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廣州的吃茶,與嘉興不同,是該地特有的飲食文化。前些年,嘉興有幾處粵式茶樓面市,令不少嘉興人初初領(lǐng)略了廣式吃茶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十一月中下旬,我來到廣州,在廣州親人們的陪領(lǐng)下,分別在早晨、中午和晚上,在不同的茶館里吃廣州特有的茶一一茶點。</p><p class="ql-block"> 無論在白云山還是中信福滿樓,以及荔枝灣一家茶樓,都是大堂里桌桌坐滿,生意火爆,每家茶樓的點心都差不多,但都有各自“看家”的茶點。在茶樓里,人們邊喝茶,邊吃茶點邊聊天。</p> <p class="ql-block"> 離開廣州的那天早晨,侄女帶我到廣州北京路的“點都德”喝早茶,因為聽說這家生意頗好,得早些去,不然要排隊!于是我倆早早去了那兒。到了那兒,剛剛開門,客人到得不多。樓下有好多椅子靠墻放著,從大門口一直排到樓梯下,那是給等候的客人坐的,可見這家茶樓生意之興旺。</p><p class="ql-block"> 我們上了二樓。二樓樓梯口北面是個大廳,瞄了一下,能坐六個人的長方形茶桌有二十多張,可同時容納一百多人喝茶;在我們就坐的南面區(qū)域里,也有十來張茶桌。</p> <p class="ql-block"> 我倆挑了張靠窗的桌子坐下來。窗,是廣州酒家、茶樓、私家小花園的亭臺樓閣中隨處可見的“滿洲窗”,彩色玻璃鑲嵌在花格紋的木框窗中,別有情調(diào)。之所以叫它“滿洲窗”,是因為它興起于清朝末期。那時,清政府派旗兵攜眷進駐廣州,當(dāng)時的廣州因開埠早,西洋的彩色玻璃傳入中國?!皾M洲窗”融合了中式的對稱、滿族人的元素及西洋傳入的彩色玻璃,形成了嶺南獨特的風(fēng)格。</p> <p class="ql-block"> 茶客們就坐的小桌子上安放著大小碟子、湯匙與茶杯、筷子。茶桌一角,放著喝茶用的器具:小小圓形的茶臺,洗茶、洗杯的水可以通過臺上小孔流到下面盆里,泡茶用的小壺、茶盅、取茶用的小鑷子等。桌子旁的小車子上則有一個小小的爐子,還有一把小小的開水壺。</p><p class="ql-block"> 服務(wù)員迎上來招呼,在小爐子里點著一支小蠟燭,開水壺中也注入了沸水。又讓我們掃了下桌角的二維碼:點茶點。</p><p class="ql-block"> 過去廣州茶樓里的茶點,是由服務(wù)員推著小車,車上的小小蒸籠里裝滿各式茶點,在桌子間穿行,食客們隨時可從身邊推過的小車上拿取?,F(xiàn)在改成與酒樓吃飯一樣,先點再送上桌。</p> <p class="ql-block"> 侄女泡了她帶來的玫瑰紅茶,頓時香氣四溢。不一會兒茶點送了上來:馬蹄糕、五彩魚丸、牛肉丸、蝦餃、豆腐衣菌菇卷、四色雞湯餃、蝦仁燒賣及姜末水芥菜。我倆之所以點那么多,是因為下午乘車返禾,這些茶點一大半打包當(dāng)午飯和晚餐。那邊一對老夫妻只點了二份點心,一壺茶,坐在那里喝茶吃點心刷手機,一個小時后離開。據(jù)廣州親戚說,居民小區(qū)邊有不少茶樓,裝修一般,當(dāng)?shù)乩先诉M去點一、二件茶點,一壺茶,能坐大半個上午。</p><p class="ql-block"> “點都德”茶樓的茶點確實不錯。馬蹄糕的馬蹄香味十足,五彩魚丸Q彈,沒有腥味,與嘉興的軟軟的魚丸完全不一樣,牛肉丸汁水爆滿,姜汁水芥菜別有風(fēng)味,雞汁四色蝦餃紅、綠、黃、白,十分誘人,豆腐衣菌菇咸鮮可口……總之,真想再來幾次,把這家店里所有的店心都嘗個遍!</p> <p class="ql-block"> 在氤氳的茶香中,與家人或親友一起,啜著熱茶,品嘗茶點,那是十分愜意的時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