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國慶長假,本來只是想去登臨天柱山,順便看看周邊景區(qū),沒曾想這一“順便”,便到了百公里之外位于肥西縣的三河古鎮(zhèn)。</p><p class="ql-block"> 三河古鎮(zhèn)古名鵲渚,三條小河將其環(huán)繞,自古水運交通發(fā)達,自明朝時期設鎮(zhèn)以來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與眾多江南小鎮(zhèn)一樣,三河古鎮(zhèn)的主體建筑風格沿襲了徽派建筑特征,小河繞城而過,游客或流連于老街小巷尋訪歷史的遺跡,或靠在烏篷船的欄桿上,在夢里水鄉(xiāng)中體驗文化的傳承。</p> <p class="ql-block"> 三河古鎮(zhèn)雖然不大,令人驚嘆的是短短幾十年間,便有一武一文兩個重量級人物在此曾經生活過:一個是抗日名將孫立人將軍,其出生后在三河古鎮(zhèn)八扇巷度過了他的童年時光,現(xiàn)八扇巷保留有將軍故居。孫立人將軍畢業(yè)于清華,后投筆從戎,一生殺日寇無數(shù),特別是兩次入緬作戰(zhàn),取得數(shù)次大勝,打通中印公路,為中國取得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可惜的是隨國民黨退敗臺灣后,孫因兵變案被革職軟禁達30余年,最終于1990年病逝于臺灣,享年90歲。</p> <p class="ql-block"> 另一個重量級人物則是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少年時期的楊振寧在三河中學讀書,隨母親寄居于三河古鎮(zhèn)的古南街。如今在其故居里,詳細記錄了楊振寧博士從求學到獲得諾貝爾獎再到回歸故里的歷程:楊振寧教授早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后赴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于1957年與李政道一起獲得諾貝爾獎迎來人生的高光時刻。2003年回國定居投身于中國的科教事業(yè),為中國的科技發(fā)展和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p> <p class="ql-block"> 當然,真正讓三河古鎮(zhèn)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卻是發(fā)生在這里的一場血腥的大戰(zhàn),即三河鎮(zhèn)之戰(zhàn)。1858年11月,太平軍主將英王陳玉成聯(lián)合忠王李秀成約10萬之眾,采取誘敵深入、集中優(yōu)勢兵力的方式分割包圍浙江布政使李續(xù)賓部湘軍精銳6000余人,并予以全殲,取得了自“天京事變”后太平天國運動的最大一場勝利。曾國藩聞訊,據(jù)說“哀慟慎膺,減食數(shù)日”。不過,這也只能算是“天京事變”后太平天國的一支強心劑而已,其走向滅亡已成定數(shù)。僅僅4年后,1862年6月,陳玉成被暗中降清部將誘捕被殺,1864年8月,天京被湘軍攻陷,李秀成被俘后為曾國藩所殺,至此,太平天國運動滅亡。</p> <p class="ql-block"> 太平天國運動雖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但終究受困于農民思想的局限性,最終難逃一敗。在此前 ,對于太平天國運動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定性為是一場尋求真理、探索獨立、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起義。但在實質上,天平天國運動難以承受如此高的褒獎。在運動初期取得短暫的勝利后,其領導人的農民本性便暴露無遺,沒有先進的綱領宗旨作指引,所謂的《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所起作用十分有限,稍有成功便封王封地,各自攫取利益,打到哪里就裹挾哪里的百姓加入軍隊作戰(zhàn),極大地破壞當?shù)貍鹘y(tǒng)經濟的模式,讓名義上的綱領空想大于現(xiàn)實;洪秀全嘴上高呼“天下本一家,四海皆兄弟”,但定都天京后卻再造皇權,私欲膨脹,大搞選美營造宮殿,生活極端腐朽,只不過是清廷的一個漢化翻版;東王楊秀清甚至是可以裝神弄鬼、假借天父附體來讓天王洪秀全跪在身前俯首聽命,用神權來把皇權玩弄于鼓掌;在文化上太平天國尊崇西方教義,破壞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到之處打砸祠堂廟宇,毀滅書籍,硬生生把自己放在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對立面上。諸如此類等等,其領導層脫離群眾基礎、追求極端的享樂、貪污腐化和勾心斗角讓其建立的政權如風中無根之樓閣一樣搖搖欲墜,失敗早已注定。對于這樣的一場運動,最終淪為了滿足個人私欲的工具,與所謂的追求真理毫無關系。</p> <p class="ql-block"> 對于天平天國運動,國學大師錢穆認為:“天平天國引進西方文化打倒中國文化,若太平天國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國歷史失敗了?!?1862年,太平天國滅亡前兩年,卡爾·馬克思就已經對太平天國運動表現(xiàn)得非常失望了,他在《中國紀事》中毫不客氣的寫道:“太平天國除了改朝換代以外,他們沒有給自己提出任何口號和任務,他們給予民眾的驚慌,比給予舊統(tǒng)治者們的驚慌還要厲害。他們的全部使命,好像僅僅是用丑惡萬狀的破壞來與停滯腐朽對立,這種破壞沒有一點建設工作的苗頭……太平軍就是中國人的幻想所描繪的那個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國才有這類魔鬼。這類魔鬼是停滯的社會生活的產物?!痹u論一針見血。</p> <p class="ql-block"> 從三河古鎮(zhèn)回來不久,受同事之邀游明顯陵。明顯陵為中南地區(qū)唯一的明代帝王規(guī)格的陵墓,為明嘉靖皇帝父母的合葬陵寢。嘉靖皇帝的父親興獻王朱祐杬本為分封在湖北的藩王,之所以以帝制規(guī)格的陵寢,就不得不提到明朝中葉時期發(fā)生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大禮議事件。</p><p class="ql-block"> 1521年,明正德皇帝朱厚照駕崩,由于無子繼位,按照“兄終弟及”的祖訓,由其叔父朱祐杬的兒子朱厚熜繼位,年號“嘉靖”。嘉靖登基后,想以生父朱祐杬為“考”,并定號“皇考興獻帝”,此舉招致首輔楊廷和及其子楊慎的強烈反對,認為嘉靖皇帝屬過繼而來,應尊堂兄朱厚照之父明孝宗為父,且嘉靖皇帝的父親興獻王朱祐杬為藩王不能稱之為“帝”。爭執(zhí)期間,楊廷和以致仕相威脅,豈料被嘉靖順水推舟罷官遣回故里。1524年7月,嘉靖皇帝準備為父母上冊文,祭告天地、宗廟,楊慎遂糾集兩百余官員在皇宮左順門哭號,跪請嘉靖皇帝改變旨意。對面如此赤裸裸的脅迫,嘉靖皇帝大怒,將兩百余官員下獄、停職,并命錦衣衛(wèi)當廷杖斃16人,楊慎被杖責后罷官發(fā)配云南,由此才讓反對的官員閉嘴,嘉靖皇帝終于達到尊稱其父為“皇考恭穆獻皇帝”、其母為皇太后的目的,為時三年的“大禮議”之爭以嘉靖皇帝的大獲全勝而告終。</p> <p class="ql-block"> 嘉靖皇帝在贏得“大禮議”之爭后,按帝陵規(guī)格升格改建原其父陵寢興獻王墓,明顯陵也由此而來。顯陵最南端為雙重陵門,內有神道連接陵宮區(qū),神道兩旁為石像生,陵宮區(qū)內大殿、瑤臺、明樓、塋城一應俱全,九曲御河和琉璃影壁顯出帝王氣勢,明樓內有嘉靖皇帝親手書寫“恭睿獻帝之陵”的石碑,無不彰顯出嘉靖皇帝在這場政治斗爭中的勝利,更體現(xiàn)出明朝時期最高的科學技術與營造工藝水平。</p> <p class="ql-block"> 陵墓雖修得氣派,但架不住人為的暴力破壞。僅僅相隔百年,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浩浩蕩蕩開進了鐘祥,這同樣也是一支在歷史上評價頗高的農民起義軍。李自成為斷明朝龍脈,搶奪地宮寶藏,遂命士兵挖掘顯陵地宮。誰知在挖掘地宮之時,天空電閃雷鳴,一道閃電將幾名士兵劈死,下屬勸李自成停止挖掘,李自成不信,令士兵繼續(xù)挖,哪知又一道閃電下來,又有幾名士兵被當場劈死,這才讓李自成覺得害怕,于是下令停挖,并放火燒毀顯陵地面建筑。在顯陵地面殘存的建筑上,至今多處留有當年火燒痕跡,人類的文明在野蠻的暴力破壞面前毫無抵抗能力。無獨有偶,在攻入北京城后,李自成縱容士兵燒殺搶掠,對部將劉宗敏無法進行約束,任由其驕奢淫逸、殺人斂財,最后逼得吳三桂降清打開山海關大門。在被清兵和吳三桂擊敗后,李自成又匆忙逃入北京登基,在做了一天的皇帝夢后準備帶著劫掠的財物繼續(xù)逃亡。逃亡前李自成命幾千名士兵在故宮內各殿堆滿引火物,在那個風高夜黑的晚上將故宮付之一炬,這也是故宮數(shù)百年歷史上唯一一次人為的大規(guī)??v火。</p> <p class="ql-block"> 李自成專業(yè)造反十余年,雖有“均田免糧”的主張,但如流寇般的作戰(zhàn)方式卻使得這些措施基本上無法實現(xiàn)。進入北京城后生活腐敗、實行無差別的搶掠、敲詐、屠殺,手段殘忍,甚至是逼迫本有歸順之心的吳三桂反目,農民的格局注定讓他無法成就更大的事業(yè)。當顯陵、故宮的火光映紅鐘祥和北京的天空的時候,宮墻、椽木上被大火焚燒后碳化的痕跡就已經成為李自成永遠抹之不去的污點。</p> <p class="ql-block"> 縱觀明清兩次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其風格命運、失敗的原因何其相似:其領導層在獲得初步成功后沉迷于皇權,追求糜爛享樂的生活,不顧民心而喪失民眾基礎,用窮兇極惡的破壞來對抗統(tǒng)治階層,用毀掉文明的方式來發(fā)泄心中的憤懣,農民意識領導下的農民起義軍,失敗只是時間的問題,更當不起諸多的美化,按照馬克思的說法,他們都只不過是“停滯社會的產物”,并不比別人更高尚,僅此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