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溫哥華伊麗莎白女王公園布洛德爾溫室(Bloedel Conservatory of Queen Elizabeth Park in Vancouver)里收集了多種的珍奇鳥類。下面介紹第五種:</p> <p class="ql-block">鳥名:Kramer (克萊默)</p><p class="ql-block">種類:鮭冠鳳頭鸚鵡又稱摩鹿加鳳頭鸚鵡 (Moluccan Cockatoo)</p><p class="ql-block">學(xué)名:Cacatua moluccensis</p><p class="ql-block">年齡:2001年出生</p> <p class="ql-block">鮭冠鳳頭鸚鵡主要的棲息地為印尼的摩鹿加群島,因此又名摩鹿加鳳頭鸚鵡(Moluccan Cockatoo)。食物為種子、水果、漿果、堅(jiān)果、昆蟲以及其幼蟲等。</p> <p class="ql-block">在摩鹿加語中,瑟瑞島的意思是宛如母親懷抱的島嶼,也很可能是摩鹿加文明的起源地。這個神秘的島嶼,傳說在這森林的深處,很多人所懼怕的獵頭族仍然謎樣的存在著。而這也是美麗的鮭冠鳳頭鸚鵡在野外最后的僅存之地。1983到1990年間,印尼一共合法的出口了將近7萬只鳳頭鸚鵡,由于非法的伐木業(yè)快速的剝削林地,導(dǎo)致鮭冠鳳頭鸚鵡的棲息地大幅減少,原本就過低的繁殖率,更因?yàn)檎也坏胶线m的樹洞筑巢而雪上加霜。</p> <p class="ql-block">加上鮭冠鳳頭鸚鵡美麗的外表,更讓當(dāng)?shù)厝似疵蹲截溬u至寵物市場牟利,這幾點(diǎn)因素使得鮭冠鳳頭鸚鵡的數(shù)量大幅減少,從原本很普遍的鳥兒到如今野外只剩下2000只。盡管鮭冠鳳頭鸚鵡在當(dāng)?shù)乇灰暈楹B,印尼政府也把他們視為很有價值的商品出口牟利,但是在1989年華盛頓公約組織將其列入附錄一的一級保護(hù)類之后,鮭冠鳳頭鸚鵡也正式的禁止出口受到保護(hù)。雖然目前人工豢養(yǎng)的鮭冠鳳頭鸚鵡在歐美很普遍,數(shù)量遠(yuǎn)比野外的族群還多,但是目前野外的鮭冠鳳頭鸚鵡仍然面臨絕種的危機(jī)。</p> <p class="ql-block">印尼摩鹿加群島的瑟瑞島,鄰近的沙巴魯(Saparua)和哈魯古(Haruku)島上的的族群已經(jīng)絕跡。</p> <p class="ql-block">鳥體為白色帶點(diǎn)淺淺的粉紅;頭冠為圓弧狀,外側(cè)為白色帶點(diǎn)淺粉紅,內(nèi)側(cè)為鮭魚肉一般的粉紅色;翅膀內(nèi)側(cè)為比較淺的鮭魚粉紅色;尾巴內(nèi)側(cè)為橘黃色;鳥喙為黑色,眼睛外圍有著淺藍(lán)色的眼圈,摩鹿加比較不容易成年公鳥的虹膜為棕黑色</p> <p class="ql-block">他們通常單獨(dú)或是成對行動,有時候也會在棲息的地方聚集一小群大約16只左右,通常只會在清晨他們出去覓食以及黃昏歸巢的時候才能看見鳥蹤。他們喜歡棲息于高大的樹木上,叫聲粗嘎刺耳,是鳳頭鸚鵡中音量最大的,因此很遠(yuǎn)的距離就能夠聽的見他們的叫聲。生性謹(jǐn)慎小心。</p> <p class="ql-block">食物為種子、水果、漿果、堅(jiān)果、昆蟲以及其幼蟲等。卵生一次約產(chǎn)下2枚卵,未授精的蛋或是在蛋殼內(nèi)就死亡的情形很常見,孵化期間29天,雛鳥14-15周羽毛長成。</p> <p class="ql-block">謝謝觀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