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莆禧古城位于莆田市莆禧半島(忠門半島)南端,離莆田市區(qū)約38公里,與湄洲島隔海相望。莆禧古地名“浮曦”,由于“浮曦”與莆田方言“莆禧”諧音,逐改成寓意吉祥的“莆禧”。</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元年(1368年),為加強沿海國防,抵御倭寇侵擾,設(shè)莆禧“守御千戶所”,隸“平海衛(wèi)”管轄。“千戶所”置正五品官一員,從五品官二員,駐軍一千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福建沿海開始建筑防倭軍事城堡,當(dāng)年拆了莆田東角、遮浪兩處“鎮(zhèn)海堤”石料,筑了平海城和莆禧城。</p> <p class="ql-block">戚繼光在莆田的傳說:</p><p class="ql-block">戚繼光(1528-1588),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謚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于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zhèn))。明朝抗倭名將,杰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戚繼光在東南沿??箵糍量苁嗄?,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保護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后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nèi)犯十余年,保衛(wèi)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和平發(fā)展。</p><p class="ql-block">戚繼光還是一位杰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改造、發(fā)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zhàn)船、戰(zhàn)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yōu)于敵人;他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p><p class="ql-block">戚繼光抗倭保民戰(zhàn)跡澤被莆仙(福建莆田和仙游)。450多年過去了,他的豐功偉績和愛國愛民精神,至今仍為莆仙人民廣為傳頌:</p><p class="ql-block">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騷擾福建沿海,為害甚烈。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秋,莆田遭受倭寇嚴重蹂躪,民不聊生,福建巡撫向明廷告急,戚繼光奉命率精兵六千余人來閩平倭。戚家軍在福建寧德橫嶼痛擊倭巢獲大捷后向南挺進,擊破福建福清牛田等地倭寇據(jù)點。其時部分倭寇集結(jié)福建莆田林墩,依仗河溝縱橫,構(gòu)筑巢穴。同年九月十四日凌晨,戚家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攻倭寇林墩大本營。官兵們游水進逼,奮勇殺敵。駐在寧海橋的張諫部與戚家軍前后夾攻,與倭寇短兵相接展開巷戰(zhàn)。戚家軍連克營壘幾十座,殲敵3000多名,解救百姓2000多人,倭寇殘部倉皇敗退到莆田平海后遁逃出海。這次大規(guī)模殲敵戰(zhàn),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林墩抗倭大捷。</p> <p class="ql-block">莆禧城現(xiàn)存古城墻長1335米,東北兩座城門現(xiàn)保存完好,西南城墻地段存有古城基遺址。城內(nèi)宮廟有城隍廟、天妃宮等古跡年代久遠,城外有八卦井和戚繼光石像,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命名為福建省國防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莆禧天妃宮,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宋紹熙三年(1192年),初名“崇福夫人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重修,改名“天妃宮”。坐東南朝西北,通面闊14.42米,通進深22.98米,占地面積416.15平方米。中軸線上主要建筑由前大埕、前殿、前天井、中殿、后天井、正殿組成。懸山頂,土木結(jié)構(gòu)。前殿與中殿面闊五間,進深三柱;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五柱,抬梁、穿斗木構(gòu)架。莆禧天妃宮是世界上較早建立的媽祖行宮之一,也是宋代以來少數(shù)未被拆毀媽祖廟之一。</p> <p class="ql-block">抗戰(zhàn)期間,這座曾令日寇祖上蒙羞的英雄城堡,遭受日機轟炸上百架次。民國28年(1939年),國民黨政府第三戰(zhàn)區(qū)以便于疏散城民為由,拆除了莆禧城西、南兩個城門及周圍的城墻。 </p> <p class="ql-block">莆禧涵洞,我認為是古城的排水涵洞</p> <p class="ql-block">據(jù)朋友介紹,每年的元宵節(jié)莆禧古城會舉辦好多民間活動,很熱鬧</p> <p class="ql-block">古城墻頂</p> <p class="ql-block">古城傳說</p><p class="ql-block">相傳莆禧城內(nèi)有一書生,應(yīng)試剛回,就到仙洞去乞仙夢。他夢見自己與許多人一起摸牌,牌摸到了,卻是一塊沒有任何字的牌子。醒來后渾身冰冷,回家路上無精打采,唉聲嘆氣。一位老者見狀,便問其故。書生把乞得夢境與老者說了。老者見書生悲悲切切,恐生不測,就隨口安慰書生道:恭喜恭喜,無字牌其實有字-‘無’字,這‘無’字就象一頂四人抬的大轎,你必高中,切莫掃興。書生聽罷,強作歡顏,似信非信,回到家中等待。不久紅榜出來,中了進士,果然坐上了“四人抬的大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