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臺灣省?目睹瑣記</p><p class="ql-block">1、臺北和所經(jīng)市縣街頭的路燈稀落,瓦數(shù)不大,功用適可同時考慮了節(jié)能。</p><p class="ql-block">2、街頭車輛行駛流暢有序,駕摩托車者居多,目測至少有半數(shù)。摩托車代步,主要是為了節(jié)能減碳和便捷?;蛟S節(jié)儉也在考慮范圍。后來,導游的話應證了我的揣測。吳導說:摩托車是臺灣的主要交通工具,停車方便,價格低廉。環(huán)島全程中沒有看到車輛擁堵現(xiàn)象,即使在每平方公里萬余人的臺北亦然。</p><p class="ql-block">3、臺灣交通要道的部分路段實行了電子收費。未實行的路段仍然人工收費,主要是為了增加就業(yè)。</p><p class="ql-block">4、在一個大車上,看到這樣的警示語:醉不上道,才是上上之道。同行者言稱:這個警示語好!</p><p class="ql-block">5、在街道邊和森林中看到了樹的“身份證”,標明樹種、栽植年份等。意涵良多,功效深遠。</p><p class="ql-block">6、森林中枯樹不搬,樹樁不起,作為自然和人文留存。雖然那樹樁是絕佳的幾案和根雕的料。卻根據(jù)形狀冠以不同的名稱,掛牌叫人欣賞品味。</p><p class="ql-block">7、抵臺的第一個晚上,有同行者到所住飯店附近小店購物,見有三數(shù)人在排隊付款,并與收銀員互致“謝謝!”</p><p class="ql-block">8、在臺中葫蘆墩小學參觀了一至六年級同學的手工,作品上都標有作者和年級。有的手工是廢桌凳改造的,并擺在校園的草坪上讓人們觀賞。我們還欣賞了該校小學生們的文藝節(jié)目,有舞蹈、相聲和打擊樂等。兩個主持人都是學生。</p><p class="ql-block">2010?6?4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