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策展人:</p><p class="ql-block">陳玉麟、陳云波</p> <p class="ql-block">張志剛鏡中“話”攝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b>《閱讀吳哥窟》 2012年柬埔寨 </b></p><p class="ql-block"><b> 吳哥窟是一本值得全世界閱讀的百科全書,它的滄桑,它的情懷,它的唯美,它的輝煌在那斑駁的石頭間,無不透出被凝固的人類智慧。這二位來自異國的姑娘,不正是古高棉王國忠實的讀者嗎?</b></p><p class="ql-block"><b> 歷史本是一本書,一生不停在閱讀。</b></p><p class="ql-block"><b> 尊師重教為圣人,焚書坑儒大不可!</b></p> <p class="ql-block"><b>《崩密烈的孩子》 2012年 柬埔寨</b></p><p class="ql-block"><b> 在吳哥窟崩密烈,偶遇一群當(dāng)?shù)氐暮⒆?,他們靠為游客帶路而掙一點辛苦費,有時也會向“老外”乞討,由于來此旅游的“老外”主流是中國人,所以他們竟也學(xué)會了幾句普通話的關(guān)鍵詞,如:“人民幣、糖果、謝謝”等,當(dāng)然,我拍完這個鏡頭后,給了每人二元人民幣,這不是施舍,應(yīng)該是“勞務(wù)費”吧!</b></p> <p class="ql-block"><b>《賣竹笛的小女孩》 2012年柬埔寨 </b></p><p class="ql-block"><b> 來到柬埔寨,在一個街角,突然聽到有笛聲傳來,原來是一個小女孩,胸前掛著一大把自制竹笛,沿街兜售,那稚氣未脫卻無助的眼神讓我想到了安徒生童話里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b></p><p class="ql-block"><b> 出身無可選,貧賤非本意。</b></p><p class="ql-block"><b> 朗朗大乾坤,弱小不可欺。</b></p><p class="ql-block"><b> 小草不入眼,大地綠如茵。</b></p><p class="ql-block"><b> 冬去春復(fù)來,嚴(yán)寒必終盡!</b></p> <p class="ql-block"><b>《哺》 2012年柬埔寨 </b></p><p class="ql-block"><b> 關(guān)于母爰永遠(yuǎn)是拍不完的題材,既使是在剛從戰(zhàn)亂中走出的國家,貧窮與羸弱也奪不走偉大的母愛!這是在混濁的洞里薩湖上,一位母親正在她的搖晃的小舟上哺乳孩子的情景,因為她對明天一定充滿期待!</b></p> <p class="ql-block"><b>《兩個母親》 2012年柬埔寨 </b></p><p class="ql-block"><b> 走進(jìn)柬埔寨鄉(xiāng)村,仿佛走進(jìn)了七十年代云南的少數(shù)民族村寨,雖然還很貧窮,但看見兩位懷抱嬰孩的母親坐在板床上,她們臉上流露的不是生活的艱辛,而是普天下母愛最慈祥的表情,</b></p> <p class="ql-block"><b>.《大峽谷》 2013年 美國</b></p><p class="ql-block"><b> 美國的西部科羅拉多大峽谷的傍晚時分,金黃色的斜陽穿透無比純凈的碧空,傾灑在褐紅色的大地與峽谷層層疊疊的巖壁上,那陰影處,呈現(xiàn)出藍(lán)紫相間的冷調(diào)子,高原渡鴉在峭壁間自由地翱翔,此時,我?guī)缀跻诨M(jìn)這大峽谷夢一般的幻境里了。</b></p><p class="ql-block"><b> 直觀千仞心飛揚,環(huán)球萬里看異鄉(xiāng)。</b></p><p class="ql-block"><b> 耳聽為虛眼見實,西行更愛我國家!</b></p> <p class="ql-block"><b>《第五大道》 2013年 美國</b></p><p class="ql-block"><b> 第五大道是美國紐約曼哈頓的一條重要的南北向干道,也是曼哈頓的中軸線。一位街頭藝人坐在廣告牌前吹著薩克斯,有意思的是廣告牌上一排建筑工人正坐在高高的腳手架上,在薩克斯的音樂聲中,望著第五大道上的人來熙往,顯示出勞動者特有的自信!攝影的錯覺可以讓平淡變得有趣!</b></p> <p class="ql-block"><b>《峽灣的云》 2014年 挪威</b></p><p class="ql-block"><b> 去北歐一定要去挪威,去挪威一定要去峽灣,特別是深秋季節(jié),這里的云仿佛有生命,在峽灣的水面上悠悠地飄蕩,或即或離,如夢似幻!</b></p> <p class="ql-block"><b>《仰望上帝的“異教徒”》 2014年 法國</b></p><p class="ql-block"><b> 失火前的巴黎圣母院每天會吸引全世界眾多的信徒和游客前來朝圣,那宏偉的文藝復(fù)興時期巴洛克建筑總會把人們的目光引向上帝所在的天堂,此時有兩位來自東方佛國的僧侶正聚精會神地舉頭仰視著上帝的圣殿,不知此時他們內(nèi)心默誦的是“阿彌陀佛”還是“ 阿里路亞”?對比總是攝影最好的題材!</b></p> <p class="ql-block"><b>《歷史課》2014年 法國</b></p><p class="ql-block"><b> 在凡爾賽宮偶遇一群在這兒上歷史課的小學(xué)生,他們眼前就是活生生的法蘭西歷史,把課堂搬到這座世界級的博物館來,沒有抽象的空談,沒有乏味的背誦,到這里來就是想觸摸昨天的溫度。</b></p> <p class="ql-block"><b>《多瑙河畔》2024年 匈牙利</b></p><p class="ql-block"><b> 自從施特勞斯的《藍(lán)色多瑙河》問世以來,多瑙河幾乎成了歐洲人心中的一條音樂之河了,沿河邊隨處可以聽到美妙的樂聲伴著多瑙河的碧波在空氣中回蕩。布達(dá)佩斯的一座老橋上,一位手風(fēng)琴手正在投入地演奏。</b></p> <p class="ql-block"><b>《白房子小鎮(zhèn)》 2019年西班牙 </b></p><p class="ql-block"><b> 穿過龍達(dá)小鎮(zhèn)古羅馬風(fēng)格的石頭拱門,便見到懸崖上那一幢幢白色小屋矗立于青山之巔,起起伏伏的小街穿插其間。這些白房子據(jù)說是因中世紀(jì)時歐洲曾大范圍受瘟疫的困擾,摩爾人認(rèn)為把房屋的外墻用石灰刷成白色就可以防止瘟疫的傳播,于是這種白色外墻便一直沿用至今,成為龍達(dá)小鎮(zhèn)的主色調(diào)。</b></p> <p class="ql-block"><b>《天堂之吻》2014年 羅馬</b></p><p class="ql-block"><b> 羅馬大教堂是座藝術(shù)的圣殿,那莊嚴(yán)的羅馬廊柱與恢宏的穹頂畫會引導(dǎo)你的靈魂不由自主向天宇攀升!也許是天堂般的感召,這兩位情侶情不自禁在"上帝"面前秀起了恩愛,于是我的"快門"便毫不猶豫地定格了這溫馨的"天堂之吻"! </b></p><p class="ql-block"><b> 世道艱辛不忍聞,最美求得同心人。</b></p><p class="ql-block"><b> 攜手一生皆是緣,相伴共糸天堂吻</b></p> <p class="ql-block"><b>《懸崖上的“私奔”小鎮(zhèn)》 2019年 西班牙</b></p><p class="ql-block"><b> 這是一座建在懸崖上的小鎮(zhèn),滿山都是白色的中世紀(jì)風(fēng)格老房子,曾被海明威稱作:“最適宜跟人私奔的地方”,這就是西班牙龍達(dá)小鎮(zhèn),很值得過來“私奔”一次!</b></p> <p class="ql-block"><b>《威尼斯船歌》2014年 意大利</b></p><p class="ql-block"><b> 威尼斯這座幾乎是“飄浮”在亞得里亞海上的水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汽車的城市,城里河流縱橫,橋梁眾多,那船頭高高翹起的“貢多拉”和身穿水手衫的“艄公”已成這座“西方姑蘇城”的標(biāo)配了。</b></p> <p class="ql-block"><b>《利亞的小鎮(zhèn)》 2019年 西班牙 </b></p><p class="ql-block"><b> 塞維利亞是座古城,那里不少小鎮(zhèn)至今還保留著中世紀(jì)的樣,走在石橋上望著那高低錯落的古堡,會讓人有種穿越時空的錯覺。以前在西方油畫在見過的景色,如今真的在眼前出現(xiàn)了。</b></p> <p class="ql-block"><b>《西班牙女郎》 2019年.西班牙 </b></p><p class="ql-block"><b> 在馬德里老街上漫步,見一幢洋樓的陽臺上站著幾個“西班牙女郎”正向我們這群來自東方的“老外”熱情地打著招呼,我仰起頭朝她們望去,突然想起著名詩人卞之琳的一首名詩:“你站在橋上看風(fēng)景,看風(fēng)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lt;/b></p> <p class="ql-block"><b>《皇宮里的課堂》 2014年俄羅斯</b></p><p class="ql-block"><b> 圣彼得堡冬宮的名人墻前,就遇到一位老師正在給學(xué)生上課,我雖然聽不懂俄語,但從這位教師的手勢與語音上,我知道她正在自豪</b></p><p class="ql-block"><b> 開天辟地仰先祖,豐功偉業(yè)我自豪。 </b></p><p class="ql-block"><b> 歷史不可顛倒編,崇揚正道品自高!</b></p> <p class="ql-block"><b>《魁北克的愛情故事》 2017年 加拿大</b></p><p class="ql-block"><b> 加拿大屬于英語國家,然而在它的東部魁北克省卻普講法語,據(jù)說這兒在加拿大獨立之前是法屬殖民地,所以,當(dāng)你走在魁北克的老街上,時不時會與法式“愛情的故事”邂逅。那天當(dāng)我在魁北克老城“掃街”時,人群中一對情侶突然闖進(jìn)了我的鏡頭…… </b></p><p class="ql-block"><b> 世事皆是緣,情愛燦如花。</b></p><p class="ql-block"><b> 不論辛和苦,攜手走天涯!</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向往陽光》 2019年 西班牙</b></p><p class="ql-block"><b> 這是一盆“幽禁”在古堡里的植物,走進(jìn)一幢石頭古堡,眼前感覺走進(jìn)了大仲馬《基度山伯爵》中的伊夫堡監(jiān)獄,狹窄而幽暗,讓人窒息。突然在一間石屋里見一張小桌子上放著一盆綠葉植物,黑暗中正孤獨地沐著小窗外透進(jìn)來的光亮,仍那樣郁郁蔥蔥,顯示出小小的生命是何等的頑強(qiáng)!</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后 語</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陳云波 </b></p><p class="ql-block"><b> 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為大家呈現(xiàn)張志剛老師的《自攝自話》攝影展覽。張志剛,是一位備受敬重的老師,也是我心中極為重要的老師。</b></p><p class="ql-block"><b> 張老師是一位極具涵養(yǎng)且多才多藝之人。他在文學(xué)、詩歌、美術(shù)、音樂等多個領(lǐng)域都有不凡的表現(xiàn),他能進(jìn)行詩歌創(chuàng)作,繪畫精美作品,還擅長唱歌等,尤其是在攝影方面有著獨特的造詣。他的攝影作品地域跨度極大,從國內(nèi)到國外,橫跨長江南北,展現(xiàn)出不同地域的風(fēng)土人情和獨特魅力。</b></p><p class="ql-block"><b> 張老師有著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他曾是“北大荒”知青,體驗過艱苦而獨特的生活;他還擔(dān)任過語文老師,在文學(xué)的傳播與教育上奉獻(xiàn)力量,也長期擔(dān)任過美術(shù)老師,以藝術(shù)滋養(yǎng)莘莘學(xué)子。而且,我與張老師同屬一個民主黨派,這讓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他。</b></p><p class="ql-block"><b> 此次策展,我們以張老師豐富的人生閱歷為主線,以他在各地游走間所領(lǐng)略的人文風(fēng)光為基礎(chǔ)。希望大家能透過這些"自攝自畫"的作品,走進(jìn)張志剛老師多彩的精神世界,感受到他對生活、對藝術(shù)的熱愛與深刻的感悟!</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陳云波 (策展人)</b></p><p class="ql-block"><b>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b></p><p class="ql-block"><b>鄞州區(qū)攝影家協(xié)會 </b></p><p class="ql-block"><b> 后 語</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陳云波 </b></p><p class="ql-block"><b> 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為大家呈現(xiàn)張志剛老師的《自攝自話》攝影展覽。張志剛,是一位備受敬重的老師,也是我心中極為重要的老師。</b></p><p class="ql-block"><b> 張老師是一位極具涵養(yǎng)且多才多藝之人。他在文學(xué)、詩歌、美術(shù)、音樂等多個領(lǐng)域都有不凡的表現(xiàn),他能進(jìn)行詩歌創(chuàng)作,繪畫精美作品,還擅長唱歌等,尤其是在攝影方面有著獨特的造詣。他的攝影作品地域跨度極大,從國內(nèi)到國外,橫跨長江南北,展現(xiàn)出不同地域的風(fēng)土人情和獨特魅力。</b></p><p class="ql-block"><b> 張老師有著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他曾是“北大荒”知青,體驗過艱苦而獨特的生活;他還擔(dān)任過語文老師,在文學(xué)的傳播與教育上奉獻(xiàn)力量,也長期擔(dān)任過美術(shù)老師,以藝術(shù)滋養(yǎng)莘莘學(xué)子。而且,我與張老師同屬一個民主黨派,這讓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他。</b></p><p class="ql-block"><b> 此次策展,我們以張老師豐富的人生閱歷為主線,以他在各地游走間所領(lǐng)略的人文風(fēng)光為基礎(chǔ)。希望大家能透過這些"自攝自畫"的作品,走進(jìn)張志剛老師多彩的精神世界,感受到他對生活、對藝術(shù)的熱愛與深刻的感悟!</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陳云波 (策展人)</b></p><p class="ql-block"><b>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b></p><p class="ql-block"><b>鄞州區(qū)攝影家協(xié)會名譽(yù)主席</b></p><p class="ql-block"><b>?家門口美術(shù)館顧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