深刻地認識了河南,認識了中國。一座博物院,半部河南史,半部華夏史。那厚重的歷史,那璀璨的文化,那瑰麗的珍寶,無不令人震撼,深感不虛此行。對于歷史文化愛好者來說,河南博物院絕對值得去看一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