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場拍攝 <p class="ql-block"> 北京東岳廟,一個充滿神秘與詭異的古老廟宇,位于繁華的朝陽門外,被世人稱為“世界八詭”之一。這座廟宇之所以詭異,源于其深厚的宗教背景和獨特的建筑風格,以及流傳于民間的種種傳說。</p> <p class="ql-block">塑像都是幽冥之界的地獄鬼神,給人一種陰森恐怖的感覺。因此,東岳廟在人們心目中是一處可稱之為神秘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東岳廟供奉的是泰山神、東岳大帝,這些神靈都在道教信仰中主掌生死、貴賤、禍福等。</p> <p class="ql-block">北京東岳廟位于朝陽區(qū)朝陽門外大街的北側,是北京市唯一國辦民俗類的主題性博物館。博物館于1997年6月建成,占地面積為8000余平方米,其館址設在北京東岳廟內,并常年在節(jié)日時舉辦民俗活動。</p> <p class="ql-block">哼大將軍</p> <p class="ql-block">哈大將軍</p> <p class="ql-block">鐘樓</p> <p class="ql-block">浩大的碑林</p><p class="ql-block">廟里陳設著大量石碑雕刻,包括明英宗朱祁鎮(zhèn)所撰寫的《御制東岳廟碑》、以及明代《東岳廟重新圣像碑記》、《敕修東岳廟碑記》等</p> <p class="ql-block">樹立在佛道東側的這個神獸叫“特”為文昌帝君的坐騎,據(jù)說這個“特”的形狀為騾身、馬頭、驢尾、牛蹄,因此,還有“四不象”之稱。相傳康熙皇帝巡幸江南時騎過它。民間傳說撫摸這只“神獸”能治病,非常靈驗。它之所以叫“特”,正是緣于它有一種奇特的功能,若人的身體不舒服,只要先摸摸自己的病處,然后再摸摸它的相同部位,即可手到病除。</p> <p class="ql-block">世代被人們摸成帶有包漿的神獸,當然我也為自己摸了摸身上的病痛之處,也為讀者們代摸了“特”的前后,但愿讀到此文的美友們身體健康,永無病痛、萬病皆無。</p> <p class="ql-block">被玻璃罩起來的碑全稱為《大元敕賜開府儀同三司上卿輔成贊化保運玄教大宗師志道弘教沖玄仁靖大真人知集賢院事領諸路道教事張公碑銘》, 俗稱“道教碑”。此碑立于元天歷二年,趙孟頫楷書,今存于這里為國家一級文物。</p> <p class="ql-block">趙孟頫楷書的碑文(局部),</p> <p class="ql-block">趙孟頫楷書的碑文(局部)清晰版</p> <p class="ql-block">多少年來默默負重、忠于職守的貔貅。</p> <p class="ql-block">據(jù)說東岳廟里最多時曾有160塊石碑,所以有碑林之稱。但可惜的是,后來不斷損毀,現(xiàn)在只存留了一部分而且有些石碑上的字跡已經(jīng)模糊不清。這些作品多是記錄歷代重修東岳廟的歷史或者褒揚民間善會。</p> <p class="ql-block">近幾年掩埋在地下的石碑又重新被挖掘出來?;旧习丛瓉淼奈恢脷w位,中路正院東西碑林共有石碑89通,重現(xiàn)了東岳廟“石碑多”的特色景觀。</p> <p class="ql-block">那個特殊的年代,廟內碑刻遭到嚴重破壞,大部分被推倒砸碎,文飾也被鑿去,現(xiàn)完好的碑僅存18通。各偏殿的神像也是有關部門聘請泥人張的傳人們按原樣重塑的,所以也有很大的保留、觀賞價值。</p> <p class="ql-block">碑林一隅</p> <p class="ql-block">進入冬季也許是淡季的緣故,廟中又在進行修繕工程,不久的將來這個古老的廟宇又會以嶄新的面目出現(xiàn)。</p> <p class="ql-block">院內被人們成為《壽槐》的古樹,八百余年,是東岳廟內最著名的古樹之一。由于年代久遠,樹身已成空洞,但依舊枝葉茂盛,展現(xiàn)出頑強的生命力?。壽槐不僅見證了東岳廟的歷史變遷,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民間傳說,被認為是福樹,象征著健康長壽?。</p> 有意思的傳說 <p class="ql-block">在廟中還流傳著一句世代流傳的俗語叫做“機靈鬼兒、透亮兒碑、小金豆子、不吃虧兒”。倒是是怎么回事,今天筆者也順便在廟里尋覓一番、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機靈鬼(位于碑座西側):機靈鬼兒是《重建東岳廟金燈碑記》碑座上的雕飾圖案。碑座東西兩側各雕一提著燈籠的小道童,他們都是伺候在東岳大帝身邊的童子。據(jù)說兩位小童生性頑皮、愛動,模樣有點可愛,到了夜深人靜時,他們便提著燈籠在大廟周圍攤鋪閑逛、賒東西吃,直到店主尋蹤上門討債,這才發(fā)現(xiàn)二人原來是碑座上的兩位小童子。正因如此,兩個小童子才得名“小機靈鬼兒”。</p> <p class="ql-block">機靈鬼東側</p> <p class="ql-block">透亮碑兒:透亮碑兒,是清順治七年《白紙圣會碑》上的蟠龍雕飾。所謂的“白紙圣會”,是專門給香客提供紙片元寶的。在碑首之上雕刻的兩條蟠龍,造型別致生動與眾不同,<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眾多的石碑雕刻中,利用鏤空雕刻的,估計僅此一處)工匠在蟠龍的身邊鏤雕了六個小洞,小洞為兩側通透,從一側望去可看到另一側的景象,因而得名“透亮碑兒”。</span>兩只蟠龍交錯盤繞,讓人頓覺其生龍活現(xiàn)、具有威武霸氣之感。有著極高的藝術水平和觀賞價值。</p> <p class="ql-block">說來也巧,正當拍攝碑身的時候,碑座正前方的天空上出現(xiàn)了一朵彩色的云朵,旁邊的一位大哥提醒我,快看快看,我一看果然如此,于是按下了相機的快門。</p> <p class="ql-block">在萬里無云的天空之上,突然飄過一朵五彩祥云,實屬罕見。也許是一種祥瑞,這種吉兆將給人們帶來福音。</p> <p class="ql-block">金豆子:則是是鋪在岱岳殿月臺旁的一塊青白石條上,自然凝結成了許許多多的點狀銅礦晶體。一旦下過大雨,點狀晶體便折射出耀眼的金光,遠遠望去猶如點點金色的豆子,故此得名。(為了更好的保護這一著名的景點,有關部門已經(jīng)用玻璃保護起來,但愿您來參觀時只能觀看,不能用手去觸摸)</p> <p class="ql-block">不吃虧兒:不吃虧兒也是一座碑座上的圖案,其中所刻畫的是一群猴子被蜜蜂蟄的情景,在猴子們的頭頂,還有一顆茂盛大樹,樹枝上的蜂窩搖搖欲墜,蜂窩旁幾只蜜蜂也正欲向猴子們飛來。</p><p class="ql-block">很顯然,其中的故事情節(jié)應該是猴子們想吃蜂蜜,在搗毀蜂窩后被蜜蜂追著蟄咬的故事。老北京人用調侃的語氣將其叫做“不吃虧兒”,意思就是說猴子們既然要吃蜂蜜,被蜜蜂蟄幾下也不算吃虧。</p><p class="ql-block">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這塊碑座,經(jīng)過打聽知情者的人士,原來不吃虧兒碑座已經(jīng)丟失,雖然現(xiàn)在館方一直在大力尋找,但是仍舊未能知曉其下落。</p><p class="ql-block">(圖片來自網(wǎng)絡,以彌補遺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