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悠悠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閑聊七十年代古鎮(zhèn)年青人的婚姻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期間,自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制定了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把生活在城鎮(zhèn)和生活在農村的人群劃分了不同的階層,不同階層的人群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由此造成了婚姻自由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戶籍制度很大的約束。結婚是一輩子的事,需要門當戶對,家境相當,背景相似,好的婚姻過命,壞的婚姻要命,只有真正過上柴米油鹽的日子,才知道它好不好,所以對配偶的慎重選擇至關重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居住在城鎮(zhèn)生活的人群就是居民,(即城里人和農村集鎮(zhèn)上的居民,稱城里人和鎮(zhèn)上人),主要從事非農業(yè)生產,如務工,經商等,擁有城鎮(zhèn)戶口,持有購糧本,因外殼是紅色的,也叫紅本子,吃國家計劃供應的商品糧和油,戲稱皇糧,享有國家供應的其它日用計劃商品,只要是城鎮(zhèn)戶口,到了法定的工作年齡,地方政府便會安排其工作。雖然工作的性質各不相同,在那個年代,到了退休的年齡,便可享受原單位發(fā)放的退休金,也叫養(yǎng)老金,雖然每月的退休金不髙,但基本上能維持貼補全家日常生活的開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居住在農村生活的人群就是農民,也叫村民,主要從事農業(yè)生產,屬于農業(yè)戶口,也叫農村戶口,吃工分口糧和人口糧,其子女長大了仍在農村務農,還有一種農民叫菜農,從事蔬菜種植,供應當?shù)鼐用竦纳钚枨?,他們吃的是返銷糧,因購糧本外殼是綠色的,也叫綠本子。農民和菜農的收入,按照一年勞動天數(shù)累計工分數(shù),年終按工分值進行分配,菜農平時有賣菜的收入,因吃返銷糧,按月或按季隨時分配。在當時農民生產的糧食產量低,賣了公糧才有經濟收入,除了買化肥等農具,生產隊資金積累所剩無已,一年下來農戶分配收入甚微,有的農戶家中非勞動力多,年終在保證人口糧的情況,分配不到一分錢,反而倒欠生產隊的錢,叫超支戶,不管是農民還是菜農,上了年齡沒有了勞動能力,也沒有任何社會經濟保障,由其子女代稱口糧或代買返銷糧,子女將負責他們生老病死,農村五保戶由生產隊按照最低生活水平供養(yǎng),這就是那個年代居民與農民的差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有了居民與農民的區(qū)分,在老百姓眼中無形中形成了三種人群,即城里人,鎮(zhèn)上人,農村人,前兩種人雖同屬城鎮(zhèn)居民,但城里人與鎮(zhèn)上人的待遇差別還是很大的,首先鎮(zhèn)上人的戶口是不能迀到城里的,城里人的計劃商品供應要比鎮(zhèn)上人的要豐富很多。在多數(shù)城里人的眼中,出了城門就是農村人,他們叫他鄉(xiāng)下人,有些人他們用傲慢的眼光鄙視鄉(xiāng)下人,由于政策和利益各有不同,而且城鄉(xiāng)生活水平差異很大,現(xiàn)實的東西在改變人的思想認識,因此鎮(zhèn)上男女青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認知的過程中悄悄發(fā)生改變,首先他(她)們對自己的婚姻觀念有了重新的認識和見解,不在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封建禮教的束縛,他(她)們思想解放,打破傳統(tǒng)的婚姻觀念,戀愛自由,婚姻自主。他(她)們擇偶對象和標準也發(fā)生了根本性改變,尤其在七十年代期間表現(xiàn)的尤為突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舊社會俗話是好男不當兵,好女不嫁丁,新中國城鎮(zhèn)青年對服兵役有新的認識,一人當兵,全家光榮,保家衛(wèi)國是新中國年青人的神圣職責,復員回來還可以分配到一個好工作。因此有些有頭腦有心機的鎮(zhèn)上女孩,她們選擇的對象,自然選擇那些從鎮(zhèn)上出去當兵的男孩,因為復員回來,國家包分配,且多數(shù)安排在縣城好的企事業(yè)單位上班,首先是工資髙,待遇好,有的在部隊入了黨提了干,還能在單位當上中層干部,這些人在那個年代是眾多女孩心中的香餑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還有些鎮(zhèn)上女孩選擇的對象,是在鎮(zhèn)上被招工到縣城或城里一些廠礦企業(yè)當工人的男孩。這些當兵和招工出去的男孩,各方面的條件和待遇要比在鎮(zhèn)上工作的男孩要好上許多,正是她們首選的對象,因此她們都認為有一個在縣城和城里工作的丈夫,心中就有一種自豪感和優(yōu)越感,內心有一種髙高在上的感覺。好多女孩選擇當兵的和工人作為對象,是那個年代的潮流,也是眾多女孩夢寐以求,朝思暮想的追求,但她們也有苦惱,一旦結婚后,聚少離多,加上縣城和城里那種燈紅酒綠的誘惑,多數(shù)女孩心中的第六感覺,心中難免有陰影存在,而影響夫妻之間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也有極個別的鎮(zhèn)上女孩,自恃長的漂亮,心髙氣傲,好高騖遠,厭惡自已從小長大的農村集鎮(zhèn)生活,就是那個年代人們常說的好逸惡勞,愛打伴,小資產階級思想嚴重,羨慕城里人的生活,托人在城里找對象,那時城里人的男孩一般不會找農村集鎮(zhèn)上的女孩結婚。媒人介紹的大多是大齡剩男,他們這類人大多受家庭成份的牽連,或本人政治上的原因而影響了找對像,也有特殊原因在城里找不到對像的社會混混,他們也想找個老婆成家,有人來介紹對像,正好粑粑合上油瓶蓋,求之不得呢,婚后女孩戶口也不能迀到城里,為了貪圖城里人的生活,不惜拿自己的青春作賭注,離開家鄉(xiāng),和一個她根本不了解不喜歡的男人結婚,自己又沒有工作,用錢靠伸手,過著一種伺候人看人臉色生活的窮太太,真的不值得,其實在城里人的眼里她就是一個攀髙的勢利女,真正愛你的城里人并不多,在那個年代,城里人的工資收入并不髙,多數(shù)人家的日子過的也是緊緊巴巴的,生話的并不幸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生活在鎮(zhèn)上的大多數(shù)女孩,思想很理智,看問題很全面,不貪圖所謂的幸福,認為雙向奔赴的生活才會幸福,都會選擇在一個鎮(zhèn)上工作的男孩作為今后生活中的伴侶,但必須門當戶對,知己知彼,雙方的背景和價值觀都很相近,而且人品要好,單位要好,家庭經濟負擔輕,有房子的更好。因為關系到一個人一輩子生活是否幸福,慎重的選擇對像是自然的心里體現(xiàn),人往髙處走,水往低處流是自然的規(guī)律,夫妻倆在一個鎮(zhèn)上工作,朝夕相處,互敬互愛,雖然物資條件差一點,過著一門心思歸門里的生活,也可以照顧到雙方父母的生活,在父母面前盡盡孝心,一家人生活的其樂融融,是那個年代多數(shù)女孩的想法和做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鎮(zhèn)上特別是有一些男孩家庭出身好,也就是那個年代走紅的干部,工人階級子女,理想是應征入伍,幾年服兵役復員回來能分配到一個好單位和好工作,其次希望被招工出去在工廠當工人,那個年代家庭出身好的男孩,當兵,招工都有優(yōu)先錄取的條件,有了好單位和工作,就能找到心儀的對象。但理想很美好,現(xiàn)實很殘酷,不是所有出身好的男孩都能當兵或招工當工人,走不出來只能留下來和其他男孩一樣,在那個年代自已出去找工作是不行的,自巳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只能由當?shù)卣才旁诒炬?zhèn)鎮(zhèn)辦企業(yè)工作,否則你就沒有工作。理想破滅了,他們的思想和那些理智的女孩一樣,到了談對像的年齡,也只能選擇和被選擇在一個集鎮(zhèn)工作的女孩作伴侶,在一個鎮(zhèn)上生活互相之間很了解,俗話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家門口的塘都知深淺,所以男孩在鎮(zhèn)上一般不敢干壞事,而影響個人的聲譽,一旦討人嫌,會影響自己的婚姻。但也有極少數(shù)的男孩,由于木訥和內向等原因,在本鎮(zhèn)找不到對像,也不會找當?shù)剞r村女孩做對像,即使有也是極個別的的現(xiàn)象,但還是有好心人幫助,介紹本縣其它鎮(zhèn)上的女孩,結婚后本縣鎮(zhèn)與鎮(zhèn)之間的戶口是可以遷到男方來的,因是居民戶口,也可被當?shù)卣才旁阪?zhèn)辦企業(yè)工作,在那個年代,家家經濟狀況都差不多,彩禮只需百十塊錢,另外男方在準備五六百塊錢,就可以把婚姻大事給辦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假如男女雙方都是同學,有校園戀的傾向,或在社會交往中認識的農村女孩,雖有愛慕之心,即使女孩長的漂亮,溫柔,賢惠。由于當時社會階層的利弊關系,男孩一般不會因愛上女孩,而沖昏頭腦,越雷池半步,只能把愛深深的藏在心里,兩人沖動的結果雙方都很清楚,結了婚將后患無窮,給雙方的父母及自己帶來一輩子的無窮無盡的煩惱。在戀愛選擇的問題上,那個年代每個男孩警鐘都敲的很響,不敢任性,不敢沖動,那時居民就是居民,農民就是農民,其階層不一樣,性質的界線劃的很清,女孩不能因嫁到了鎮(zhèn)上,戶口就能遷上來,女孩戶口依然在農村,有了愛情的結晶,小孩的戶口還得落戶在母親戶口上,長大了仍留在農村務農,那年代男孩一人的計劃商品糧和微薄的工資是無法撐起這個家庭的,省點錢那時想買黑市糧也是很難買到的,抓住了就按投機倒把全部沒收。你要不服,就定你一個擾亂社會主義經濟市場罪,受到單位的批斗,在那個政治運動不斷的年代,誰敢不服呢。女孩如不參加生產隊農業(yè)生產,包括小孩是稱不到基本口糧的,除非每年交積累給生產隊,才能稱到基本口糧。由于戶籍制度,孩子長大后上學,工作,婚姻,住房等都成了很難解決的問題,形成了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兩頭都沒有著落的境地。因此不同階層的男女青年都明白這一點,雙方沖動的結合,將帶來一系列的惡果是無法吞咽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那個年代,由于戶籍制度形成了不同的階層,不同的階層生活方式不一樣,政策待遇不一樣,價值觀也不一樣,因此認知與需求也不一樣。直接造成了不同的階層婚姻,恍如異族婚姻一樣,不同的異族青年男女是不能通婚的。在那個年代,只能是農村人找農村人結婚,鎮(zhèn)上人找鎮(zhèn)上人結婚,城里人找城里人結婚,是最好的結果,如果有人認不清這個界線,亂點鴛鴦譜,只能是自食惡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