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江奔海萬千里,兩記呼樓六百年?!闭f的是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并稱江南四大名樓的南京閱江樓。</p> <p class="ql-block"> 遠看獅子嶺上閱江樓。閱江樓位于南京市鼓樓區(qū)下關獅子山巔,屹立在揚子江畔,飲霞吞霧,是中國十大文化名樓、江南四大名樓之一,也是南京閱江樓景區(qū)的主景點、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閱江樓,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qū)獅子山巔、揚子江畔;始建于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但明太祖朱元璋欲修未成,僅建有閱江樓地基后停工;1999年2月續(xù)建;2001年9月,閱江樓正式竣工;因明初文學家宋濂所撰《閱江樓記》而聞名,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有“江南第一樓”之稱。</p> <p class="ql-block"> 閱江樓隱喻閱江攬勝之意,主樓通高52米,外觀4層暗有3層,共7層,碧瓦朱楹、彤扉彩盈,具有鮮明的古典皇家氣派,為典型的明代皇家建筑風格,總建筑面積約5000平方米,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湖南岳陽岳陽樓,并稱江南四大名樓。</p> <p class="ql-block"> 江南第一名樓牌坊。閱江樓喻閱江攬勝之意,樓高五十二米,外四層暗三層,共七層,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簾鳳飛、彤扉彩盈,具有鮮明的古典的皇家氣派,為典型的明代皇家建筑風格??偨ㄖ娣e五千余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歷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明太祖朱元璋建有閱江樓地基。明清時期,未繼修閱江樓。1993年,南京下關區(qū)政協(xié)有關人士提出續(xù)建閱江樓。1994年初,成立有獅子山公園籌備處。1997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準建造閱江樓。1999年2月,閱江樓正式開工建設。2001年9月18日,閱江樓正式竣工。同年9月20日,正式對外開放。2013年12月,景區(qū)修繕閱江樓,對外部的油漆、彩繪、楹聯(lián)、抱對、匾額損壞的部分進行更新。2014年4月,閱江樓修繕工程完工并恢復開放。</p> <p class="ql-block">建筑格局綜述</p><p class="ql-block"> 閱江樓整體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兩翼均可觀賞長江風光;主樓在兩翼的犄角處,通高52米,外觀4層暗有3層,共7層,總建筑面積約5000平方米。閱江樓兩翼各以歇山頂層次遞減,屋頂犬牙交錯,高低起伏,跌宕多變;屋面覆有金色琉璃瓦并鑲有綠色琉璃瓦及緣邊,色彩鮮麗。</p> <p class="ql-block">一樓</p><p class="ql-block"> 閱江樓一樓陳設主要有擺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朱元璋龍椅”及東墻所懸清康熙帝手書“治隆唐宋”四字金匾。</p> <p class="ql-block">二樓</p><p class="ql-block"> 閱江樓的二樓集中懸掛有鄭和下西洋期間及以后的明朝皇帝畫像,同時展示有明朝版圖、名家書畫、科學技術等內容,主要介紹了鄭和下西洋期間中國較為先進的科學文化。</p> <p class="ql-block">三樓</p><p class="ql-block"> 閱江樓三樓有巨型瓷畫一幅,名為“鄭和下西洋”,畫高12.8米,寬8米,是國內最大的景德鎮(zhèn)瓷畫,其內容反映了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的歷史,畫面由12個部分組成,詳細描述了航海家鄭和按照永樂皇帝的旨意,建造寶船,到阿拉伯朝覲圣地,到西洋各國宣傳中華文明和開展商品貿易的盛況,全景式地描繪有鄭和下西洋的歷史場景,如建造寶船、科學航海、征服海洋、和平外交、睦鄰友好、傳播文明、平等經貿、文化交流等盛況,反映了明永樂皇帝建造“靜海寺”、“天妃宮”、“天妃宮碑”等建筑為鄭和航海祈求平安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閱江樓主體建筑同大牌樓、主山門、碑廊等共同體現(xiàn)了“碧瓦朱楹,檐牙摩空而入霧,朱廉鳳飛而霞卷,彤扉開而彩盈”的樓閣意境,整座建筑矗立于漢白玉須彌平臺上,具有鮮明的明代古典皇家氣派。整體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梁、柱、斗拱、椽、屋基層等構件全部為鋼筋混凝土現(xiàn)澆結構,有大小斗拱800余只。門窗裝飾全部采用木結構,按明代宮廷建筑風格制作,做工精細。樓層為雙層木地板,檐廊及地下一層用磨磚鋪貼。地面、回廊及平臺欄板均采用花崗巖。頂樓盤龍藻井用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龍身直徑2米,用金箔包裹而成;楹梁、斗拱彩畫紋飾按皇家園林建筑要求和明代彩繪圖樣繪制。</p> <p class="ql-block"> 明太祖閱江浮雕。明洪武七年(1374年)春,明太祖朱元璋下詔在國都南京城西北獅子山開始建一樓閣,親自撰寫《閱江樓記》,又命朝廷眾文臣職事每人寫一篇《閱江樓記》,其中大學士宋濂所寫一文最佳,后入選《古文觀止》。</p> <p class="ql-block"> 閱江樓可以一覽南京城市面貌,以其壯麗的形象,顯示出南京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神韻,為古城南京明文化旅游項目增加了新內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