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據(jù)考證,人類的歷史只有區(qū)區(qū)五千年,而人類進化的歷史卻是億萬年。類人猿從樹上到地上,經歷了漫長的時間,再進化為人,又經歷了漫長的時間。在這漫長的歷史時期,人類一直居住在山洞里。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在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發(fā)現(xiàn)了北京人頭骨化石。后來又發(fā)現(xiàn)了山頂洞人化石。</p> <p class="ql-block"> 人類鑿石為屋,依山而居,在《世界最偉大的考古學紀實報告之七?廢墟的真相》(呂貝克?斯特夫/著)一書中,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人類歷史上消失的十四座城市,其中對佩特拉(Petra)這座“神話般的石頭之城”,作者這樣寫道:“西克山峽漆黑一片,回聲蕩蕩,可是一轉過這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山峽,則是另一番景觀。世上最令人驚嘆的建筑就呈現(xiàn)在眼前:高一百三十英尺,寬一百英尺,高聳的柱子,裝點著比真人還大的塑像,整座建筑完全由堅固的巖石雕鑿成形。”</p><p class="ql-block"> 佩特拉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就是“被鑿開的巖石”。這座在巖石上雕刻而成的石頭城,鬼斧神工,巧奪天工,令人驚嘆。2007年,佩特拉被稱為世界新的七大奇跡之一。?</p> <p class="ql-block"> 早期人類不但長期居住在山洞里,而且利用山體巖石建造各種建筑,成為人類文明某個時期的一個重要內容。如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古埃及新王國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時代的阿布辛貝神廟,是在尼羅河西岸粉紅色砂巖懸崖的山體上,用人工劈鑿出的宏偉建筑。這是一座大型巖窟神廟,廟高三十米,寬三十六米,縱深六十米,門前四座巨型石質拉美西斯巨型坐像,每尊高二十米,重一千二百余噸,像的旁邊還精心策劃且有序散落著其母、妻、子女的小雕像,無不栩栩如生。雕像歷經三千多年的風風雨雨,仍完好無損。</p><p class="ql-block"> 如今,這些燦爛輝煌的古代文明大部分已經湮滅了,我們所能看到的,雖然只是一堆堆的石頭,但它們依然在默默地述說著歷史,彰顯著那個時期人類高度的智慧和輝煌的文明!</p><p class="ql-block"> 就這樣,人類與石頭廝磨了億萬年……</p> <p class="ql-block"> 后來,人們開始用天然石頭來建造房子——雖然我們不知道人類用燒制磚來建造房子起于何時,但知道在人類漫長的進化歷史中有一個用天然石頭建造住房——石屋——的時期。在浙江臺州的嚴坑村,現(xiàn)在還能見到這樣的石屋。</p> <p class="ql-block"> 在查科峽谷 ( ChacoCanyon 公元850到公元1250年期間的一個古印第安文化主要中心。) 一個被廢棄的印第安人城鎮(zhèn)的沙崖峽谷的一邊,也可以見到“一疊一垛的崖屋”。</p> <p class="ql-block"> 在西方,還可以見到用巖石砌成的碉堡式房子,在東方有上海的石庫門、廣東開平的碉樓,這些古老的房子,見證了人類的歷史,如今,它們已見滄桑,逐漸被現(xiàn)代建筑代替。</p><p class="ql-block"> 看著它們,記起余光中老先生在“布拉格堡一探”中說過的話:“南邊的石頭城墻上……門上的銅環(huán),上一次是誰來叩響的呢,問滿院的寂寞,所有的頑石都不肯回答?!?lt;/p> <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巖畫是祖先們?yōu)榱嗣枥L人類生活以及他們的想象和愿望,在巖穴、石崖壁面和獨立巖石上刻下的圖畫。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繪畫,不但是文字的源頭,也是后來的繪畫、雕刻藝術的源頭,構成了文字發(fā)明以前原始人類最早的“文獻”。據(jù)考證,最早的巖畫有四萬年的歷史,綿延至現(xiàn)代的原始部族仍有制作,今天被人們發(fā)現(xiàn)的巖畫遍及世界五大洲的一百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p> <p class="ql-block"> 按照專家的解讀,在巖石上繪(鑿)畫的人,應該就是游牧部落最早的知識分子。正是他們把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和情感抒發(fā)記錄在堅硬的巖石上。</p> <p class="ql-block"> 巖畫后來發(fā)展成壁畫,成為雕刻藝術,成為一門獨特的繪畫藝術。而雕刻最早的應該是巖石雕鑿的佛像造像。如中國四川的石雕大佛——開鑿于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的樂山大佛,高七十一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p><p class="ql-block"> 在尼尼微,最令人難忘的要算那些記載著亞述歷史和神話的石雕壁畫。</p><p class="ql-block"> 它們都是真實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若是真理不該死亡,我的雕塑將立于不敗之地。”(羅丹)因為,石頭是不朽的……</p> <p class="ql-block"> 七</p><p class="ql-block"> 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約有三百萬種,但曾在地球出現(xiàn)過而最終滅絕了的生物則遠超過此數(shù)。我國至今已發(fā)現(xiàn)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一千多處,有人類化石的地點七十多處,幾乎遍及全國所有的省和自治區(qū)。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距今近兩萬年的古人類遺跡。比較著名的有安徽繁昌人、重慶巫山人、山西西侯度人、云南元謀人等。他們都是以發(fā)現(xiàn)地點命名的,如元謀人是在云南省元謀縣發(fā)現(xiàn)的。元謀人更為我們熟悉,主要是因為我們幸運地發(fā)現(xiàn)了元謀人身體上的零部件——兩顆牙齒的化石。</p> <p class="ql-block"> 化石——是人類歷史的凝結。余秋雨先生講述了一個在參觀龐培廢墟中的故事:有一個工人的人體抱肩蹲地,顯然是在承受窒息的暈眩。他沒有倒地,只想蹲一蹲,憩息一會兒就起來。誰知這一蹲就蹲了一千多年。更讓他驚訝的是,重見天日之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身體竟然變成了自己的作品,都成了硬邦邦的石頭。這些給我們復原那場罕見的悲劇有了可能和依據(jù),人們用石膏灌進石頭,得出石膏造像……</p> <p class="ql-block"> 如今,在那些被湮滅的燦爛輝煌的古代文明之地,埃及的尼羅河沿岸,兩河流域,黃河流域,恒河流域,我們所能見到的,只是一堆堆的石頭……</p> <p class="ql-block"> 八</p><p class="ql-block"> 如今,日益現(xiàn)代化的都市已疏遠了石頭的身影,代之以鋪天蓋地的鋼筋水泥。</p><p class="ql-block"> 但石頭似乎與我們在感情上越來越親近,在街頭巷尾隨意安放一塊石頭,在街心公園精心設計一些石刻,在機關、工廠、校園刻意堆砌一座假山、在家里客廳、房間擺放一個假山盆景,成為人們追求天然、親近自然的濃烈愿望,給我們帶來身心的愉悅。</p><p class="ql-block"> 這是不是我們血液里沉睡的基因被喚醒?</p><p class="ql-block"> ……</p>