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從伯明翰出發(fā)乘坐四個半小時的火車,我們來到了向往許久的蘇格蘭????????????????愛丁堡。到酒店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的步行到王子街去欣賞夜景。</p> <p class="ql-block">遠眺夜幕下燈光渲染的位于半山的城堡,有點童話世界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這座雕像是為了紀念在1899 - 1902年南非戰(zhàn)爭中犧牲的皇家蘇格蘭灰騎兵的軍官和士兵。雕像位于蘇格蘭??????????????愛丁堡,它不僅是對犧牲士兵的緬懷,也是當?shù)氐囊粋€重要歷史地標。</p> <p class="ql-block">司各特紀念塔位于蘇格蘭愛丁堡的王子街花園 。?其建筑風格是維多利亞哥特式建筑,呈方形錐頂,四座小尖塔拱衛(wèi)著中央的高塔,高塔底部四方都是拱門 。 為紀念蘇格蘭的“歷史小說之父”沃爾特·司各特而建 。</p> <p class="ql-block">司各特紀念塔高61.11米,通體由愛丁堡附近開采的含有瀝青的砂巖建成,因石質(zhì)疏松,現(xiàn)呈黑褐色 。塔內(nèi)有狹窄的287級臺階,可通往尖頂上的觀景臺,登頂可俯瞰愛丁堡市中心景色 。塔中心是純白色的司各特大理石雕像,他身著長袍,手持書本,愛犬臥于身側(cè),其作品中的64位主人公也被雕成雕塑環(huán)繞塔身 。</p> <p class="ql-block">司各特的作品豐富,涵蓋詩歌、小說、傳記等多種體裁,以下是一些主要作品:</p><p class="ql-block">詩歌 《蘇格蘭邊區(qū)歌謠集》:1802年至1803年出版,收錄了蘇格蘭邊區(qū)的傳統(tǒng)歌謠,展現(xiàn)了蘇格蘭的風土人情和歷史傳說,為其后續(xù)創(chuàng)作奠定了基礎.</p><p class="ql-block">《最后一個吟游詩人之歌》:1805年問世,是司各特第一部有分量的長詩,通過吟游詩人之口講述故事,充滿浪漫主義色彩.</p><p class="ql-block">《瑪米恩》:1808年出版,以中世紀蘇格蘭為背景,講述了貴族瑪米恩的愛情與冒險,展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和人物情感.</p><p class="ql-block">《湖上夫人》:1810年出版,詩中描繪了蘇格蘭美麗的湖光山色和浪漫的愛情故事,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浪漫主義情懷.</p><p class="ql-block">小說 《威弗利》:1814年出版,是司各特的第一部歷史小說,以蘇格蘭為背景,講述了貴族青年威弗利的冒險經(jīng)歷,展現(xiàn)了蘇格蘭的歷史變遷和社會風貌.</p><p class="ql-block"> 《艾凡赫》:1819年出版,以12世紀英國為背景,講述了撒克遜貴族艾凡赫在諾曼王朝統(tǒng)治下的冒險與愛情,反映了當時的民族矛盾和社會問題.</p><p class="ql-block">《紅酋羅伯》:1817年出版,生動地展現(xiàn)了從傳統(tǒng)社會到現(xiàn)代社會變革中,英國不同區(qū)域的差異以及個人面對家庭和社會突變的掙扎.</p><p class="ql-block">《中洛辛郡的心臟》:1818年出版,以18世紀蘇格蘭為背景,通過描寫愛丁堡監(jiān)獄的故事,展現(xiàn)了蘇格蘭的社會現(xiàn)實和人性的復雜.</p><p class="ql-block">《驚婚記》:1823年出版,講述了蘇格蘭青年昆丁·達威特與逃婚少女的愛情故事,以及圍繞少女財產(chǎn)展開的明爭暗斗.</p><p class="ql-block"> 傳記《斯威夫特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1814年出版,對愛爾蘭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介紹.</p><p class="ql-block">《拿破侖傳》:1827年出版,詳細記述了拿破侖·波拿巴的一生,包括他的軍事生涯、政治成就以及對歐洲歷史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偶遇一位身著圣誕老人服裝的快遞員,熱情的向路人打招呼。</p> <p class="ql-block">蘇格蘭風笛的由來尚無定論,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羅馬傳入說:風笛起源于古代西亞兩河流域的蘇美爾地區(qū),約公元1世紀流傳到古羅馬。羅馬軍隊入侵大不列顛時,將風笛傳入蘇格蘭。愛爾蘭傳入說:部分人認為風笛是由蘇格蘭殖民部落從愛爾蘭帶過來的。本土起源說:雖無確鑿證據(jù),但有觀點認為風笛在蘇格蘭經(jīng)歷了獨特的發(fā)展歷程,逐漸形成了如今具有代表性的蘇格蘭風笛。其在蘇格蘭的發(fā)展與當?shù)氐臍v史、文化以及社會生活緊密相連,成為蘇格蘭高地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蘇格蘭風笛其音色高亢而悠揚、粗獷有力、嘹亮且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能夠傳達出強烈的情感和力量,在演奏中常給人一種曠遠飄逸、平緩幽深之感,適合表現(xiàn)英雄氣概,如《蘇格蘭勇士》等曲子,盡顯蘇格蘭勇士的英勇豪邁。</p> <p class="ql-block">演奏者需先往皮囊中鼓氣,再通過左臂夾壓皮囊鼓氣來供氣,使空氣流向旋律管、共鳴管等部位發(fā)聲。演奏時,可通過控制氣息的強弱和指法,發(fā)出從低沉到高亢的各種音高,形成獨特的音樂風格,比如在演奏抒情曲時氣息控制得較為輕柔,演奏舞曲時則氣息更強。</p> <p class="ql-block">蘇格蘭風笛既能演奏出歡快活潑的舞曲、激昂熱烈的慶典音樂,又能演奏深情款款的抒情曲等多種風格的音樂作品,可用于戰(zhàn)爭、行軍、召集高地居民、哀悼亡靈等不同場景,還能在婚禮、葬禮、生日派對、凱爾特節(jié)日等各類場合演奏,展現(xiàn)出或喜慶、或莊重、或哀傷等不同的情感色彩。三根共鳴管能發(fā)出連續(xù)不斷的共鳴聲,這是風笛的特色之一,為音樂增添了豐富的和聲效果,讓風笛的聲音更加飽滿、立體。</p> <p class="ql-block">演奏者通常身穿蘇格蘭傳統(tǒng)服飾,邊行走邊演奏,這種自由奔放的演奏方式使風笛音樂充滿了活力和動感,也成為了蘇格蘭風笛演奏的一個標志性特色。</p> <p class="ql-block">曾經(jīng)在大片《勇敢的心》中聽到過蘇格蘭風笛,悠揚婉轉(zhuǎn)。電影講述的是13世紀末蘇格蘭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帶領(lǐng)蘇格蘭民眾反抗英格蘭貴族暴政,追求民族獨立和自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華萊士本是普通蘇格蘭農(nóng)民,因英格蘭士兵殺害他的妻子,他的怒火被點燃,決心反抗. 他憑借自身的勇氣和領(lǐng)導才能,集結(jié)了蘇格蘭各地的力量,組建起反抗軍隊,多次與英格蘭軍隊展開激烈戰(zhàn)斗,其中斯特林橋戰(zhàn)役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蘇格蘭人的士氣。</p> <p class="ql-block">在反抗過程中,華萊士與法國公主伊莎貝拉相遇并相愛,伊莎貝拉被他的精神所打動,暗中協(xié)助他對抗英格蘭. 然而,蘇格蘭貴族的背叛卻讓華萊士的軍隊在福爾柯克之戰(zhàn)中遭受重創(chuàng)。后來,華萊士遭人設計被英格蘭軍隊捕獲,盡管伊莎貝拉求情,他仍拒絕投降,最終在倫敦被判處死刑. 華萊士刑前高呼“自由”,其英勇事跡和精神激勵著蘇格蘭人繼續(xù)抗爭,最終羅伯特·布魯斯繼承了他的遺志,帶領(lǐng)蘇格蘭贏得了自由和獨立。</p> <p class="ql-block">熱鬧的王子街圣誕集市,有點類似咱們國內(nèi)的夜市,攤主們大多售賣的是圣誕節(jié)相關(guān)的禮物和紀念品。</p> <p class="ql-block">在特殊節(jié)日,愛丁堡的夜更是別有一番風味。比如十一二月的王子街花園圣誕集市,暖調(diào)的燈飾、冒著熱氣的熱紅酒以及隨處播放的輕音樂,讓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街邊的店鋪裝飾了圣誕的燈光,節(jié)日氣氛濃郁。</p> <p class="ql-block">愛丁堡的有軌電車??</p> <p class="ql-block">雕像底座上刻有“ADAM SMITH”的字樣,這是亞當·斯密的雕像。亞當·斯密是著名的蘇格蘭經(jīng)濟學家和哲學家,被譽為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之父。</p> <p class="ql-block">雕像底座上刻有“HUME”字樣,表明這是大衛(wèi)·休謨(David Hume)的雕像。大衛(wèi)·休謨是蘇格蘭著名的哲學家、歷史學家和經(jīng)濟學家,在西方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蘇格蘭國家圖書館</p> <p class="ql-block">愛丁堡的古老建筑在夜晚各色燈光的映照下,散發(fā)著古樸而神秘的氣息。坐落在火山巖上的愛丁堡城堡??,夜晚燈光璀璨,其壯觀的景象吸引著眾多游客駐足欣賞;皇家英里大道連接著城堡與宮殿,街道兩側(cè)精美的建筑和商店在燈光下別具特色,紅色電話亭、古老的建筑和傳統(tǒng)的英式街景交相呼應。王子街的鐘樓被溫暖燈光籠罩,周邊的石頭建筑呈現(xiàn)出溫暖的黃色;卡爾頓山也是欣賞夜景的絕佳之地,從這里可以俯瞰整個城市的美景,包括愛丁堡城堡、皇家一英里和圣吉爾斯大教堂等,還可以眺望遠處的月色、星光和大?!?lt;/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