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云南游2015之九:昆明

河洛翁

<p class="ql-block">出游時間:2015年3月</p><p class="ql-block">制作時間:2024年12月</p><p class="ql-block">配樂:我和我的祖國</p> <p class="ql-block">D15:游覽墨江北回歸線標志園</p><p class="ql-block"> 本來西雙版納的游程還有一個景點野象谷,顧名思義是野象出沒的地方,不過由于人類的過度開發(fā),野象的生存環(huán)境受到嚴重破壞,能看到野象的機會非常少了。據(jù)前車的驢友說,就是一片樹林子根本見不到野象,馴象表演也遠不及曼聽公園的好看,因此車長決定舍棄這個景點直接北上去昆明,作為補償我們順道看看墨江的北回歸線標志園。</p> ▲<br>墨江北回歸線標志園 ▲<br>墨江北回歸線標志園留念 <div>  北回歸線是一個地理概念,是指太陽光線能夠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線。北回歸線是一條重要緯線,大約在北緯23°26′(一般可估算為23.5°)的地方,是一條具有多學(xué)科意義的天文氣候特征的緯度線。北回歸線自西向東穿過我國云南、廣西、廣東、福建(海域)、臺灣五省區(qū)。截至2019年11月13日,我國已建有11座北回歸線標志塔,由東向西分別是臺灣花蓮(2座)、嘉義,廣東汕頭(2座)、封開、從化,廣西桂平、武鳴,云南墨江、西疇。</div><div> 在中國的北回歸線標志中,墨江的標志園確實不愧為一個融天文、地理、氣候、植 物等科普知識和園林藝術(shù)、民族文化、觀賞旅游為一體的地理標志實體。標志園以北回歸線上長約500米的線段為中軸,建筑實體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有:回歸線之門、太陽之路、夸父追日、石環(huán)(石陣)、超越、春夏秋冬、古日晷、主標館展示廳等八個景點,通過道路、建筑小品、雕塑及主體標志,來創(chuàng)造一個形象生動的空間系列景點,以此表達對自然、生命、陽光的理解,向人們陳述從亙古到現(xiàn)代各個時代人類對天體科學(xué)的探索和認識,以直觀的形式向人們普及了科普知識。云南墨江的北回歸線標志園是我國最大的北回歸線標志園,總面積1500平方米。<b></b><i></i><u></u>&lt;sub&gt;</sub>&lt;sup&gt;</sup><strike></strike><br></div> ▲<br>墨江北回歸線標志園鳥瞰圖(網(wǎng)絡(luò)照片)。標志園建筑以北回歸線上長約500米的線段為中軸,建筑實體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有:回歸線之門、五行柱廣場、夸父追日、石環(huán)(石陣)、超越塔、日月交輝、古日晷、主標館展示廳等八個景點。 ▲<br>云南墨江北回歸線標志園簡介 ▲<br>回歸之門,即景區(qū)大門?;貧w之門由綠黃兩色的“T”字和一條土色的拋物線圓拱組成?!癟”,北回歸線Tropic的首字母,圓拱代表地球公轉(zhuǎn)的軌道。綠黃兩色的“T”字的分界線即北回歸線。 從回歸之門上去,是一個陡峭的山坡。建設(shè)者在山坡上修建了幾層平臺,每個平臺的斜坡上鐫刻著一面圖騰石墻。墨江是哈尼族聚集地,圖騰墻自然是以哈尼文明的符號記錄的,透過這些符號,我們可以看到哈尼族先民對太陽和大自然的認知,以及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活。 ▲<br>圖騰墻仰視 ▲<br>圖騰一:鷴燕朝陽 。哈尼族是一個崇拜太陽的民族,白鷴鳥是哈尼族的吉祥物,在墨江,成千上萬只燕子棲息于此,便讓墨江有了“萬燕之城”的美譽。白鷴鳥和燕子飛向太陽,是墨江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最佳體現(xiàn)。 ▲<br>圖騰二:萬物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是哈尼人的祖訓(xùn)。最上方的兩個小孩代表著墨江的雙胞胎,中間是墨江縣泗南江鄉(xiāng)境內(nèi)最具特色的植物桫欏,最下方是翩翩起舞的白鷴鳥。這副圖充分表現(xiàn)了在墨江這片風光秀麗、寧靜祥和的風水寶地上,人與動物、植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 ▲<br>圖騰三:白鷴送福。相傳很久以前,有一位哈尼阿布(老人)到山里打獵,他翻山越嶺,疲憊不堪,后來暈倒在一棵大樹下,正巧樹上棲息著一只美麗的白鷴鳥,它銜來珍貴的藥草給阿布吃下,哈尼阿布被奇跡般地救活了,白鷴鳥便在一旁翩翩起舞,以示慶賀。從此以后,哈尼族就把白鷴鳥奉為吉祥鳥。 ▲<br>圖騰四:太陽神。哈尼族崇拜太陽,認為世間萬物都是太陽的能量所賜,沒有太陽,一切就將回到黑暗中去。在哈尼族的創(chuàng)世傳說中,哈尼族自認為是“天神之子”即太陽之子,是太陽和大自然的寵兒,所以每逢重大節(jié)日時,哈尼人都要舉行一系列的祭奠太陽的儀式。 ▲<br>圖騰五:哈尼彝族一家親。白鷴代表哈尼族,而白虎則代表彝族。在很久以前,哈尼族和彝族都同屬于古氐羌支系,但在南遷過程中不斷分化形成了哈尼族、彝族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所以哈尼族認為自己和彝族是一家人,不分你我,都非常團結(jié)。 ▲<br>圖騰六:萬物之母。哈尼人民認為,太陽是萬物之母,孕育了大地上的一切生物。遠古時代哈尼族女性承擔著家庭的主要勞動任務(wù),但地位低下;隨著社會文明化發(fā)展,男女平等的觀念也逐步深入到哈尼人心中。哈尼族女性化太陽神的出現(xiàn),代表著女性地位得到了提高。 ▲<br>五行柱廣場。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哈尼族在遠古時代將五行與歷法融合到一起,發(fā)明了一種古老的歷法叫做“十月太陽歷”,用來計算時間。太陽歷中的一年共分為五季,也就是金、木、水、火、土季,每一季只有兩個月,一個月有36天,一年共有360天,剩下的5或6天便是節(jié)日,用來舉行各種慶?;顒?。 ▲<br>五行柱廣場全景 ▲<br>浮雕《夸父追日》??涓缸啡帐侵袊爬系纳裨捁适?。《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br> <div>▲<b></b><i></i><u></u>&lt;sub&gt;</sub>&lt;sup&gt;</sup><strike></strike><br></div><div>石環(huán)。直徑32米,由69塊青石按一定距離環(huán)狀圍列,石柱與石門的排列與間距同每年24節(jié)氣中的太陽與月亮起落所投的陰影相關(guān),古人從太陽、月亮起落時的投影推測出一年24節(jié)氣的來去時間,并運用到生產(chǎn)生活中,造福人類。</div> ▲<br>超越塔。一座由八十一級臺階組成螺旋塔。塔高23.26米,是北回歸線的緯度數(shù)。超越塔的意思是人類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不斷超越過去的自己,并勇敢地探索未知的世界。人類的進步是螺旋上升的過程,永無止境。 ▲<br>超越塔留念 ▲<br>北回歸線從超越塔下穿過,拱形石洞仿佛是“時光隧道”。游客們都穿洞而過,體驗“時光隧道”的神秘。 ▲<br>日月交輝。水池的中央有兩個各重達16噸的大理石球,代表了太陽和月亮,每年夏末秋初的時候,由于太陽、月亮、地球的公轉(zhuǎn)和自轉(zhuǎn)到同一條線上,這時候在墨江就會出現(xiàn)太陽還沒有落山,月亮便開始升起,在日光和月光的照射下,這兩個大理石球便會產(chǎn)生兩個不同方向的投影并且交織在一起,因此形成了“日月交輝”的景觀。 ▲<br>從中軸線方向看“日月交輝”景觀 ▲<br>北回歸線留影 ▲<br>日晷計時。日晷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日晷由指針和圓盤組成,盤面劃分成二十四格代表十二時辰。當太陽光照在圓盤上時,指針的影子就會投向盤面上相應(yīng)的時辰,以此來顯示當天當?shù)氐奶枙r刻。 ▲<br>窺陽塔。高度為23.26米,其高度與北回歸線的緯度數(shù)一致,在主標塔的塔頂上有一個“窺陽孔”,每年夏至日這天太陽直射在地處東經(jīng)101°41ˊ北緯23°26ˊ的北回歸線上,此時,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這一天正午時分的陽光直射,陽光通過窺陽孔可以直接照射到塔內(nèi)的小銅片上,在這里便可以非常直觀地觀測到“立桿不見影”的天文奇觀。 ▲<br>展覽館。介紹與北回歸線相關(guān)的天文地理的科普知識。 ▲<br>展覽館內(nèi)景 <div>▲<b></b><i></i><u></u>&lt;sub&gt;</sub>&lt;sup&gt;</sup><strike></strike><br></div><div>雙星廣場。墨江是中國境內(nèi)雙胞胎最多的地區(qū)。雙胞胎是一種特殊生理現(xiàn)象,發(fā)生率約為千分之一,但墨江縣三十六萬人口中,竟有1200對雙胞胎,其中600多對生活在北回歸線上。除此之外,在動植物中也存在著神奇的雙生現(xiàn)象。雙子星廣場上的主體雕塑是一對年輕的哈尼族夫妻,左手邊的哈尼婦女肚子突起。夫妻倆彎曲雙腿、手持貢品,他們正向天神祈求,保佑他們的雙胞胎平安降生。</div> ▲<br>與雙胞胎相關(guān)的雕塑,北回歸線從雕塑中央穿過。 <div>▲<b></b><i></i><u></u>&lt;sub&gt;</sub>&lt;sup&gt;</sup><strike></strike><br></div><div>哈尼取火臺。是哈尼族用來進行神圣取火儀式的廣場。由三條氣勢磅礴的龍組成了哈尼族家里火塘中常用的三角灶。哈尼族是火的民族,火塘在哈尼族的家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在性,它是一個家庭的"核心",老人們常在火塘旁給下一代講述祖先的故事和傳授生產(chǎn)生活知識。同時,邊說邊要往三角灶中加柴,避免灶中的"火魂"離散,保佑全家安康、幸福。<br></div> ▲<br>從標志園山頂俯瞰墨江縣城,群山環(huán)抱的美麗祥和之城。 <p class="ql-block">《云南游》詞十五首之十四</p><h1>西江月 <b>墨江北回歸線標志園</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河洛翁</span></p><p class="ql-block"> 宇宙斗轉(zhuǎn)星移,世間寒來暑往。太陽往返不逾矩,一線分出熱涼[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線直貫山頂,景觀串落山崗[2]。健步登臨拾級上,窺陽塔下窺陽。</p><p class="ql-block"><br></p><h5>[1] 北回歸線是區(qū)分熱帶和北溫帶的天文分界線。</h5><h5>[2] 墨江北回歸線標志園從東到西由低到高在500米的山坡上建成回歸線之門、太陽之路、夸父追日、石環(huán)(陣)、超越、日月交輝、日晷計時、窺陽塔、主標館展廳等景點。</h5><h5><br></h5> 出墨江繼續(xù)北上,過元江,峨山,玉溪,下午5點左右,大巴路過一片平闊的水域,遠處綠樹環(huán)繞的堤岸背后是一望無際的湖面,湖水盡頭影影綽綽的可以看到點點房屋和連綿山川,看看地圖的位置這應(yīng)該是滇池了。滇池南北長40公里,東西最寬為13公里。湖岸線長160多公里,水域面積300多平方公里,海拔1800多米,是名副其實的“高原明珠”。我們此時的位置應(yīng)該是滇池西南角,離昆明不足20公里了。 ▲<br>初見滇池 ▲<br>滇池中游船碼頭 ▲<br>浩瀚的滇池,滇池對岸昆明市區(qū)的建筑隱約可見。 ▲<br>位于滇池西岸、觀音山腳下的西華濕地公園。明楊一清《西山雜詠》:十里長堤一掌平,野田溪草正縱橫。青山遠映秋云薄,紅樹疏含夕照明。細荇牽風浮不定,落花隨水去無聲。幽人合是忘機者,傳語沙鷗莫浪驚。真是個休閑度假的好地方。 ▲<br>滇池西岸眺望昆明 當晚住昆明。 <div>D16:游覽昆明</div><div> 昆明的行程是游覽金馬碧雞坊和金殿風景區(qū)。離昆明后的行程是黃果樹瀑布、遵義會議會址和重慶渣滓洞,最后經(jīng)安康返回洛陽。黃果樹和遵義2013年春的黔桂游已經(jīng)去過了,這次從洛陽出發(fā)時就決定在昆明跟大家一塊游完市內(nèi)景點后離隊,到昆明看看多年未見的親戚,然后自己乘火車返回。提前兩天就給車上領(lǐng)導(dǎo)打了招呼。</div><div> 一大早我們就來到第一個景點金馬碧雞坊。金馬碧雞坊是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間的兩座牌坊,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兩座牌坊高12米寬18米,雕梁畫棟精美絕倫,東坊臨金馬山而名為金馬坊,西坊靠碧雞山而名為碧雞坊?!敖鸨探惠x”曾是昆明的“八景”之一。金馬碧雞坊的獨特之處,在于某個特定的時候,會出現(xiàn)“金碧交輝”的奇景。就是有那么一天,太陽將落未落,金色的余輝從西邊照射碧雞坊,它的倒影投到東面街上;同時,月亮則剛從東方升起,銀色的光芒照射金馬坊,將它的倒影投到西邊街面上;兩個牌坊的影子,漸移漸近,最后互相交接。這就是“金碧交輝”。相傳清道光年間有一年,中秋之日恰逢秋分。傍晚,許多民眾果真兩坊影子見于街面,不一會靠攏相交。據(jù)說由于地球、月亮、太陽運轉(zhuǎn)的角度關(guān)系,這樣的奇景要60年才能出現(xiàn)一次。而這種奇景的設(shè)計,反映了古代云南各族人民把數(shù)學(xué)、天文學(xué)和建筑學(xué)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的高度智慧。由于金馬碧雞象征吉祥如意,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昆明人更是把金馬碧雞作為自己城市的象征,這里也是外地游人拍照留念的地方。<b></b><i></i><u></u>&lt;sub&gt;</sub>&lt;sup&gt;</sup><strike></strike><br></div> ▲<br>昆明金馬坊 ▲<br>昆明碧雞坊 ▲<br>昆明碧雞坊留念 離開金馬碧雞坊,我們?nèi)チ俗湓诶ッ鞒菛|北郊鳴鳳山的金殿。金殿又名銅瓦寺。金殿風景區(qū)的主要看點就是中國四大銅殿之一重量最重保存最好的銅殿和云南最大的永樂銅鐘。銅殿是明萬歷年間道士徐正元仿湖北武當山金殿建造。銅殿用黃銅鑄成,陽光照耀下光芒四射,映得翠谷幽林金光燦爛,故而得名。昆明南門宣化樓原來有一明永樂年間的銅鐘,拆除宣化樓時將此鐘移至金殿,并修建了一座鐘樓,是鳴鳳山上的最高建筑。 ▲<br>金殿風景區(qū) ▲<br>金殿風景區(qū)的園林小品 <div>▲<b></b><i></i><u></u>&lt;sub&gt;</sub>&lt;sup&gt;</sup><strike></strike><br></div><div>白居易《戲題木蘭》: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艷風吹膩粉開。怪得獨饒脂粉態(tài),木蘭曾作女郎來。</div> <div>▲</div><div>石鼓書院。對聯(lián):修名千佛上; 至味五經(jīng)中。大門前的老夫子不知是孔老夫子,還是朱(熹)老夫子?</div> ▲<br>朱熹:《石鼓書院記》。石鼓書院本是湖南衡陽的著名名勝古跡,不知與昆明有什么瓜葛? ▲<br>南滇福地牌樓。對聯(lián):修名千佛上; 至味五經(jīng)中。大門前的老夫子不知是孔老夫子,還是朱(熹)老夫子? ▲<br>明鐘樓,樓為三層,有 36 戧角,琉璃寶頂,高約 30 米 。它是鳴鳳山上的最高建筑,登樓四望,視野極闊,是東郊遠眺的理想之地。門前對聯(lián):登樓扶古琴志在高山心存流水;騎鳳沖中霄漢聲聞玉宇影落明湖。 <div>▲<b></b><i></i><u></u>&lt;sub&gt;</sub>&lt;sup&gt;</sup><strike></strike><br></div><div>三樓穹頂下懸掛的銅鐘,鑄于明永樂二十一年(1423),高3.5米,口徑周長6.7米,重14噸,是云南最大的古銅鐘。此鐘原懸昆明宣化樓,拆除宣化樓時搬至此處。</div> ▲<br>鐘樓留念 ▲<br>鳴鳳晨鐘石坊 過石坊,有青銅歷史文化園,路邊陳列著一排青銅器,是昆明附近出土的戰(zhàn)國至漢代時期的文物,有銅鼓、銅笙、銅牛頭、銅孔雀、銅枕、二豹噬豬銅扣飾,還有一枚“滇王金印”。這些精美的青銅器表明2000多年前云南古先民已經(jīng)掌握了失蠟法鑄造技術(shù),顯示出精湛的冶銅技術(shù)和工藝水平。 ▲<br>《青銅歷史文化園》簡介 ▲<br>船紋銅鼓(西漢) ▲<br>銅笙(戰(zhàn)國至漢) ▲<br>狩獵?鼓儲貝器(西漢) ▲<br>銅牛頭(戰(zhàn)國至漢) ▲<br>牛虎銅儲貝器(戰(zhàn)國至漢) ▲<br>?;~俎(戰(zhàn)國至漢) ▲<br>銅孔雀(西漢) ▲<br>銅枕(戰(zhàn)國至漢) ▲<br>二豹噬豬童扣飾(西漢) ▲<br>滇王金印(戰(zhàn)國至漢) 太和宮金殿,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和宮金殿又名銅瓦寺,位于昆明市區(qū)東北郊7公里處的鳴鳳山麓,坐東向西,是云南著名的道觀。主殿系青銅鑄造,熠熠生輝,耀眼奪目,故名之“金殿”。這座名聲顯赫的金殿屬于太和宮的一部分,總重量達250噸,為重檐飛閣仿木結(jié)構(gòu)方形建筑,殿高6.7米,寬、深各6.2米,包括梁柱斗拱、瓦楞頂檐、神像羅幔、桌案瓶器、匾楹旌旗等都是用銅鑄成。金殿初建于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由云南巡撫陳用賓仿照湖北武當山天柱峰的太和宮及金殿樣式建造,供奉北極真武大帝,周圍建磚墻保護,有城樓、宮門等建筑,稱太和宮。崇禎十年(1637年),由巡撫張鳳山將銅殿拆運至賓川雞足山。現(xiàn)存金殿為清康熙十年(1671年)平西王吳三桂重修。 ▲<br><div>金殿。初建于明代萬歷年間,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平西王吳三桂重新修葺。昆明金殿是中國四大金殿(其它三座是北京頤和園寶云閣、湖北武當山金殿和山西五臺山銅殿)中最大的純銅建筑。金殿是金殿公園的鎮(zhèn)園之寶。</div><div>金殿正面有兩塊匾額。上方一塊為“仁威之殿”;下面一塊為“南無無量壽佛”。道家之地為何又有佛家匾額?原來當年武當山修真武殿時已有佛寺在先,然圣旨難違,佛家讓地不讓佛,真武殿上掛“無量壽佛”。昆明金殿是武當山金殿照搬過來的,所以也有如此一塊匾額。<br></div><div><b></b><i></i><u></u>&lt;sub&gt;</sub>&lt;sup&gt;</sup><strike></strike><b></b><i></i><u></u>&lt;sub&gt;</sub>&lt;sup&gt;</sup><strike></strike><br></div> ▲<br>金殿中的真武帝君造像。大殿之內(nèi),梁柱斗拱、門窗瓦頂以及殿內(nèi)供案、幃幔、真武帝君造像、匾額以及楹聯(lián),皆為銅鑄。殿內(nèi)的真武帝君坐像,刻畫精細,豐姿魁偉,面向莊嚴。旁邊持劍肅立兩旁的水火二將,形象威武,性格勇猛,其鎧甲衣紋,精雕細鏤,鑄工精美。 ▲<br>吳三桂重建真武銅殿后,鑄了一口“七星寶劍”懸掛在銅殿內(nèi),這就是碑記中所載真武“慧劍高懸,常伏魔而制怪”。 ▲<br>吳三桂又將其使用過的一把木柄大刀,重12斤(6公斤)留在太和宮,以炫耀其武威。 ▲<br>金殿側(cè)影 ▲<br>昆明金殿一直流傳著吳三桂和陳圓圓的愛情故事。金殿邊有陳圓圓梳妝臺,立有陳圓圓塑像和清人《題陳圓圓》石碑。詩曰:花落蘇臺晚照紅,曉鶯啼徹彩云間。滄桑一段風流話,憑吊湘波惜玉容。 ▲<br>金殿邊一長廊下的石墻上,有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yè)的七言歌行體樂府詩《圓圓曲》。說的是吳三桂和陳圓圓的那段風流事?!秷A圓曲》作于吳偉業(yè)仕清之前的清世祖順治九年(1652年)。陳圓圓曾入宮,后為崇禎帝田貴妃之父田弘遇所得,又轉(zhuǎn)贈給遼東總兵、平西伯吳三桂為妾。李自成農(nóng)民起義軍攻占北京,陳圓圓被俘。吳三桂出于私恨,遂引清兵入關(guān),反攻北京,復(fù)得陳圓圓。吳偉業(yè)為明朝的榜眼,曾任翰林院編修,他憎恨吳三桂引狼入室,于是寫了諷刺吳三桂的《圓圓曲》。 <div>  吳偉業(yè):<b>《圓圓曲》</b> <br></div><div>鼎湖當日棄人間, 破敵收京下玉關(guān)。</div><div> 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br></div><div>紅顏流落非吾戀, 逆賊天亡自荒宴。</div><div> 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br></div><div>相見初經(jīng)田竇家, 侯門歌舞出如花。</div><div> 許將戚里箜篌伎,等取將軍油壁車。<br></div><div>家本姑蘇浣花里, 圓圓小字嬌羅綺。 </div><div>夢向夫差苑里游,宮娥擁入君王起。<br></div><div>前身合是采蓮人, 門前一片橫塘水。</div><div> 橫塘雙槳去如飛,何處豪家強載歸。<br></div><div>此際豈知非薄命, 此時唯有淚沾衣。 </div><div>薰天意氣連宮掖,明眸皓齒無人惜<br></div><div>奪歸永巷閉良家, 教就新聲傾坐客。</div><div>坐客飛觴紅日暮,一曲哀弦向誰訴?<br></div><div>白晳通侯最少年, 揀取花枝屢回顧。 </div><div>早攜嬌鳥出樊籠,待得銀河幾時渡。<br></div><div>恨殺軍書抵死催, 苦留后約將人誤。 </div><div>相約恩深相見難,一朝蟻賊滿長安。<br></div><div>可憐思婦樓頭柳, 認作天邊粉絮看。 </div><div>遍索綠珠圍內(nèi)第,強呼絳樹出雕闌。<br></div><div>若非壯士全師勝, 爭得蛾眉匹馬還? </div><div>蛾眉馬上傳呼進,云鬟不整驚魂定。<br></div><div>蠟炬迎來在戰(zhàn)場, 啼妝滿面殘紅印。 </div><div>專征蕭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車千乘。<br></div><div>斜谷云深起畫樓,散關(guān)月落開妝鏡。</div><div>傳來消息滿江鄉(xiāng),烏桕紅經(jīng)十度霜。<br></div><div>教曲伎師憐尚在,浣紗女伴憶同行。</div><div>舊巢共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br></div><div>長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div><div>當時只受聲名累,貴戚名豪競延致。<br></div><div>一斛明珠萬斛愁,關(guān)山漂泊腰肢細。</div><div>錯怨狂風飏落花,無邊春色來天地。<br></div><div>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div><div>妻子豈應(yīng)關(guān)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br></div><div>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div><div>君不見,館娃初起鴛鴦宿,越女如花看不足。<br></div><div>香徑塵生烏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綠。</div><div>換羽移宮萬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br></div>為君別唱吳宮曲,漢水東南日夜流! <br> ▲<br>太和宮魁星樓 ▲<br>太和宮欞星門。最上面的藍底金字匾額“欞星門”,兩邊“洞天”、“福地”分列左右。中間一塊紅底金字“壽”字匾額。欞星門另一面為“?!弊重?。 ▲<br>太和宮正門。門上對聯(lián):畫棟凌云只占青山三畝地,朱樓映日別開綠野一重天。 ▲<br><div>俯瞰三天門。三天門是最接近金殿的門。我們在金殿走的線路是逆向游覽各個景點的,所以先看到了三天門。</div><div>三座天門,代表在大羅天之下,三十三天之上的太清天、上清天和玉清天。是道教的最高境界。</div> ▲<br>二天門 ▲<br>二天門背后懸掛《北鎮(zhèn)玄都》匾額 ▲<br>第一天門 ▲<br>金殿公園大門 ▲<br>《鸚鵡春深》照壁。鳴鳳山又稱鸚鵡山,這里四季如春,春深四海,“鸚鵡春深”正為此意。 ▲<br>《鳴鳳勝景》坊,即金殿公園大門。 ▲<br>昆明街景 <p class="ql-block">  從金殿風景區(qū)出來已經(jīng)是10點多了,車隊往石林方向出發(fā),我們與同伴告別,相約日后同行再續(xù)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