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樓始建于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位于里運河東側的古鎮(zhèn)河下,同蕭湖中的曲江樓隔水相望。登臨文樓,觀賞湖光水色,頓覺幽雅神怡,此樓常為文人學士聚會之所,故得名曰:“文樓”。<div> </div> 文樓湯包由淮安古鎮(zhèn)文樓而得名,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間 淮安河下古鎮(zhèn)的特色小吃 ,被譽為“天下第一鮮”第一次品嘗蟹黃湯包是上個世紀80年代,那時兩角錢一只。 淮安市淮安區(qū)河下古鎮(zhèn)。 拆建后的文樓坐落在長長的石板街旁 拆建后的文樓坐落在長長的石板街旁 拆建后的文樓坐落在長長的石板街旁 拆建后的文樓坐落在長長的石板街旁 拆建后的文樓門頭坐落在長長的石板街旁 擴建后的文樓門廳 擴建后文樓廳堂也是古色古香 擴建后文樓廳堂也是古色古香 陳海仙——淮安一代名廚(1797—1868),淮安區(qū)河下古鎮(zhèn)花巷人,文樓湯包創(chuàng)始人。 文樓湯包采用水調(diào)面制作面皮,皮薄如紙,透亮明澈,餡心由肉皮、雞丁、肉塊、蟹黃、蝦米、竹筍、香料、紹興酒等二十多種配料混合而成,先加溫成液體,后冷卻凝固。<br><div> 蒸制過程中,餡心保持液體狀,出籠后用手撮入碟內(nèi),倒上香醋,撒上姜米,再用香菜。</div><br> 文樓湯包被中國烹飪協(xié)會授予“中華名小吃”稱號。<br><br> 擴建后文樓廳堂也是古色古香 擴建后文樓廳堂也是古色古香 文樓人物塑像 攝影:老路<div>制作:老路</div><div>2024年12月8日于淮安河下古鎮(zhèn)</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