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雨梧桐葉落時》是一篇帶有散文式的美篇。作者取景和描述了北京西郊某地深秋的景觀,絕大多數(shù)的照片是2024年11月拍攝的,但在編輯過程中,也有少數(shù)幾張取自前兩年在該地區(qū)拍攝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的下旬,北京的公園和山野處,一簇簇的菊花正在盛開,它告訴人們,北京的秋天已經(jīng)來臨了。</p> <p class="ql-block"> 隨著秋天的深入,多種植物的葉子也開始逐漸變紅變黃,深秋成為北京色彩最誘人的季節(jié)。</p> <p class="ql-block"> 11月下旬,爬山虎的葉子會在數(shù)天內(nèi)分別變色。在最美的時刻,爬山虎的葉子會呈現(xiàn)出紅、橙、黃、綠、紫等五彩斑斕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11月上旬,隨著北京夜間的氣溫降到零度左右,多種樹的葉子紛紛變成紅色,讓北京西郊的大地和山坡上呈現(xiàn)出大片的秋紅色,就像一片片烈火在山野間燃燒。</p> <p class="ql-block"> 還有很多樹的葉子變成了黃色,其中以銀杏葉的黃色最為出彩和漂亮。</p> <p class="ql-block"> 在這深秋的季節(jié),我迎著徐徐吹來、略帶涼意的秋風,走進色彩迷人的公園,漫步在景觀優(yōu)美的道路上,欣賞著秋姑娘的容貌。</p> <p class="ql-block"> 在這深秋的季節(jié),我迎著風中飄舞、略帶羞澀的秋葉走進金黃的銀杏林,躺在鋪滿秋葉的地上,遐想著秋天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這深秋的季節(jié),我迎著朦朧的、略帶愜意的幻覺,走進紅色的黃蘆叢中,透過稠密的枝葉看向藍天,眼前浮現(xiàn)出年輕時那段火紅的奮斗年代。</p> <p class="ql-block"> 在這深秋的季節(jié),我迎著明亮、略帶暖意的陽光,走進樹葉干枯的水杉林,輕摸著樹干上開裂的傷痕,回想著人生的歲月和風霜般的經(jīng)歷。</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3日,北京下了一場秋雨,樹木和野草上掛滿了水珠。</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的上午,天空略略有些放晴,我?guī)е鄼C走進北京體育大學住宅小區(qū),想尋找一些可拍攝的秋景。</p> <p class="ql-block"> 我踏著地面上又厚又潮的銀杏葉,沿著一排墻體旁的銀杏樹慢慢地走著。墻體的那一邊是清華附中上地小學的校園,隱約能聽到一陣陣孩子們齊聲朗讀的聲音。</p> <p class="ql-block"> 小區(qū)內(nèi)到處都是黃色的銀杏樹,一些閑來無事的老人在道路上散步,也有一些中、青年人騎著電動車匆匆地從我身邊掠過。</p> <p class="ql-block"> 在住宅樓之間,除了有成排的銀杏樹外,還有大片的綠草地,路旁的坐椅和四周的地面上鋪滿了被雨水沖落下來的銀杏樹葉,似乎給人一種秋天的藝術(shù)感。</p> <p class="ql-block"> 道路上的葉子比較稀疏,而路旁草地中的葉子相當稠密,看得出來這是有人掃過地的結(jié)果。</p> <p class="ql-block"> 在一片安靜祥和的氣氛中,我走出了北京體育大學住宅小區(qū)。</p> <p class="ql-block"> 11時,我來到了清河之洲公園,此時天空已經(jīng)放晴。</p> <p class="ql-block"> 清河之洲坡地上的草已經(jīng)變成了枯黃色。</p> <p class="ql-block"> 枯黃草地的北邊有一片小樹林,樹上的葉子杏黃杏黃的,在陽光下發(fā)出美麗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向西看去,在枯黃草地中有幾棵葉子幾乎掉光的樹,它們的身體像站崗的衛(wèi)兵似的,筆直地伸向天空。</p> <p class="ql-block"> 我走的有點累了,就進到“月軒”茶舍,坐下后點了一杯茶飲,雖然價格有點貴,但能一邊休息飲茶,一邊觀看小清河的秋景,是在消費著一種賞秋的情懷。</p> <p class="ql-block"> 從“月軒”茶舍出來,我踏著落滿葉子的枯草地,從清河之洲公園走向樹村公園。</p> <p class="ql-block"> 在樹村公園的南園,有一大片柏樹林。陽光穿透樹冠灑在地面上。讓我感到驚訝的是,林間地面上的植被還是綠綠的,這種陽光明媚下的綠樹綠地不像是深秋的景觀,分明是晚秋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在不知不覺中,我游蕩到了樹村公園北園的一片闊葉林中。秋風吹過高大的樹木,枯褐色的葉子紛紛飛離樹枝,在空氣中打著旋地飄落到了地面上。</p> <p class="ql-block"> 樹下的草地上橫七豎八地躺著一層層的葉子。它們有的像蒲扇那么大,有的像楓葉那么小。這些葉子大部分是深褐色的,也有少數(shù)是綠色、黃綠色和淺棕色。它們完成了一年輝煌的生命周期,現(xiàn)在要落葉歸根,化作泥土和腐殖質(zhì)去滋養(yǎng)來年的花草。</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景象不禁讓人想起唐朝詩人白居易寫的《長恨歌》中的四句詩:</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春風桃李花開日,</p><p class="ql-block">秋雨梧桐葉落時。</p><p class="ql-block">西宮南內(nèi)多秋草,</p><p class="ql-block">落葉滿階紅不掃。</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11月18日,我從頤和園南宮門走到昆明湖邊的柳樹林中,黃色的柳葉中夾雜著一些還沒有變色的葉子。</p> <p class="ql-block"> 我在湖邊的小路上邊走邊欣賞著深秋的景色。秋涼的風忽大忽小地刮著,柳樹上那些彎曲的枝杈上,一會有零星的黃葉飄落下來,一會又有很多的柳葉像密集的黃色蝴蝶群在樹間飛舞。</p> <p class="ql-block"> 我穿過草地走到大路上。路旁有兩排上了些歲數(shù)的柳樹,金黃色的枝葉在風中飄揚舞動,發(fā)出枝葉相互摩擦碰撞的聲響,再和風聲攪動在一起,敲擊著我的耳膜,似乎要給我送來造化于深秋自然的樂曲。</p> <p class="ql-block"> 路邊生長著數(shù)棵金銀木,它們的葉子黃綠相襯,圓圓的通紅的小顆粒果實掛在枝頭,在秋陽的照耀下顯得格外地醒目,給這一片枯黃的世界帶來了幾分喜慶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我走上西堤的柳橋,橋下有一棵楊柳,枝尖上的柳葉已經(jīng)掉光了,滄桑的軀體伸出數(shù)支盤虬臥龍和參差不齊的樹干,殘存不多的黃色樹葉,不但顯示了它冬眠前最后的一抹秋美,也展現(xiàn)出它頑強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站在柳橋上向東北方向望去,在藍色的天與湖水間,能看到遠處的17孔橋,它像一條白色的象牙鏈條,將昆明湖的東岸與南湖島勾連了起來。</p> <p class="ql-block"> 我從西堤的柳橋返回到頤西路上,繼續(xù)向西北方向走去。這段路的西南邊是京密引水渠與南水北調(diào)入水口的交匯地,水質(zhì)清潔,倒映著垂柳秋黃色的美貌。</p> <p class="ql-block"> 在路的東北側(cè)是蜿蜒的弧形堤岸,陽光穿透柳樹,發(fā)出黃色的光景,湖中密密麻麻地擁擠著枯黃色的荷葉和蘆葦……組成了一幅讓人心曠神怡,而又內(nèi)藏一絲凄涼的景觀,一種黃枯之美的秋末景觀。</p> <p class="ql-block"> 我繼續(xù)沿著頤西路走到一個岔路口,拐入去藻鑒堂遺址的路上。蕭瑟秋風吹過,路邊一叢叢干枯的蘆葦搖晃著頭和身體,發(fā)出嚓沙沙,嚓沙沙的響聲,好像在為即將離去的秋天唱著贊歌,又像是為即將到來的冬天奏響了迎賓曲。</p> <p class="ql-block"> 耳聽秋風四起,眼看秋蘆搖晃,我似乎感到時間在倒退,蘆葦叢中走出鄭谷和白居易兩位唐代詩人。</p><p class="ql-block">鄭谷仰天暢吟著:</p><p class="ql-block">“杳杳漁舟破瞑煙,</p><p class="ql-block"> 疏疏蘆葦舊江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萬頃白波迷宿鷺,</p><p class="ql-block"> 一林黃葉送殘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白居易卻低著頭凄歌到:</p><p class="ql-block">“苦竹林邊蘆葦叢,</p><p class="ql-block"> 停舟一望思無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此生飄蕩何時定,</p><p class="ql-block"> 一縷鴻毛天地中?!?lt;/p> <p class="ql-block"> 我走過暢觀堂,來到了西湖與團城湖之間的堤岸上,西堤上的秋樹與萬壽山上的佛香閣、智慧海歷歷在目。</p> <p class="ql-block"> 湖中七零八落地散布著一些殘枯破敗的荷桿、荷葉和黑褐色的蓮蓬。</p> <p class="ql-block"> 我來到了頤和園的后山,路旁的一塊大石頭勾起了我的回憶。那是2022年11月21日,我也從這條道路上走過,偶遇到兩只小貓,它們可愛的樣子引得我與它們對視拍照。以后就再也沒有看見過它們了,也不知道它們現(xiàn)在過得怎樣。</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又爬上了后山的坡地,一棵楓樹蒼涼地站在那里,樹上只剩下幾縷黃色的楓葉還在裝扮著自己,夏日它身上豐滿的綠葉已經(jīng)干黃地落了一地。北京的冬天要來臨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