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在學(xué)生時代,我就聽說過昆明滇池邊有一座能坐觀“五百里滇湖奔來眼底”的大觀樓,聽說過大觀樓有一幅天下第一長聯(lián)。</p> <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10日大年初一下午,從石林回到昆明后,我馬不停蹄的直奔大觀公園,慕名去觀賞大觀樓。</p> <p class="ql-block"> 春節(jié)期間昆明天氣暖和,來公園游玩的人很多,在大觀公園前還有一些交警在執(zhí)勤維持秩序。但游客多是在湖邊觀海鷗或在游樂場那邊玩,大觀樓這邊還算清靜。</p> <p class="ql-block"> 我穿過近華浦門樓往里走。這是一座四方穿心拱門琉璃飛檐的亭閣。這個亭閣有點意思,上層為八角飛檐,下層為四角飛檐。其別具一格,凸顯了云南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 門匾用大理石鑲刻著“近華浦”三個大字。兩側(cè)楹聯(lián)為”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欲上高樓且泊舟”。上聯(lián)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離思五首》,作者把滇池的水比作滄海之水。下聯(lián)取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之意。</p> <p class="ql-block"> 近華浦三面環(huán)水?!捌帧笔呛I、水邊的意思。因其與太華山隔滇池相望,故取名為近華浦。</p> <p class="ql-block"> 近華浦湖面很大,繞湖柳堤蔭蔭,鮮花似錦,樓臺亭榭錯落有致,三孔石橋與湖心島相連。湖中還仿杭州西湖建筑了一組三潭印月。</p> <p class="ql-block"> 據(jù)介紹,大觀公園與翠湖公園一樣,也是夏賞荷紅冬戲鷗。春節(jié)期間正逢海鷗齊聚昆明之際,大觀公園內(nèi)海鷗特別多,湖面上、亭臺前、石橋邊、柳堤旁都是唧唧喳喳歡叫不停的海鷗,逗引得游客笑聲掀天,叫聲一片。</p> <p class="ql-block"> 我沿著湖邊花徑向南走,走到湖盡頭右拐彎 ,就看到了大觀樓。我原本以為其巍峨壯觀,突兀在湖邊,沒有想到它僅如此低調(diào),不顯山不露水。</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座三層樓宇,飛檐高翹,宛如鯤鵬振翅欲飛。玄黃色琉璃瓦在冬日的映襯下流光溢彩,紅門紅柱,白墻白欄桿,色彩鮮明亮麗。</p> <p class="ql-block"> 一樓檐下匾額 “大觀樓”三個紅底金字蒼勁有力,有一說法為清代呈貢書法家孫鑄(鐵舟)所書,我仔細(xì)觀察為清同治五年由馬如龍丹書。</p> <p class="ql-block"> 二樓檐下匾額“拔浪千層”四個黑底金字為咸豐三年(1853年)咸豐帝所題。</p> <p class="ql-block"> 那幅著名的“天下第一長聯(lián)”藍(lán)底金字懸掛在大門左右兩側(cè)。這幅長聯(lián)共180字,字字珠璣,句句含情。上聯(lián)描繪滇池風(fēng)光之美,“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下聯(lián)則抒發(fā)胸懷壯志,“數(shù)千年往事注到心頭”。</p> <p class="ql-block"> 這幅長聯(lián)不僅展現(xiàn)了滇池的自然美景,更抒發(fā)了作者對歷史的感慨與對未來的期許。其情景交融,對仗工整,氣魄宏大,被譽為“天下第一長聯(lián)”。我站在對聯(lián)前久久凝望,心中涌動著對作者的無限敬仰。</p> <p class="ql-block"> 這幅長聯(lián)是昆明寒士孫髯所題。在大觀樓西側(cè)有孫髯的一座雕像。他身著布衣,面容古樸,長髯及膝,眼神深邃,右手握一書卷,側(cè)身端坐,舉止間透露出從容與淡然。</p> <p class="ql-block"> 我百度了一下,孫髯(1685-1774),字髯翁,祖籍陜西三原。因其父在云南任武官,隨父寓居昆明。其博學(xué)多識,乾隆年間為大觀樓題寫了這幅楹聯(lián),受世人稱頌,贊為天下第一長聯(lián)、海內(nèi)長聯(lián)第一佳作,他被后人尊稱為聯(lián)圣。</p> <p class="ql-block"> 著名史學(xué)家郭沫若贊道:“長聯(lián)猶在壁,巨筆信如椽”。毛澤東稱其為“從古未有,別創(chuàng)一格”。</p> <p class="ql-block"> 特別令人欽佩的是孫髯自幼好學(xué),頗有風(fēng)骨。入鄉(xiāng)試時因入場要搜身,不愿受辱而離去,終生不仕,故稱之為寒士。</p> <p class="ql-block"> 我有一個習(xí)慣,每到一處古老名勝,總喜歡現(xiàn)場讀一遍與之有關(guān)的名篇。這次來大觀樓也不例外,我也看著眼前的楹聯(lián)誦讀了一遍長聯(lián)。邊讀邊欣賞大觀樓,感觸頗深。</p> <p class="ql-block"> 文因樓而作,樓以文而名。孫髯的這幅長聯(lián)讓大觀樓這座既不恢宏又不豪奢的樓閣走出云南,名揚天下,成為中國十大名樓之一。</p> <p class="ql-block"> 其實,我國歷史上的名樓之所以出名都是如此,樓不在高,有文則名。</p> <p class="ql-block"> 山西永濟的鸛雀樓因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而聞名天下,湖北武漢的黃鶴樓因唐代詩人崔顥的題詩而名揚四海,湖南岳陽的岳陽樓因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而名傳千古,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因初唐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而聞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 大觀樓雖因長聯(lián)聞名,但其樓也頗有歷史文化底蘊。其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現(xiàn)存建筑系清同治三年(1864年)改建。</p> <p class="ql-block"> 就算從1864年起,迄今也有160年了,是地地道道的全國文物保護(hù)單位。不像有些名樓名字雖古,實體卻是現(xiàn)代派的。</p> <p class="ql-block"> 書上介紹長聯(lián)由孫髯所題,由名士陸樹堂書寫刊刻,是行書。但我看到的卻是楷書,由岑毓英在光緒十四年丹書。我查詢了一下,原先的那幅已經(jīng)毀于兵禍?,F(xiàn)存于世的是當(dāng)過云貴總督的岑毓英重新書寫的。</p> <p class="ql-block"> 我又轉(zhuǎn)到樓后,北門匾額為“真大觀也”,由李維述題書。兩邊是馬如龍題書的楹聯(lián):“干秋懷抱三杯酒,萬里云山一水樓”。</p> <p class="ql-block"> 上聯(lián)暗合孫髯長聯(lián)中下聯(lián)的歷史慨古抒情,下聯(lián)即應(yīng)孫髯長聯(lián)中上聯(lián)的滇池美景風(fēng)光,貼切大氣。尤其是其將個人情感與自然景觀完美融合,不禁令人拍案叫絕。</p> <p class="ql-block"> 據(jù)介紹,大觀樓內(nèi)保存有大量文人墨客的詩文墨寶,比如光緒二十年(1894年)舒藻撰文的《重建大觀樓碑記》,郭沫若的《登樓即事》??上У氖谴笥^樓今天不開放,我無緣欣賞。</p> <p class="ql-block"> 更讓我郁悶的是,因為不能進(jìn)入大觀樓,我原想登樓觀看“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勝景的愿望也落空了。</p> <p class="ql-block"> 我只好站在大觀樓月臺上,顛著腳向遠(yuǎn)望去,結(jié)果只看見了大觀公園那漂亮的摩天輪和遠(yuǎn)方的高樓大廈。</p> <p class="ql-block"> 過后我不禁啞然失笑,快八旬老叟了還這么天真幼稚?,F(xiàn)在距孫髯翁寫長聯(lián)已經(jīng)300多年了,時過境遷,滄海桑田,變化之大,見不到也很正常。</p> <p class="ql-block"> 就像現(xiàn)在去黃鶴樓,你看得見“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嗎?</p> <p class="ql-block"> 在大觀樓后面,在郁郁蔥蔥的綠蔭掩映下,錯落有致的排列著催耕館、觀稼堂、牧夢亭、涌月亭、攬勝閣、髯翁亭、懷古廊等眾多亭臺樓閣。</p> <p class="ql-block"> 其大多與大觀樓同時期建造,歷史久遠(yuǎn),古樸典雅。它們與大觀樓相互映襯,構(gòu)成了近華浦園多姿多彩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此次大觀樓之行,不僅讓我領(lǐng)略了自然之美、歷史之韻,也了卻了我的一個心愿,見到了心儀已久的大觀樓。</p> <p class="ql-block"> 回望大觀樓,它依舊靜靜地屹立在滇池之畔,仿佛在訴說著那些古老而遙遠(yuǎn)的故事,也仿佛在等待著每一個熱愛生活的旅人前來探尋、感悟、共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