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篁嶺位于江西省婺源縣,擁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四周群山環(huán)繞,景色優(yōu)美,被譽為"中國最美鄉(xiāng)村"。這個村莊以其令人驚嘆的風(fēng)景、古老的徽派建筑和豐富的文化底蘊而聞名遐邇。每當(dāng)秋季時節(jié),篁嶺便上演一場場關(guān)于色彩與收獲的"曬秋"奇觀,吸引著無數(shù)游人紛至沓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1月27日,在深秋時節(jié),我們從廣東省佛山市出發(fā),踏上了前往篁嶺的旅程。上篁嶺,看曬秋,自然是我們此行的主要目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佛山到杭州再駕車抵達(dá)篁嶺,已是中午時分。在我們最初的印象中篁嶺像其它江南村子一樣,建在山前溪邊的平地之上,而篁嶺是建在海拔約500米的深山上,游客要到篁嶺村,需要坐纜車上去,時間約15分鐘,門票120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出纜車站,通向篁嶺村的是一條蜿蜒曲折的青石板路,道路兩旁有許多高大的幾百年古樹,依然蒼翠挺拔,枝繁葉茂,歷經(jīng)風(fēng)雨滄桑。道路一旁有一幢青磚黛瓦、古色古香的農(nóng)家小屋,另一旁為連綿不斷的山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篁嶺是一個山巒起伏,森林茂密的地方,而豐富的植物為篁嶺的秋天增添了無盡的色彩,自然風(fēng)光令人陶醉。村道兩旁,楓葉漸紅,銀杏葉黃,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迎賓大道,秋風(fēng)吹來,紅楓舞動,杏葉落黃。山坡上,漫山遍野的梯田盡收眼底,滿目群山盡是田,層層疊疊鋪上天。依山而建的梯田,逶迤磅礴,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無邊無際,直通天際。只是在村外,這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畫卷,已令人過目難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來到篁嶺古村入口處,一個古樸典雅帶著明顯徽派建筑風(fēng)格的木制牌樓撲面而來,頂部由黛瓦鋪就,上方匾額上刻著"天開篁嶺"四個金色大字,暗示了篁嶺的自然美景和獨特的地理特征,兩側(cè)還懸掛著一副楹聯(lián):"平陽碩德傳千古,石耳清風(fēng)貫九州"。這牌坊是篁嶺的一個重要標(biāo)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過牌坊,來到村口一個較大的廣場。這里是篁嶺村民集中開會的地方,如今也成為了村民曬秋的廣場。廣場上,懸掛著六個大簸箕,寫在上面的"來篁嶺,曬個秋"六個紅色大字,分外醒目。在這里,家家戶戶晾曬的七彩農(nóng)作物組成了一幅幅動人的豐收畫卷。未入村里,在村口迎接我們的已是滿眼的"曬秋"場景,期待村里的"曬秋"景色更加耀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步入村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幾棵高大挺拔的柿子樹,落盡綠葉的柿子樹,剩下的只是果實滿樹了,綴滿枝頭的果實在藍(lán)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的清新和艷麗,淡雅的柿子香飄散在村頭,成熟的柿子,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著點點金光,滿透著豐收的喜悅。這秋天特有的神韻,令我們發(fā)出了陣陣的驚喜聲,預(yù)示著一場撩人眼睛的視覺盛宴即將上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進(jìn)入篁嶺古村第一個參觀的地方為《婺源民俗文化展覽館》。展覽館是一個古建筑,它原來的名字叫"曹氏宗祠"。這祠堂的門面、石墩、飛檐,無一處不透露出大氣、莊重和威嚴(yán)。門前廣場晾曬著金燦燦的稻谷,2個石墩上置著黃澄澄的玉米柱,非常形象地將"曬秋"這一民俗文化展現(xiàn)在游客面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篁嶺古村不大,最主要的是兩條街道是。一條是天街,一條是水街。古村的中間,是一條長約700米的街道,貫穿整個篁嶺古村,用青石板與條石鋪就,是篁嶺古村最寬敞的街道。因為古村時常會被山間的濃霧所籠罩,時隱時現(xiàn)的街道,猶如天上的街市一樣,故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天街"。村內(nèi)的其它巷道再由天街分支,延展至村莊的各個角落。街兩側(cè)商鋪林立,各種該地特色的商品在此匯聚。商鋪建筑多為明清時期的徽派建筑,粉墻黛瓦、馬頭墻、歇山頂、飛檐角、雕花的門窗,異常古樸。天街是篁嶺最繁華最熱鬧的地方,也可以說是篁嶺的"商業(yè)一條街"。</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篁嶺,一個名字中蘊含著詩意的古村落,我們來到村內(nèi),首先游覽古村內(nèi)一些歷史悠久的明清古建筑。有500多年歷史的篁嶺,保存著大量明清時期的建筑,包括古宅、古井、古道等,其中不乏國家級文物保護(hù)單位。這些古建筑以精美的木雕、石雕、磚雕、彩繪等藝術(shù)形式呈現(xiàn)出來,展現(xiàn)了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藝和文化內(nèi)涵,值得我們慢慢去欣賞體會。它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篁嶺文化深厚底蘊的體現(xià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著青石板路,我們緩緩步入篁嶺的街巷之中,一路走來,相鄰相間的官邸民居,鱗次櫛比的明清古建筑,鑲嵌點綴在高低錯落的道路兩側(cè),村內(nèi)所有的民居,全是圍繞著天街,順著山坡上下而建的,從天街上引出的小巷,可以通向每一棟居民家的門口。以往,村民在辛苦耕作之后,把收獲的糧食農(nóng)作物如稻谷、玉米、辣椒、柿子等,放在太陽下晾曬干燥,以便可以長時間保存。由于村內(nèi)平地少的可憐,隨山而建的民居,缺少農(nóng)產(chǎn)品晾曬的場地,為了適應(yīng)這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每家每戶都在屋檐、瓦面、窗戶或二樓處搭建木條向外凌空伸展形成曬架,放上竹制的曬匾晾曬農(nóng)產(chǎn)品,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久而久之,曬秋演變成為這里的農(nóng)俗,成為篁嶺村獨享的一個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漫步在篁嶺古村內(nèi),所到之處均見曬秋的景象。金秋時節(jié)的篁嶺,家家戶戶房前屋后都曬滿了五顏六色的農(nóng)作物,呈現(xiàn)出一幅獨特的秋日豐收畫卷,篁嶺人將這盛景親切地稱為"曬秋"。曬秋的"秋"是指豐收的果實,所以曬秋并非秋季"專屬",一年四季都有應(yīng)季的農(nóng)作物可曬。春季曬的是筍干,夏季曬是茄子、豆角、黃豆,而秋季曬的東西是最多的,像稻谷、玉米、辣椒、柿子、菊花,冬天曬的臘雞臘鴨、臘肉臘腸還有紅薯等等。本來,晾曬農(nóng)作物在其它地方也是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然而,篁嶺人卻將這種日常行為發(fā)揚光大,玩出了新的花樣,成為篁嶺村的一大奇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來到篁嶺是星期四,并非節(jié)假日,所以在村內(nèi)這條主街道上,人流不算很多,但十分喧鬧,兩旁徽式商鋪林立,硯莊、繡坊、茶坊、酒肆、書畫、咖啡館、小餐廳、工藝品店和民宿鱗次櫛比,各種叫賣聲此起彼伏,充滿著人間煙火氣息,為篁嶺更添一份韻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村內(nèi)的環(huán)境十分整潔干凈,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循著山勢而建,而家家戶戶在屋前屋后、墻角窗邊都精心種植了各類五彩斑斕的鮮花,將篁嶺點綴得更加漂亮,更加迷人,它們迎風(fēng)搖曳,在陽光照耀下,散發(fā)出淡淡的芬芳,那香氣雖不濃郁,卻足以讓人心曠神怡,讓人倍覺清新愉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村中漫步,不知不覺已到午后。山村的日落比較早,到下午4時30分左右,太陽基本完成了白天的工作,就要歇息回家了。所以我們必須趕在日落前完成拍照的任務(wù)。小村雖然不大,但銜巷縱橫交錯,靠自己去尋找最佳攝影點有點困難,于是我們便詢問了村中的居民,了解到拍照最佳點在村中最高位置的曬工坊和曬秋展示平臺,在村民指引下,我們?nèi)讲⒆鞫?,步覆匆匆趕往制高點,從高處俯瞰篁嶺的美麗全景,拍攝網(wǎng)上介紹的呈現(xiàn)篁嶺最佳景色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曬工坊是一個俯瞰篁嶺古村全景和觀賞曬秋的絕佳位置,有三層樓的觀景臺,網(wǎng)上大部分篁嶺曬秋的照片都是在此處拍攝的。尤其當(dāng)夕陽西下時,柔陽的陽光灑在曬物上,更是形成七彩斑斕的景象,美麗至極。我們來到曬工坊,這里早已是人滿為患,需要耐心排隊等待一段時間,才能占據(jù)最佳位置,拍到自己心儀的曬秋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曬工坊的觀景陽臺上俯瞰,只見遠(yuǎn)遠(yuǎn)近近、高高低低、錯落有致的農(nóng)家屋頂上,長長的木架托起各式各樣的曬匾,曬匾上鋪滿了辣椒、玉米、南瓜片、柿子、黃菊、菜干等五顏六色的農(nóng)產(chǎn)品,紅的如火,黃的似金,綠的像玉,層層疊疊,色彩斑斕,宛如一個個精美的調(diào)色盤,鋪滿了整個村莊,構(gòu)成了一幅幅生動的秋日豐收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午后,游客漸漸多了起來,人們穿梭在這獨特的風(fēng)景中,或駐足觀賞,或拍照留念,無不陶醉于這質(zhì)樸而又熱烈的鄉(xiāng)村風(fēng)情。秋天的篁嶺,不僅風(fēng)景如畫,更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在這里,你可以找到各種絕佳的拍照位置,篁嶺確實是個移步換景的地方,一路上我們不停地拍照,總想把篁嶺美好的瞬間留在記憶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曬工坊下來,奔向曬秋展示臺,途中參觀了五桂堂。五桂堂是篁嶺一座歷史悠久的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傳統(tǒng)的徽派建筑,它不僅是篁嶺人的祖宅,更是家族傳承的象征。五桂堂為典型官宅,精美磚雕門樓、魚池庭院,前后天井,前堂后庭,左右?guī)?,屋?nèi)木雕大氣而絕美。最奇特之處,便是那開在屋墻上被分別做成寶瓶、葫蘆、芭蕉葉形狀的窗戶倒是別具一格,透過窗戶,你可以領(lǐng)略到篁嶺村落別樣的韻味,看到的似乎是不一樣的風(fēng)景。網(wǎng)上很火的窗口照片就是出自這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離五桂堂不遠(yuǎn)處便是篁嶺景色最美、場面最壯觀,場景最集中的曬秋展示平臺。平臺位于景區(qū)最高處,視野開闊,可以遠(yuǎn)眺整個篁嶺村,這里充分展示了篁嶺獨特的曬秋文化,是感受曬秋民俗的最佳地點。從立秋到立春,平臺上擺滿了裝載著各種各樣、五顏六色農(nóng)作物的曬匾。陽光下,這些農(nóng)作物逐漸脫水,色澤更加鮮亮,不僅保留了食物的原味,也寓意著一年辛勤耕耘的收獲與希望。在這里,每一片曬干的辣椒,每一粒金黃的玉米,每一朵芬香的黃菊、每一個香甜的柿子都承載著村民們對未來的美好期盼,也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幅生動、和諧、充滿生命力的秋日豐收畫卷。此時游客們紛紛以此為背景,拍下這超級壯觀的曬秋場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更有些村民會將農(nóng)作物擺成各式各樣的造型,充分展示出他們的創(chuàng)意能力。</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展示平臺高處俯拍,篁嶺全貌盡收眼底。只見五顏六色的曬匾與粉墻黛瓦、層層疊疊的徽派建筑相映成趣,場面震憾,組成一幅天人合一美麗的自然畫卷,形成極富地域特色的壯麗景觀,構(gòu)成了篁嶺古村獨有的特殊印記。</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曬秋的主角是這些五顏六色、七彩繽紛的農(nóng)作物,以及與它們相互映襯的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與五彩斑斕的農(nóng)作物相結(jié)合,從觀景臺上俯拍,不管怎么拍都能拍出出眾的照片。我們拍過很多的秋天景色,但都沒有這片陽光下泛著繽紛色彩的鄉(xiāng)村來得美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曬秋平臺下來,我們步入了篁嶺另一條主街花溪水街。水街是篁嶺另一條重要商業(yè)街,與天街并列,共同構(gòu)成了篁嶺的繁華景象。水街高低錯落,被稱為"坡面上的街道",沿街而建的商鋪均為傳統(tǒng)的徽派建筑,多為酒吧、咖啡、甜品、茶舍等休閑店鋪,街道旁樹木蔥蘢,鮮花簇?fù)?,流水潺潺,亭臺樓閣,仿若江南水鄉(xiāng)。漫步在水街,清新涼爽的氣息撲面而來,不過,終究又是一條商業(yè)街,我們也就沒有過多停留,趁著天色還早,還是多游覽古村其它一些景點為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在篁嶺的青石板路上,抬頭仰望,只見家家戶戶的屋頂、窗臺、屋檐甚至是墻上,都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農(nóng)作物,它們隨風(fēng)輕輕搖曳,發(fā)出悅耳的響聲,仿佛在向游客講述著一個個秋收喜悅的故事。這樣的場景,既是對自然饋贈的珍惜,也是對傳統(tǒng)農(nóng)耕文化的傳承與展示。漫步在篁嶺的街巷中,你會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沉醉在這豐收的喜悅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篁嶺全村房屋高低錯落排布在落差近百米的山坡上,加上曬架與屋頂?shù)母叩蛯Ρ?,使得篁嶺人家的晾曬呈現(xiàn)出一種少有的層次感,那五顏六色的農(nóng)作物,襯托著黛瓦白墻的徽派建筑,儼然就是一幅美景天成的風(fēng)景畫。"曬秋"不僅是農(nóng)作物的晾曬,更是一種生活的藝術(shù)。這種農(nóng)俗不僅裝點了村莊,更成為了篁嶺旅游的一大名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篁嶺,曬秋用的就是這些簸箕,這種簸箕有多種形狀,大小不一,最大可達(dá)直徑2米,不同的規(guī)格,可晾曬不同的農(nóng)作物。我們在欣賞曬秋景色的同時,還可以了解到篁嶺精湛的民俗工藝。這里的民俗工藝,如編織簸箕的竹編、徽繡等,都是篁嶺人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在這些工藝中,我們可以看到篁嶺人民的智慧和匠心獨運,也可以感受到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篁嶺古村,在這個半山的村落,每一片曬架上的農(nóng)作物都仿佛在訴說著村民的辛勤與豐收的喜悅,展現(xiàn)著一種淳樸的生活方式。村民們在自家屋頂里曬著秋收的成果,色彩斑斕的曬架上,豐收的果實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下,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畫卷,這繽紛耀眼的色彩,讓每一位到訪者都沉醉于這份質(zhì)樸而濃烈的秋色之中,心生贊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篁嶺古村內(nèi),隨處可見曬秋人家忙碌的身影。在一個小院里,有一位老人正忙著給剛收成的柿子進(jìn)行挑選、削皮、切片,為晾曬前做著準(zhǔn)備工作,他的臉上充滿著豐收的喜悅,笑容里洋溢著對生活的熱愛與滿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深秋的篁嶺,曬秋的季節(jié),紅紅的柿子與五彩斑斕的曬匾交相輝映,構(gòu)成一幅幅動人的畫面。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谷香與果香,那是秋天獨有的味道,讓人心曠神怡。如果說秋天是五彩繽紛的,那一定是藏在婺源篁嶺的曬秋圖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篁嶺的旅行中,你不僅可以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fēng)光和豐富的人文景觀,還能體驗到這里的淳樸民風(fēng)和獨特的生活方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篁嶺古村雖然不大,但街巷縱橫交錯,步上步落,對我們的體力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如果玩累了,走累了,不妨在村中的某個角落歇腳,喝一杯咖啡或品一杯香茗,靜看那些浪漫如詩的曬秋景色,體驗著古村的寧靜與祥和,確實是一種莫大的享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白墻黛瓦柿子紅,世外桃源曬秋忙。在篁嶺,除了曬秋的場景,另一個最吸引我們眼球的便是柿子。深秋的篁嶺古村,一棵棵柿子樹點綴其間,樹上的柿子鮮艷欲滴,泛著光澤,格外的美麗,柿子與古村落相映成趣,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裝飾,構(gòu)成了一幅動人的自然景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滿街巷的柿子樹結(jié)滿果實,點綴在枝頭,這些柿子如同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燈籠,裝點著村莊的每一個角落,染盡山村,熠熠生輝,美輪美奐。這一個個紅艷艷的柿子,帶著深秋的色彩,透著香甜的味道,成了我們眼中最美的風(fēng)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愛國墻: 這是一面斑駁的徽派建筑中的特色墻,墻面因部分脫落后被人工改造成中國地圖而得名,人們親切地稱其為"愛國墻"。來景區(qū)的游人紛紛在此停留拍照留念,成為著名的網(wǎng)紅打卡地圖。"愛國墻",它不僅是篁嶺的一道獨特風(fēng)景,更是激發(fā)游客愛鄉(xiāng)愛國情感的所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篁嶺現(xiàn)在幾乎是為游客準(zhǔn)備的,一年四季都能拍出美美的照片,但秋季來的話會更加應(yīng)景,色彩也更豐富。景點上的辣椒、南瓜、黃菊、玉米等都是為了拍照而布置的,而且還有專職擺拍的模特,拍出來的效果真的美到讓人驚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里的建筑風(fēng)格古樸典雅,白墻黛瓦、馬頭墻等元素?zé)o一不展現(xiàn)出濃郁的徽派風(fēng)情。每當(dāng)太陽西下,夕陽灑落,整個村莊仿佛被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如夢如幻,美不勝收,更添幾分神秘與韻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篁嶺,至今仍保存有一間古老的郵驛。這間郵驛位于篁嶺天街,由篁嶺百年古宅開辟而成,別具一格,古樸典雅,極具文物價值。走進(jìn)郵驛,宛如走回舊時光,可靜靜感受相念與懷念,找回曾經(jīng)有過的意境,找回不曾領(lǐng)略的聲與色。這座郵驛現(xiàn)今仍發(fā)揮著現(xiàn)在郵局的功能,為村民和游人提供郵寄信件、明信片等服務(w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江西婺源的篁嶺村,確實是一個風(fēng)景如畫的古村落,它宛如一幅動人的水墨畫卷,靜靜地鋪展在世人面前。全村約有120多棟古徽州民居,黛瓦白墻,飛檐拱門,沿著落差數(shù)百米的坡面上而建,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層次極為分明,村外村內(nèi)樹木郁郁蔥蔥,在秋陽的照耀下更顯古樸與寧靜。篁嶺,不僅是一處古建筑群落的展示,更是一幅活生生的鄉(xiāng)村生活畫卷。每當(dāng)日出,篁嶺人家紛紛將農(nóng)作物拿出來晾曬,房前屋后、窗外瓦面成為了曬竹匾的世界,長長的木架托起圓圓的曬匾,紅艷艷的辣椒、金燦燦的篁菊、黃澄澄的玉米……五顏六色的農(nóng)作物裝點著篁嶺,造就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曬秋人家。在這里,徽派建筑的靜謐與曬秋的熱烈相得益彰,共同編織出一曲悠揚的美麗鄉(xiāng)村詩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曬秋,將天然色彩鋪滿整個村子,這種浪漫的表達(dá)吸引了無數(shù)游客紛至沓來。每年,無數(shù)游客沖著這曬秋慕名而來,只為一睹這片人間獨具特色的美景風(fēng)采。篁嶺的秋天,就像是一幅五彩斑斕的水墨畫,美得讓人陶醉。"曬秋"現(xiàn)今成為篁嶺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線,成為最醒目的"婺源旅游符號",甚至被人們譽之為"最美中國符號"。如果說秋天要去一個地方旅行,那么篁嶺絕對是一個不能錯過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太陽已落下,旅程即將結(jié)束,在返程之前,可以在篁嶺景區(qū)內(nèi)購買一些農(nóng)產(chǎn)品和紀(jì)念品。篁嶺的農(nóng)產(chǎn)品豐富多樣,傳統(tǒng)工藝品手工精致,如柿餅、糯米膏,曬秋的明信片、木雕等,贈親送友,都是不錯的旅行禮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只用了半天的時間,終于完成了心心念念的婺源篁嶺曬秋之旅。在篁嶺的曬秋中,我們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慷慨和人與自然的和諧。這里的秋天不僅給人們帶來了視覺上的享受,更讓我們對篁嶺人的辛勤勞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篁嶺的曬秋是一幅充滿活力和溫情的畫卷,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詮釋著篁嶺人對生活的熱愛與尊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篁嶺,是一個來了還想再來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The End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字編輯、 攝影:珠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2月28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